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伦之楷模,万世之师表

2022-03-07 06:18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赏金子贡鲁国

主题阐释

“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台湾省台南市孔庙的这副赞联道出了孔子的伟大。孔子授徒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以其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在当时被尊为显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华文化之根,深深地渗入到中国人的血液中。孔子也被后人尊称为“至圣”。

德莫过法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者爱人”,在仁爱思想的逻辑下,他又提出了“仁义礼智”的道德伦理准则,提倡人们过一种有爱、有序的道德生活。在孔子的教育下,孔门的弟子大多文质彬彬,有君子气质,且充满爱心,经常做好事帮助别人。孔子大多给予鼓励。但有一件事却是例外。为子贡去齐国办事时,遇到了一些贫困无依、沦落为奴隶的鲁国人。子贡慷慨解囊,自己花钱替他们赎身,并把他们带回祖国。按照鲁国的规定,替在外为奴的鲁国人赎身的人,可以去国库领一笔赏金。但子贡对赏金毫不在乎,做了好事,还给政府省下一大笔钱。鲁国人认为子贡是大慈善家,子贡成了鲁国最可爱的人。但孔子很不高兴,他把子贡叫过来,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孔子说,做好事不拿奖赏,在私人道德上值得鼓励,但这却给世人树立了一个“坏榜样”,别人也想赎回奴隶,但又羞于去领赏,你子贡有钱可以不在乎,但绝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这样就逐渐没有人再去做赎回奴隶的事情了。

素材解读

在很多人看来,子贡的行为是高尚的。但在孔子看来,子贡这样做却在无形中抬高了道德的门槛,会让别人在做好事时陷入一种深深的道德焦虑之中,想做好事,却可能变得裹足不前了。因此,子贡表面上是做了一件好事,客观上却带来了不利的后果。因此孔子认为,子贡的善,客观上却成为了一种恶。

适用话题

换位思考 主观与客观 初衷与结果 好心办坏事

运用范例

做事情不能光看动机,还要考虑结果。从古至今,“好心办坏事”的情形屡见不鲜。孔子就曾批评过弟子子贡解救了奴隶却放弃领取赏金的行为。自己做了好事却放弃赏金,获得了社会一时的好评,却没想到由此可能给别人带来了“想做好事却又不敢做”的顾虑。因此,当我们决定做一件事情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千万不要一时冲动。如果光从好的动机出发而不考虑事情的后果,很可能就会好心办坏事了。

因人而异

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更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冉有也问了孔子同样的问题:“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孔子面对同样的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有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素材解读

做事情不能机械呆板、胶柱鼓瑟,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懂得变通。在这方面,孔子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对子路和冉有提出的同样的问题,孔子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这种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灵活处事方法,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适用话题

因地制宜 因人而异 懂得灵活变通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运用范例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清代诗人阮元的这首《吴兴杂诗》道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客观规律办事。

想当年,圣人孔子就曾遇到子路和冉有这两位学生提出的同样一个问题:“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而孔子给出的回答却是截然不同的——对于遇事畏缩的冉有,孔子就鼓励他“当然应该马上实行”;而对于遇事轻率的子路,孔子就叮嘱他“三思而后行”:“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如此看来,天下从来就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做事法则,一定要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这才是把事情做好的方法。

安贫乐道

孔子到达陈国,寄住在司城贞子(陈国大夫)家,住了三年。楚国听说孔子在陈国与蔡国之间,便派人聘请孔子,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孔子前往拜见回礼,在从陈国去往蔡国途中被围困,无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继续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会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困就胡作非为了。”

素材解读

孔子虽然一生颠沛流离,但他能安然处之,遇事不畏惧、不逃避,以一种达观的态度对待人生中的失意。对于“乐天知命、通达自得”,孔子可谓给世人做出了表率。这也告诫今人,在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应该维护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适用话题

坚守 淡泊 达观 逆境 安贫乐道

运用范例

我們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与价值观。金钱绝不是万能的,人绝不能见利忘义,尤其是身处困境时,就更应该坚守自己的良知。

至圣孔子在从陈国去往蔡国的途中被围困,孔子仍“讲诵弦歌不绝”,面对弟子子路的质问,孔子回答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在孔子的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肯放弃道义。他曾说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当然,对于孔子的安贫乐道,我们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总之一句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猜你喜欢
赏金子贡鲁国
子贡如何花钱
不知不识
Being Humble Enough to Consult One’s Inferiors不耻下问
柳季与岑鼎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浅谈公安机关悬赏广告的特点
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韩国赏金最高10亿,鼓动朝鲜人叛逃
现实世界真有赏金猎人吗?
赏金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