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022-03-03 08:52于淑芬
关键词:思维能力教学方式小学生

于淑芬

(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东风小学校 吉林通化 134001)

教育是国家复兴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它对提高人民的整体素质,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民族发展要求学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主义的进步作出贡献。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语文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都将起着重要作用。学好语文,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对周围事物的正确认识。但以往教师容易忽视用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教育是国家复兴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它对提高人民的整体素质,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民族发展要求学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主义的进步作出贡献。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语文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都将起着重要作用。学好语文,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对周围事物的正确认识。但以往教师容易忽视用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一、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学生需要从语文教材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要在其中体会到文章所带来的育人道理,所以这就需要学生在面对语文文章的时候,需要真正地去读懂文章,而不是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被教师进行单方面的“灌输式”教学,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就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1]。

创新思维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能不受固有思维的影响,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也是语文教学良好开始的出发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时刻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中心,教师在积极改善教学理念下,彻底改变应试教育下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将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作为语文课堂的主要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语文知识。因此,教师不仅要创新教育方式,还要相应地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也渐渐提高,在当下的社会中,各单位都需要专业知识和创新意识相结合的人才。因此,学生只有在拥有创新能力后,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为社会发展尽一份力。小学阶段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重视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加强课堂上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3]。

二、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在当前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1.语文教师不够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小学生的感性思维相较于理性思维来说更多活跃,所以小学生对教学中生动具体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快。语文的学习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对文字的学习,在语文学习的课堂上,教师如果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语言文字进行语文教学,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中,一些教师没有从心理上做到对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视,还是只关注学生语文知识的具体掌握程度对语文成绩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就很难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在有关教育改革不断落实下,需要教师在改变教学方式的同时,也要改变教学的理念,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重视对小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让小学生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获得新的成长。如何在当前课堂上让学生既可以掌握教材上的语文知识,又能在创新思维能力上获得提高,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4]。

2.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内容过于呆板

现阶段的部分语文课堂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没有进行创新思维能力教学方式上的创新,导致语文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大都依赖语文教材,导致部分教师一直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大多数语文教师在“灌输式”教学方式下,通过完成对课本内容的讲解来达到学生学习的目的,这样的模式下,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教师的内容,也就导致了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因为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内容的呆板导致学生没有课堂讨论的机会和思维发散的机会,没有合适的氛围供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和思维必然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限制,不能完全发挥出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来。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在很多小学语文教育当中,并不会将创新思维教育摆在首位,更加重视成绩结果,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更多的是为学生详细讲解阅读材料,会通过先教字词,然后再分析段落及重点句子,接着总结中心思想及写作特点。在分析归纳中心思想及写作特点等。学生答案可能有多种,但是在面对学生的差异及多元性回答时,并没有进行进一步引导,没有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不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仍然按照以往的方式进行教学而不愿意用创新的眼光看待事物,直接讲述教案中的标准答案,导致学生的思维固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1.重视情感表达,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

良好的思维创新能力可以让学生轻松地看到问题的本质,有助于学生学习课本文章内容和作文的写作。一般情况下,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是较为欠缺的,在语文课堂的学习和写作上都有着很明显的表现,只有语文教师重视学生在情感方面的表达,才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以往的语文作文教学里,语文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写作成绩,对学生情感表达并没有太大的重视,这样的忽视会让学生在写作上进入误区,会让学生误以为创作过程中感性思维是不重要的,而忽略情感表达的应用。实际上,学生如果创新思维能力较差,就很难改变学生对某一件事的错误判断,从而影响学习跟生活。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给予重视,加强学生在情感交流上的实践,切实训练学生的情感表达,进而达到最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2.引导学生进行灵活思考,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

灵活思考是指学生在问题思考时能够从很多方面来考虑,可以更快地进行知识和情感的迁移,方便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小学学习的阶段中其大脑的思维过于活跃,往往在课堂学习中因为想象力丰富的原因,导致无法集中精力去学习,也就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目前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因为思维过于活跃而导致走神,在这样的情况下,语文教师要积极看待学生的灵活思考,积极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通过教学手段的引导而进行科学灵活的思考。教师要利用好学校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进行思维上的引导,从而达到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总结应用。在有类似描写动物或者景观的语文文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进自主的文章阅读,在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阅读时,针对文章内容使学生进行集中的思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5]。

3.营造创新氛围,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当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那么他才会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堂学习活动当中。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事实上,很多教师都不知道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于此,笔者认为广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身心特征以及其兴趣爱好来入手,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小游戏或者是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从而为后续其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这一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特点与相关语言动作之后,开展角色扮演,教师还可以告诉学生在扮演过程中可以自我发挥。学生在刚刚开始表演时可能会表现得较为胆怯,这个时候教师则需要给予学生鼓励,表达出对学生的肯定与信任,以此来增加学生表演信心。可以看到,学生们分别将周瑜的“小肚鸡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以及曹操的“灰头土脸”演得非常到位,台下学生纷纷为其鼓掌。相较于以往传统“灌输式”或“填鸭式”等单一化教学方式,此种教学方式更受学生所喜爱,能够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完成了知识的教学,还在营造轻松愉快学习氛围的同时,使学生们学会相互合作与相互尊重以及勇敢等良好品质。因此,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可以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动机。

4.注重科学合理的提问,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需要向学生提问一些关于书本上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脑海中带着问题去学习和不带着问题去学习完全是两种概念,当学生心中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去学习探索时,就会提高学生的文章掌握程度和思维创新上的改善。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在互动学习中提高思维活动[6]。

5.进行课堂情景设置,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

在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材的内容是为了方便小学生进行学习和阅读的,所以在内容难度上是小学生能够接受的,而且不少课本内容都带有故事情节,增加了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专注度。通过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小学生感觉语文课本和课外读物在故事吸引程度上相差无几,所以语文教师需要抓住这一点,积极进行语文课堂的情景设计,从而使小学生可以从语文教材的故事情节中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最终培养起良好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情景设置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故事短文,然后让学生进行相关角色的扮演,可以利用《小壁虎借尾巴》这一教材文章,让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小动物。在具体的情景再现里,小学生会会发现为什么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却还能奔跑、为什么小壁虎的尾巴在断了后还可以再长出来等问题。期间,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提示,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后进行自身的思考,学生在语文情境设置教学中可以有着较高的积极性,所以思考问题也较为活跃,能够很好地增强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此外,在较高的情景设置教学参与度下,也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教材上的知识,实现语文成绩的飞速增长。

6.进行读写练习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

小学学习阶段是有效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只有重视对小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才有利于小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学习和生活。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讲课中通过对读写练习活动的设计和应用,使学生不断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从而在自身的感受和理解下实现对教材内容二次加工,便于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具体来说,当学生在阅读完语文教材专用的短文或者资料时,常常出现意犹未尽或者对故事感到不满意的情况,所以语文教师需要因势利导,让小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短文或者资料的改写。教师不可限制语文教材中主人公的结局,满足小学生心目中“好人有好报平”和“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此外,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引导小学生进行文章的续写,促使小学生,在不断书写的过程中加强思考,极大地提高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最后的学生互相点评环节中,通过同学间各种故事的续写和修改,也能够促进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7]。

结语

结合上文不难发现,当前教育的重点仍然包括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吸收素质教育的理念后,要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给予重视。同时,教师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奠定良好的基础,最终实现学生的全方面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教学方式小学生
培养思维能力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教学方式探索
我是小学生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