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医养结合打个“中原样板”

2022-03-08 07:22郭潇雅
中国医院院长 2022年2期
关键词:医养居家康复

文/本刊记者 郭潇雅

郑大五附院构建的“医-养-社-家”全链式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及“主动式”居家养老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引领着中原医养结合事业发展。

近日,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医养结合工作委员会公布了全国首批医养结合工作站名单,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原郑州铁路局中心医院,始建于1915年,以下简称“郑大五附院”)获批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医养结合工作委员会“河南省医养结合工作站”,成为目前全国仅有的两家获批医院之一。

从2017年医院成立“医养结合办公室”算起,已经是郑大五附院深耕医养结合领域的第五个年头,依托省内领先的康复医学和坚实的教学基础,郑大五附院的医养结合发展迅猛。先后成为“中国康复医学会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国家科技部智慧医养结合推广示范基地”“中部医养结合人才研学基地”“河南省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控制中心”“河南省老年医学和医养结合人才培养基地”“郑州市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单位”等。

2020年,由郑大五附院院长郑鹏远教授牵头,汇集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山东大学、九如城养老集团(国内养老第一品牌)等10家单位,成功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与规范应用示范》(目前全国仅三项),获批专项经费7190万元,初步构建了可操作、可复制、可持续,兼具一定前瞻性的“全链式”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努力探索打造社区居家养老的“河南模式”。

在医养结合标准化工作方面,郑大五附院参与制定国家《医养结合机构设施设置基本要求》《养老机构洗涤服务规范》等医养标准4项,牵头制定中国康复医学会《医养结合机构康复服务规范》,主编《医养结合之老年人生活照护》教材,参编《中国医养结合康复指南》系列丛书。医院构建的“全链式”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实践报告代表中部地区,成功载入中国《老年健康蓝皮书》。可以说,郑大五附院的医养结合已经达到了省内领先、全国一流。

郑鹏远表示,2021年,郑大五附院成立了医养结合教研室,并成为河南省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控制中心,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医养结合工作委员会“河南省医养结合工作站”,医院将以此为契机,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根据相关部门的安排,进一步完善质控体系建设,并加强医养结合与老年医学相关理论的研究,大力培养老年医学人才,积极开展医养结合相关活动,主动指导基层医疗机构的示范创建及评审等工作,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合作,不断参与医养结合相关标准制定,推动医工合作,探索“智慧医康养”,探索出三甲医疗机构规范化、智能化医养结合新实体,多维度引领和推进中原地区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

打造“三位一体”模式

郑大五附院是河南省最早的三甲医疗机构,作为一家百年老院,如何在新时代找准优势,二次腾飞,打造新的业务品牌,一直是历届领导班子思考的方向。

5年前,医院领导班子通过广泛深入调研,积极借鉴国内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好经验、好做法,作出了“三甲医疗机构抽出部分精力致力于医养结合行业引领、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的重要部署,并设计出“医养结合服务是基础、医疗是保障、康复是支撑”的创新理念,提出了“有尊严地养老、优雅地老去”与“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的健康概念,逐步运用于医院工作实践中。

在顶层设计理念下,医院充分发挥“三甲综合+强大的康复专业+互联网医院”的优势,通过探索“主动式居家养老”服务原创模式、“医院-养老院-社区-居家”全链式智慧医养结合模式、“1+12+N”社区医养结合3大服务模式,开展了“机构合作与服务合作、医工产业与社会团体合作、主动健康体医结合、探索自办智能化养老实体”4种医养结合服务方式。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开展远程智慧医养。

郑鹏远告诉记者,“主动式居家养老”模式集“社区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医养结合”三条主线为一体,充分引流郑大五附院优质综合医疗资源,与福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郑大五附院福华分院)及家庭医生融合,实现“医康养护一体化”联动发展,为社区老人提供医养结合病房服务、日间照料服务、夜间托管服务等服务,为老年患者提供社区居家慢病管理、呼叫上门、智能化动态监测、疾病预防、医疗护理、康复护理等一体化服务,形成了“360度无缝隙、全链式、主动居家养老”3大特征,满足了信息时代下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养老需求。

2016年以来,通过互联网医院,郑大五附院相继在西平、泌阳、清丰等39个县(区),与221家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及养老机构建立了互联网数据链接,广泛开展了线上线下合作,辐射100余万老年人,让老年人不出家门就可以享受到三甲医疗机构的优质资源服务。同时,郑大五附院广泛开展了基层医院、养老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查房、教学、疑难病例会诊、手术、义诊、健康咨询及远程会诊、心电互联互通等帮扶工作。通过互联网资源这个抓手,把强大的康复专业资源进行辐射,提高了医养结合工作的效率,由此逐步形成了“医院-养老院-社区-居家”的全链条服务,给基层亟须规范化、高水平医疗康复与护理技术的机构提供了快捷支撑,解决了基层医疗机构的专业化发展,激活了养老服务体系的“神经末梢”。

在此基础上,医院构建了“1+12+N”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即以医院本部资源与互联网技术为1个核心,以12个直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基础,开展互联网线上服务,以及签约、巡诊、上门、居家照料、居家护理服务等医康护养一体化线下服务。同时横向延伸,开展多元合作、业务托管等“N”种形式的辐射下沉服务。简单来说,就是通过1个医院本部和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周围N个地区进行辐射,比如大型的社区、学校、家属院、卫生院、乡村卫生街道,形成了独特的“1+12+N”互联网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图1 集中三甲医院与康复医院优势资源为健康养老服务

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

我国对养老格局的习惯描述是“9073”,即90%的老人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但由于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严重滞后,实际情况却是“9802”(居家养老为98%、社区养老为0、机构养老为2%)。多年来对“居家”和“社区”认识上的模糊,使社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支撑概念和内涵不明晰,以及医疗支撑薄弱等造成了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缓慢,呈现碎片化、单一化,在设施、人力、体制机制、延伸服务等方面不能为居家养老提供切实可及的服务。

我国自2000年出台的《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就提出了要“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模式,强调了社区服务在这一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面对“9802”养老格局现状,如何既满足老年人对“家”的需要,又满足儿女对“安全”的需要呢?

在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福华街,郑大五附院直属福华街卫生服务中心与福华街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组建了“福华街街道医养结合综合服务中心”(大中心),在713社区建立了“社区嵌入式医养服务中心”(小中心),涵盖机构养老、社区日间照料、居家上门医养服务等功能,“医院-养老院-社区-居家”全链联动、“医-康-养-护”全方位覆盖。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范围覆盖居民81149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2800人,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2501人,失能半失能老人686人。“医”的方面,以家庭医生作为“医养结合”的主力军,医护团队(包含医师、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康复人员等多学科团队)主要针对失能半失能居家老人提供医疗、康复、中医药、护理、安宁疗护等服务,建立台账、精准服务,满足老年人群多样化、差异化的迫切医疗服务需求。“养”的方面,以养老服务中心或日间照料中心服务人员为主力军,提供医护指导下的居家照护、生活协助以及家政等服务。打造15分钟医养协同服务圈,提高居家健康养老的可及性和服务质量。

在“全链式”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运行中,医院犹如“龙头”,支撑、夯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带动一个或者多个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的医养服务。街道是“枢纽”,统筹协调区域内托老设施、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以及社会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和服务团队等多元资源。社区是“毛细血管”,向居家(终端)延伸。智慧化平台好似“神经网络”,监测社区居家老人状况,上传需求,下达服务安排。

郑鹏远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院长

医养结合前景广阔

根据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亿,占18.70%,65岁及以上人口1.9064亿,占13.50%。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在郑鹏远看来,医养结合是快速老龄化背景下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新时代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方向。养老既是伟大事业,更是一个产业,没有事业的产业走不远,没有产业的事业就是空壳,不接地气。“十四五”期间,我国将面临“窗口期”,由于老年人成为占用医保基金与健康服务消费的最大群体,伴随着需求导向的老年经济将成为朝阳经济,并催生养老产业快速发展,要把传统消费者转变成长寿经济的生产者,未来将在以下方面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是让“全链式”智慧医养结合模式走得更远,持续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建议依据现有政策,建立政府主导、医院(三甲或二级医院)及养老机构参与、多方联动、科技赋能的医养结合协同服务机制,充分发挥街道社区“枢纽”地位。

二是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严重不足的矛盾,催生智慧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运用物联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智能呼叫、云技术、GPS定位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创建“系统+服务+老人+智能养老终端”的智慧养老系统服务模式。

三是长期照护服务的有效供给将不断完善。社区居家照护服务与家庭内部照护服务的供给侧产业链将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方向。建议尽快出台家庭病床服务管理办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尽快推广实施,商业健康保险、互助保险等医养保险尽早研发设计。

四是医养结合照护体系建设发展,将催生功能性区域照护产业发展。医养结合所需要的区域如生活照料区、慢病治疗区、失能护理区、康复养护区和安宁疗护区等,根据老年人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程度不同与健康生命过程不同的全场景,不同的需求将催生相应区域的老年人功能区产业发展。

五是加强医养结合及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行“时间银行”制度,探索互助养老新路径。加快构建高层次养老服务人才体系,加强职业院校养老护理服务人才、高等院校医养结合服务研究及管理型人才培养。健全人才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围绕入职补贴、岗位津贴、社会地位、职级体系等,制定出台养老护理人员从业激励机制,更好用人留人。

郑鹏远对记者说:“医养结合既是一项伟大事业,又是一个新兴产业,更是一个朝阳产业。应该在发展中总结经验,本着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在整合资源、人才队伍保障的基础上结合全民教育,提高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促进新时代医养结合事业和老龄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猜你喜欢
医养居家康复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对多病共存老年患者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的作用
居家的日子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居家信条
情防控常态化 居家防护不可少
加快疏通医疗体制梗阻
微生高的往事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