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精细化管理提升初中德育工作有效性

2022-03-03 08:52何娘生
关键词:德育工作精细化初中生

何娘生

(惠东县多祝第三中学 广东惠州 516343)

引言

德育对初中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尽管如此,现阶段我国在中学生群体德育方面的开展情况仍然不容乐观,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对中学生群体综合素养的提升产生消极影响,还会对初中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阻碍。本文分析现阶段中学生群体存在的德育问题,并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相关对策,希望能为初中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帮助。

一、德育工作的优势

1.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人的健康不仅是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意志往往比较薄弱,情绪不稳定,很容易出现偏差。班主任应该常与学生谈话,进行心理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及时帮他们纠正错误。一方面,班主任应做好学生的表率,带动学生一起学习法律基本知识,让学生熟悉法律,避免犯法,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法律,做一个知法、懂法、遵守法律法规的好少年。其次,班主任要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学生宣扬民族精神,培养民族情怀,鼓舞学生士气,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班主任应该多观察及时发现,用足够的耐心与学生进行沟通,走进学生心里,帮助学生找回信心,改变现状努力学习。班主任要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重点进行教育,走入学生内心,了解他们心理状态,劝导学生努力学习,使其学会选择避开不良因素的影响,少走弯路。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培养多方面的情感以及健全的人格,让学生不单单只有非常强的自制力,还有很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

2.给予学生多点关爱

每个学生都是单独的个体,学生与学生之间往往存在性格差异,性格差异取决于不同的家庭教育和环境。班主任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待不同性格的学生,因材施教。对于性格偏差的学生采用人文关怀,让学生在学校感受到教师带来的关爱,感受教师的温暖,纠正学生的性格偏差。少数学生缺乏家庭爱护,没有父母呵护,他们内心非常敏感,很容易受到心灵上的伤害,产生自卑心理。这时教师要给他们足够的关怀和鼓励,改变他们的生活,使他们感受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减少学生的自卑心理,缩短他们与正常学生间的差距,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关系,形成良好的班风,让每名学生都能在阳光下学习。初中时期的学生多少有些叛逆和任性,总是以为自己长大了就不想服从家长和教师的管束,想要自我行事,一部分学生还很难听进去教师与家长的劝说,极容易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班主任需要想办法得到学生的爱戴尊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教育学生的话才能被学生听入心中,才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班主任要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不要打骂学生,以教师高尚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每一个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要学习先进的知识,借鉴别的班级的好策略并不断实践,寻求更好的教育方法,面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因材施教;班主任要给学生鼓励和认可,不要一味批评或赞扬,适当表扬学生,支持他们做对的事情,激发学生斗志和热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做好“引路人”,学生出现错误及时指出并给予帮助,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轨道。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可以联合家长一同进行,家校合作,互相配合,共同帮助学生成长,使学生懂事理、具有高素养,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正确的前进方向,成为国家的有用之人、栋梁之材[2]。

3.思想、行为上减少犯错

初中是学生的心理成长期,他们的思想观念正在形成中,社会认知力还很薄弱,很难分辨对与错,很可能会被很多生活陋习或身边的不良环境带入误区,他们需要家长与教师的教育引导,及时改正错误。在学校中,教师要有灵敏的洞察力,及时察觉学生的问题,与学生沟通,将错误思想尽早清除,避免学生误入歧途或者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班主任应当找机会经常与学生相处,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真正融入学生中间,与学生打成一片。要观察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和状态,便于发现并解决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在工作管理上,班主任经常陪伴学生,给学生做榜样,以身作则,用实践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矫正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应及时做出一些策略性的思想引导,利用班会时间与学生交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规范学生言行,使学生明是非、少犯错,正确待人接物,养成正确的道德理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好学生。

二、现阶段初中学生存在的德育问题分析

1.重视发展智育,忽视德育工作落实

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初中学校往往将分数作为考量学生的重要标准,在培养学生方面都将分数作为主要的着眼点和考查标准。因此,在现阶段的初中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分数无疑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部分初中教师只专注对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德育工作的开展,使得育人和教书被割裂开来,缺乏初中生群体品德素养的培育。德育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单调,轻小德,而重大节。现阶段初中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存在政治化倾向,注重对学生爱国情感、共产主义理想观念的培养,却忽视了德育实践的价值,缺乏对初中生群体习惯行为以及协作、交流能力的培育。对德育工作的改革可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重视选取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规范的德育教学内容,讲授与核心价值观相关的德育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初中生群体的道德认知和解决问题的相应技能,只有如此,才能使德育内容不断充实,德育目标才能得以实现[3]。

2.德育实践活动较少,以灌输说服为主

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不少教师仍然将德育工作相关教学活动限制在比较狭窄、固定的框架当中,过分重视对初中生群体学科知识的检查与灌输,注重分数和学习,不关心教学活动中初中生群体学习方法的获得和个人情感体验、自我发展、素养能力的提高,以及优良品德与习惯的培养,实践中以灌输、说教为主,导致初中生群体的德育行为能力相对薄弱。初中学校内部的德育工作人员应当着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实践活动,以发挥出课程资源所具有的育人价值,推动探究学习、主动学习以及综合学习活动的发展,培养初中生的综合实践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与素质。

3.德育工作开展效果相对较差,形式化严重

想要达到德育工作的理想效果,就需要对初中生群体展开道德、思想、心理以及政治方面的引导,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但在实践中初中阶段德育工作的执行效果仍然不够明显,存在形式化严重的问题。不少学校会定期组织开展以德育为主要内容的班会,如校内德育处会给班主任下发德育工作任务。班主任教师为了实现任务的完成,会将德育主题在大屏幕中间直接展现出来,让本班学生端正坐姿,进而拍照留存。上述这种形式主义严重的德育工作开展方式显然无法使德育工作获得应有的效果。

三、渗透精细化管理提升初中德育工作有效性策略

1.渗透精细化管理,创新初中德育教学工作

初中学生正处于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德育培养这方面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初中生年龄较小,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缺乏独立的辨识能力与社会经验。因此,初中德育工作对学生的品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德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在过去,教师通常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但是过多使用这种模式会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导致德育工作开展效果较差。因此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可以采用榜样示范法,在德育教学时,教师选取贴近生活的榜样,向学生展示榜样的优秀行为,从而让学生受到榜样的感染、鼓动。其次,教师还可以创设良好的情境,在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德育对成长的作用。最后,教师要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与行为习惯。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有效解决学生的知行脱节。例如,在学校展开各种文艺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德育品质。这三种方式可以从学生的知情意行多个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德育工作的顺利展开,从而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4]。

2.渗透精细化管理,保障德育工作全面落实

在精细化管理下,德育工作要从学生的多个方面进行培养,注重德育工作的全面性。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教师不能将学生知情意行分裂开来。因此,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下,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例如,学生德育知识不足时,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美丑。当学生缺乏道德情感时,也就意味着学生对道德理解是不全面的,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情感渲染激发学生。初中生的道德意志较为薄弱,对初中生的意志培养,教师应该重视实践锻炼,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采取具有道德价值意义的行为。在这样精细化的管理下,学生的知情意行四要素可以相辅相成、全面和谐地得到发展。

3.渗透精细化管理,保持德育工作的连贯性

学生德育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在经济化的管理下,要注意保持德育工作的连贯性。德育工作不应该只落实在德育教学环节,而是从多个方面统一协调。第一,学校环境会影响学生德育效果,学校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如黑板报、学校广播、文化专栏等。学校可以对校园文化精心布置,让学生受到良好环境的熏陶。展开各种文学活动和艺术活动,在文学作品中领悟到深刻的道德含义,让学生在艺术活动中感受到深厚的道德意蕴。第二,德育工作不只是德育老师的事情,德育老师要与其他科任老师团结协作,其他科任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实现以文载道。德育工作的进行不能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对学生的要求不能时严时松,每位教师都要做好每个年级之间的德育工作衔接,从而使德育对学生的影响尽可能达到最佳状态。第三,德育工作中,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家庭和学校增强育人的意识,关注学生多方面的道德影响因素,提高成人对德育工作的参与度与重视度,只有众多影响因素协调一致,才能够落实好德育工作[5]。

4.根据时代发展需求,调整初中德育工作目标

初中德育教师在德育工作目标的制订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初中生群体的知识储备和年龄特征等,细分德育目标,比如,可以将初一学生的德育目标设置为实施法律观念的相关知识教育,强化对初二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的磨炼,增强对初三学生在法制精神方面的教育。按照上述十分具体的德育目标,初一年级可利用军训方式,初二年级可利用徒步越野方式,而初三年级则可以利用社会实践方式来进行德育教育。其次,初中德育教师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作为德育教育工作的载体,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和教育,如可以定期开展理想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等实践性和教育性较强的活动[6]。

结语

综上所述,从初中德育工作的现状出发,要求德育工作的开展要迎合时代的需求,采取精细化管理方法,从多个角度对德育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从而提高初中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精细化初中生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开启精细化监督新模式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