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小学语文校本作业的设计探析

2022-03-03 08:52余雁冰
关键词:作业素养思维

余雁冰

(福建省龙岩大洋小学 福建龙岩 364000)

小学语文是本学段课程体系中绝对意义上的骨干科目,对于学生的语言思维、表达能力、社会情感等均有着极强的塑造作用;同时相较于其他科目来说,小学语文的知识容量和课程元素涵盖范围也非常巨大,对学生的考查要求亦比较高。正是由于以上几方面原因,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相当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当中过度强调“量”的价值而忽略了对“质”的追求,导致学生背负了沉重的课业负担;而在另一方面,不少小学语文教师的作业设计也未能体现出对校园特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进而让学生的语文课程素养形成缺乏应有的个性化成分。这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均是极为不利的。由此不难看出,若要真正将“减负增效”的“双减思维”落实到实处,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要对校本作业的设计工作进行更有深度的研究,使之成为推进学生语文素养能动成长的强大驱动[1]。

一、在作业设计中重视对作业的内容结构搭配

“作业”并不是一个“点”式的概念,其中必然包含有诸多具体的内容,而对这些内容的类型选择和比例搭配就成了提升作业设计质量的重中之重。小学语文教师要想通过作业实现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首先要做的就是全面优化作业的内容结构搭配,让学生能够通过作业训练既实现各方面思维素养的有效发展,同时又能得到侧重于高等智力活动能力强化的训练,以此来为后续工作的有效进行做好铺垫[2]。

1.以“渐进思维”来设计作业内容

顾名思义,“高阶思维”的形成必须以“低阶思维”的存在为基本前提,二者绝非互相孤立乃至矛盾的两面。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也不要以孤立的眼光来看待高阶思维培养视角下的作业设计,而应在作业当中体现出针对学生多维段思维的同步培养,让学生能够像“走阶梯”一样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实现个人思维层级的逐步上升。这样一来,首先学生能够感受到更为轻松的作业体验,其次也可以为学生语文思维的形成提供更为牢靠的基础和铺垫。此外,教师还可以在不同阶段的作业题目中加入一些具有校园特色的成分,让学生在解题时感受到更强的亲和感。

例如对于《小公鸡和小鸭子》这一课的课后作业设计,教师可以先安排一些诸如生字词和拼音书写、识读的任务,让学生顺利通过本课的“基础关”;而后再加入一些围绕课文中故事情节、主要角色谈想法、说感受的题目,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代入到这篇课文中说一说自己如果和文中的两位角色是同班同学的话会在一天的校园生活中发生怎样的趣事,让学生思维在“基础关”的加工后顺利进入分析和个人表达的作用阶段。

2.以“少而精”的形式融入高阶思维锻炼题目

对于上一点中所提到的针对学生语文思维塑造而设置的作业题目,小学语文教师要摒弃“以量求质”的错误思想,不要片面追求题目的数量和比重,而要将主要精力放在对题目的质量提升上来,突出题目的多维考查和引导作用,并在题目中注入适当的校本元素。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对单位题目的多元思维塑造效力的强化,让学生在完成每一道题时都能同时得到多方面高阶意识和能力的锻炼,以此来同步实现减轻学生负担和提高思维引导效率的双重目标。

比如在完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在作业中设计这样一道题:“诗人在写这首诗时,应该正处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你在学校中是否也曾经历过类似的场景?”要想做好这道题,学生首先要对诗歌的思想情感形成准确体会,其次还需要进行具有一定表现力的环境描写,同时也很容易促使学生对自己类似的校园经历做主动联想,这就达成了“以一成多”的目标。

二、在作业设计中丰富作业的执行形式

在传统观念当中,小学语文作业似乎永远和“抄抄写写”脱不开关系,这显然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有机形成。为了更好地发挥出课后作业的复合语文能力塑造功能,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拓宽思路,大胆尝试并引入更多的作业执行形式,一方面帮助学生获得更为良好的作业体验,另一方面也可借助多元形式来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思维能力,从而达成提升学生整体思维水平的目标[3]。

1.通过多种信息表现方式来设计作业

一如笔者前文所言,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是非常广泛的,而对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不可能只凭借一两种单一的方法就能真正实现。据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作业的完成形式上应当放宽要求,并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对应的多元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多种不同的信息表现方式,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多元信息载体所具备的特色优势,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多维思维能力的成熟和优化。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在制定这些作业的主题时也可结合一些校本资源,让学生的作业成品彰显出更浓郁的特色气息。

例如对于《爬天都峰》这一课的课后作业,教师可以抛开传统的书写类作业,转而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插图以及文中有关的环境描写来在纸上画一画自己脑海中天都峰的景色,既可以画出山的全景,也可以只挑选自己所感兴趣的一个局部;此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将自己的校园巧妙地融入自己的画作中,为学校描绘出一派更美丽的风景。这样一来,学生就在无形中完成了“信息提炼——主观整合——二次表现”的思维运转过程,并且体会到了语文在信息兼容方面的突出特点。

2.重视对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和布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的,实践也是促进意识和能力发展的绝佳方式。小学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中要加入更多的实践元素,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行为能力和学习目标去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来处理一些问题、完成一些任务,帮助学生实现思维模式从“复刻”到“运用”再到“探索”的飞跃,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综合行为能力的有机强化。

比如在讲解完《松鼠》这一篇说明文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照课文的撰写形式和相关技法,选择自己在校园里经常见到的一种植物、昆虫或小动物作为说明对象,也试着撰写一篇说明文或者若干条说明性的观察报告,同时记录一些有关的影像资料,进而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开展比照性的信息搜集、知识整合与思维成果输出等智力活动。

三、在作业设计中强化作业的沟通功能

正如笔者在前文当中所提到的,课后作业除了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成果外,也是一条实现师生之间信息沟通的重要通道。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突出、强化作业的这一功能,让学生可以通过作业和教师进行大范围、多形式的交流互动,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思维运转、语言表达和情感梳理方面的锻炼,同时也让这种交流的互动感“稀释”掉学生在做作业时产生的疲劳[4]。

1.在作业中添加对话互动式成分

每一份学生作业都会经历“学生完成——教师批复——发还学生”的流程,这就给了师生之间进行有效交流的良好契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后作业设计应当基于对课内教学成果的考查而设立一定的互动沟通模块,让学生可以在这个模块中自由表达自己的一些经历和看法,或者提出自己不敢或不方便以直接形式提出的疑问;而教师则应对学生的上述内容予以及时的回复,并通过回复内容引导学生实现思维和情感的成熟与丰富。

例如在设计《匆匆》这一课的课后作业时,教师可以加入这样的一道“活题”:“在你的校园记忆里,有没有过因荒废时间而悔恨的时候?如果有,又是因为什么而荒废了时间呢?”这样的经历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比较普遍的,学生们不难写下自己类似的经历并发表一些感叹。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留言而写出劝诫和鼓励性的话语,让学生在这种表达和阅读当中完成信息接收能力的强化和“惜时”情感的提炼与形成。

2.重视对作业批语的有效优化

批语是教师予以学生作业内容指导的主要载体,对批语的有效优化是强化课后作业思维塑造效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小学语文对于作业批语的优化要把握三个方向:一是要体现出批语的指导性,即帮助学生发现、纠正其中所出现的错误或漏洞,并从思维层面指导学生掌握更为缜密、有效的思考方式;二是要体现出批语的鼓励性,即在精神上给予学生肯定,焕发出学生学习语文、完善自我思维素养的信心和热情;三则是要体现出批语的特色性,引导学生对身边——尤其是校园生活中的点滴形成更深、更真的理解。

比如对于《景阳冈》这一课的课后作业批复,教师可以首先肯定学生作业中的正确作答和突出表现,而后引导学生试着以更高的视野去分析一下这篇课文,如“你的作业完成得很好。不过老师想和你探讨个问题:武松真的可以在醉酒状态下赤手空拳打死一只猛虎吗?你怎么看呢?期待你的想法。”以此来激励学生试着以质疑的态度去表达见解、分析课文信息;或者可以在批语里引导学生想一想“在你的同学里,有没有谁和武松一样有着‘好汉’的性格呢?”,让学生对自己学校中的朋友们进行一次富有趣味的“筛选”。

四、完善分层教学理念在作业设计工作中的落实

由于先天条件和诸多后天因素的综合影响,每个小学生在智力发育程度、学习条件、思维方式和习惯、兴趣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且这种差异必然会在学习中得到方方面面的体现。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认识并尊重这一点,在引导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来设计作业,在充分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情况的基础上为之设计最为合适的成长路径,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继而收获多元性的成效[5]。

例如同样是《七步诗》这一首古诗的课后作业设计,有些学生的基础思维就比较稚嫩,那么教师就要在作业中更多地体现出对基础词句翻译这一类基础题目引入,而对其语文素养的塑造则可暂时止步于“总结诗歌情感”的高度;而对于本身就具有一定思维高度和学习水平的学生,教师则可将作业的难度做适当提升,鼓励他们模仿曹丕的语气试着写一篇《答七步诗》,或者结合本诗内容和自己的校园经历将这首诗扩写为一篇小品文;等等。

五、在作业设计中优化对家校合作的利用

任何一项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都离不开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和默契合作,针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自然也不例外。基于这一点认识,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吸收家长参与其中的必要环节和平台,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方面的成长指导和学习辅助,以期在家校合力的作用下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得到更为有力的推动,并且利用家庭情怀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效的软性“加持”,从而起到“减负增效”的作业优化效果。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家校交流群不定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重要性以及作业的优化意义等话题的教育类文章,并针对家长们的相关疑问给予必要的解答,帮助家长树立起重视通过作业渠道培养子女的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在作业设计时有意识地增加一些亲子向成分,鼓励学生回到家中和父母一起完成一些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任务,或者邀请家长来到校园开展一些亲子互动活动,让活动的乐趣淡化作业带给学生的疲惫感并提高作业环节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塑造效率。

除了以上几方面主要策略之外,小学语文教师在收缴学生们的校本作业时,还应当留意其中一些具有较强校本文化体现感和质量感的作品,并将它们集中起来,利用校园文化节等时机做一次统一展览。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很强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从而在作业完成中表现出更强的干劲儿,促进“减负增效”效果的达成;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校园文化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使自己的校本作业设计工作获得更多的资源与素材。

结语

语文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知识的海洋,更是引导学生实现智力开发、思维成熟和综合能力强化的有机平台,同时也是学生感受学习之快乐、轻松和价值的一片园地。小学语文教师要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并以之作为自身日常工作的指导,在校本作业设计环节中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有序培养对“双减”思维的有效践行,通过重视作业的内容结构搭配、丰富作业的执行形式、强化作业的沟通功能、完善分层理念在作业工作中的落实以及优化对家校合作的利用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掌握深度理解、高效运用和自主探索语文知识、技能的路径与方法,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体现出更强的灵活性、成长性和多元性,让学生学会语文、用好语文、爱上语文,从而为他们日后进一步的语文学习和课程核心素养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作业素养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