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在后疫情时代构建多元化区域教研平台的设想

2022-03-04 21:53李华清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实验中学61133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教研员跨学科双减

李华清(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实验中学 611330)

一、当前农村中学区域教研现状的基本透视

7 月24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的目的,是为了切实提升教育水平”,通过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实现“多能智慧”赋能,减负增效。这就对学校的课堂教学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质量的课堂源于优质教学研究,而优质教研的基础是具有研究意识、能力的教师,以及研究活动的优质基本平台。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创造力是学生的一项重要潜力,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学生从思想到行为上的自由,摆脱传统教育中一切抑制创新的因素,要让学生自由发展、自主创造,懂得合作,也能够自我探索。而“双减”政策也提倡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共赢等理念,目的也是让学生能够通过教育成为一个可发展、可创新的人才。

二、构建多元化区域教研平台的路径与设想

在疫情时代要落实“双减”政策,区域教研活动绝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模式上,应不断思考、探索更有效的教研培训模式,教研活动应重研”轻“教”。因此,建构教研员和广大一线教师互动研讨、经验交流、分享成果的平台,十分必要。为此,我们设想了这样一些区域教研活动的路径和平台。

1.成立区域教研联盟,建构有利于区域互动的教研制度机制

为解决教师个人实践和反思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困惑,充分发挥区域教师同伴互助作用,提高全区域教师的专业水平。区域教研部门应该依托各学科骨干,成立跨学校的研究团体、学会或教研沙龙组织,建设一系列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规范教研活动,确保教研质量和评价活动成效。

学校应进一步完善奖励措施和规章制度,包括制订目标、规划(计划),制订具体监控、考评的方案,定期进行检查落实。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对广大教师群体起到一个号召、鼓励、推动的作用,使得教师能够在教研活动当中积极投入,并能够感受到网络教研活动的价值和优势,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活动开展效果。

区域教研的最好形式就是专题研究,每一次活动围绕一个专题,设计具体、可操作、富有实效的“以研代培”研究体系。通过个人反思和同伴间的交流、讨论,并在名师专业引领下,将共性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进行多样化研究。有目标、有计划、有课题、有分工地开展教研活动。教师以协作研究小组为单位,积累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后反思、教学论文等多项可操作性的成果。组建的全域、片级、学校参加的三级教研网络,逐步建立起了有利于独立反思、共同分享、专业支持的区域教研制度,做到人人有任务、人人要钻研、人人出成果。将问题变为专题,将专题化为课题,以课题带动全域研究。

区域教研活动离不开教研员专业引领,教研员作为专职业务指导人员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广大教师释疑解惑,为广大教师指点迷津,让他们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教研员要发挥学科统领和协调作用,统领学科教师集体攻关。通过全员参与,逐层研究,把具体问题研究深、研究透,并把教育观念化为教育行为。教研员和教师们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在实践与摸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2.制订教师发展计划,创建有利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研平台

教师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教师的发展仅靠专家集中灌输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应该为教师设计一个发展路径,提供一个专业化发展的平台。

首先,组织教师制订专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发现自己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学校要为教师设计发展路径。利用现有人力、财力,组织教师有计划地参与外出培训,组织研究活动。最后,学校教研活动既要体现校本化、经常化,又要体现区域化和专题化。通过教学实践和研究,逐渐自觉认同新教学理念和新思想,将新理念和新思想内化为自身的理念,作为教研的指导。这就要求教研员要走进学校,进入教研组和课堂,为一线的教学服务。

在构建区域教研网络时,一定要利用专业能力较强、素质较强的教师作为领头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学科的教研员一定要学科教研能力强,能熟练掌握各种教学研究技术。在新背景下,尤其要带动教师提高信息素养,利用现代技术开展开放式网络教研,尝试借助网络来搜集、整合、优化教研资源,开展网络辅助下的区域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发展。

3.打破学科教研封锁,在区域之内逐步推出跨学科教研活动

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技能和理念提出了更高、更深层次的要求。为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应该在区域教研活动中,引进跨学科教研方式,建立跨学科研究的机制。比如,成立“跨学科教研会”,利用学科的知识和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共性,开展跨学科教研。

教师不仅要跨学科听课,甚至还可以跨学科授课。从跨学科教研中,寻找到专业成长的新路径。跨学科听课教研是教师了解学情、研究学生的新方式。如果教师经常跨学科听课教研,他们在“教导会”上会有更深刻的沟通交流,这也能提高学情分析的精准度。学科是共通的,相互之间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跨学科听课教研,不是不务正业,而是一个负责任的教育者的“必修课”。

4.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跨时空开放性区域教研活动空间

面临“双减”和后疫情时代,如何开展区域教研活动,成了我们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有新技术支撑的教研活动空间。一是对数据库以WEB 有效的引入,用于资源建设以及教研网站的选择。二是对在线平台的利用,如利用“腾讯会议”开展专题研究活动,有利于教师的点评和学习。三是对摄像机、服务器以及软件系统进行引入,开展视频会议。四是,教师应该具备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能够实现微课、慕课的课件制作,便于教师之间利用资源,共同探讨和沟通,完善教学各个流程,弥补传统教研的不足。这样就打破了时空的束缚,将网络教研的优势和价值充分展现出来,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研带动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学校依据教研活动当前的实际情况,主动配合教研室有计划、系统、有目的地开展研讨活动,畅通研究渠道。一方面可以对课堂现场进行直播,实现观摩、研讨以及资讯共享,鼓励教师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其中。另一方面,对于没条件参加直播的教师,通过录播方式,满足区域内观摩。教师可以借助各种技术进行点评,让教师深度参与教研。生成教研成果之后及时在网络发表,实现资源的共享,从而为后续学习提供便利,将教学研究引向纵深发展。

三、结语

在“双减”背景和后疫情时代下,建设区域教学研究平台,改革区域教研工作的路径、平台、载体和模式,对于提高全区域的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研活动方式的改变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教师教研的水平,带动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从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教研员跨学科双减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