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作家张皓宸:孝道是最值得珍惜的爱

2022-03-08 14:26孙展
新天地 2022年2期
关键词:张皓家人年轻人

孙展

青年作家、编剧、插画师张皓宸1990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2013年,他创作的主题为“那些你很冒险的梦”的卫生纸漫画,因《人民日报》微博的转发而出现在公众视野里。他还出版了《你是最好的自己》《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后来的时间都与你有关》《听你的》《最初之前》《你是宇宙安排的邂逅》等短篇小说合集。2014年12月,张皓宸凭借短篇小说合集《你是最好的自己》获得第六届新锐艺术人物盛典文学领域新锐奖。2016年,他获得第十届作家榜金奖年度新锐作家奖。有的读者说他的文字、他的画有一种唯美、温柔、浪漫的底色。最近,他接受本刊采访,谈及“孝道”的时候,将这种温暖的爱意延伸到全部的生活中。

谈“孝道”,孝道就是爱

在张皓宸看来,“孝道”不是一个单纯的名词,不局限孔子关于“孝道”的名言,也不是对父母的言听计从,更不仅仅是两代人之间的互相牵绊。用一个字来概括他对“孝道”的理解,其实就是——“爱”!爱很简单,是一种不求回报的单纯的付出,希望自己所爱的那个人能够获得幸福和快乐。

他对“孝道”的理解就是,子女爱父母,父母也爱子女,同时给予彼此绝对的尊重,这就是“孝”之道。作为子女,十分善良地包容这个世界,充满爱意地对待身边人,倾尽自己内心的力量保護家人,给予身边人更多的关注,就是一种“孝”的表达。

张皓宸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他在北京工作和生活,与故乡成都的亲人基本是靠电话、微信、视频通话联系和互动。但是他和父母家人的联系很密切。他陆续推出新作,参加各种活动,父母时常从各类互联网媒体上了解他的动态,互相交流很多。张皓宸说,如果他和家人天天待在一起,反而觉得没有太多可说的新鲜事。离得远了,只要信息工具运用得当,父母和家人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社交软件了解到他每日做了什么,平时吃了什么,看了什么电影,喜欢什么,彼此有了更多的话题可以聊。人跟人之间的距离虽然远了,但是心与心的距离却近了。

张皓宸非常注意通过这些日常的小事向父母家人表达对他们的爱意。他的微信朋友圈从没有屏蔽父母,什么事情都不向父母隐瞒,平日的喜怒哀乐也与他们分享。他还特别重视与父母家人打电话的方法和技巧。年轻人志在四方,打电话就成了维系跟父母关系的重要途径。但是拿起电话来,有些年轻人要么觉得无话可说,要么觉得父母太唠叨,话不投机半句多。张皓宸特意分享了一个小技巧:他跟父母和家人打电话的时候,主动掌握话语权,而不是处于一个被询问的状态。他说,总让父母问一些“最近干什么了,吃得好不好”这样的问题,子女再例行公事一般地一一应答。几个回合下来,老一辈人就可能无话可说了,感觉子女没有跟他们交流的欲望。而张皓宸每次打电话都主动地问父母最近身体怎么样,去哪里玩,吃了什么好吃的,看什么电影、电视剧,然后他会和父母分享自己最近看了什么电影,写了什么作品,跟哪个朋友去哪吃了饭,这些生活的细节,张皓宸并不对父母“藏着掖着”,聊得越多父母越放心。在他看来,何为爱,何为孝,就是从一件件小事做起的关心。

张皓宸也非常重视生活中的仪式感。他说,仪式感在年轻人眼里不算什么,可是对于老年人增强生活中的“仪式感”,能赋予他们生活的意义。因为与父母不在一个城市生活,所以一到纪念日和一些节日,比如说父母的生日、情人节、重阳节,他都会买花、买小礼物,或是微信上发个小红包。春节,他会给家里买春联、买年宵花等,就希望用这些小美好,把家里的节日气氛烘托出来。这些花费不多,但是带给父母满满的幸福,让他们感到,孩子在惦记着他们。

每年七夕节,他都会给母亲订一束玫瑰花,让她很开心。还记得有一年母亲过生日,家人一起去餐馆庆祝,他偷偷给母亲订了999朵玫瑰。当母亲收到花的时候,特别惊喜。回家的时候,母亲全程抱着那束很大很沉的玫瑰花,这些花在家里面放了很久很久。

张皓宸说,实际上年轻人的生活太丰富了,有无数有意思的事情分散了他们的精力,真正能留给父母的时间少之又少。其实他自己也很难做到每天都去关心父母,所以在一些很重要的日子给他们带来特别的“仪式感”,让他们的人生增添一抹亮色,知道忙碌的孩子时刻惦记着他们。

2021年,张皓宸推出了他的第七部作品。在他看来,这是自己交给父母的成绩单。他还把自己人生中画的第一幅油画,寄回故乡,希望能作为纪念留在父母身边。张皓宸喜欢带着父母旅行,去过了很多地方,当时拍的照片和视频都成了全家的最珍贵、最开心的回忆。

最近因为疫情的影响,他回故乡的次数少了,格外想念父母和高龄的外公外婆。不过乐天的张皓宸是个行动派,他想念父母和外公外婆时,就直接打电话、发微信、发照片,不给自己留下遗憾。

谈差异,相处就是求同存异

父母与孩子虽然是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最亲密的人,但是两代人之间毕竟存在差异,在沟通中难免会对某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观点,处理问题也会有不同的方式。张皓宸在生活中也遇到过这样的小苦恼。

日常生活中,他追求仪式感,希望生活推陈出新,而父母习惯了按部就班,每天的日子几乎都复制粘贴。身为作家,他在深夜文思泉涌,可能过了午夜才就寝,但是父母习惯了早睡早起。在兴趣爱好上,年轻人喜欢剧本杀、密室逃脱等娱乐,可是父母那一代人尽管会使用电子产品,却更习惯天天打麻将,盼着照顾孙子孙女,对各类新型娱乐提不起兴趣。特别是在消费观念上,年轻人不是为了攒钱而赚钱,更倾向于为了满足消费欲望而努力赚钱,但是对于老一辈人而言,要为了日后养老而努力赚钱。

张皓宸说,和父母沟通,求同存异很重要,有时候把他们当父母,有时候把他们当朋友,还有时候把他们当成“老小孩”。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要善于倾听老人的想法,不要试图强加自己的观点给长辈,允许老一辈人的观点存在。长辈身上也有他们的优点,尊重并理解他们的想法和主张。在与长辈出现分歧的时候,应首先考虑一下长辈的意见,看是否有道理。并能针对双方的不同意见平等地展开探讨,也可以相互妥协,各让一步。如果双方意见达到了统一,就按照约定去做。如果不能达到统一,也要讲道理,有的也可以先放一放再说。对于长辈言语中不合理的部分,年轻人不应表现过激,而应保持自己的立场,与父母多沟通。

张皓宸举例说,几年前他带父母去餐厅,父母总是嫌浪费,拦着不让点菜。他那时岁数小,还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跟父母争吵起来。但这些年,旅行出发前,他会提前告诉父母,这次旅行的行程安排和大致花费。他明确地告诉父母,旅行不是“穷游”,有一些特别的体验,因为自己体验过,也希望父母也能尝试一下,但他也绝对会尊重父母的消费习惯。他慢慢理解父母的心理,学会了尊重父母的意见。而父母也慢慢理解了他的苦心,不再给他“泼冷水”。

就像那束送给母亲的999朵玫瑰花,母亲收到这么大束花时的第一反应就是:“哎呀!我不需要,好贵,又乱花錢!”张皓宸诚恳地对母亲说,一年就这一个七夕节,一年只有一次生日,如果在节日的这天你们都不给我这个机会的话,那我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呢?他对妈妈说:“这999朵玫瑰总有凋谢的那一天,从这个角度看是浪费的,但我希望你此时此刻能享受它的美,在它绽放的这一周的时间里,你每天看着它很开心,也就足够了。”他还经常鼓励母亲寻找自己新的养老方式,他对母亲说,你刚退休,要学着寻找自己的新爱好,他鼓励母亲学书法、学画画,多去跟别人聊天,希望她能找到新的乐趣。

张皓宸说,他并不是想要改变老年人固有的观念,只是希望给父母最好的东西,把礼物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谈责任,希望老年人的生活更充实

从小到大,张皓宸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得到了父母毫无保留的爱与支持。父母支持他的兴趣和爱好,支持他的决定,从来不太多地干涉他的生活,他也习惯父母所有的叮咛、唠叨、嗔怪。这些年,随着自己的成长,他也希望能加倍地给予父母爱,让他们也能感受到爱。

小时候,张皓宸喜欢挽着母亲温暖柔软的胳臂,可是不知道从哪一年返乡时候,变成了母亲主动挽着他的胳臂了。平日和父母通电话时,发现他们喜欢说车轱辘话了,尤其是外公,常常忘记刚刚谈了什么。在那一刻,他意识到自己长大了,父母变老了。以前都是父母亲拼命地站在他的前面,但现在他们的身体没有以前好了,年纪比以前大了,开始依赖他、依靠他了。

张皓宸在作品中写了不少老年人的故事,他关注这些老年人的情感和病痛,还写了很多关于未来城市的遐想。他希望,在未来,城市硬件的建设上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便利,方便他们出行,为他们提供保护。在信息化服务上,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服务方式,让他们除了打麻将、逛公园之外,有更多的选择。他更希望,通过自己作品,指引自己的读者多多关注家中的老人、身边的老人。

张皓宸在自己的书里面写过一段话:“一个人一辈子努力的原因,不是为了嫁娶一个怎样的另一半,依靠一个怎样的子女,而是为了活得更好!”他希望,自己年老时,能度过有尊严、充满爱意的晚年生活,自己永远保持少年心气,成为一个有趣的老少年。

最后,张皓宸祝福读者们:大吉,心想事成,永远阳光积极。愿大家安稳地度过所有的日子,扛过所有的困难。希望大家永远知道快乐的方式,做一个温暖的小太阳,去照亮家人,照亮心爱的人!

猜你喜欢
张皓家人年轻人
大白鹅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最好的养生是对家人和颜悦色
我最喜欢的翻花绳
年轻人如何理财
年轻人
家人不支持直销怎么力?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