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在诊断学常见症状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05 09:11谭爱花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诊断学内化讲授

谭爱花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广西·南宁 530000)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校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1个班55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30名,男生25名,年龄为21.2±1.2岁。

1.2 研究方法

“诊断学常见症状”课程在本科大三下学期开设,教材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万学红主编的《诊断学》第9版。每个症状授课2个课时。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具体操作分为三个环节,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讲授(1个课时,40分钟):教师在前期精心准备的基础上,梳理知识框架,讲授重点和难点;内化过程(采用隔堂对分方式,第2个课时前15分钟):让学生自己独立读书、复习、思考问题,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以及“亮考帮”作业;讨论(第2个课时后25分钟):分为4个环节:小组讨论、教师抽查、自由提问、教师总结,顺利不能变动。小组讨论5-6个人一组,共10组,时间为10分钟,围绕作业,特别是“亮考帮”进行相互切磋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小组讨论后,教师组织全班讨论。教师首先抽查,随机抽点4-5个小组,每组随机抽一个学生,分享小组刚才讨论的精华及尚未解决的问题,然后,教师邀请全班自由发言。最后用几分钟做简单总结,把学生遗漏的、需要深化的问题讲一下,结束整个过程。

1.3 评价方法

我们设计了学生反馈调查表,调查表包含14项内容,要求学生用ABCDE进行回答,A表示“不清楚”,B表示“不明显”,C表示“一般”,D表示“较大”,E表示“显著”。以匿名自填问卷形式进行效果调查,在对分课堂实施后采用集体测试的方式,对“对分课堂”应用的效果进行评价。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55分,回收有效调查表55份,回收率为100%。

2 结果

2.1 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时间进行划定,一部分课堂时间用做教师新课讲授,另一部分时间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这种模式使得学生从传统灌输式教育中“获救”。学生可以在属于自己的时间内自由思考,增加了其课堂中的“主人翁感”。同学们普遍感觉该课堂比较新鲜、有趣,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主观能动性增加了,能主动地去学习、思考,避免了上课不认真听讲、玩手机、睡觉等情况出现。同时,绝大部分学生能在内化吸收过程中完成“亮闪闪”“考考你”“帮帮我”的过程。特别在课堂讨论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热烈,能从不同角度阐释理解问题,从而引发更全面更深入的思考,而在讨论中得到赞同的学生获得较大的满足感,自信心得到增加。诊断学常见症状的内容与临床关联密切,在讨论过程中纳入临床病例分析,激发了学生更大的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踊跃发言,扩宽了临床思维及视角,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2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反馈评价

反馈评价调查表的结果(见表1)显示:绝大部分同学愿意接受对分课堂教学方法,觉得课堂不再枯燥无趣了;认为该教学模式能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并且能促进同学之间的协作,增进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此外,大部分同学还觉得该教学模式能很好地提高语言表达及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及自信心;还扩宽了知识的视野。

表1: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反馈评价

3 讨论

提高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是第三代国际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3]。诊断学是基础学科过渡到临床学科的桥梁;学好诊断学这门课程与否直接关系到医学生今后临床实践能力的高低[4]。诊断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讲授,忽视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及应用,最终导致学生的思维固化,临床实践能力较差,无法满足当今医学生素质教育的需求。20世纪以来,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模式,比如目前常见的案例教学、翻转课堂、问题式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等等。这些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合作学习,即通过讨论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然而,虽经近百年的探索,对合作学习的应用仍然有限,合作学习也没有取代讲授法,分析其原因在于完全讨论式的课堂牺牲了系统性学习知识的时间;因学生新知识的积累有限,使得讨论的效果与质量常常无法得到保证。

对分课堂将课堂时间进行划分,一部分时间用作教师进行新课讲授,另一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内化吸收,并以讨论的方式进行交互式学习。该教学模式结合了传统的教师讲授及西方讨论课堂的优势,将教学的过程人为的进行划分,一方面,教师遵循传统课堂模式讲授知识重点、难点,使得学生能够初步理解知识要点;另一方面,发挥西方教学中自主性课堂讨论的优势,鼓励同学之间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以达到促进同学之间的协作,增进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的目的。通过本次在诊断学常见症状教学中的尝试应用对分课堂模式,我们发现该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点:(1)让学生从填鸭式教育中“获救”。传统教学中教师全面细致地讲授课程内容,学生全程跟着老师的思维走,不敢也没有时间自己思考,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在对分课堂中,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思考时间,可以先自己内化吸收,不懂再请教老师;同学之间还可以相互协作并积极交换观点,扩充了知识面,临床思维也更全面;此外,学生在课堂中有了“主人翁感”,其学习的兴趣也会明显提高,觉得课堂不再枯燥无趣,更有学习的动力。(2)让老师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整节课都在讲授课程内容,也要绞尽脑汁和学生进行互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身心俱疲;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只需要讲授精要,把重点知识跟学生讲清楚,将剩余的时间交给同学,让他们自己先内化吸收,这样省去了完全为了吸引注意力的互动。同学们经过自己内化吸收后,提出不懂的问题再进行讨论,讨论的活跃度会变高,课堂的死板程度减少。老师可以省略一些无意义的备课及互动,大大减轻了负担。(3)师生互动自然,促进教学相长。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因学生没有事前进行思考且不是其所想,所以常常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而在对分课堂中,老师精讲之后留有时间让同学进行内化吸收,学生动脑筋后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也是自己迫切想搞明白的问题,老师也很开心地根据问题跟学生一起探讨,进行互动,课堂的氛围自然就变得活跃、流畅。

总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及协作精神,值得今后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进行探索。

猜你喜欢
诊断学内化讲授
《全身 CT 血管成像诊断学》出版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
《内经》诊法教学内容简析及与中医诊断学的衔接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