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感因素激励作用的探究

2022-03-03 08:52钮红梅
关键词:学科知识教学活动数学知识

钮红梅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江苏宿迁 223800)

引言

在高职阶段,作为数学教师,全面地开展情感激励教学是必要的,结合情感因素激励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利于构建高效课堂,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案,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本文通过具体分析,总结了情感因素激励的内涵,探索了应用作用与教学对策。

一、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感因素激励的内涵

情感激励手段能够使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相处,在整个教学过程可更为关注学生的态度和情绪变化,从而推动学生个人实现综合发展,全面促进社会的进步。在具体实施教育活动时,需充分尊重和培养学生形成社会性的品质,不断提高其对情感的控制能力,辅助学生对学习和生活均形成积极的体验,最终构建健全的人格。情感可作为个体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在整个心理结构体系内占有十分关键的地位。情感发展可作为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内容,而针对情感开展的教育活动也能够全面促进情感教学与培养的辩证统一[1]。

情感激励教育便是以激励和鼓舞等方式对学生实施的教育行为,主要基于心理学和管理学理论来调动学生强大的内驱力,从而促进学生发挥自主能力,实现健康成长。激励教育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自信,使其以更为积极的状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自我突破的积极性。

二、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感因素激励作用的分析

1.数学教学融入情感教育是当今时代的要求

从教育理论的层面来讲,以往的数学教学活动并未真正重视学生在学习期间的情感作用。而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辅助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在师生之间建立更为顺畅的情感交流渠道,使二者能够有效沟通,从而使教师的价值观念能够有效影响到学生。每个学生均希望老师不但能够教授自己知识,同时也能成为朋友。虽然在部分技能方面,学生已经超过老师的水平,如运用电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但在多数时候,学生的知识储备仍然相对薄弱,这便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培养。部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感到枯燥,难以形成较高的探索热情,与教师的配合度也不高。在此情况下,教师便需主动运用情感教学的方式,侧重提高师生情感的默契程度,充分尊重和关心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沟通。如多数学生难以对数学知识产生探索的兴趣,甚至会形成负面的恐惧心理。同时学科内容的理解难度也较高,不利于学生顺利掌握。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需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够优化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效果。这便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形成坚持学习的毅力。但如果学生无法形成相应的兴趣,便难以保证以持续的毅力来完成学习活动。此时情感教育便能够体现出较为重要的作用。使学生能够以良好的心态、轻松的状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能够有效优化学习效果。在日常教学期间,教师也需注意与学生形成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关系,以此来保证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2.数学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是心理学的要求

从心理学的层面分析,学生在实施学习活动时会经历两种过程,其一是从感觉、思维到知识,另一种是从情感、意志到性格的形成。学生在具体学习期间,不能将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作为唯一的目标,需使上述两种过程相互作用,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与全面性。如果仅强调单方面的结果,便会形成一定的教育偏差,无法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育资源,阻碍学生全面发展。由于数学学科知识的理解难度普遍较高,同时学生所需承担的学习压力也较大,如果教师在实施学科教学时并未投入相应的情感,便难以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热情,对教师的认可度也会下降,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被动的情绪,最终难以真正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但如果教师能够在实施教学活动时主动投入情感,便会让学生受到鼓舞和激励,从而主动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获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学生可明显提高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同时也会体验到学科知识的趣味性,更渴望探索新的知识内容,这样便能够形成优化的教学效果。

三、高职数学课堂教学发挥情感因素激励作用的对策

1.给学生创设成功体验

高职学生普遍认为自身能力较低,从而形成自卑和挫败等心理,在参与学习活动时缺乏必要的信心和积极的态度。多数学生在开展数学学习活动时,总会遇到不同的困难,获得的体验并不理想,难以在学科学习中形成愉悦感和自信心,在有些情况下,还会受到打击,这样便会逐渐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学生长期具有困惑和失望的情绪,这种抑郁和被动的体验会导致学生否定自我。而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待则有利于激发学生内部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给予肯定的眼神和赞美,便会在师生之间形成更为亲密和稳定的关系。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充分鼓励学生,促使其形成正向的自我认知,让学生能够以高度的自信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同时,也需客观体谅学生的学习能力,允许其以不同的学习效率完成学习任务。只要学生能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教师便可通过适当的渠道向学生表达出自己的关爱和期待。教师需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进行鼓励和表扬,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正面体验,辅助其对数学知识建立更高的学习自信,从而以较为浓厚的兴趣来完成知识的学习[2]。

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主动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辅助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来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更有针对性的沟通方式,从而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如教师在课堂上遇到学生讲话或睡觉等情况,便需及时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如果是由于学生并未理解教师讲授的课程内容,教师要以宽容的态度理解学生,在上课时尽量调整节奏,让学生能够与教师的思维同步。同时还可尽量设置与学生互动的环节,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学科知识的趣味性,从而逐渐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施效率。可见,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需从学生的角度来实施情感教育,通过与学生的密切交流来辅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从而调动自身的能动性参与学习活动。

2.多维度情感交流增益情感激励教学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通过有声的方式与学生进行顺畅的交流。这种交流通常可体现在教师的提问技巧方面。教师在设置问题时,需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自卑心理,应以温和的态度来认真听取学生的答案。不但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同时也需允许学生犯错。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教师可借此机会反问其他同学答案是否正确,在教师的鼓励和启发下,其他学生也会主动发挥思维能力,尽量总结出正确的观点。这样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模式便可促使学生明确问题的答案,使其更为准确和扎实地掌握学科知识。重要的是,学科教师需在课堂上适当表达出对学生的肯定和赞美,及时将对学生的关爱传达给学生,这样便能够极大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课堂的活跃度,让学生能够在轻松和愉悦的氛围下形成表达的自信,甚至还能够勇于反驳教师的观点,这对学生扎实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大有帮助。针对理解难度较高的理论知识,学生也能够较为准确地掌握,长此以往,学生便不会与教师和学科知识之间产生过大的距离感,思维和应变能力也会逐步提高,更能够体验到学科知识的趣味性。

此外,教师还可通过对学生的评语来与学生建立顺畅的交流渠道。教师可通过给予学生肯定性的评价来鼓舞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鞭策下主动形成积极的情感,以更高的热情参与学科学习。教师可利用课堂或课后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简洁和有效的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果。此时,教师也需注意在评语中给予真实的情感,充分表达出对学生的关爱,客观指出学生的不足。针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需注意在肯定的同时提醒学生不要骄傲。针对学习中等生,教师需与学生共同分析原因,鼓励学生积极发挥自身的潜能,实现自我突破。针对后进学生,教师也要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甚至囊括与学习相关的各个方面。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变化,并对其提出期待,这样便能够辅助学生形成更高的学习自信,使其实现大跨度的进步[3]。

教师可通过直接方式与学生交流,定期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学习体会,让学生对教师的工作提出建议。教师要认真对学生的观点和建议给予评价,并真正落实到后续的教学活动中。针对不具有可行性的观点也需进行引导,并提出希望。上述方法不但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情感需求,同时也能够更为接近学生的思想,探索出更为有效和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践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3.专业特色引领情感激励教学的开展

高职学生的专业不同,因此对数学课程的要求也存在差异。高职数学教师需基于学生的不同专业特征来实施情感教学,形成特色化的教学活动。专业课与基础课教学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性,学生在开展学习活动时,会形成情绪方面的相互影响。因此,教师在实施数学情感教学活动时,需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专业优势来提高情感教学的质量。这需要学科教师能够更为全面和准确地了解专业特点,主要包括专业课程的设置、与高数课程相关的专业课内容、学生的专业情感和兴趣倾向等。

首先,教师需全面了解学生的专业特征,深刻分析专业课程与高数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这样便能够合理调整教材内容,确定难点和核心部分,充分提高学科知识的应用价值,促使学生能够基于专业学科对数学知识建立较高的探索兴趣。

其次,高职学生对自己的专业选择相对慎重,多数学生也能够对专业知识形成一定的探索兴趣。在高数教学活动中,应用情感教学需与学生的专业紧密结合,这样有利于学生实现情感的迁移,让其在喜爱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也能够同时喜爱数学知识。在实施课堂教学时,教师除了要通过实例让学生对学科形成适应性,同时还需在不同的环节对专业教学进行模拟,让学生能够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专业情感的体验。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尽量压缩讲授的时间,而将更多的发挥空间留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形成积极的探索热情和良好的体验感,更为熟练地应用学科知识。

最后,高职院校也针对各个专业提供了实践场地,通常会在院校内设置实验室等。在实施数学教学活动时,仅在教室范围开展活动会相应制约学生情感的发挥。对此,高职院校可发挥自身的场地优势,结合数学知识内容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场地,从而为学生带来新鲜感。

4.构建与情感激励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该问题已在前文有所表述,高质量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在高职院校实施情感教学活动时,也不能完全摒弃对相关教学模式的研究。需努力总结出适合高职学生高数课程的教学模式,不但要明显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同时也需为学科教师提供具有更高可行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模式。

在实施高职数学教学活动时,可利用任务驱动模式来优化教学效果,将以往的讲授为主模式转变为任务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完成知识的内化。教师可针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将每节课程设置为独立的模块,教学目标便是具体的任务目标。教师在课程前,可为学生提出具体的任务,之后实施教学活动。尽量压缩教师的讲授时间,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机会。在掌握既定的知识后,学生便可以小组竞赛来达成学习目标,从而全面掌握既定的学科知识。教师也可通过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内容,学生会主动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来侧重吸纳学科知识,有意识地发挥自身的情感来认真学习。在完成后续的作业时,由于受到时间和评价的影响,学生会更为认真和努力完成作业任务,并争取提高完成的质量,在相对紧张和忙碌的状态下不断优化学习效果。在完成课程前,教师还会全面收集学生的作业,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所有学生的分数均可作为学习效果的客观评定。在学期结束后,教师便可将课程成绩进行汇总,以平时和期末成绩组成学生的综合成绩,占比可为4:6。教师可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其情感来优化学习效果[4]。

结语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结合高职数学教学内容,全面地研究了运用情感因素激励开展数学教学的途径,作为数学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积极进行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方案,加强情感激励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教学活动数学知识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通向学科育人的学科知识观
品读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门户语义服务机制研究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