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东北春天

2022-03-08 14:26玉指
新天地 2022年2期
关键词:榆钱荠菜野菜

玉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一个地方的生活,都浓缩在他们独特的吃食里。我们咀嚼、享受、回味,无论是火候十足的铁锅炖活鱼,别有一种风情的蘸酱菜,还是滋味浓郁的主食、零食,细细咂摸,酸甜苦辣咸,感叹:够味!

“打野食”:陌上柔桑破嫩芽

“打野食”是一种东北民间传统的春季食俗,趁着春风去郊外“尝鲜”,在体会大自然律动的同时,也品尝普通百姓的五味人生。

冰融雪化,在水底憋闷了一冬的大小鱼儿们以“开河鱼”的身份时不时游到河面上来亮一亮相。积蓄了一冬的营养,褪尽了身上的俗气,那鱼就显得精气神俱全,就显得质地纯正,滴上几滴油,煎一煎,或炖上几块豆腐,熬一熬,你就吃吧,连鱼骨头都嚼个干干净净呢。一个字:鲜!再一个字:香!

不过这种香有点太奢侈、太烦琐了。在东北农村老家,吃开河鱼非常简易:用柳条从鱼鳃串进去,然后放在火上烤。“火头”一上来,那鱼便卷缩了身子,先是黑了表皮,接着便飘出一股鱼肉的香气来,丝丝缕缕,在鼻翼下挑逗着肚子里的“馋虫”。待鱼烤到九分熟,就可以像吃羊肉串那样大啃大嚼了。开河鱼鱼肉细嫩,入口即化,绵柔适口,味道堪与武昌鱼相媲美,的确不俗。

春季里还有一种树间的美味,那就是榆钱。《本草纲目》中记载:“榆未生叶时,枝条间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钱。”榆钱性凉味甘,食之可清热解毒。过去,东北民间有“一树榆钱半月粮”之说,是说在青黄不接的春三月,一棵树上的榆钱可抵半个月的粮食,供一家人度过饥荒。

在我的故乡东北大平原上,处处可见黑不溜秋的榆树。春暖花开后,榆树就生出一串串胖乎乎的榆钱。鲜榆钱翠绿而鲜亮,看上去很美,嚼起来很甜,它既可以生吃,又可以蒸着吃,还可以煮汤喝。小时候,每逢榆钱挂树时,我总是迫不及待地爬上光滑的榆树,去捋榆钱儿吃。成串的榆钱儿被树枝高高地挑起,密密麻麻的,绿油油的,往下一捋,满满的一大把榆钱儿就在手里了,软软的,凉凉的,肥肥的,塞在嘴里,慢慢地咀嚼,一股淡淡的清香溢满齿间。我常常是先美美地大吃一顿,直到实在吃不下去了,才开始往衣兜里、书包里装。拿到家里的榆钱洗净,与干面粉掺和匀了,然后做成饽饽、窝头,或者简单地蒸一下。蒸好后,拌上捣好的蒜泥,淋上些麻油,味道居然也不错。榆钱烧成汤,喝起来更地道:烧沸一锅清水,将洗好的鲜榆钱撒于汤中,再打破一枚鸡蛋,将蛋液淋于汤中,一时间,绿叶翻滚,“金丝”畅游,大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之状。出锅前淋几滴香油,喝吧,不喝得小肚鼓鼓才不肯下桌呢。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春光里,阳光下,我们就这样吟咏着辛弃疾的《鹧鸪天》,走向春天的深处,去品读春天的味道。

“咬春皮”:残雪初消荠满园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春天一到,冰雪消融,万物萌生。此时,大人孩子都会呼喊着冲向郊野,唤醒所有的味蕾,去开怀“咬春皮”。

“咬春皮”是一种民间传统的春季食俗,趁着满面春风去郊外“尝鲜”。在野外的岗坡上,生长着成片的“小根蒜”。用三齿耙子刨下来,拿到河边洗净,搓去粗糙的外皮,一个个指甲般大小的蒜头就白亮亮地呈现在眼前。吃到嘴里,又甜又辣,且有一股清香味。那种清香来自地层深外,融进了大地一冬的馈赠,消化了此地一春的娴静,可以提神,可以醒智,可以明目。刨得多还可以带回家,拾掇好,蘸上甜面酱或鸡蛋酱,那可是餐桌上一道不可多得的农家特色菜。

一场透雨过后,各种野菜开始“崭露头角”了,苣荬菜、压虎苗、水渍菜、车前草、蒲公英……一片片,一坡坡,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苣荬菜营养丰富,有春天度荒菜之誉,它生熟皆可食,蘸酱就着高粱米水饭,既“爽口”又“败火”,还开胃。压虎苗叶,根吃起来甜丝丝的,剁碎后做成玉米饼子或疙瘩汤,那真是翠白相间,甜香缕缕,不由得人胃口大开。水渍菜的根白白的,叶绿绿的,蘸酱生食,甜爽适口。车前草用沸水焯过,炒食或做汤均是不错的口福享受。“春食野菜胜补药”,春天的野菜最大的特点是药食功用兼具:马齿苋焯过之后炒食、凉拌、做馅,清淡爽口,可降血糖;蒲公英除可焯过后炒食、做汤外,若配以绿茶、甘草、蜂蜜调成“蒲公英茶”,有清热、解毒、消肿的作用。民间谚云:“到了三月三,荠菜当灵丹。”荠菜营养丰富,食之满口清香。陆游曾写诗赞曰:“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豚。”荠菜焯过后凉拌、蘸酱、做汤、做馅、炒食、熬粥,不仅祛腹内积火,还有安神的作用。

在东北民间,春天时必须要到野外去挖野菜来吃,老人们讲:吃了春天的野菜,身体里就有了春天的“精气神”,以后再做事就顺风顺水啦。

“打牙祭”:春季到来喜洋洋

“春季到来喜洋洋,家家厨房飘异香。”这首东北民谣唱的就是民间春季“打牙祭”的传统习俗。

在东北,初春时节人们都喜欢“咬春”:吃春季生长的各种蔬菜、野菜,养阳的韭菜是当然的主角,韭菜饸子即成为餐桌上的首选。

包韭菜饸子是北方妇女的拿手厨艺,把韭菜切碎后掺入虾皮、鸡蛋等做馅,包成半月形的饸子,然后下油锅烙,待两面金黄时出锅。巧手的主妇们常常在韭菜饸子的边沿捏出水波浪来,烙熟就像黄金盏一样让人不忍下箸。北方人吃韭菜饸子讲究趁热,抱着碗守在锅边,边烙边吃,吃时蘸点酱油——饸子表面的热油正吱吱响的当口,已然进入齿间咀嚼了。韭菜饸子又鲜又香,常常让人吃得热汗淋漓。

有道是春雨贵如油。一场春雨过后,郊外便是一片绿色,各种野菜蓄积了一冬的营养,成为绿色补品。春天的蔬菜承天地之灵气,裹携着冬的气息,散发着春的味道,吃起来开胃败火。既可蘸酱生吃,亦可做馅包成饺子吃。子曰:“不时,不食”,意即非时令的菜蔬不宜吃,所以民间常把时令菜美誉为“运气菜”——逢时吃菜,吃的不仅仅是菜的营养,还拥有了运气。野菜馅饺子的馅是用时令野菜做的,自然就带有运气了。最好是冒着蒙蒙细雨,到大地里挖些刚刚长出嫩芽的野菜。此时的野菜鲜嫩、清香味足,洗净剁碎和成馅包饺子。野菜馅饺子讲究皮薄馅大,煮熟后捞在盘子里,幾乎能隔着饺子皮看到里面浓绿的馅。吃时佐以蒜酱,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野菜馅饺子算是素食系列,不腻人,还有营养。

“春分小炒”也是春分时必吃的。这道菜似乎是一场春天的盛会,青韭、菠菜、豆苗、蒜苗、胡萝卜、肉丝豆芽、粉丝等荟萃一锅,炒在一起,香气馥郁,缤纷绚丽,既让人赏心悦目,又使人胃口大开,大快朵颐。

当然,品尝“春分小炒”的美妙时刻,是不能少了鲜汤的:春分这天,家庭主妇们都不忘给家人熬上一锅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鸡汤或骨头汤。一家人守着一锅热汤,未及下肚,已经觉得整个春天都在肚腹里了!

猜你喜欢
榆钱荠菜野菜
荠菜入饺春味鲜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荠菜的生存策略
挖野菜
榆钱花花开
荠菜青
名人怀念的美食——榆钱
采榆钱
野菜的盘中艺术
榆钱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