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抒胸臆,情真意切

2022-03-07 06:41贺景华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抒情感情黄河

贺景华

技法讲解

鲁迅先生曾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有了感情后,必然要表达出来,这个表达过程就是抒情。

抒情,指在文中自然真挚地表露作者的思想感情,使读者受到感动,产生激情,从而增强习作的感染力。从方式来看,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这种方法不借助任何“附着物”,而是直截了当地宣泄情感;不讲究含蓄委婉,而是毫无遮掩地袒露情感。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坦率真挚,容易打动人心。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便运用了直抒胸臆法。

直抒胸臆法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节奏较快,情感直露,便于把握。

使用直抒胸臆法写作,同学们应避免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1.情感不到,却为抒情而抒情

同学们在写作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为了所谓的“情感升华和深化主题”,在无情可抒的时候强行抒情,在不需要议论的时候大发议论。这与文章之道背道而驰。

2.为了“拔高主题”,把原本应该含蓄的情感强行表露出来

由于感情还没有流露出来或感情达不到某种程度,却为了主题深刻而人为拔高主题或作口号式的呼喊,这样只会弄巧成拙。请看下面的作文片段——

晚上九点多了,暑热还没消退,教室里却传来一阵阵敲打桌子的声音。大热天,天又这么晚了,谁还在教室里呢?我怀着好奇心走进教室,灯光下,班长脸上流着汗,正叮叮当当地修理着那张破桌子。

啊!我的心在激烈地跳动,热泪也涌出来了!多么好的班长,你那么爱护公物,关心集体。你为了教育损坏公物的同学,以身作则,埋头苦干,你的心灵是美好的!你是我们班的活雷锋!你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作文的本质是一种交流,交流的好坏,态度很重要,技巧则是其次。如果作者态度不诚,感情不真,即使外表再华丽,让人看后也会有种被骗的感觉。

如上文中“班长修桌子”这一片段,小作者把自己的感情拔高到了不适当的程度,有“为文造情”的嫌疑,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

注意到以上两点后,我们又该如何运用直抒胸臆法写作呢?

有以下方法可供大家借鉴:

1.复叠咏叹法

为了强化感情,可运用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淋漓尽致地宣泄自己的感情,引发读者的共鸣。如一位同学写自己被心仪的学校录取后的心情:“‘我考上了,我考上了,我考上實验中学了!’我跑呀跑,跑到一片空旷的地方,大声喊着,尽管连自己也不知道到底在喊些什么……”此处运用反复修辞手法,将“我”考上心仪中学的激动心情表露无遗。

2.人称呼告法

情感发展到极致时,会不自觉地变为第二人称来直抒胸臆。如魏巍《我的老师》中的一段:“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地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情感到不可抑制时,自然就迸发出来了。看,连人称都变成了“你”,自然直抒胸臆了。

3.短句造势法

短句节奏明快,强劲有力,便于抒发感情。或聚散为整,语气畅达,激越亢奋;或化整为散,哽咽深沉,沉郁顿挫,使文章气势逼人,语意显豁,情感突出。

文题设计

请以“再说一次谢谢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点拨:在构思上,“谢谢”是一种细腻的情感表达,需要写出真情实感,而不是虚情假意。在表述上,“谢谢”一词给大家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

尤其是擅长描写、抒情的同学,可通过对浓郁、凝重氛围的渲染来抒发情感,也可通过一些典型的细节和曲折的情节来打动人心。

课外博览

诗词中的黄河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唐】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解读:九曲黄河中有无数砂砾,它们随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了它们迎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南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解读: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摸青天。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便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出来了。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为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然而,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扩大深沉,对仗工整犹为余事。

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经天亘地,滔滔流出,昆仑东北。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看中原形胜,千年王气。雄壮势、隆今昔。

——【元】许有壬《水龙吟·过黄河》

解读:词人从空间上写黄河气势之大,从时间上写黄河存在之久。二者共同构成动人心魄的自然景观。“经天亘地”六句,从黄河的源头昆仑写起。黄河从昆仑发轫,横亘于天地之间,狂飚巨浪,激越澎湃,轰鸣震天,写出了黄河声威。接着由写景转入人事。黄河流经中原,哺育中原,使中原旺气长存。

当时正值元朝鼎盛时期,词人由黄河的壮阔联想到国家的强大,情景相融,不仅加深了描写的力度,也符合特定的政治环境和人物心态。

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

——【清】宋琬《渡黄河》

解读:黄河汹涌奔腾,古人不知其发源地,认为是天上的银河倒翻下来的,故有“黄河之水天上来”之说。它有掀天的浪涛,但要渡过去也用不了多长时间。惊涛骇浪的风险很短暂,一般都能渡过,真正的风险在人间。

诗句的意思是说:在险恶的人间,习惯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生活后,还不曾觉察它的险恶,反而说黄河的险风恶浪才是最可怕的,不敢轻易渡过。在诗人眼中,与充满尔虞我诈的人生道路相比,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

(本报编辑部)

猜你喜欢
抒情感情黄河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春 日
『黄河』
会抒情的灰绿
带着感情
简论抒情体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