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脉通胶囊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

2022-03-10 04:10王广弟郭照军黄茂芹廖煌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海南海口570311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血脉内皮细胞内皮

王广弟 郭照军 黄茂芹 廖煌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海南 海口 570311)

高血压作为老年人常见“心血管综合征”,是导致老年人心血管意外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主要特征为动脉压增高,并可伴随多脏器功能损害。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血管相关因素联系密切,血管壁病变在由高血压导致靶器官损害及并发症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动脉弹性功能是反映血管壁早期病变的可靠指标〔1〕。研究发现,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是促进高血压及其相关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2〕。因此监测高血压人群动脉弹性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并早期干预,对于防治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西医降压药物主要有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其以动脉血管壁为作用靶点,通过减少血容量、舒张血管来发挥降压机制,虽然降压效果明确,但临床实践发现单纯西药治疗存在诸多不足〔3〕。中医药“辩证论治”的诊疗思想,在高血压及其早期靶器官损害的防治上有独特优势。中医认为,血瘀证是高血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病因,因此应采取活血化瘀法进行论治〔4〕。心脉通胶囊是一种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具有活血化瘀、通脉养心之功效,可发挥降压降脂作用。但目前关于心脉通胶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降压降脂疗效方面,尚缺乏其对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特别是动脉弹性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等机制的探讨。本研究观察心脉通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血瘀证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0例。纳入标准:(1)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5〕;(2)年龄≥65岁;(3)知情同意参与研究,且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1)继发性高血压;(2)伴严重肝、肾、心脑血管、内分泌等并发症或原发性疾病者;(3)伴严重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者;(4)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或存在药物配伍禁忌者;(5)近1个月内参与过其他临床试验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性强,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干预方法 两组均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合理运动、保持心态平和等。对照组予以盐酸贝尼地平片(4 mg,Kyowa Hakko Kirin Co.,Ltd,国药准字:J20171014)治疗,4 mg/次,1次/d,早餐后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脉通胶囊(0.48 g/粒,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60448)治疗,3粒/次,3次/d,餐后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评定两组:(1)中医证候积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和《中医量化诊断》〔7〕观察主症:眩晕、头痛、膝软、胸闷,次症:失眠、心悸、耳鸣、自汗、神疲乏力,舌象:舌胖,舌质暗紫,脉象:脉涩、沉弦。以患者症状无、轻、中、重对主症分别计0、2、4、6分,次症计0、1、2、3分,舌象和脉象依照无、有分别计0、1分,总分0~43分,评分越高提示病情越严重。(2)血压。使用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3)血管内皮功能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600型,日本日立)检测空腹外周静脉血样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脂质过氧化物(LOP)及Lp-PLA2水平。(4)动脉弹性功能。使用动脉弹性功能测定仪(CVProfilor DO2020型,美国HDI)检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大动脉弹性指数(C1)、小动脉弹性指数(C2)。(5)不良反应。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疗效评价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对疗效进行3级评定。显效: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70%,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30%~70%,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30%,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临床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进行配对t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 果

2.1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3%,显效25例、有效39例、无效6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显效14例、有效41例、15例;χ2=4.538,P=0.033)。

2.2中医证候积分、血压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SBP、DBP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及SBP、DBP均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压比较

2.3血管内皮功能及Lp-PLA2水平 两组治疗前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及Lp-PLA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ET、LOP及Lp-PLA2水平均明显降低,NO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及Lp-PLA2水平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及Lp-PLA2水平比较

2.4动脉弹性功能 两组治疗前动脉弹性功能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观察组治疗后PWV明显降低,ABI及C1、C2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PWV明显下降、C1和C2明显上升(P<0.05),ABI无明显改善(P>0.05)。相比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PWV显著更低、C1和C2显著更高(P<0.05),ABI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弹性功能参数比较

2.5不良反应 两组均无因严重不良反应退出研究者。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14%,心悸2例,头痛、颜面潮红、胃脘胀满各1例)与对照组(8.57%,腹泻、胃脘胀满各2例、心悸、头痛各1例)无显著差异(χ2=0.099,P=0.753)。

3 讨 论

中医认为,高血压属“脉胀”范畴,内因先天禀赋不足或精气衰退,外因饮食不节、劳逸过度、内伤七情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致病,先以血脉之胀为基本病理,气血虚或瘀滞均可致运行不利,血脉不畅,脉压增大,而后导致脏腑之胀,累及心、脑、肝、脾、肾,出现脑卒中、主动脉夹层、眼底出血、眩晕等症,以血瘀为重要病理特点〔8〕。而在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血管弹性功能减退等病变过程中同样有血液循行迟缓、不畅的病理状态,或因多种原因导致机体气虚、气滞致血行无力,血液流注缓慢;或因血脉受寒邪侵袭导致血脉寒凝;或因热邪虚耗津液导致血液黏稠,血行淤阻而致病〔9〕。故临床应以活血化瘀为高血压的基本治则。心脉通胶囊是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其方中当归、丹参、毛冬青可补血养心、活血祛瘀,为君药;葛根、牛膝可活血生津、补肝养肾,为臣药;佐以夏枯草、决明子、槐米、钩藤可明目止眩、清肝泻火,全方立足于高血压血瘀这一关键病机,标本兼顾,共奏通脉养心、活血化瘀、降压降脂之效〔10〕。贝尼地平为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可与胞外的钙离子拮抗从而降低心肌、血管平滑肌等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发挥降血压作用。本研究表明血脉通胶囊联合贝尼地平可明显增强对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有效缓解患者症状,降压效果显著。

研究认为,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联系紧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会上调血管收缩因子、下调血管舒张因子水平,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速度加快,降低血管弹性、增加血管壁厚度、重塑血管结构,导致血管外周阻力进一步加大,加速高血压进展〔11〕。ET、NO、LOP均为常用反映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的检测指标。血管特异性炎症标志物Lp-PLA2与血管内皮功能之间也存在明显相关性,但机制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Lp-PLA2可能经亚炎症途径来介导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机体Lp-PLA2水平越高反映亚炎症反应程度越重,血管内皮损伤程度也可能越重〔12〕。本研究表明血脉通胶囊联合贝尼地平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Lp-PLA2水平,明显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这与血脉通胶囊的方药配伍密切相关,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方中当归以阿魏酸为有效活性成分,可调节脂质代谢、抗氧化及自由基清除作用,当归藤醇提取物还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性和表达发挥抗凝血、抗血栓作用,从而保护动脉血管内皮细胞〔13〕;丹参以丹参酚酸类、丹参酮、挥发油等为主要成分,其中丹参酮ⅡA对内皮细胞分泌功能具调节作用,还可通过Rho/Rho基酶系统途径来缓解波动性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另外丹参多酚还可调节8-异构前列腺异素(8-iso-PG)F2α、亲环素(CyP)A等基因表达,改善血流动力学及流变学指标,具有动脉损伤内皮保护作用〔14〕;决明子中萘并-吡酮类、蒽醌类物质可抑制血管平滑肌开放钙通道,对内皮细胞释放NO的作用进行调节,还可通过调节ET、醛固酮、心内血管内紧张素(Ang)Ⅱ等分泌共同发挥降血压、降脂质水平的作用,进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15〕;钩藤中的钩藤碱可通过干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通路、AngⅡ等通路减轻心脏前负荷,改善动脉血管舒张功能〔16〕;葛根中富含的大豆苷元、葛根素等成分可改善机体脂质代谢、下调血浆血管紧张素、肾素水平、抑制儿茶酚胺代谢,扩张血管,改善血流,从而保护血管功能〔17〕;夏枯草中的多种萜类成分可降低AngⅡ、ET-1水平、上调心房钠尿肽(ANP)、NO水平,还可阻断钙离子在细胞膜内外交互,持久有效地降低机体SBP、DBP〔18〕;三七中人参皂苷Rg1、三七总皂苷(PNS)等也均具有活血化瘀之效,人参皂苷Rg1可降低血小板黏附,抑制血栓形成,避免血管闭塞,PNS可通过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等途径发挥血管内皮功能保护作用〔19〕;以上诸多研究表明,血脉通胶囊中多种有效成分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共同发挥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之功效。

动脉弹性减退是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表现之一,是因动脉弹性组织、内皮细胞等发生损伤共同导致的,会增大外周血管阻力,DBP随之升高,不利于高血压病情控制〔20〕。血脂异常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动脉弹性功能异变的作用机制之一,其可能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脂质浸润、免疫、炎症、氧化等途径损伤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功能,使增殖迁移、弹性功能降低,进而降低血脉血管弹性,增加各种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21〕。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调控的基础上增加对血脂代谢的积极干预,对延缓其血管病变进程、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血脉通胶囊中决明子富含的蒽醌类物质对机体脂质代谢具有改善作用,还可抑制吸收外源性脂质,提高LDL-C基因转录能力抑制胆固醇合成,发挥降血脂作用〔22〕;牛膝中的植物甾酮类、皂苷类、糖类等均可下调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具有降血脂功效〔23〕;葛根素也可改善机体抗氧化酶系统功能发挥脂质代谢调节作用〔24〕。本研究表明血脉通胶囊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有改善作用,这可能与血脉通胶囊的降血脂、血管内皮保护作用等相关。另外,本研究表明在贝尼地平治疗基础上增加血脉通胶囊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中西医联合治疗安全性好。

猜你喜欢
血脉内皮细胞内皮
有氧运动和精氨酸补充对高血压的干预作用及其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
土槿皮乙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松龄血脉康胶囊
上调SIRT1减少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赓续红色血脉,再创安仁辉煌
张家界:赓续红色血脉,续写新的篇章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血脉里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