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研究

2022-03-07 11:01庞露荷
活力 2022年24期
关键词:民主革命纲领共产主义

庞露荷

(广州软件学院,广州 510990)

组织创建一个政党的活动需要历经一定的阶段,中国共产党自宣告成立起,从一个个的地方性共产主义小组再到成为代表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政党,历经从中共一大到中共三大的重要历史阶段。而且这一过程自始至终都伴随着革命斗争运动,从实践活动到思想理论不断发展、认识。可以说,我们的党经历对组织的完善、对纲领的确定、对政治路线的形成,以及对革命方式的确定等曲折复杂的过程,从而面对重大问题时处理的方式及思想渐渐明朗和成熟。从此,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辈们心存着对民族复兴、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责任和使命。

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党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共创建党伟业

以南陈北李共谋大业为开端。在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初,众所周知的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历史佳话,如果没有南陈北李共谋大业,那么就没有后面创建党的这重要里程碑。事实上,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时期,有一批经过辛亥革命洗礼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在重新探索国家的出路,也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逐步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再从国际环境来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919年由列宁倡导成立第三国际,大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这让广大的中国先进分子从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也给中国先进分子以极大的鼓舞,同时也促进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进程。五四运动的推进,建党的思想基础、阶级基础及国际条件日趋成熟。

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对革命运动的镇压,为躲避反动政权的迫害,陈独秀于1920年2月间秘密离京,计划从天津转赴上海,在护送陈独秀离京去天津路途中,李大钊和陈独秀就共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大事。与此同时,俄共(布)远东局和共产国际也派出代表团来中国,指导和协助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就此在中国这片热土上建立共产党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

回望我党建立的历史,最先由李大钊提出“现在需要立即组织一个中国共产党”的主张。1920年陈、李二人几乎同时分别在沪、京两地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地方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创建和领导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通过陈独秀积极主动的运作,把《新青年》改为党的公开刊物,还创办《共产党》月刊发表《中国共产党宣言》,开展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在陈、李二人的推动下,全国多地共产主义者纷纷响应成立地方党组织。一时间星火燎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就此拉开了序幕。

(二)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把实现共产主义写入纲领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上海、嘉兴南湖举行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13名代表出席大会,代表当时全国53名党员。大会讨论商议通过了对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的确定,选举产生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把《共产党宣言》为党的行动纲领,一大的召开,庄严地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旗帜鲜明地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就这样一个统一的工人阶级全新政党诞生了,它同一切资产阶级及其他剥削阶级政党有着根本的区别。

(三)中共二大无产阶级政党要素完备,党的先进性、使命担当的继续探索

中共一大在我们党成立一开始就明确了最终奋斗目标,这是正确的、可贵的,然而由于会议比较仓促又缺乏经验,没有来得及制定具体纲领,这项使命历史性地落到党的二大肩上。1922年7月召开的二大,会上具体分析了中国的国情,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进一步完善党的建设工作,有计划地展开了以学习和捍卫马克思主义、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实际工作。不久后在中国就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使中国革命出现了新的面貌。

中共一大的纲领表露出中国共产党初期的幼嫩,非常明显的地方就是直接简单地将《共产党宣言》里面的内容拷贝到党的行动纲领里来了,而没有结合当时的国情去确立党的奋斗目标。这一问题直到二大才得以解决,在“中共二大”上党明确了自己的最高纲领,也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当前任务、远大理想及奋斗目标,符合了当时的中国国情最低纲领。正是有了对最高和最低两个纲领的区分,才说明一个成型的政党有了具体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执行、完成纲领中规定的任务,那就得解决好党的方针策略问题,具体就是,党如何领导中国革命、如何依靠群众力量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以及如何确定革命的矛头对象等,如果以上问题不先解决、不先了解,党的革命工作就很难开展。中共二大后围绕这些问题,我们党开展了深入的研究、调查和思考,这也显示出了中国共产党从幼嫩逐渐变得成熟。

中共二大除了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同时拟定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该决议将“民主联合战线”的性质、任务、策略、原则和具体的政策、方法做了规定。决议还指出,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国民党是中国革命的民主派,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要联合对象。这与新旧民主革命的有着最明显的区别,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已经确立。

(四)中共三大实现联合战线策略完成的建设目标

到了中共三大,我们党着手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从实际出发,联系和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明确了建党初期的全国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采用联合和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策略,以达到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另外,党内也确定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实现国共合作,但是也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后,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三大”实现同国民党合作方式和途径,为民主革命的到来在理论上、思想上做了重要的准备,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创建时期进入大革命时期,是一次里程碑式的重要会议。

从总体来看,中共三大后,我们党已经学会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比较合理地制定出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明确了党的组织纪律;初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创建史和中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百年峥嵘岁月,我们党一路走来,饱受风雨、历经苦难、奋勇前行,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在华夏这片热土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的、泣鬼神的壮丽史诗。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日起就把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一)中华民族觉醒:党的初心与使命的根植酝酿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列强入侵、军阀混战国家存亡的严峻时期,可谓是国家江河破碎、内忧外患,民族身处生死存亡之际。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需要一场大的社会革命运动,在五四运动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学习西方,也曾把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作为国家救亡之法门,众所周知,在挽救民族危亡和探索救国道路上,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努力,但是事实证明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在看到辛亥革命的失败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就已经在着手反思中国的革命道路,积极地去探索一条怎么样的革命道路才是的拯救国家、复兴民族光明之道。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使得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寻找到了一条新的民族复兴国家救亡的道路。李大钊第一个在中国举起十月革命旗帜,也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在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影响下,在经过1919年五四运动的洗礼后,一批批先进分子从激进的民族复兴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革命理想奋斗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后,并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革命行动的指导思想,来挽救民族于危亡之中,实现对中华民族的复兴。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党的初心与使命的初见雏形

唯物主义者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历史的产物,其形成都有着必然性,当然其自身的发展须经历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形成,是当时的中国人民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剥削和压迫下,中国的先进分子在反帝反封建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寻求民族之独立及复兴、人民之自由及幸福的道路上,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逐渐形成和完善的。

中共一大,不仅确定了“中国共产党”作为党的名称,还旗帜鲜明地阐述了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这就已经将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核心要素表达得清晰明了。

早在1920年11月,陈独秀主持起草了《中国共产党宣言》。宣言涉及三个方面:从经济方面、政治方面和社会方面,阐明中国共产党的立场、主张和制度。《中国共产党宣言》中阐明中国共产党的目标是要在中国实现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另外,在《中国共产党宣言》中阐明的“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用革命的办法造出许多共产主义的建设法”等内容,其中心思想也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着整个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确立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以实现共产主义为远大奋斗目标,具体地说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就是心系人民群众的“初心与使命”。

在中共“一大”会议上讨论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以下简称《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中我们能够发现,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学习和不断探索,终于以文件的形式宣告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确定为自己的奋斗纲领,说明党的革命理想旗帜鲜明,说明党的奋斗目标在行动和思想得到了统一,同时也说明党对如何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复兴和人民幸福要走的道路做了明确的规定。这充分表达了党的理论、性质和宗旨理论依据。同时也以文件的形式正式规定了党要推动中国走苏维埃社会主义道路。事实足以证明,党在一大时制定的《纲领》和《决议》标志着我们中国共产党在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以及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理想而奋斗的“初心与使命”已经形成。

(三)中共二大:党的初心与使命的探索强化

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形势实际情况出发,通过科学的分析,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将实现共产主义的定为远大目标。同时考虑到当时的历史条件,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作为当时的革命奋斗目标,把社会主义革命和民主革命两者辩证统一地结合起来,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前进的方向。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初心与使命”从探索到具体的强化。

中共二大进一步阐明了党的性质,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具体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中共二大《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着重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以及革命的对象、动力等问题,明确了党的最低纲领,也就是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主要纲领,同时也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今天,我们回过头去再读这些内容,每一条都能说明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都是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自由幸福而奋斗的。

在“二大”制定的《宣言》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党就把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列入具体的条规中。虽然,后来党在“新民主革命”路线上与“二大”对民主革命纲领中所制定路线出现了一些调整;但是,其根本的革命精神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对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况进行彻底的改变,以实现对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最终目标。所以今天我们同样认为,“二大”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制定,也是对党的初心和使命进一步的强化和具体化,具备了一定的可执行性。

(四)中共三大:党的初心与使命的持续坚定

从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运动失败的事实中,中国共产党人吸取教训认识到党的革命力量难以与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对抗。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中共三大正确估计了孙中山的革命立场和国民党改组的可能性,同时我们党也认识到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因此在中共三大大会上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促进国共两党的合作。中共三大后,国共之间大大加快了两党合作的步伐,国共统一战线的建立,汇集了全中国的革命力量,开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得到启迪、得到定力。”中共三大前后的中国处在内乱频频、外患重重、军阀割据及军阀混战的历史时期,离开了这个实际的历史环境,无论用何种方式去谈论实现对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都是空谈。但是,不管历史环境如何变化,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对自我有着正确的认识,从不屈服、不断奋斗、积极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一直把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责任紧紧扛在自己的肩头。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历史足以说明我们党的初心与使命的持续坚定。

猜你喜欢
民主革命纲领共产主义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自然主义是一种需要弱化的社会科学纲领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第一次社会主义政党特异领导的俄国民主革命败中有成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干部学校史研究述评
毛泽东与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
东欧的后共产主义变革
普京的总统竞选纲领
俄罗斯自由民主党的竞选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