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三重维度

2022-03-07 06:36王学强
职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法治素养新时代大学生

王学强

摘 要:高校在法治育人工作中肩负着时代使命,立足全面依法治国,培养懂法、守法、护法、用法的学生。本文探讨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需要把握的三重维度,即在现实维度上,要深刻认识高校法治教育的薄弱环节与存在问题;在价值维度上,要认识到提高大学生法治素养,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高校立德树人任务落地、培育遵纪守法优秀公民的需要;在实践维度上,通过构筑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学科教学—队伍建设—保障实施”法治素养培育体系,以期全面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

关键词:新时代    大学生    法治素养    培育维度

课   题:本文系2021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法治聊城建设理论与实践”专项课题“新时代职业院校法治精神‘四双’培育模式研究”(编号NDHZ2021016)、聊城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高校大学生法治素养‘1+5’培育模式的创新性研究”(编号2021LZYR29)的研究成果。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依法治国、全民法治素养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高校系统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任务和总目标,深刻理解法治育人的时代价值,不断创新法治育人途径,开创法治育人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实维度:高校法治教育的薄弱环节与现状分析

(一)育人方案:高校育人轻视法治素养培育

以聊城市高校为例,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培养方案中缺少对法律基本素质的要求。尤其是高職高专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育人目标除了涵盖对学生技术技能、相关知识原理的培养目标外,很少提及学生的法治素质。高职高专学校培养的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在育人方案上更要明确学生的素质培养目标,特别是法治素质。以经济管理相关专业为例,学生除了要掌握会计专业技能、市场营销技能、金融管理技能外,还应懂得经济类、营销类法律常识,以便在日后工作中做到依法做账、合法投资、理性营销等。通过调研笔者发现,某高校经济管理类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包含法律内容的课程在全部课程中占比仅为10%。这一比例与新时代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远大目标相距甚远。因此,高校应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法治课程的育人作用,引导高校大学生了解和掌握法律常识,并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二)课程设置:高校缺少法治公共必修课

通过高校调研发现,当前高职高专学校课程设置涵盖英语类、体育类、语文类、数学类、计算机类等课程,“迎合”了学生“专升本”的任务需求,但却忽视了对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就目前调研情况来看,很少有高校在全校设置法律类公共必修课。

除了必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含有法律基础知识外,高校其他课程很少涉及专门的法律常识,非法学专业学生几乎不能接受基本的法律课程教育。

虽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必修课,但该课程的“法律基础”部分,不论是内容还是教材篇幅等方面,都与法治育人的要求相距甚远,很难满足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并且仅通过一门必修课程不可能全面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此外,高校设置的法治教育类选修课程数量较少,学生选课人数不多。因此,高校对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价值维度: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时代呼唤:大学生肩负时代使命

第一,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时代重任,是未来国家建设的精英和骨干,其法治素养的高低、法治意识的强弱对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具有较大影响。创新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方式,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社会新人,高校责无旁贷。

第二,大学生是活跃在各领域的积极分子,其学习方式多样,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强,通过学习教育培育大批法治素养高的大学生,以点带面发挥传播媒介作用,对建设校园法治环境、塑造社会法治环境、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二)高校育人:立德树人的具体体现

第一,高校是育人的主阵地,必须担当起立德树人的重大使命。法治教育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关系到立德树人重任的落地落实。全面提升学生法治思想水平,丰富法治知识,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第二,依法治校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依法治校既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需要,也是当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法治化建设实践,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宣传和践行,学会利用法律武器,牢固树立法治观念,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最好表现。

(三)社会需要:培育高素质的优秀公民

第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倡导法治,强调法治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开展法治教育在培养高层次的专业法治人才的同时,更需要全体公民积极参与,全面提升公民的法治素养,为全面实现依法治国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法治素养的形成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永恒持久的,培养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守法用法,对其将来进入社会后能够合法生活与工作意义重大。培育守法护法好公民是高校法治教育的目标显现,心怀法治理念,信仰法律力量,是每一名合格公民应具备的素质。

三、实践维度:构建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五重体系

(一)知识支撑:丰富高校学科教学体系

当代学子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青年,青年学生肩负着振兴中国梦的时代重任,新青年的综合素质影响着建设法治强国的质量和进程,法治素养是提高学生修养必不可少的因素。

第一,法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应制定和完善高校法治教育的制度和文件,落实“大思政”课程理念,在专业课程中有效渗透法治因素,实现思政育人与法治育人齐头并进,做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协同推动。

第二,在课程改革上,构建高校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课程体系,细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法律部分,深化法律基础课程改革,从社会实例中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法治素养培育相关选修课程,打造适合高校学情的特色法治教育课程。在内容编排上,注重提炼和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法治因子,以“课程思政”方式融入法治教育实例,强化法治精神引领,深化法律学理支撑,提升学生法律基础素养。

第三,做好线上课程深入延伸,充分利用新媒体、短视频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创设高校示范网络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推出更多法律教育“金课堂”。

(二)人才保障:构筑高校队伍建设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德才兼备的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强调要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建设革命化、职业化、正规化和专业化的法治队伍,建设“学生—教师—专家”三个层次的法治培育队伍,为顺利开展法治素养培育奠定基础。

第一,完善法治学生干部队伍。培养专门的学生干部队伍,让学生深入宿舍、班级,参与各项学生活动,用学生擅长的方式宣讲法治案例,分享法治感受,营造法治氛围,进而共同成长和进步,让学生干部队伍在法治宣传教育中起到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第二,打造法治教师队伍。教师是高校开展法治教育的主体,注重教师法律知识培训,丰富教师法治岗位实践,提高教师法治教育能力,切实培养高质量、规范化的法治教师建设队伍。

第三,形成专家法治队伍。积极拓展和补充高校合作育人方式与途径,选聘素质高、学识高的高校优秀法学学者担任学校法律顾问、指导专家,不定期到校开办法治教育讲座;加强与法律事务所的沟通与联系,聘请法院、检察院、公安、仲裁工作人员及专业律师担任社团指导教师、普法指导教师,开展法律实践活动。

(三)有效落实:健全高校实施保障体系

要顺利开展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工作,需建立自上而下的一系列实施保障体系,为法治培育工作保驾护航。

第一,加强高校法治教育的顶层设计。科学谋划与设计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离不开学校党委、各部门的整体规划和全面指导。高校党委要成立工作小組,切实全面抓好学生法治素养培育具体工作,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将大学生法治培育工作落细落实,统筹培育工作各领域、各环节,合理分配教育资源,让每一个大学生在法治教育中均有收获,进一步提升法治知识水平,增强法治观念,提高守法自觉性,增强护法担当的责任感。此外,高校要将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工作作为“三全育人”格局下的重要一环,真正做到法治教育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第二,加强高校规章制度建设。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背景下,高校需健全和实施规章制度,依法治校、依法办学,依据实际编写《大学生手册》《研究生手册》等,以期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护航,为学生成才服务,培养新时代遵校纪、守章程的优秀大学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J].求是,2015(1).

[2]习近平.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3).

[3]习近平.弘扬宪法精神 树立宪法权威 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N].人民日报,2018-12-05.

(作者单位: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法治素养新时代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治素养现状分析
浅析高职院校法治意识素养的培育和养成
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路径选择
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对策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