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2022-03-03 08:52张纬美
关键词:课后练习独立思考教学模式

张纬美

(福建省屏南县双溪中心小学 福建宁德 352302)

数学的逻辑性特点,表明了该学科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表明了该学科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中的优势。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实现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应先反思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并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特点等,以此来科学设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活动,以便于学生在积极主动学习中,发展自身的独立思考意识与能力,进而为高质量数学课堂的构建奠基[1]。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必要性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之所以出现独立思考能力不足的问题,与教师的教学与有较大关联,这也表明了不少教师依然不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而这其实就是教师未科学了解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必要性的体现[2]。具体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其必要性体现在如下几个层面。

1.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的需要

小学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初期,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教学工作。而小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的核心是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能够让学生掌握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充分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与价值,在学生学习成就感持续提升之时,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需求也就得到了满足。

2.学生日后高难度学习任务完成的需要

随着小学生年级的增长,数学知识学习的难度越来越大,学生如果只是死记硬背与套用教材中的知识点,那么学生日后的学习与问题解决难度会越来越大,很容易让学生放弃该课程的学习[4]。而通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则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这正是学生适应后期难度更高、强度更大学习任务的需要。

3.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全面发展,也只有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的情况下,国家的综合实力才能够得到提升[5]。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则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缺乏的原因

据调查,目前大多数小学生都存在独立思考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只有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缺乏的原因进行准确分析,才能够为日后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方案的科学制定提供有效参考依据[6]。具体来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缺乏的原因与如下几点有关。

1.缺乏良好的独立思考氛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良好独立思考氛围的营造极为关键[7]。但从目前的数学教学来看,大多数教师依然比较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以及数学题的解答情况,却没有关注学生解决问题时的独立思考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并未给学生营造独立思考与展示独立思考成果的氛围,这也导致学生认为独立思考并不重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受限。

2.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对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8]。但就实际的教学来看,很多教师依然比较关注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运用,虽然传统教学模式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如果仅运用这一种教学手段,会导致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不足,在学生思维未得到激活的情况下,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难以得到落实,必然会影响数学教学的效果。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遵循实事求是的教学原则,结合当下数学教学现状,制定针对性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方案,以此保证数学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

1.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核心,要在课前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充分了解,以此来提升教学计划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融入一些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思考与回答,以此来缩短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的时间,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顺利掌握数学知识。这样一来,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会有明显提升,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效果也较为理想。

比如,在教学“分数”知识点时,需要让学生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独立分析分数的构成以及概念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提问的方式,拓展学生思考的范围,如1/2和1/3有什么区别?1/2和1/3可以直接比较大小吗?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只需要观察就能够明确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同而分母不同;对于第二个问题,有的学生认为分子相同是可以直接比较的,而有的学生则认为分母不同是不可以直接比较的,这样就可以将学生带入比较分数大小关键是分子还是分母问题的继续深入思考与讨论中。在经历一系列的思考与讨论后,学生会了解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同时,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2.结合生活实际,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小学生在面对新奇事物时,总是会产生好奇心,并会主动进行探索。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中,就应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将复杂的知识点进行简单化的呈现。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入具体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与应用数学知识,彰显该课程的教育作用。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有与家长共同去菜市场买菜的经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此经验设问:“黄瓜每斤没少钱”“猪肉有没有降价”等,利用这些问题为学生创设具体的买菜情境,并组织学生围绕情境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对买菜人、卖菜人的扮演,进入到付钱、找零等环节中。这样的教学设计,既保证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又帮助学生在巩固计算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所以,生活实例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既保证了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同时训练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十分有帮助。

3.融入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下,学生往往处于对教师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之中,学生并未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这也是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重要原因。如果该问题不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将会越来越排斥数学学习。要想彻底改变该教学问题,教师就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以创新的教学模式来优化教学过程,从而让学生在主体性学习、思考与讨论中,取得理想学习效果,也以此来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比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应该精短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更多独立学习的时间。为了让学生的独立学习更具有方向,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生活化的问题,如自行车车轮轴长应该如何测量?车轮大小是否会影响车轮转动一周的距离?等等,让学生尝试利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在数学授课中,教师只有引入创新的教学理念,应用创新的教学模式,才能够让学生有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从而在主动探索各个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保证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4.借助课后练习,实现学生的独立学习

课后练习具有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以及提升学习水平的积极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仅靠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还不够,还需要借助课后练习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独立学习时间,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并持续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中,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后练习的数量,还需要考虑课后练习的质量,在课后作业的有效性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学生才可以通过高质量完成作业,掌握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教师在了解全体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按照学优生和学困生的比例,做好科学的分组,同时要求各小组完成对组长的评选,负责组内作业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的检查。需要注意,组长应由组内成员轮流担任,由组长每次对组内的解题观点进行阐述。在组内每个学生都担任组长之后,教师应该重新进行分组。此种练习形式的运用,为学生们提供了课下互帮互助、互相学习与互相监督的机会,不仅保证了学生课后练习的质量,而且也实现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培养。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任务,课后练习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途径,且通过长期的课后作业,学生会逐渐形成独立学习与思考的良好习惯。

5.借助教学评价,实现学生的自我反思

合理、全面的教学评价,能够让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并围绕反馈信息进行自我反思,这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反之,教师如果不重视课堂教学评价,只是口头要求学生学习与独立思考,那么学生的接受度较低,很难真正得到学生的重视与配合。教师可以结合授课内容,对学生的语言表达、知识理解等进行有效评价。这样就可以快速将学生带入学习误区与他人差距的反思之中。

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相关内容时,课中虽然学生可以在测量直角边之时,做好具体的测量与他人的讨论,但是部分学生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却存在思考和行为异常的问题,无法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完成对知识的思考与应用。对此,教师可以从学生是否完成习题解答为入手点,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进行具体评价,这样就可以将学生带入对自己学习的思考行为、概念理解等反思之中,既进一步优化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又保证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6.汇总学生错误,提升思考能力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学习问题,教师不能够仅关注学生优秀的表现,还要通过对学生错误的观察与汇总,将学生带入对应的思考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也确保学生能够及时规避自己的错误学习兴趣。

比如,在每节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课堂中关于问题的解答情况,做好对应的搜集工作,并在搜集与整理之后,课下借助网络方式发送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再次反思错误的方式,了解自己哪里出现了错误,从而在正确思路中重新解决问题。需要注意,部分学生尽管知道自己哪里出现了错误,但也容易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此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学生得到正确的结论。长期利用汇总学生错误的方式,既能够进一步优化数学教学的效果,又能够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可以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更深层次地理解数学知识与利用知识有效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十分有帮助。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大力反思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问题,并从教学多方面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能力与习惯,进而为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提升奠基。

猜你喜欢
课后练习独立思考教学模式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谈独立思考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