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说类被字句的句段表述特点研究

2022-03-04 15:20颜力涛侯慧芬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单段句段言说

颜力涛,侯慧芬,于 琪

(辽宁大学 文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关于“言说问题”,国外有关学者如奥斯汀、塞尔和韩礼德的研究,对国内影响较大。

奥斯汀(1962)指出:“很久以来,哲学家们总是假定,‘陈述’的任务只能是‘描述’某种事态,或者是‘陈述’某种事实,而这种‘描述’与‘陈述’必定要么为真,要么为假。”[1]此外,他从中离析出“施为式”,同时指出它的特点:“它们根本不‘描述’或者‘报道’任何东西,它们不是‘非真即假的’并且说出这个句子就是实施一种行为,或者是实施一种行为的一部分,而该行为通常并不被描述为或‘仅仅’被描述为说些什么。”[1]

塞尔(1979)对言语行为重新进行分类,并分为五类[2]。第一类为断言(Assertivies):目的是让说话人(在不同程度上)承诺表达命题的真实性。适从向是由话语到客观现实,表达的心理状态为信念。第二类为指令(Directivies):目的是(说话人)让受话人做某事所做的尝试(程度不同,因此更确切地说它们是可限定行为中的限定行为,包括尝试)。适从向是从客观现实到话语,真诚条件是想。第三类为承诺(Commissivies):目的是让说话人承诺未来做某事,适从向是从客观现实到话语,真诚条件是意向。第四类为表情(Expressivies):目的是表达真诚条件下对命题内容中某个事物的心理状态,表情语没有适从向。第五类为宣布(Declarations):这类言语行为的特征是施为成功使命题内容与现实之间产生对应性,成功施为保证了命题内容与客观现实的一致性。

韩礼德(1994)认为,人类活动和自然界的过程可区分为物质(material)过程、心理(mental)过程、关系(relational)过程、行为(behavioural)过程、言语(verbal)过程和存在(existential)过程。[3]有关“言语过程”,具体内容如下:

言说过程不需要一个有意识的参与者,言说者可以是任何发出信号的东西。“言说”应从一个宽泛的意义上来理解,它包含任何种类的象征性意义交换。如“the notice tells you to keep quiet”或者“my watch says it’s half past ten”,其中the notice,my watch的语法功能就是言说者。

言语过程还能容纳除言说者以外的三种其他参与者功能:受话者,言语内容,对象。受话者指言说行为指向的对象,如“tell me the whole truth,did you repeat that to your parents?”中的“me”。在被动小句中,受话者可能是主语,如“I wasn’t told the whole truth”中的“I”。言语内容是一种功能,和所说的内容相应。这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所说的内容,一种是言说的名称,如“tell me the truth”中的“the truth”可以解释为“所发生的事件”或“事实性陈述”。对象是言说过程针对的实体,如“she always praised him to her friends”中的“him”,这里的言说者可以说是在对另一成员进行言说活动。

本文所说的汉语言说类被字句,主要是以表言说的动词为核心扩展为被字句式的一类语言现象。在句法分析上,我们借鉴了吕叔湘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汉语句段研究,“汉语的句子由句段构成,句段由短语构成,短语由语素构成。由一个句段构成的句子称为单段句,由两个以上句段构成的句子称为多段句。多段句的各个句段之间,有各种不同的联结关系。”[4]吕先生还指出:“正段包括主谓段和谓语段。主谓段由主谓短语构成,谓语段由谓词短语或具有谓语功能的其他短语构成。主谓段和谓语段出现最多,应用最广,语法功能也最完备,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句段。小段包括体词段、副词段、介词段和叹词段,分别由体词短语、副词短语、介词短语、叹词短语构成。”[4]本文在句段研究方面,仍然依据颜力涛、黄宝慧、杜文静(2021)的研究标准[5],即把正段与小段结合起来研究。在正段研究中,又区分单段句中单谓语和多谓语两种情况,分别称为单谓语单段句和多谓语单段句;在小段研究中,不讨论体词段和叹词段,只讨论副词段和介词段。

一、汉语言说类被字句的单谓语单段句考察

汉语言说类被字句是一个谓语的时候,我们通常视其为单谓语单段句。通过预料考察,我们发现:汉语言说类被字句的单谓语单段句主要在谓语、定语和宾语三个位置出现,谓语是比较常见的位置。

(一)谓语

语料库中,汉语言说类被字句的单谓语单段句经常出现的位置是谓语位置。例如:

(1)二十年前,白嘉轩的父亲白秉德出面掏钱为鹿三连订带娶一手承办了婚事,这件义举善行至今还被人们传诵着。(《白鹿原》)

(2)周志明没有被说服,反而情绪激动地站起来,好像要冲她发一顿火儿似的,但却没有马上接着说下去,隔了一会儿才深深地吐出一口气……(《便衣警察》)

例(1)中的“传诵”是人们对一件事的辗转传布、称道,是言说事件中的传播类事件;例(2)中的“说服”表示用话语劝说他人,以达到使其听从自己的目的,是言说事件中的指令类事件。例(1)和例(2)中的“这件义举善行至今还被人们传诵着”和“周志明没有被说服”都处于谓语位置。

(二)定语

汉语言说类被字句的单谓语单段句还经常出现在定语位置。例如:

(3)但是,倘若就这么孤孤零零去生孩子,又似乎不合常理,那就好像她不打自招地承认了她的暧昧和鬼祟,承认了她没有勇气让婴儿面对被她称作丈夫的这个男人。(《大浴女》)

(4)他对那个受了伤的,被叫作黎纪纲的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感和同情。(《红岩》)

例(3)和例(4)中的“称作”与“叫作”都是言说类事件中的称呼类事件。例(3)和例(4)中的“被她称作丈夫”和“被叫作黎纪纲的学生”都处于定语位置。

(三)宾语

有一部分言说类被字句的单谓语单段句会出现在宾语位置。例如:

(5)说不定她早就准备好被他盘问了,说不定她正朝朝暮暮地盼着他问、盼着他审,审问比他们之间那少言寡语的沉默要痛快得多。(《大浴女》)

(6)她根本就不搭理他们,他们根本就不配被她唾骂,不是吗。(《大浴女》)

例(5)中的“盘问”反映了某人被详细查问,是言说类事件中的问答类事件;例(6)中的“唾骂”反映了用言语鄙弃他人,是言说类事件中的评判类事件。例(5)和例(6)中的“被他盘问了”和“被她唾骂”都处于宾语位置。

二、汉语言说类被字句的多谓语单段句考察

本文接下来主要从单事件和多事件两个角度讨论汉语言说类被字句多谓语单段句的诸多特点与表现,深入探讨相应的句法语义问题。

(一)单事件

多谓语单段句表单事件时,通常也会有一些复杂情况,如带方式状语、处所补语。这类表示方式、处所的成分,是同一个事件内部描写的一部分,因为但凡一个动作,就会牵扯到动作的方式和所处位置,是同一个事件内部的组成成分。

1.方式状语

方式状语与所修饰的状语中心语构成两个句段,对应一个事件,属于单事件。例如:

(7)那七个舞女的经纪人曾提出裸体表演,被司马粮坚决回绝。(《丰乳肥臀》)

(8)这之后,曾有亲友给他牵来红线,也曾有适龄的女士向他抛出绣球,全都被他婉言回绝了。(《黑冰》)

例(7)中的“坚决”表示“回绝”的方式,属于方式状语,同后面的谓语动词“回绝”一起构成一个单事件;例(8)中的“婉言”表示“回绝”的方式,属于方式状语,同后面的谓语动词“回绝”一起构成一个单事件。

2.处所补语

处所补语与所修饰的补语中心语构成两个句段,对应一个事件,属于单事件。例如:

(9)不过,此刻他的心里一点也不轻松,被派到集中营里来,在政治犯里进行破坏活动,简直是拿生命在刀口上进行赌博。(《红岩》)

(10)骑着车去刑警队,因为上午要陪宋阿姨上医院,下午不知道又会有什么事,而杜卫东案的起诉意见书今天上午就要被报到检察院去,所以他想利用早上这点儿时间和马三耀见一面,昨天晚上马三耀在队里值班,早上肯定不会走得这么早的。(《便衣警察》)

例(9)和例(10)中的“到集中营里来”和“到检察院去”都是处所补语,分别与谓语动词“派”和“报”构成一个单事件。

(二)多事件

当汉语言说类被字句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谓语中心时,就构成了多事件,所谓的多谓语单段句表示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的情况。两个动词如果全出现在“被”字结构内部,称为“内套”;如果其中有一个动词出现在“被”字结构外部,则称为“外套”。通过语料考察,我们发现:汉语言说类被字句中,句段与句段之间主要呈现为时间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和递进关系比较少见。下文将系统讨论多事件汉语被字句的句段组构关系问题。

1.时间关系

句段与句段之间呈现的时间关系,多数以“外套”形式存在。例如:

(11)上午她被叫到处长办公室给纪处长抄讲话稿,甘副局长来了,和纪处长在外面套间的沙发上坐着说话……(《便衣警察》)

例(11)中的动词“叫”和“抄”两个动作是先后发生的,表示“先叫到,后抄”。两个动作反映了两个事件具有时间先后关系,两个事件属于“外套”关系。有很多“外套”都是由关联词语完成的。例如:

(12)他知道纪真从下午一上班就被甘局长召去谈话。(《便衣警察》)

(13)有些羊被人买了去舍不得母亲,就咩咩的喊,还随意生气用角触撞买它的主人,这里小奴隶多数却是只会在被经纪诓她过秤以后不自然的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

例(12)中的动词“上班”和“召去”表示“先上班,后让召去”,两个动作反映了两个事件间具有时间先后关系。“上班”位于“被”字结构外部,而“召去”位于“被”字结构内部,“上班”外套在被字结构之外,它们的关联关系是通过“一……就……”来完成的。例(13)中的动词“诓”和“笑”表示“先被诓,后不自然的笑”,两个动作反映了两个事件具有时间先后关系,“笑”位于“被”字结构外部,而“诓”位于“被”字结构内部,“笑”外套在被字结构外部,它们的关联关系是通过“以后”来实现的。

“内套”形式比较少见。例如:

(14)他刚才被代表团叫去追问黎纪纲的下落,代表团等着回话……(《红岩》)

例(14)中的动词“叫去”和“追问”表示“先叫去,后接受追问”,两个动作反映了两个事件具有时间先后关系。“叫去”和“追问”都位于“被”字结构内部,我们称为“内套”。

2.并列关系

表示并列关系的两个动词,“内套”与“外套”现象都存在。例如:

(15)秦地浑重的口语与南方轻俏的声调无异于异族语盲,往往也被他们讪笑取乐。(《白鹿原》)

(16)被人注目和被人传说本身就是一种荣耀,显示出这个有一双严厉眼睛的人开始影响滋水的社会政治和生活秩序……(《白鹿原》)

例(15)中的动词“讪笑”和“取乐”都位于“被”字结构内部,属于“内套”现象。这两个动词可以互换位置而不改变原意,所以,这两个动词反映了两个事件间具有并列关系。例(16)中的动词“注目”和“传说”也可以互换位置而保持原意不变,属于“外套”现象,所以两个动作反映的两个事件间也具有并列关系。

3.因果关系

表示因果关系的两个动词,只有“外套”现象存在。例如:

(17)自从援朝被诬陷入狱后,她就把他当作一个弱者在付予自己的同情了。(《便衣警察》)

例(17)中的两个动词“诬陷”和“入狱”,两个动词表示两个事件,属于“外套”现象。“入狱”的原因是被“诬陷”,两个动作反映的两个事件间具有前因后果关系。

4.递进关系

表示递进关系的两个动词,只有“外套”现象存在。例如:

(18)一个人常常被别一个批评指摘以至于嘲笑,总不是体面的事,虽然嘲笑的同被嘲笑的全是自己。(《阿丽思漫游奇境记》)

例(18)中的动词“批评指摘”和“嘲笑”表示“在批评指摘的基础上进一步受到嘲笑”,两个动作反映两个事件间具有递进关系,而且是通过关联性词语“以至于”完成整个“外套”过程。

三、汉语言说类被字句句段表述特点

汉语言说类被字句在单事件表达上,简单形式是单个谓语,复杂形式是带方式状语、处所补语。从单事件的角度看,汉语言说类被字句还是较为单一的。多数情况是一个句段对应一个事件,少数情况是两个句段对应一个事件,三个或三个以上句段对应一个事件的较为少见。当两个句段对应一个事件时,多数与“指派、拘押”类事件有关,表示说话方式的较少。汉语言说类被字句的单事件表达,出现在谓语位置上比较常见,但出现在定语和宾语位置上比较少见,说明这类言说类被字句自身在句法和语义上受一定约束和限制。

汉语言说类被字句在多事件表达上,句段之间的事件关系主要是时间关系;其他关系,如并列关系、因果关系和递进关系都比较少见。这说明汉语言说类被字句一般不表达比较复杂的事件关系,主要表达两个事件先后出现,在逻辑语义关系上比较单一,即便是“并列关系”这种语义关系比较简单的情况也较少出现,“因果关系”和“递进关系”这类相对比较复杂的语义关系,在汉语言说类被字句中更少出现。由此可见,汉语言说类被字句在多事件表达上是比较受限制的一类现象。

猜你喜欢
单段句段言说
阿来《云中记》的死亡言说及其反思
“行走”与“再现”——论梅卓散文的言说姿态和藏族风情
单段式橡胶密封膜煤气柜应用及探讨
结构爆破振动响应的频率与持续时间依赖性分析*
精彩句段一
精彩句段二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FANUC数控系统“单段”功能的PMC设计
数控车间实训安全及实训中防撞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