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高效作业设计观
——勿以学生之“勤”补教师之“拙”

2022-03-03 12:43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范丽莉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双减作业内容

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 范丽莉

一、作业的定义

国内外学者关于作业的定义存在一定的差异,侧重点也略有不同。《教育大辞典》中把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课外作业的定义为:“根据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布置及检查课外作业是教学组织形式之一。一般认为,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助于巩固和完善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并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这样定义课外作业:“课外作业指的是学生课后开展的无教师指导的学习活动。”《中国教育百科全书》中提到作业的目的是巩固与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巧。国内关于作业的定义侧重于知识的巩固、独立进行的课外学习活动。而国外学者关于作业的定义更偏向于作业的实践性,如夸美纽斯、杜威等教育学家都注重将作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作业的形式不只是单一的书面练习,而是涉及丰富领域的实践性、生活性、合作性的作业。综上,本文中所讨论的作业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目标所设计的独立性或合作性的任务,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监控学生的学习质量,并且能利用多种作业形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布置作业的目的

关于布置作业的目的,历史上的教育家都曾阐述过个人关于作业功能的观点。一些教育家如赫尔巴特认为,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防止学生过快地忘记知识,其观点更强调作业的巩固作用。也有学者认为作业是对学生的一种评价手段,用以评价学生是否达成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其最终的目的是通过作业来调整个人的教学行为。与上述的观点不同,杜威等教育学家并不是将作业视为一种教学诊断或者是评价学生的方式,也不是知识的巩固和测评,其认为作业应该是达成课程目标的手段,也就是教师可以通过作业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的辅助环节而存在。因此,持此类观点的学者认为,作业不应该只以书面练习的单一形式出现,而是强调作业的综合性、丰富性和层次性。既需要关注学生学科知识的发展,也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维度的协同发展。

关于作业的功能和目的,前人和学者们持有不同的观点,其侧重点也略有不同,教师需要结合所教授的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将不同作业功能融合在日常的教学中,既达到教学巩固、教学评价的功能,又能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同时也要思考如何布置高效率的作业,让学生能在最少时间内获得最大收获和发展。如今,“双减”政策背景下,减少学生的作业负担,设计高效的作业是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作业,利用作业这一评价促学手段,在帮助学生减少负担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三、如何布置高效的作业

(一)指向评价的作业设计

近些年来,“教学评”一体化的概念在多个学科的课程标准中都有涉及,《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评三个方面。专家们普遍认同“教”是指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师表现的各种教学行为;“学”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的学生付出的各种努力;“评”主要关注过程取向的评价,实现诊断学习结果、调节教学节奏、促进学习的基本功能。作业作为诊断学习结果的一种方式,发挥着重要的评价功能,教师需要以“教、学、评”一体化为指导思想,思考作业设计的内容是否保证了与教和学的一致性。

1.确保作业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作业的内容需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设计与教学目标相符的作业内容,或者是辅助教学目标的作业内容,而不是教师随意设计,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的作业内容。如今,大部分教师偏向于让学生完成练习册、课本某一页上的习题,或者是试卷上的习题,无论是练习册、书本还是试卷习题的确是和教师本节课讲授的知识相关的,但是很多教师往往忽略了作业内容与教学目标的相关程度,导致学生浪费了部分时间在一些不能达成教学目标的习题上。尤其是在“双减”背景下,想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就需要教师对作业的内容进行严格的把关,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需要在课前仔细筛选,既要做到适量,又要凸显作业内容的典型性,有的放矢地布置作业。

2.确保作业内容与学生学习效果的一致性

作业是根据教学目标提前设计好的,但并不是一个不可调整的固定任务,教师除了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制订合理、高效的作业内容,同时也需要根据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调整作业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课堂的学习有充分的观察和及时的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绝大多数教师按照教学内容和目标精心设计了作业内容,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导致提前设计好的作业并不能与学生的实际获得相适应。如果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味按照理想的教学效果去布置作业,就会出现作业过难的问题。因此,教师需要了解在课堂前后,学生是否在知识基础、学习经验、能力水平和情感态度上发生了改变,以及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进而再对作业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指向教学巩固的作业设计

为防止学生忘记课堂讲授的知识,教师经常带有“教学巩固”的目的设计作业,因此重复性、机械性的书面作业就成了如今教师最常使用的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教学巩固”的初衷毋庸置疑是正确的,教师希望能通过作业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巩固讲授内容,但是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思考的是通过何种作业形式来达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目的,如何提高作业的效率。

1.丰富作业形式,避免单一、机械化作业

持有“教学巩固”目的的教师,最常使用的作业形式即学生独立完成的书面性文字作业,一来便于检查,二来便于反馈,而这样的作业也往往是“纸上谈兵”,时间久了,也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只强调了学生某一方面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大部分教师普遍认为最佳的巩固知识的方式就是不断地重复知识,进而要求学生“广泛做题”“多次抄写”,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作业形式和内容对学生的确会起到知识巩固的作用,但是如今教师要思考的是是否有更高效的作业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提质增效,切实减轻作业负担。因此,应该由单一的、机械化的作业转为形式丰富的、与生活相关性较强的作业。教师可以设计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作业,让学生在用脑的同时,将其他感官系统也调动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设计开放性的作业

控制性强是教师经常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也经常延伸到课外,体现在作业设计之中。首先,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主动性的独立个体,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往往体现了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但问题在于教师主动性过强造成了学生被动式完成作业,并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宏观的角度看,学生每日从早到晚的时间是被安排好的,什么时间上哪一节课,什么时间吃饭,什么时间休息,都是固定的。具体到每一节课当中,教师为了保证课堂纪律,按照教学进度推进教学,其对学生的控制也是在所难免的,学生发挥主动性的时间是非常少的。而控制性强、缺乏主动性的作业设计,只会加快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之外,继续受到控制,抑制了学生个性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重作业的开放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挥创造性、灵活性和主动性。

(三)指向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

以上所谈及的“教学巩固”和“评价”为导向的作业设计,更加注重知识的巩固和评价,缺少了对学生兴趣发展,道德情操和一些关键能力的培养。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及基本内涵。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通过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看出,教师要培养的不仅是学生的知识技能,还包括了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不能只以掌握知识为目的,还应该思考如何设计出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作业。

1.“做中学”,设计具有实践性的作业

实践性强的作业注重的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能获得真实的经验,在活动中体会与思考。教师应该将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完当天的知识后,立即运用到生活中去。例如,英语学科外研版九年级上册第五模块第一单元的内容包括有关表达命令、警告的祈使句,学生通过此语篇的学习可以了解在公共场合如何规范个人行为,对他人不恰当的行为如何用英文进行警示。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思考如何将此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班级的规则、学校的规则,制作一些指示牌放置于班级中,让学生意识到知识是对生活有帮助的,学生一旦发现作业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就会更加有动力、有兴趣去做这件事,与此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素养。

2.响应时代要求,设计具有合作性的作业

无论是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还是日后步入社会的社会生活,学生都需要学会如何与他人团结协作,分担责任,学会如何为了彼此间的共同目标而一起努力。如今教师布置的作业更加偏向学生独立完成的完成性作业,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这样的作业往往是不需要与他人合作的,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只关注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而忽视了合作能力的培养,对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是非常不利的,也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教师应该在设计作业时关注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并且还要结合所教授的内容,判断是否需要设计合作性的作业。就英语学科而言,听说语言能力的培养更需要学生在互动、合作中提高,而不是独立进行重复、机械的训练。而对写作这种需要学生进行观点输出,强调逻辑性和思维性的作业,则需要学生独立完成。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所授内容,合理体现作业中的合作性原则。

3.树立单元整体教学观,设计具有连续性的作业

单元整体观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树立整体性的教学策略,将单元目标拆解到具体的每课时教学内容中,并且保证每课时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关联性和延续性。缺乏单元整体意识的教学会割裂知识的完整性,导致知识是碎片化的、割裂的。因此,教师不仅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整合单元知识,也要在作业设计上保证作业内容的连续性。英语学科外研版九年级上册模块二的单元核心任务是学生制作一张介绍中国节日的海报,教师需要将此核心任务分配到每个课时的子任务中,如第一课时设计的作业内容是关于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一节日的时间、假期时长、庆祝方式作简单的介绍;第二课时设计的作业内容是从简介、历史、庆祝方式作每个方面具体的描述,并运用课上所学习的时间状语从句;第三课时的作业内容围绕节日的意义,让学生通过课上所学表达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几个子任务最终让学生完成单元的核心任务。任务的拆解既能降低任务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成就感,又能保证学生学习的完整性,将每一个子任务作为后一个子任务的前提,循序渐进。

四、“双减”背景下的高效作业设计

根据上述所讨论的持有不同目的的作业设计,可发现不同的作业功能有其自身的局限,以“评价”为导向的作业设计和“教学巩固”为导向的作业设计过度强调知识的学习,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作业设计,因为活动形式较为开放,会使得学生难以获得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融合多种作业功能的思想,既不能只追求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巩固知识,也不能只强调思维和品质的发展,这一点是在作业设计中保“质”。然而结合“双减”政策,教师除了保证作业设计的质量,还要控制作业的总量。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要求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但是又能提质增效,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作业,在明确何为高质量的作业设计后,布置适量、适度的作业,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为学生提供多种作业选择

学生的差异性使得一项作业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让所有学生都能从作业中获得最大的收益,因此为学生提供多种作业选择,分层次布置作业或者弹性布置作业是目前可以采取的方法。分层布置作业往往会给学生“贴标签”,时间久了也会使得一些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难以再接受有挑战性的任务,因此弹性作业可以作为教师布置作业的首选方式,但是教师还要注意,因为学生尚不成熟,在选择作业时可能会偏向容易、简单的作业,逃避一些挑战性较强的任务,因此教师还需

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作业,让学生认识到完成作业并不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合理地选择作业,是为了能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促进个人的发展。

(二)提供“作业支架”

除了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的作业,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为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作业支架”。同一项作业,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完成时间仍会有差异,因此教师首先应该预估不同学生完成作业需要花费的时间。然后为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作业支架”,“作业支架”可以是一些辅助学生完成作业的学习材料,也可以是人为提供的一些帮助,其目的是帮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避免因为花费过长的时间完成作业而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

(三)增进教研组内沟通

“双减”政策中关于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质增效的落实,确实会加重教师的备课负担,因此教师也要注重和组内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避免一人埋头苦干的现象。教师之间可以共同设计作业,如分层作业或弹性作业可以由教师共同分工设计。教师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来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如经验较多的年长教师对习题和教材的研究比较深入透彻,可以设计一些书面作业;年轻教师与学生年龄相仿,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设计一些开放性和实践性强的作业。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为学生设计出更高效的作业。

猜你喜欢
双减作业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业
主要内容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