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当代油画对传统印染技法的借鉴

2022-03-08 07:22郑丽萍,徐静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蜡染扎染肌理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艺术综合化、多元化的趋势下,我国油画的表现手法、表现形式不断创新,并与世界油画艺术交流融合。在当代中国油画中,传统文化元素被广泛运用。艺术家通过解构、重构等手法,将一些特殊抑或寻常的材料与油画相结合。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材料的融入,使其作品更具中国特色和本土特征。印染工艺是我国传统民间染色技术的代表。其中蜡染、扎染、夹染是我国传统民间三大印花技术,并被称为“染缬”工艺。为了使传统印染工艺在现代社会得以延续与发展,有学者对印染纹样、染色工艺等进行研究,还有艺术家把印染工艺运用到绘画创作中,以探寻传统印染技法在绘画领域的创新突破。如何在绘画中既保留印染的手工感,又能体现绘画的个性化与灵性美,使其符合当今人们对传统工艺与绘画创意相结合的喜好,是研究印染技法与当代油画创新结合的目的所在。把传统手工印染技术中的文化元素与中国当代油画技法相结合,既能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能创新中国当代油画,为其增添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作灵感。

一、蜡染、扎染工艺技法简述

(一)蜡染

蜡染是将蜡画与染色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印染技法,又称蜡防染,古代称“蜡缬”。蜡染主要用在传统纺织面料染色工艺上,并在我国拥有较为悠久的历史。蜡染的制作方法主要利用蜡的排水特性,用刮刀蘸取蜡水,在布料上绘出图案,然后将布料放入蓝靛色的染缸中反复浸染,再用冷水进行漂洗,接着用开水将蜂蜡煮掉,最后就形成了蓝底白花的蜡染图案。蜡染工艺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其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染布纹样的造型、构图,以及利用几何图形和各种绘制手法形成的独特趣味上。不同的居住环境有着不同的纹样题材和艺术风格。这些纹样大都是从自然和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手工艺人多采用奇幻化的思维,把各种植物形象进行艺术的夸张、变形与融合,在面料上创造出独特的神话世界。蜡染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各种图案中,还体现在特有的“冰纹”上。在制作蜡染过程中,蜡液在风干后会形成自然的裂纹。这种裂纹图案被称作“冰裂纹”(图1)。 图案中的纤细线条体现出民间蜡染技术的高超水平。

图1 蜡染作品中出现的“冰裂纹”

(二)扎染

扎染具有原始、朴素的艺术特点,多展现出自然、清新、典雅的艺术风格。扎染工艺在制作方式上比其他传统印染工艺要简单,即用“针”、布料、棉线等工具将面料捆绑后进行染色。在扎结染色过程中,纹样效果受到扎结时使用的力量大小、捆绑的松紧程度、布料的厚薄程度和棉线的粗细等因素的影响。其最终呈现的图案,有的磅礴大气,有的精致细腻;颜色或深或浅,层次丰富。传统扎染颜色以蓝、白为主,布面因扎结而出现丰富的褶皱,呈现出自然的肌理感与浮雕感。褶皱的出现使得扎染的纹样具有厚重、朴实的特征。扎染在图案题材选择上以植物为主,也有动物和几何图案等。这些图案大多是基于事物本身的特质进行夸张变形、加工改良而成,寄寓了手工艺人丰富的内心情感和对生活的美好憧憬。正是由于扎染独特的表现形式承载了制作者的个人情感和主观意愿,所以其装饰纹样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传统扎染图案中的“晕色”是一种颇为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主要表现为花纹的虚实变幻,如同中国画中的“墨分五色”,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这种扎染工艺所创造出的艺术效果有着丰富的层次和中国写意画的韵味(图2)。

图2 扎染作品中出现的“晕色”

二、当代中国油画肌理效果表现

四百多年前,油画艺术传入我国,并最早出现在明朝的宫殿中,后来在清末的广东一带风靡流传。改革开放后,西方文明涌入我国,国内艺术家借用油画的绘画技法来描绘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变化,表达当代人的情感(图3)。而在19世纪的西方,受当时各种观念和思潮的影响,油画的表现手法和形式已经不再单一。油画创作需考虑的因素包括色彩、构图、空间等。在使用颜料和工具的基础上,许多作者通过各种绘画技法的运用创作出了大量具有独特美感的绘画作品,并在创作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的绘画技巧。第一件被认为打破传统的艺术品是毕加索的《静物与椅子罐头》。画家打破油画材料的平面属性,使用一些较有质感的纸张、绳子等物件粘在画布上,塑造出立体的虚实空间。这件作品不仅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油画媒介的认知,也使得艺术家们对新材料绘画有了突破性的认识。20世纪,油画在中国慢慢发展起来,前卫的艺术观念冲破传统思维的束缚,艺术创作形式更加多样化、自由化,艺术的表现形态也有了新的变化。随着后现代主义的问世,艺术家们的创作逐步从媒介中解放出来。观念与媒介的调换、融合,使得他们有了更多的创作自由,由此涌现出不少独具个性且颇有影响的优秀作品,为现代艺术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图3 陈树中 野草滩,开花结果布面油彩 190×200cm 2013年

从具象油画到抽象油画再到意象油画,无论是哪种艺术表现形态,中国油画艺术家都注重观念的融入,也重视材料的表现。其表现之一便是肌理的制作。在油画创作过程中,他们通过对颜料和材料等的使用,使画面呈现出凹凸起伏的效果。使用不同的材料会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题材和主题决定油画创作中的肌理表现。肌理的形成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画法,另一种是作画结合法。直接画法是指作者运用颜料和笔触在画布表面制作出肌理效果(图4);而作画结合法则是指先做画面底色,再结合材料制作出肌理效果(图5)。使用肌理表现法需要注意肌理材料的选择以及使用的“度”。在肌理材料的选择、使用中,恰当的肌理材料会增强油画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在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肌理法进行创作,不仅能够提升作品的视觉效果,而且能够更好地抒发作者的情感。

图4 程克 燕山印象 布面油画150×150cm 2015年

图5 材料在油画中的运用

三、在结合中探索创新

由于中国油画的历史较短,结合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作的方法并不是很成熟。当代油画作者为紧随时代步伐,努力将自己融入时代浪潮,尝试从各方面打破传统。为了让自己的作品在中国油画表现形态中立足,许多油画作者在艺术观念、表现形式、材料语言等方面积极探索,力求创新。为表现油画艺术的内在精神,赋予作品一定的当代性,许多油画作者积极探索新材料的合理排列组合与自身艺术观念的融合,在保留油画艺术特征的同时融入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如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元素、中国传统民间工艺材料等。中国当代油画对传统手工艺印染技术的借鉴可以从传统绘画表现技法、综合材料技法、元素融合技法三个方面入手。

(一)传统绘画表现技法

传统油画绘制表现技法分为直接绘画技法、层次绘画技法和透明绘画技法三种基本方式,不同的绘画技法所展现的画面效果也不同。作者运用油画绘制工具以涂抹或刮擦的方法来进行创作,展现出来的是油画效果。而油画对于我国传统绘画表现技法的借鉴主要是对中国水墨画元素的运用。中国传统水墨画讲究画面的意境美和气韵美,追求浑然天成的境界。对水墨画而言,“画意不画形”是其精髓,对意境的表达比对造型的表达更为重要。当代许多油画家喜欢利用水墨画的绘制技法进行油画创作,以达到“画意不画形”的效果(封底)。而将传统印染技法与当代中国油画相融合,则是借鉴蜡染中的“冰裂纹”元素。在油画创作中,可以利用油画媒介在融合方面的不确定性,将白色或者明度较高的颜色与媒介融合形成“冰裂纹”,以达到画面所需效果。 除此之外, 还可以从色彩、 图案、纹样等方面提取扎染元素,运用传统油画技法中的层次绘画技法,先用单色绘制大致的整体,接着用色彩进行层次造型的塑造。而对于画面中未晕染的地方,则利用块面堆积的方式,形成颜色与颜色的对比,使画面呈现出丰富的肌理与韵味,给欣赏者一种鲜明且丰富的层次感。

(二)综合材料技法

材料在绘画领域的运用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出现。艺术家的观念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渐成熟,各种矿物质颜料以及木板、画布、墙壁、鸡蛋等材料被他们应用于油画创作中,创造出了不同的绘画语言形式。例如有的艺术家利用动物胶、植物胶、鸡蛋蛋白胶、油乳胶等媒介创作出了湿壁画、胶彩画、坦培拉等。材料在绘画领域的运用更多体现的是其实用价值和记录的意义。综合材料法是指在原有的油画媒介材料中创新使用草藤、绳子、布、墙纸等其他现成品媒介材料进行拼贴。新媒介材料的使用是一种全新的语言形式,具有选材范围广、没有局限性的特点,可以给油画作品带来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艺术家直接利用真实材料来表现画面的肌理,可营造出更加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的画面效果(图6)。在综合材料技法中,可以将中国传统印染技法与当代油画相结合,直接将印染布面材料粘贴在画面上,再适度地通过媒介与画面进行融合。这样产生的画面效果生动且层次丰富,具有传统油画作品所没有的视觉表现(图7)。艺术家突破固有意识,通过直接利用写实的材料来弥补传统油画技法的局限性,不仅给画面增添了对比冲突的肌理效果,而且也是对自己绘画行为和情感流泻的真实记录。材料媒介的使用让油画充满生命力。多种材料在油画中的巧妙结合,让绘画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使得平凡的媒介材料具有了精神性的含义。

图6 油画综合材料作品

图7 曹舒天 江南印象 布面中国画 136×34cm×4 2009年

(三)元素融合技法

综合材料技法除了展示出绘制材料本身的特点外,还体现出油画创作的多元化与丰富性。将扎染、蜡染的艺术表现技法元素运用到油画绘制中,既能丰富印染制品的表现形式,又能拓宽传统印染工艺品的艺术内涵,为印染制品增添新的风格,也为设计师们提供更多的设计创新点。他们将当代中国油画与传统印染工艺技法通过特殊媒介在画面上展现出不同的肌理效果。其造型可以借鉴油画的表现方式,利用油画丰富的色彩,选用不同的染料对画面进行绘制。植物染料更能体现油画的鲜艳色彩。在捆扎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扎染技法进行捆扎,制成具有油画肌理效果的扎染手工艺品。作品《静听》采用多种扎染技法制作出丰富的肌理,在隐约的背景中把花卉的造型、韵味都表现出来,营造出深邃迷人的意境美,颇富艺术感染力(图8)。

图8 黄秀金 荷花 布面油画 120×60cm 2011年

四、结语

当代中国油画一直在实践中进行着多元化的探索。材料在油画中的拓展运用,是艺术家观念变革的表现,是优秀的绘画语言形式的表现,是观念、形式、材料、语言等的完美统一。中国传统印染技法可以作为当代油画创作灵感的来源。事实上,我国还有很多类似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拥有被运用和可发挥的空间。在如今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借鉴不仅有利于当代中国油画创作技巧上的创新,而且可以拓宽油画的创作区域。在绘制油画的过程中,作者可以选择与当代油画相适应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新与探索。这样既可有效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又能促进当代中国油画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蜡染扎染肌理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蜡染的纹饰探讨
贵州蜡染的审美特征及其创新应用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扎染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马丽蜡染作品
蜡染手绢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