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管理信息平台在癌症疼痛病人院外疼痛控制和随访中的应用

2022-03-09 00:43杜宜华谢冬静杜华艳孔大英徐小萍丁军利王顶抚
全科护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癌痛量表病人

杜宜华,谢冬静,卫 燕,杜华艳,孔大英,徐小萍,丁军利,王顶抚

中晚期癌症病人除生理状况紊乱外,还需承受疾病带来的额外疼痛,这是大部分病人难以忍受的症状[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经规范治疗后病人疼痛感普遍可得到控制,但院外管理仍然是一项难题[2]。癌症治疗时间长,受经济等因素限制病人往往无法持续住院,大部分病人需经历院外自我管理,不可避免地导致治疗规范性降低甚至引起病情反复[3]。因此,确保整体治疗的规范性、有效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延续性护理便是其中一种应对方案[4]。延续性护理通常是医院护理到家庭护理的延伸,我国最常用采用的形式是电话随访,而多数研究显示,这种管理方式效果并不够理想[5]。近年来,微信平台除基本的社交作用外也渐渐被用于医疗行业,以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沟通方式[6]。本研究探讨癌痛管理信息平台在癌症疼痛病人院外疼痛控制和随访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118例癌症疼痛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②认知能力正常;③病人/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疼痛;②依从性差;③预期寿命<1个月;④化疗时间>3周。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观察组男38例,女21例;年龄43~75(59.75±7.59)岁;疼痛时长1~3(1.46±0.24)年;疾病类型:胃癌11例,肺癌24例,肠癌9例,乳腺癌6例,其他9例;文化程度小学25例,初中20例,高中及以上14例。对照组男35例,女24例;年龄41~74(58.24±7.87)岁;疼痛时长1~3(1.48±0.26)年;疾病类型:胃癌13例,肺癌25例,肠癌8例,乳腺癌5例,其他8例;文化程度:小学27例,初中19例,高中及以上13例。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干预,病人住院期间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疼痛控制、疾病宣教等,出院前叮嘱相关事项,出院后开始干预,每周电话随访3次,时间为1个月。①成立护理小组:由2名主治医师、1名主管护师、5名高年资护士组成。组长为护师,医生为咨询顾问并负责护士理论知识培训,护士负责随访内容。②建立病人档案:记录病人疼痛情况、用药禁忌及癌痛知识了解程度,发放教育手册。③电话随访:告知科室24 h咨询热线,每周3次电话随访,大约15 min,主要了解病人是否遵医嘱、按量用药等及当前疼痛控制情况,监督提醒注意事项。④家庭随访:每周由小组人员轮流上门进行面对面随访,实地了解病人服药情况,若发现存在用药错误则立即指出,强调危害,宣教规范用药的重要意义。与家属进行沟通,了解病人心理状态,适当进行心理疏导。

1.2.2 观察组 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应用癌痛管理信息平台进行管理,干预1个月。

1.2.2.1 建立癌痛管理信息平台 于微信平台上建立癌痛管理公众号,组建群聊。护士长、护师、医生负责运营管理公众号,群聊中至少包含医师、药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各1名及2名疼痛护理人员,由护士长全权负责。小组成员均经严格培训,熟练掌握平台操作、沟通技巧、疼痛教育相关知识。

1.2.2.2 微信平台应用 小组将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号及主要功能印制在小卡片上,于病人出院时统一发放,嘱其关注公众号并加入群聊,同时详细介绍微信平台的作用与意义,强调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确保病人按要求积极使用。①公众号及群聊中每日08:00均发送服药提醒。②工作时间群聊中每日安排2名成员提供实时咨询服务,即时解答病人疑惑。如对于阿片类止痛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解决方式,可指导病人同时辅以运动、饮食以改善症状。另外由专业人员浏览答疑记录,挑选具有共性或极具重要的问题进行再宣教。对于无法直接回答的问题,由小组讨论获得一致认可后再行回复。③公众号推送癌痛相关知识,内容由小组成员讨论后共同编写,同时结合病人提问频率较高的问题,基本内容包括疼痛评分、药物治疗、饮食规范等,图文并茂,适当添加视频,确保文章的生动性。护士长审核后发送,每周2次以上。④鼓励病人在微信群中发送复检检查单,医生根据内容进行科学指导,全程透明公开,以便于其他病人学习。若涉及隐私问题则可以通过私信方式一对一咨询解决。⑤鼓励病人在微信群中分享自己的疼痛控制经验,并将一些感想分享给其他病人。微信群中每晚21:00在线群聊,时间约为1 h。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程度 采用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7],评估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疼痛程度。0分表示无痛,1~3分表示轻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10分表示剧烈疼痛。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96,重测信度为0.857,具有较高信效度。

1.3.2 不良情绪 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8]评估两组干预前后情绪变化。包含焦虑、抑郁2个亚量表,各7个条目,0~3分计分,总分0~21分。0~7分为阴性,11~21分为阳性。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34,重测信度为0.917,具有较高信效度。

1.3.3 生活质量 采用癌症病人生活质量通用评分表(FACT-G)[9]评估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包含生理状况、情绪状态、功能状况、社交能力与家庭情况4个维度,27个条目,0~4分计分,总分0~108分,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69,重测信度为0.857,具有较高信效度。

1.3.4 随访满意度 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评估两组随访满意度。问卷共25个条目,0~4分计分,总分0~100分,得分与满意度呈正相关。干预1个月后数据通过微信发送量表、问卷获取。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35,其系数大于0.9具有较好内部一致性。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疼痛程度比较 单位:例(%)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不良情绪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4 两组病人随访满意度评分比较 单位:分

3 讨论

癌症病人一般化疗时间为3周,且治疗后需进行镇痛直至疼痛消失,因此本研究选取出院后1个月进行效果评价。近年来,各医院逐渐将病人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纳入常规护理范围。有研究显示,电话与家庭随访病人的执行力不高,医院人力资源有限可能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因素[10],因而常规延续性护理难以满足病人出院后的护理需求。微信平台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可以打破传统护理中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为病人提供所需信息[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干预1个月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癌痛管理信息平台应用于癌痛病人可有效减轻其疼痛程度,改善生理状态。猜测原因可能是病人通过微信咨询能及时解决一些护理难题,极大程度上避免拖延恶化问题,因而可有效进行自我疼痛管理[12]。除微信群中有专业人员每日解答,公众号的推送内容也与病人存在的问题切实贴合[13]。另外,每天1 h的自由交流使病人之间相互传授镇痛经验,也能最大化地从整体上改善疼痛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干预1个月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癌痛管理信息平台应用于癌痛病人可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绪,优化心态。一般情况下癌症病人的负性情绪主要来自于对疾病的恐惧、治疗的不确定以及化疗疼痛[14]。前两者可由医院宣教、家属支持等进行情绪弱化,但是化疗疼痛却难以通过这些手段改善,简而言之,解决由疼痛产生的不良情绪只能消除疼痛[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疼痛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既是机体功能运作的基础,也是产生社交行为的前提[1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干预1个月后生理状况、情绪状态、功能状况、社交能力与家庭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传统延续性护理中电话、上门随访是常用手段,但是这种间断式的干预很难获得预期效果[17]。由医院主动对病人进行治疗、宣教,这种干预方式是住院期间采取的手段,然而在病人出院后情况发生变化,实施方不再是医护人员,而是病人自己[18]。所以“医院-病人”的单向干预链不再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应由病人自身掌握主动权,医护人员进行辅助,完成信息的双向平衡反馈[19]。此外,病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统一的管理宣教即是模糊界限,而由其自身主动寻求帮助,医护人员协助解决便是处理这一难题的最佳方式[20]。因此,本研究中观察组病人随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癌痛管理信息平台应用于癌痛病人可有效减轻其疼痛程度,同时改善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提高随访满意度。

猜你喜欢
癌痛量表病人
疼痛专职护士综合评定对癌痛规范化治疗的影响研究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谁是病人
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医院的实践与成效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癌痛到底有多痛,您了解癌痛吗?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救心丸加三七粉可缓癌痛
病人膏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