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学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现

2022-03-03 08:52
关键词:情感高职数学

岳 静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江苏宿迁 223800)

引言

当下高职教学工作的展开应当紧紧围绕“培养理论实践能力兼备的综合型人才”这一中心,教师应当对情感目标的实现予以重视,在对学生认知水平予以充分考量的基础上,对情感功能予以良好应用,以便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收获乐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一、情感目标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过程和智力的开发过程,一方面同教师教学途径相关,另一方面同学生在学习时的情感变化密不可分,高职数学教师应当对情感的积极作用予以充分发挥,以基于情感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促进教学效果的良好提升。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将情感比作土壤,将知识比作种子,将情感与数学学习的关系犀利点明。相较来说,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缺乏适宜的学习习惯,同时对数学学习往往带有恐惧感和抵触感,故而高职数学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情感进行培养,打造双方间的真诚交流氛围,并应注重以情境创设的方式,助益情感目标的良好实现。情境创设也即基于直观方式对理论知识本质进行展现,通过适宜的情境创设工作,让学生在理论实际、感性理性、形象抽象间达成平衡,能够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取向进行引导,促进学生情感及兴趣的有效调度。高职教学工作的开展应当以情为始,以理为终,以情理相融的方式促进数学教学效率的大幅提升。[1]

二、情感视域下制约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因素

实践经验表明,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无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数学学习的消极情绪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甚至个别学生已经到了厌学、怕学的程度,这一过程中,教师本身的消极情绪难辞其咎。进行高职数学教学时,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只要以科学语言阐述事理,就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忽视学生的认识是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积极情绪的主因。其次在于,学生自身缺乏数学学习的成功情感经历,这一点有着学生自身的客观原因,也有着数学计划安排、内容设置不尽合理的原因,致使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脱节,致使学生完成数学学习各节点的难度极大。而师生关系的形式化、流程化,也让数学学习缺乏温度,致使数学学习质量难以提升。[2]

三、促进高职数学教学中情感目标实现的有效策略

1.注重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及职业素养的提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以这样的描述来形容学习质量同情感间的关系,积极的情感有助于学生具有活跃的学习动机,而兴趣,能让人愉快、专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使学习不再成为一种负担,而是成为一种享受。这一情况下,如何促进学生的数学情感培养,是高职教师应当权衡的重中之重。为此高职数学教师应当从自身修养的提升着手,作为进行情感教学引导的核心,高职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培养自身素养,形成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打成一片的能力。相关调查表明,教师想要获得学生的普遍欢迎,应当具有自主的学科能力、亲和的授课方式、平易的言语表达等基本素养。而为促进自身素养的提升,高职数学教师应当首先做到对本职工作的充分热爱。教师应当以自身为引导,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自身的数学学习蓝图。教师在课堂上应对各个学生均保持信任的基本态度,对学生予以关注和期待,让学生由内而外地生发出对教师的尊敬、对课堂的认可。[3]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注重“爱屋及乌”的教学原则,应当充分意识到原本对数学学习兴趣不足或者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很可能会因对教师观感的提升而在数学学习上投入更多精力,这要求教师一方面发掘高职数学自身存在的趣味性和现实中的有趣实例,一方面注重自身讲述过程的幽默性、连贯性,以便给予学生更多启发。与此同时,教师应当促进自身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的迅速提升,课堂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也是教师最为本质的基本功,做好数学课堂教学工作,教师也就在成功的道路上实现了一半。为此,教师应当时刻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同时在课堂或是备课过程中,都应以学生作为基本主体。在进行备课工作时,应当尽量从学生视角出发进行问题思考,多问及学生一些自身关切的问题。例如,如果我是一名高职学生,这样的解释流程我能否明白?我能否将这个数学概念增加更多实例、从另一个角度进行简化?高职学生们期待见到一个怎样的数学教师?通过多问这类问题,让教师的执教风格、执教方法更多与学生的期待相靠近,从而更好完成数学教学中的情感目标。

教师应以相关的一系列回答作为基础,有的放矢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以便取得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中,教师应当保持清晰的思路,注重言语的清晰连贯。由于高职学生在一堂课中所能够接受的知识容量是有限的,因此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当形成清晰连贯的教学脉络,这一脉络可以实例为引调动学生兴趣、关注学生疑问点进行概念解读、从数学概念基点出发理清数学公理推衍过程、回归现实原点解决现实问题,由于高职院校的职业性质,教师也同样应牢牢把握现实性和职业性这两大根本基点,注重结合专业特色设计特色题目,注重将数学内容同学生未来的工作内容相协调,以便以情感目标的达成为目的,以数学实例的解读为依托,以有益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为动力,给予学生情感帮扶、理论解读、实践助推,促进学生完成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掌握。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推动学生保持学习信心

教学时,常常会有“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情况发生,这需要教师长于对每个学生保持关注,用育情为育理创造更大的执行空间。为此应当首先建立起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对课堂中的学生不予指责、不予辱骂、保持耐心,尽可能给予学生引导和鼓舞,并应在学习进程中,充分满足学生渴望沟通和探索的欲望,并应为教师提供相应机会。与此同时,教师应当注重平素的自我道德修养,以使自身能够作为表率,以诚待人,以诚化人,促进师生间能以真情共处,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高职数学教学中情感目标的达成,同样要求教师能够尽可能博学,教师应当首先有着清晰的知识脉络,并应当有驾驭教材的基本能力,通过不断地深化学习,对各类方法予以掌握,对各领域予以涉足。教学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应当注重向学生展示尽可能宽广的数学维度,数学教学远远不止相对枯燥的公式阐述,还有气势豪迈的基建工程、各类面向国家未来的远期规划、航天工程中堪称严苛的轨迹勘校、保家卫国中精确度每近一厘威慑度便增加一分的反舰导弹,这些关系国家大事的应用中都有着数学的身影,高职学生有着足够的想象力和对现实的关注能力,学生可能对理论阐述和公式演进缺乏必要的理解能力,但却很可能记住那些相应的各式现实内容,并以相关现实为基础,对数学知识逐渐生发兴趣。

在具体的生活中,数学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的应用场景包括学生起床后进行洗漱的时间安排、前往食堂的路线选择、跑步时的效率最大化,甚至游戏时的出手时机,数学作为标尺和工具,都在发挥着建设性作用。教师在讲述课程之余,应当注重真正以数学知识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同样是确认数学概念的唯一指标,基于高职教学中浓重的现实属性,相比于高中阶段或是本科数学学习,学生对数学的现实性具有更高的要求,教师如若不能进一步向学生展示数学概念应用于实践的广阔场景,则教学的情感目标将缺失有源之水。为此,教师应当身为言先,真正将自身所掌握的数学要素落实化,摆脱过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痼疾和“留待后用”的数学教学尴尬处境,以更多围绕学生生活和学生关切点展开教学。

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往往并不是成绩优秀学生,也因此在学生生涯,更多的是受到指责、消极的情绪而非肯定及表扬,具有较少的成功体验。高职学生期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肯定,这一点在相关学者提出的“教育心理学”概念中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对于高职数学教师来说,表扬应当自然进行,常常使用,以便让学生有更为积极的数学学习情绪,有更为显著的数学学习动力。批评过多会让学生自然而然产生厌学心理,使其自信心受到挫败。在学生付出努力仍然难以达到良好成绩时,教师应当将心比心予以理解,而非横加指责,以满足学生在遭遇挫败时的情感需要。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更加应该给予鼓励,让学生从心理上更为亲近,情感过渡上更为舒缓。这一过程中,严禁教师对学生进行冷落、挖苦,这都会让学生好不容易树立起的尝试念头因此褪去,致使其求知欲望受到影响,甚至产生更严重的逆反心理,使得学生自此不愿意学习高职数学,为课堂纪律、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成绩带来更大干扰。

3.因地制宜设计教学体系,面向学生职业生涯进行课程讲解

除了在已有教学计划基础上,对学生已取得的成绩进行鼓励外,教师更应当注重结合高职学生的数学接受能力,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设定数学教学计划。由于高职学生的其数学能力普遍不高,因此教师应当注重教学进度制定的适宜性,教学起点制定的递进性,教学演进过程的循序性。高职数学教学中情感目标的达成能大幅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吗?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但独木不成林,除上述提及的以现实实例作为数学概念的承载基础外,教师同样应当注重数学教学的循序渐进性,业界通行的数学教学进度和讲解脉络未必适应于教师任教的教学班,也未必适应于教师自身,学生能力有高低、教师能力有高低、教师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有差异,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对课程的自主化理解与解读,在进行备课时应当更多注重“我所理解的课程概念”及“学生需要的课程概念”,注重于程式化中凸显新颖,于数学陈述中凸显人情。

当代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突出存在的问题是,在课业压力下,相比于接受课下教师教学,学生更喜欢接受线上视频教学,而学生给出的理由是“讲的都一样,看这个还可以回放”,这无疑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一种讽刺。高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突出个性和自主性,更多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工作做出转变,以便更好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符合,要注重设立小目标、明确小节点、把握小周期,更多以学生触手可及的教学目标设计,促进学生在一次次目标达成中培养自身数学学习的信心与能力。教师应当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托,对教案进行设计。高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存在局限,如若教案在学生思维之外,学生便会对这一“费尽努力、仍难企及”的目标失去信心,甚至对过往一路走来取得的数学成果感到怀疑。而如若教案设计的思想性不足,过于理论化和程式化,并缺少相应的直观实例,则会让学生感到乏味。

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如对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来说,数学概念应当以美元与石油的关系、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数学表现、国家发展中激动人心的数学概念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载体承载相关知识。而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列举一些常见的机械勘校、方案设计、造价优化案例,让学生明晰数学问题的解决在现实生活尤其是宏观工程中能够发挥的巨大作用及耗资节约有时是数万起步甚至数十万起步的,教师同样应当向学生指明,具备相应的数学能力,将在日后的就业中具有怎样的优势和职业晋升前景,以此更好为学生考虑,以为学生规划蓝图的方式,促进全体高职学生建立起数学学习的强烈动机,进而在“共同做好数学教、学环节”这一核心目的上,同教师达成一致。高职数学教学中情感目标、教学目标想要良好达成,教师应首先做到“人心齐”,而完成数学整体课程学习后,能为学生日后职业生涯带来巨大晋升,就是教师凝聚人心的最大利器。当下很多学生以“毕业流程的一部分”“形式主义”的观点来看待高职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向学生展示“数学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宝具”这一要领,应当面向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基于学生当下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动力、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加强。

结语

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情感目标的实现有助于更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为此,教师应当从自身素养提升、教学体系优化、基于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学实例等方面出发,以将心比心的态度、循序渐进的教学节点,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数学学习信心,促进高职数学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猜你喜欢
情感高职数学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