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教学模式改革中关于飞行技能类课程的探讨

2022-03-03 08:52
关键词:飞行技术技能教学模式

朱 江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绵阳分院 四川绵阳 621000)

引言

随着我国民航业快速发展,为了与国际其他老牌航空公司进行竞争,各大航空公司对民航飞行员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通过对各类型民航飞行员培训学校的调查可以发现,现有民航飞行技能类课程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有学员的实际需求,因此,民航飞行培训学校以及相关专业教师需要通过整合飞行技能类课程内容来夯实学生的飞行理论基础,运用更为科学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灵活应对能力。鉴于此,为了培养更具国际视野,且拥有更高专业水平的民航飞行专业人才,民航飞行技术培训学校需要积极地推进飞行技能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运用多种方式优化飞行技能类课程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我国民航飞行技术专业教学水平。

一、中国民航飞行员的培养方式

现如今,我国民航飞行员的来源主要包括四种形式:一是直接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飞行学员,主要采用学历教育和飞行技能训练教学相互结合的模式,这也是我国民航飞行员人才培训的主要方式;二是实施“大改架”教育培训方式,主要指的是从各类型工科院校中筛选出自愿更改志愿的飞行学员,具体教学方式与第一种飞行人员培养方式类似,但因为学员本身就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其人才培养效率更高;三是直接由军队转为民航飞行员,该类人员只需要进行相关职业培训,满足国家规定就可以直接上岗,因为技术能力过硬,也是各大航空公司争相抢要的主力军;四是自费飞行学员,这一类型主要包括一些飞行爱好者和希望通过学习从事飞行相关工作的人,在整个飞行员队伍中占比最少,但其学习内容和训练内容依旧非常完备[1]。

二、民航飞行技能类课程的构成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民航飞行技能类课程都是飞行技术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课程内容的构成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第一,基于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构成分析,主要偏向于理论知识学习,包括飞行信息监控、飞行安全、机组信息资源管理、飞行原理、飞行技术操作、信息决策分析、各类型飞行操作要领等内容。这些内容是飞行技术专业学习的基础,也是后续实训飞行的重要指导,需要教师和学生重点关注。第二,基于我国民航相关规章制度的飞行技能构成,主要偏向于飞机实践操作,具有非常强的实效性。其中的重要内容包括了飞行复杂天气控制、各类型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基础飞行动作要领、飞行工作管理、地面引领与协同、飞机的自动化管理等内容。

三、民航飞行技能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

1.提升民航飞行技术专业教学质量

飞行技术专业教学与其他普通专业教学存在明显差距,不仅需要拥有高水平的理论教师队伍,还应该具备一批高素质的飞行教员队伍,以及较为完善的飞行训练设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实施民航飞行技能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投入相同人力物力的情况下,进一步地提升民航飞行技术专业教学质量,提高专业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和教师都可以进行更为高效的交流探讨,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飞行应用型人才。

2.提高民航飞行学员综合素养

从现有教学模式来看,飞行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国内外航空企业发展需要,大多数毕业生很难快速地实现学校学习和企业工作之间的良好转换,因此,推进民航飞行技能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就是为提高民航飞行学员综合素养做的前期准备。首先,通过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可以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其次,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可以进一步平衡实践训练与理论教学的课程占比,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最后,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飞行技能类课程专业知识的理解,明确今后的学习目标和前进方向,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2]。

3.构建更为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

现有民航飞行技能类课程教学模式表现的种种弊端,都因为其自身的课程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实施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就是为了构建更为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学校需要根据当前航空业人才发展需要,以及自身实际情况综合进行教学模式改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方向进行研究,并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推进师生共育教学理念,提升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拓展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水平,全面提升民航飞行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

四、民航飞行技能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为了向我国民航企业提供更为优质的核心人才,涉及民航飞行专业的院校应该紧抓国际航空前沿科技导向,紧跟我国民航业发展趋势,锤炼自身办学特色,发挥独特教学资源优势,突破传统教育限制,开拓教育建设思维,按照现代化教育理念以及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飞行技能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提升飞行技术人才培养质量。

1.优化飞行技能课程教学体系

首先,改变传统飞行技能课程教学理念,从大飞机理论教学模式向小飞机理论教学模式靠拢,积极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以提升学生飞行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其次,学校和教师应该根据飞行技能知识的关联性和难易程度,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构建完善、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尽可能地让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高质量交流,实现平台内的教育资源共享,构成一个不断良性发展的完整教学链条。[3]第三,应该以技能和素质培养为教育主线,积极推进校内外协同教学,打破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限制,尽可能地安排各种飞行技能实训课程,有效提升学生的飞行实践能力,满足各大民航公司对飞行人才的多项要求,保证学生可以快速地从学校学习过渡到实际工作。最后,学习国内外同类型学校的课程教学体系,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强化对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管理,为学生构建一个积极、有活力的良好教学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升飞行技能类课程的教学质量。

2.突出应用型特色教学内容

为了有效提升飞行技能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飞行技能人才,教师需要根据飞行技能类课程教学体系特点,进一步地突出应用型特色教学。首先,积极学习和提炼国外优秀教学资源,结合本专业学生自身实训需求,有针对性地对飞行技能类课程的内容进行完善,争取让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时俱进,提升学员的理论认识水平。其次,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飞行学员的飞行训练,适当性地拓展飞行技能类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梳理和建立专业知识体系,并根据学员具体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容调整,保证学员在飞行实训过程中可以更为灵活地处理各种问题。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员综合能力和行业具体要求,将以往中文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推进全英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英语应用水平,让学员飞行技能和英语语言意识得到同步提升,为学生未来工作和自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4]。

3.积极推进现代化教学应用

提高学生飞行综合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飞行技能类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结合现代化教学理念,分析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学校需要实施多样化教学策略,积极推进现代化教学应用。首先,学校需要加大对飞行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及时更新和升级相应的飞行训练设备,保证学员实训过程与未来工作可以有效对接,减少岗位滞留时间。其次,在课程教学内容拓展和完善的基础上,教师需要根据飞行技能类课程的知识特点,引入动态专业知识学习和训练工具,让学生的飞行技能可以切实有效地得到锻炼和提升。例如,在学习“航图”“飞行性能与计划”等专业课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入国内外常用的飞行软件,加深学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最后,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引用先进的飞行测试软件和模拟驾驶软件,让学生可以更为便捷地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的有效对接,引导学员从真正的飞行驾驶员角度来看待问题,帮助学员提前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行为准则。

4.设置更为灵活的考核方式

为了对飞行学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进行较为准确且全面的评价,教师应该设置更为多元化的专业考核方式,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灵活调整,以满足大多数学生和教师的考核需求。第一,强化日常考核,即在飞行技能类课程教学后,及时地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独立考核,并就考核内容设计一些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和深入研究的内容,达到及时巩固和加强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第二,完善期末阶段考核内容,平衡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内容占比,争取让学生可以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帮助教师准确了解该阶段学生学习的综合情况,为接下来的教学计划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提高飞行技能类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第三,鼓励学生针对自身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考核,帮助学生建立兴趣学习小组,引导同学之间进行相互监督和评判,构建一个积极、勤奋、团结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5]。

5.加强飞行技能理论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飞行技能类课程教学质量,除了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教学方式,还应该加强飞行技能理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培养一批真正高水平、高素养的教师队伍。首先,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质,飞行技能类课程理论教学本身需要与实际飞行训练紧密结合,因此,应该组织教师经常性地到航空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全面了解实际飞行全过程,进而更好地将理论知识教学向实际飞行训练靠拢,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其次,学校应该积极组织教师开展专项教学研究,以此来加强飞行技能课程的横向拓展,让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飞行技能需求。最后,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培养一批符合学校教学要求和航空企业能力要求的专业教师,整合学校内部的教研力量,提高本专业学科的科研力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6.提升飞行教员队伍的培训质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完善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学校还应该构建一支高水平的飞行教员队伍,以此来提升飞行学员的综合素养。首先,提高飞行教员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定期、定时地进行专业能力测评,将测评成绩与教员的绩效挂钩,迫使教员主动进行自身能力的提升,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综合能力。其次,提高飞行教员的职业道德素养。[6]优秀飞行员不仅要拥有扎实的理论实践能力,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而后者在教学中往往是通过言传身教实现的,因此,飞行教员应该做好自我约束,将自身树立成为学生学习榜样,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达到提升学员职业道德素养的教学目的。最后,组织学校飞行教员与国内外其他优秀教员进行交流学习,引进先进的教学方式,开展更为多样化的实训科研,以此来提升飞行学员的综合能力。

7.积极拓展对外交流合作

对以往飞行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毕业生都是直接进入到国内外各大航空公司。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学校在教学中应该结合企业发展需要,积极拓展对外交流合作,使得课程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应用性。具体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提升飞行技能课程教学质量,加强与国内外各大民航公司的合作,建立如学术交流论坛、专家专题讲座等各种形式的紧密联系。第二,组织校内理论专家与飞行教员到相关企业进行学习交流,建立各种专项人才培养计划,提高飞行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养。第三,积极推进与国外同类型学校的教学合作,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认知,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扩大学校在专业教学中的影响力。[7]

结语

从现有的教学情况来看,民航飞行技能类课程教学模式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该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式推进以及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等多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点,因此,民航飞行类专业学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教学优势,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构建更为健全的民航飞行技能类课程教学体系,加强理论教师与飞行教员队伍建设,扩大与国内外其他优秀学校、企业的合作,并采用更为灵活的课程考核方式,为学生和教师构建一个具有国际化特质的良好教学环境,培养更多符合当前我国航空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飞行技术技能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劳动技能up up!
The innovation path of Chinese pilot training model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飞行技术专业“机载设备”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画唇技能轻松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民航特色专业学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