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党组织建设机制研究

2022-03-04 15:20吴东临张高臣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党组织党员基层

吴东临,张高臣

(山东财经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0)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基层党组织是推动乡村社会实现全面振兴的有力保障,它所发挥的统筹与引领作用无可替代。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夯实其战斗堡垒作用的有效途径。通过强化党建,基层党组织可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优化制度体系与运行体系,从而更有能力承担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历史使命,为乡村社会振兴发展夯实基础、提供保障[1]。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内涵与重要意义

(一)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内涵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的历史及积累的丰富经验告诉我们,高效的党组织必然拥有综合素质过硬的党组成员。在党员们的齐心协力、拼搏奋进中,党组织实现井然有序的运作,同时在农村社会建设发展中起到良好的领导带头作用,成为社会各个领域事务发展的坚定引导者。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理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内涵。

其一,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应该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卓越的工作能力,从而带领党组织不断前进,更加高效地引领乡村社会建设发展。此外,拥有丰富的优秀党员干部储备非常重要,如此才能保障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使党组织建设后继有人。[2]

其二,党员队伍是党组织各项工作开展的中坚力量,其人数的众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党组织工作的成效。基层党组织建设不仅要注重现有党员素养与能力的提升,还要重视后备力量的储备与培养,使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党员队伍。

其三,要不断丰富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促进优势资源的高效配置,助力党组织工作的有序开展。

其四,应建立健全组织内部机制,使党组织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积极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与环境,使每一个组织成员的内在潜力得以有效发挥;认真贯彻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相关政策条例,使“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得以高效开展。

其五,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乡村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通过优化运作机制、提高工作效能来提升党组织在群众心中的地位,从而强化党的全面领导,赢得最广泛群众的赞誉与认可。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直接影响乡村社会发展进程,它是乡村振兴高效推进的有力保障。建设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即是在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这对党建事业发展有重要价值与意义。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基础党组织建设,健全其运作机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第一,促进自身问题的克服与解决,焕发组织生命力。由于其特殊的位置与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问题与漏洞,比如组织机构涣散、党员违纪腐败。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重视和解决,就会成为滋生在党组织有机体上的毒瘤,不仅使组织负重难行,且会腐蚀组织的纯洁性。如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旨在改善农民生活,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发生了部分基层领导利用职权截留、挪用扶贫物质的现象,造成分配不平等与腐败现象频发。究其原因,与基层党组织对相关工作监督不力有关。基层党组织一旦受到各种问题的侵蚀,其发展能力会就被削弱,政治形象也会受到影响。鉴于此,须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使机体具有旺盛的生命活力。

第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改善乡村治理。开展基层党组织工作能促进各类资源的有效利用与整合,为乡村振兴建设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党组织发挥的作用与功能不可取代,它代表的是党在基层社会的执政力量,其示范引领作用不容小觑。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农村社会才能真正摆脱“等、靠、要”思想,实现发展思路与理念的革新,从而尽快达到农村社会平衡、协调发展的目标[3]。

第三,助力全面从严治党,优化基层政治生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对全面从严治党的积极响应。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所有党组织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净化党员思想,强化宗旨意识与权利义务意识,同时要严明纪律,将纪律建设贯穿到日常工作中。要加大对行为的规范与约束力度,遵循政治规矩。在作风建设上也应实施标准化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三严三实”建设标准。农村基层党组织从优化政治生态出发,强化自身的建设与完善,即是打通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从而推动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领导素质有待提升

领导的能力与素养直接影响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成效。书记是党组织建设的核心带头人,其对党建政策的理解与贯彻、对党组织问题的认知、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视程度都影响着党组织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党组织领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当前诸多基层党组织领导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综合素养较差等问题。相关调查显示,广大中西部农村地区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年龄偏大虽然在经验累积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其创新理念与意识往往较为薄弱,工作方法难以与时俱进,这与新时期党建发展要求形成了较大落差,不利于党建工作的开展[4]。此外,部分领导者责任意识、使命意识淡薄,对自身工作缺乏深刻而准确的理解与认知,事业心不强,有的甚至为了谋求私利而腐败堕落。基层党组织建设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状态,致使党组织在民众心中的形象受损,权威性被削弱。

(二)党员队伍建设亟需加强

基层党组织发挥引领作用推动乡村振兴,这一工程宏大而复杂,最终任务都会落在每一位党员身上。因此,要高度重视党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当前党员队伍质量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仍比较明显。首先,党员队伍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相关调查显示,农村党员年龄多在50岁以上,这与全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以及农村大量年轻人口外出谋生而造成的农村“空心化”现象有关。其次,队伍管理存在“宽松软”问题,组织活动的开展未形成制度化,党员思想状态落后,对党的政策方针理解与贯彻落实力度薄弱。

(三)组织运行机制亟待完善

党组织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有赖于其运作机制的健全与完善。当前基层党组织在运作机制方面尚存在如下问题。其一,未按照相关规定定期召开党员大会。党员大会是议定重大事件的核心机构,诸多农村党组织对此却不重视,有的只在党支部选举时偶尔召开,不利于党建工作的开展。其二,组织生活得不到有效开展,相关制度建设尚不完善。譬如批评与自我批评很少进行,使得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与解决。政治学习活动的开展也不积极,“三会一课”未能真正落实,党员干部难以及时学习党的最新政策与精神。其三,沟通机制不畅通,无论是领导与普通党员还是普通党员之间,均缺乏思想交流的机会与平台,谈心谈话制度流于形式。

(四)各类资源供给不足

政治、经济、文化等资源的保障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能量补给,资源供给不足将直接影响组织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首先,政治资源匮乏。改革开放前后基层党组织在政治资源的保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此前民众的参军、入学等事宜都与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开展有密切关联,使得民众对党组织建设有更高的关注度;但之后随着相关政策的改变,这种关联性逐步减弱,民众与党组织的距离渐行渐远,基层党组织拥有的政治资源不断减少。其次,经济资源方面,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村党组织拥有较多的经济资源,能在帮助农民致富过程中发挥切实的作用,由此获得民众的依赖与认可;但在面积更为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滞后使党组织拥有的经济资源非常有限,尤其是在一些“空心村”中,党组织经济服务能力被严重削弱。最后,文化资源方面,农村地区文化资源的供给与城市有很大差距,近些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在精神文化领域仍较为滞后。基础党组织拥有的文化资源也难以满足村民的精神生活需求,文化资源的供给整体呈匮乏状态[5]。

(五)组织功能发挥有限

农村基层党组织本应全面领导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但在实践中情况并非如此。部分党组织领导能力欠缺,制约了党组织功能与作用的发挥。比如无法有效领导村委会对文化、宗族等民众自发组织的工作进行匡正,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与制衡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实施。村民对村务监督缺乏基本认知,而“两委”干部的交叉任职未能达到预期目的——实现冲突的化解与负担的降低,相反彼此间利益冲突日益突出,有的农村“两委”则形成一体、权力集中、腐败滋生。此外,组织力弱化也是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党动员群众的政治优势被削弱,民众缺乏对基层党组织的依赖与认可。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策略

(一)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者的素质

首先,应在现有基础上拓展党组织领导者的选拔范围,使更多人参与到带头人遴选中来。应将新乡贤、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军人等纳入备选队伍,丰富人员结构,解决基层党组织领导年龄老化、结构单一等问题。在对备选人员进行考核时应秉持“不拘一格降人材”的态度,尽量减少限制性规则与标准[6]。

其次,应加大控制监督力度,通过强化控制使组织焕发活力。应切实落实县党委巡察制度,健全评估反馈机制、监督检查机制、激励惩戒机制等,理顺监督体系,协调各监督主体间的关系,提升党内专门监督的严肃性和有效性。监督绩效要进行考核评价,以构建统分结合、责任清晰的监督体系,从而及时发现问题与漏洞,有效防止“破窗效应”的出现。

最后,要加强专业培训,通过系统科学的培训及时更新领导者的知识结构,促进其责任意识、党建意识的增强,使他们形成强烈的事业心,将推动党建发展与个人的价值实现结合起来。在培训过程中应给予领导者工作理念与方法指导,帮助其增强综合素养与履职能力。

(二)提高县乡党委的责任意识

首先,县乡党委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使命,立足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际问题与需求,对其给予及时正确的引领和指导,充分发挥主体责任,带领基层党建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7]。

其次,要健全问责机制,加大考核力度,对党建活动中表现优异者给予表彰,对失职者则进行纠正与惩罚。应积极推动党建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基层党建获得更加丰富的资源保障。比如与党校等单位协商为基层党组成员提供专业培训,以有效提高其履职能力。

(三)健全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

科学有序的运行机制是党组织各项工作得以高效开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党组织战斗力的前提与基础。基层党组织要将制度建设贯穿于党建全过程,遵循严格性、规范性、前瞻性原则,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以促进党组织进入科学循环、有序上升状态。要在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前提下进行制度细化及创新,使组织管理制度、选拔培养制度、领导机制等都能得到切实落实。要重视组织生活,以此加强干部党员的政治学习,提高其思想觉悟,同时对其形成有效监督。组织生活的开展与党组织的战斗力密切相关,基层党组织应积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组织党员大会、党支部委员会会议的召开,以此促进党员不断成长,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四)加强组织资源保障

资源是党组织重要的能量补给,是其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运行体系的前提与基础,资源保障在党建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只有在充沛的建设资源支持下,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开展才能更具效率[8]。具体而言,加强资源保障即是要强化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的供给。在政治资源方面,应健全激励机制,使村干部有更多被选拔为乡镇干部的条件与机会;在经济资源方面,应积极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农村社会产业兴旺;在文化资源方面,应加大“三农”政策宣传力度,全方位推进文化下乡工作的开展。

(五)强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针对当前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党员发展工作无序、党员入党动机不明确、党员发展标准有所降低、党员发展流程不规范、党员性别年龄结构不协调、党员管理监督效率较低等,基层党组织应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以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工作团队,全面提升党组织的工作效能。

首先,应提高党员的政治意识,加强组织政治建设。要通过组织活动的开展以及系统的培训学习,促使党员牢固树立共产党人价值观,切实提高政治觉悟。要坚持理论与实践学习相结合,加强党员的政治修养,使其坚定政治立场,遵守政治纪律,实现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的强化和提升。对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党员要提拔重用,使其在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次,要推进党员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明晰权责,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与目标责任制,健全评价考核体系,使党员评价公平公正。要加强纪律建设,使其融入党组织日常工作的每一环节之中,以此督促党员廉洁奉公,提升工作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最后,要增加对流动党员的关注力度,强化流动党员管理。针对流动党员不能定期参加组织生活、缺席“三会一课”、逾期缴党费等问题,要加大监管力度,通过健全登记制度、畅通沟通机制、成立流动党支部等举措,对流动党员进行分类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效能。

四、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与有效引领,它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通过强化党组织建设,可促进党组织自身问题的克服与解决,从而增强其引领乡村振兴事业的综合能力,同时使组织焕发旺盛的生命力,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此外,党建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改善乡村治理,促进乡村社会协调、平衡发展。从全局角度来看,基层党组织建设还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它使从严治党实现了向纵深领域的拓展。

猜你喜欢
党组织党员基层
我是党员向我看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清华党组织公开
基层在线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