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建设壮美广西

2022-03-10 03:25
南方自然资源 2022年1期
关键词:易发防灾减灾

魏 毅

(作者系广西自然资源厅地质勘查管理处处长)

广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山地丘陵和岩溶地貌广布,地层岩性复杂,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截至2021 年底,全区初步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13 494处,地质灾害易发村6 188 个,强风化高陡斜坡8 094 处,威胁人口约200 万人,威胁财产约141 亿元。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新征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最大程度地降低地质灾害威胁。

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的重要论述

“十三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防灾减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认真学习领会好,贯彻落实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落实各项防灾减灾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客观、准确看待全区地质灾害防治成效和当前形势

“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投入中央和自治区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13.2 亿元,完成1 ∶5 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发现了1.3 万余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和6 000 余个地质灾害易发村。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灾害易发村全部建立了县、乡、村、屯四级群测群防体系。成功预报地质灾害40 起,紧急安置1.15 万人,转移3.25 万人次,避免3 099 人因灾伤亡。工程治理923 处、避险搬迁25 处地质灾害隐患,解除地质灾害威胁人口41.20 万人,保护财产12.78 亿元。2021 年全区因地质灾害造成3 人死亡、4 人受伤,与“十三五”灾情年均值相比,死亡人数降低85%,受伤人数降低81%,直接经济损失降低73%。地质灾害因灾伤亡人数连续3 年呈下降趋势。

尽管近年来广西地质灾害防治成效比较突出,但全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大;二是风险隐患分散防控难度高;三是公路、铁路、水利设施、城市建设等工程活动形成大量人工边坡,如配套治理措施不到位,易引发或遭受地质灾害;四是农村切坡建房造成风险隐患较高。

三、构建地质灾害综防体系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伤亡

“十四五”期间,广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精神为指导,以“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为根本遵循,以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减轻地质灾害风险为主线,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目的。

(一)深化调查评价,掌握隐患和风险底数

2021 年广西已完成区内111 个县(市、区)1 ∶5 万地质灾害风险普查。2022 年将全面完成全区1 ∶5 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并实现调查成果的集成和应用。开展111 个县(市、区)年度地质灾害风险排查,掌握地质灾害风险动态。对高风险区域开展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对已经发现存在变形但地面调查难以发现的重大滑坡、泥石流隐患开展高精度测量,预计到2025 年对重大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高精度测量面积将达到0.05 万平方千米。

(二)精准监测预报,提高风险预警能力

到“十四五”末,区内预计累计建成并运行不少于3 000 处普适型监测点,同时,健全完善自治区、市、县三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网络,实现地质灾害易发区市、县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全覆盖,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网格密度、预警时长和频次,提升预警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完善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数据采集管理系统,实现年度数据动态及时更新。

(三)提升防控能力,推动全民防灾

构建“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地质环境监测站+国有地勘单位+专家库+固定专业技术应急调查队伍+专家”的分片包县网格化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及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全区统一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平台,提高基层保障能力,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全区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每年开展一次微型演练,每年约1.3 万场。每年汛前对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员、重点隐患点监测人员等进行1 次重点宣传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制作常识手册、画册、挂历、手提袋,拍摄制作地质灾害防治宣传视频、动画、公益广告等,提升群众防灾意识。

(四)实施综合治理,减少重大隐患数量

“十四五”期间全区将实施特大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等工程治理150 处,优先治理威胁500 人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对突发的风险高、险情紧迫、治理措施相对简单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排危除险。实施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避险移民搬迁达到3 000 人以上。对受损或防治能力降低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及时采取清淤、加固、维修、修缮等措施进行维护。

(五)推进科技创新,构建智慧防控格局

推进地质灾害智控中心建设,实现区、市、县数据库三级联动。为各级防灾人员提供精细化管理手段和APP 应用,推动社会公众防灾避灾便捷化。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创新研究攻关,推广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全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和水平。

猜你喜欢
易发防灾减灾
南通市三举措扎实做好当前综合防灾工作
山东玉米主要逆境及抗逆减灾技术
中日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对比研究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机用镍钛锉在乳磨牙根管治疗中的应用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夏季羊易发疾病及防治方法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