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切勿杯弓蛇影,也勿掉以轻心

2022-03-08 14:26时仲省
新天地 2022年2期
关键词:腔隙脑梗偏瘫

时仲省

每年一度的体检结果出来了,退休职工老史看到脑CT检查单上有“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结论,就像一盆冷水浇头,顿时惊恐起来:“脑梗死,这岂不是要瘫痪致残的凶兆吗?”他问邻居比他年长的陈教授,陈老师是位经济学家,笑着说:“你是少见多怪,我前年检查就有这个结果,也是惊吓不小,以后还专门请教了神经科的专家,才弥补了这方面知识的欠缺。你不必惊慌,但也不能麻痹,要控制其发展啊!”

脑梗死的种类

腔隙性脑梗死,多是在体检进行脑CT和核磁共振时发现,在退休老人中并不罕见。笔者在门诊总会遇到这样的一些患者,以老年患者居多。他们手里通常都握着一张刚刚做完不久的CT或核磁片子,神情紧张地询问医生:“大夫您看,我前段时间体检(或者因为一些不舒服在门诊看病),没查出什么大的问题,报告上就说我有点腔梗,你看问题严重吗?”

脑梗死(简称脑梗)中医称之为卒中或中风。这种病是因为脑局部供血障碍所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坏死、软化,进而产生神经功能缺失的表现,其临床症状有突发性的失语、肢体偏瘫、嘴麻、肢体功能障碍等等,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有的经治疗后还会留下后遗症。

脑梗死依据其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主要类型。其中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

腔梗即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长期作用下,血管壁发生病变,最终管腔闭塞,导致供血动脉区域的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由于其病灶直径较小(小于15毫米),故将其称为腔隙性梗死。其发病率约占脑梗死的20%至30%,一般发生在脑深部组织,病灶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个。

因为人们对脑梗死对健康和生命的威脅并不陌生,所以闻之色变。其实它虽是脑梗死的嫡系部队,但又比较特殊,恐惧之心犹如“杯弓蛇影”。

腔梗和脑梗有哪些不同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简称腔梗)虽是脑梗的一种,但因其比较微小,很多情况下没有什么症状,最开始是解剖学或病理学名词,专指在颅内出现直径小于3-4毫米的梗塞灶,是毛细血管的堵塞,在影像学上形成一个腔隙灶,所以与常说的脑梗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一是梗塞灶不同:腔梗属于较小的梗塞灶,直径为0.2至15毫米,而脑梗梗塞灶直径都在15毫米以上,甚至特别大面积也会出现。

二是病因不同:腔梗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引起小动脉变性,而脑梗病因多种多样,可以是心源性栓塞,也可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颈动脉斑块或狭窄,还可是小动脉玻璃样变等。

三是症状不同:腔梗分为有症状和无症状,对于有症状患者,比如可出现肢体活动笨拙、言语不清、肢体轻度偏瘫等,症状较轻,而脑梗则有偏瘫、失语等较严重症状。

四是治疗方法不同:腔梗有症状时,需要进行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等治疗;对于无症状者,常规体检影像发现有腔隙性梗塞灶患者,主要是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针对性治疗。而脑梗死的治疗较为复杂,需要根据不同病因,进行针对性药物治疗,有的还须进行手术或支架取栓等治疗。

腔梗的原因

有一些患者有这样的困惑,我都没有感觉到什么不舒服,怎么就脑梗了呢?是的,这类脑梗死由于其病灶小,大多数患者并没有症状,有一些会出现记忆力减退,胳膊腿乏力、发麻等症状,也有一些患者会出现言语不利、头晕、走路不稳等情况。一般的腔梗患者可以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无症状腔梗,常在体检是进行颅脑CT、核磁检查时发现病灶。

确实,当CT上出现了这种陈旧的“烙印”而无症状时,多数时候可能不需要住院输液,但切记重视!很多研究显示:无症状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与脑卒中的复发存在相关性,也就是说,如果患者CT片子上发现了多发的腔梗,那么患者再发脑梗死的风险较没有腔梗或单发腔梗的患者要高。

腔隙的主要的病因是高血压和糖尿病。大脑半球或者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的动脉硬化与长期高血压的基础上,血管壁发生病变,从而导致管腔闭塞而形成一种小的梗死灶。过度肥胖、缺乏运动以及不良生活习惯,与腔梗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多发于中老年人群。

如果腔梗发生在脑部功能性区域,有些患者也可以表现为局灶性的症状和体征,如出现单侧肢体麻木、头痛,头晕,嗜睡等症状。

腔梗的危害

通常来讲,绝大多数腔隙性脑梗死不会产生临床症状,不会出现失语、偏瘫、感觉异常等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这是因为小穿支动脉供血区面积很小,受累脑组织很少,且受累脑组织即便坏死,其临床功能也可被其周围其他脑组织所代替,不会表现出相应临床症状。

当然,凡事皆有例外,如果相应部位多次发生腔隙性脑梗死,那么在该处会产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叠加效应,一次无症状,多次受累则很有可能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另外一种极端情况是受累处脑组织功能非常重要,其坏死后周围脑组织无法代替,这种情况下临床症状也将相对明显,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急性脑梗死,影像学受累很轻,但临床症状表现却很重。

上述情况下出现的临床表现,被统称为腔隙综合征,可以表现为各种局灶性神经缺损症状和这些症状的各种组合,比如:纯运动型轻偏瘫:临床表现为对侧肢体轻偏瘫,而无感觉、视觉及皮质功能障碍,也无共济失调表现。纯感觉性卒中:即偏身感觉丧失,可伴麻木、烧灼、蚁行感等感觉异常。共济失调性轻偏瘫:即出现病灶对侧轻偏瘫的同时伴有共济失调。感觉运动综合征:即偏身感觉障碍与轻偏瘫共存。手—口综合征:以口周为中心,出现半侧面部和同侧上肢远端(手部最明显)感觉障碍,无运动受累。面舌综合征:下半面部及舌出现轻偏瘫,伴不同程度构音障碍。当腔隙性脑梗死反复多次发作时临床称之为腔隙状态,长期多次反复累及可出现严重临床症状,比如认知功能下降、双侧锥体束征等。

一般的规律是某种腔隙综合征可以提示某一特定部位的病变,但临床实践中发现同一部位可发生不同类型腔隙综合征,同一腔隙综合征也可由不同部位受累引发。

这是因为大脑的结构分为皮质和白质,皮质主要是产生各种命令的部位。白质是传输命令的部位。腔梗容易发生在白质区。因此,很多由灰质产生的命令不能传导下去,就会引发各种功能障碍。

腔梗反复发作后,患者会逐渐出现记忆障碍,延迟回忆功能障碍,执行功能障碍,信息处理速度下降等危害,也会增加痴呆的风险。腔梗还会引发心理方面的疾病,例如焦虑、抑郁等。而心理疾病又会增加腔梗的复发几率。因此,腔梗虽然面积小,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可忽视。

脑梗如同高山雪崩,症状明显,而腔梗如同蚁穴溃堤,缓慢但遗患不小,因此不能等闲视之。

防治腔梗六要

当您的检查发现腔梗时,有一些事情您是一定要做的。比如,您需要检查您的颈动脉及颅内的血管是否存在斑块、狭窄等情况;你需要对引起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进行一下排查:有没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控制得好不好?有没有规律监测?同型半胱氨酸有没有查过?生活规律不规律?有没有经常熬夜、久坐、不运动?烟戒了没有等等。

危险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知道了其危害性。而CT上的腔梗就是再次对您敲响了警钟。当然,我们也不除外有一些患者以上这些常见的危险因素都不存在也患上了腔梗,那么这时候您就需要定期复查,如有进展则需要进一步住院明确原因。

一要控制腔梗的高危因素。如治疗高血压,房颤,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糖尿病等,遵医嘱按时复查,调整治疗方案,按时按量服药,控制其发展。

二是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戒除赌博等恶习,不熬夜,不迷恋网络游戏等。

三是合理饮食。荤素搭配以素食为主,减少盐、糖的摄入量,尽量少吃肥腻食物,定时定量进食,控制体重。

四是适当运动。根據自己身体状况和爱好,选择散步、做操、打太极拳、打乒乓球、跳健身舞等,一般不宜做剧烈活动,但也防止久坐不动,要多到空气新鲜的室外活动。

五是做好心理调适。消除忧虑烦恼。要正确看待腔梗,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硬化和血管衰老是不可逆转的,但可推迟其发展,防止其复发,做到了就可以过正常生活。对人生要持乐观态度,对事情想得开,放得下,风雨过去是彩虹,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六是恰当进行治疗。如果没有症状,须征求医生建议,有的可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同时控制各种高危因素,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糖尿病等;有的可应用他汀类药物来控制腔梗的复发,还有其他一些治疗措施,要由医生根腔梗据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制定治疗方案。如果腔梗患者突然发生口角歪斜、一侧手脚无力、讲话困难等症状,则说明病情有所发展,应尽快送医院就诊,抓紧3小时“黄金时间”,以争取良好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腔隙脑梗偏瘫
胃肠道或肝胰胆管癌术后病人器官/腔隙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脑梗患者应知晓的几个事
分析眼底动脉硬化分级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改变相关因素
前循环血管狭窄与老年患者腔隙或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
耳鸣是脑梗引起的吗
CT发现腔隙增多是怎么一回事?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全方位护理在脑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