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与一个时代

2022-03-11 12:14刘进才
南腔北调 2022年2期
关键词:丰年

刘进才

很早就听说过郑州的宋砦,宋砦的出名与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宋丰年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关联。侠肝义胆的宋丰年带领当地群众,从小小的宋砦一隅,步履蹒跚地走出了一条令人瞩目的城中村发展之路,从此,宋砦名满郑州,享誉中原,走向了当代中国“三农”问题发展探索的前沿。宋砦村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明星村、全国文明村和全国十佳小康村,宋丰年也因此而获得了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村委会主任、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殊荣。个人成就了地方,地方也成就了个人。在惊叹宋砦经济迅速腾飞与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禁不住对宋砦的领路人宋丰年产生了心驰神往的探究兴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竟有如此巨大的人格魅力,让“宋砦模式”作为全国城中村发展的楷模,并成为社会科学广为探讨的议题?《丰年之路》的出版恰逢其时,这部充溢着浓郁抒情色彩的传记之作,不但书写了宋丰年个体生命的成长之路,而且借助一个人的坎坷历程,彰显了新中国一个时代发展的潮起潮涌。宋砦堪称当代中国农村走向现代化的典型缩影,宋砦模式也昭示出当代中国农村的未来走向与集体奔赴小康的“丰年之路”。

一、厚德载物与君子之风:宋砦的“卡里斯玛”型人物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在考察政治与社会时提出了卡里斯玛权威人物的概念[1],韦伯认为卡里斯玛是这样一类人的人格特征:他们具有超人的力量或品质,具有把一些人吸引在其周围,成为其追随者、信徒的能力,追随者常常以赤诚的态度对待这些领袖人物。在韦伯看来,“卡里斯玛”型人物是具有领袖般天赋优势的伟人,拥有绝对的威望,能够在战争或创业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并籍以个人魅力及荣誉声望等突出表现而赢得群体推举,逐渐获得权力地位,被众人无条件地崇拜。韦伯的这一论述,让人想起了宋丰年,宋丰年不就是宋砦的“卡里斯玛”型人物吗?事实上,《丰年之路》的写作也的确一步步向读者清晰地展现了宋丰年——宋砦村里一个卓然超拔的魅力人物的典型。

宋丰年的魅力源于仁义智勇的刚毅品格,中国传统文化与底层民间文化的长期浸染与熏陶成就了宋丰年仗义敢为、勇于担当的豪杰人格。“站着要为百姓当伞”,这朴实无华的言语是宋丰年对于宋砦父老乡亲真情实感的表达,这顶天立地、掷地有声的言语同时也彰显了宋丰年的大仁大义与大爱。这种人格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所张扬的君子之风。何谓君子?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求小利,利义之辨正是小人与君子之分。所谓“义”即是按照正义或道德规范的要求行事,“义”字当先、正道直行乃是宋丰年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如果读者回望一下宋丰年的童年生活与家庭教育,不难看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个体人格塑造的重要作用。“吃尽人亏真铁汉,做完己事是英雄”,这是爷爷的谆谆教诲;“人家吃了传名,自己吃了填坑”,这是奶奶的良苦用心。贤良之家出孝子,仁厚之家福绵长。正如《丰年之路》的作者曾臻所言:“先人的禀性与仁德,随着血脉潜润进小丰年的心田……一层一层晕染在他生命的底色里。”[2]“义”的种子一旦在一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自然会生长出一片蓬蓬勃勃的森林,此后也必然能够收获丰硕的果实。

宋丰年之所以能够带领宋砦的父老乡亲闯过改革与发展的激流险滩,能够受到来自各个不同行业及不同领域的人们的拥戴,就得益于他所拥有的诚信仁爱、侠肝义胆、勇于担当的君子情怀。在孟子看来,君子生于忧患之中,天将降大任于此人,是要经受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一系列人生磨练的。传记中所展现的宋丰年的人生,不正是一次次经受住磨难,一次次淬炼成钢,一次次凤凰重生吗?儿时的宋丰年,最清晰的记忆莫过于在课堂上还哭着,一心想吃窝窝头的“饥饿记忆”了。上树摘梨、偷拔甘蔗折射出儿时生活的困顿和顽皮,也逐渐培养了宋丰年处世公心、敢于担当的义气。“文革”时期与主动打上门来寻衅闹事的造反派的对决,宋丰年一身的凛然正气彰显了正道直行、不忧不惧的君子人格。饥饿贫穷的年代也锻造了宋丰年飞身扒火车的绝技,到信阳赶鬼集谋生的传奇经历,已慢慢地培养出宋丰年此后善于捕捉商机的能力。最值得一提的是:“文革”时期长期游离于政治斗争之外的宋丰年,为解救保护老干部,主动参加批斗会时在现场机智变通的仁爱之举。在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氛围中,宋丰年以其善良仁爱的天性以及感同身受的底层经验,去拯救被批斗的所谓“当权派”老干部。如果从当时的社会语境考量,他的“侠客”之举或许还冒着政治不正确的巨大风险,然而,宋丰年总能灵活处理、功成而身退,成为许多老干部的救星。倘若从历史的发展眼光观之,他当初拯救出来的这些老干部,经过“文革”之后的拨乱反正,重新走上新时期中国政治的历史舞台,可以想见再次面对宋丰年时的知遇感恩之情。宋丰年出于本心、超越功利的善意之举成为此后宋砦跨越式发展的无形资源。事实上,他后来如刘备三顾茅庐般寻访到身居闹市的贤能达人刘贵翘教授,正是得益于当年“文革”批斗会上曾救过的老干部的指点。这种出于人性良知的自觉与仁厚悲悯的情怀,乃是君子厚德载物的表达。这些看似点点滴滴的生活琐事,其实却关涉人生品格的大节。这些习焉不察的日常生活,磨练着宋丰年,也成就着宋丰年,从此,北郊——宋砦——宋丰年,立得住的响当当的美名开始传扬。

如果说青年时期的宋丰年任情率性、仗义独行,靠着本身的善良与仁义行事,那么结婚之后的他则是有意识地锻铸自我,自觉地把小我融入家庭、进入体制,真正地开始“齐家、治国、平天下”了。修贾鲁河水库,他不畏艰险,自告奋勇,主动请缨点燃十八个炮眼,他努力要把自己锻铸成无私无畏的钢铁战士,以抹掉过去身上的“黑五类”印记;运土方、筑堤坝,争先恐后,挑战体能极限,他获得了“特级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得到领导和社员的普遍认可,也当选为生产队长,队长的名分终于让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当了队长的宋丰年做事仍一马当先,从不对人颐指气使,即使寒冬腊月,他也会因抢修水泵毫不犹豫地跳进刺骨的冷水中,这种豪气的禀性与以身作则的典范深深地感动了周围的人们,人们对他愈加信服。“卡里斯玛”型人物就是这样舍身利他、令人信服之人,能够吸引并团结周围的人们,追随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古今中外不乏这样焕发着领袖气质的人物,他们有胆有识,刚正不阿,外不惧权威,内爱民如己,乃至为了大众而不惜牺牲自我,儒家所谓“杀身以成仁,舍身而取义”是也。宋丰年的心脏病正是由于这种长期的超负荷劳作,積劳成疾而酿成的。他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奉献自我,克己归仁,正因为此,他才能够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同。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作为生产队长,他爱民如己,主动倡议种菜的社员们不能只给城市人拾掇好菜,也要给自己留下一些,自己种的,先叫自己吃好。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只有心怀大爱的人才敢于这么“顶风作浪”,心甘情愿为百姓挡风遮雨、撑腰壮胆。

《丰年之路》最让人感怀与难忘的,是宋丰年的勤俭与克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勤俭是先贤最古老的训诫,《尚书》有言:“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李商隐诗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朱柏庐也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从经要典籍到治家格言,无不反复叮嘱我们要谨守这一千古不变的人生信条。20世纪80年代,宋丰年拖着浮肿的双腿带领村干部和技术员到营口葡萄基地考察取经,没有座位,他们拿出预先准备的化肥袋子铺在地上,尽管此时的宋丰年已经是令人羡慕的万元户,但为了带领大家共同富裕,他丝毫没有流露任何为难之情,这种克勤克俭的人格魅力,在大家心中形成无形的权威力量,让人们即便受苦受累也无怨无悔地追随着他。宋丰年靠着他坚韧的意志、前瞻性的智慧与胆识,在“宋砦人心目中确立起了绝对威信,人们对他心悦诚服、言听计从。宋丰年说干啥,他们就干啥,宋丰年说往哪条道上走,宋砦人就会毫不犹豫地跟着他往前走”[3]。 这种厚德载物的君子人格,使他成为宋砦名副其实的“卡里斯玛”型人物。

二、“丰年之路”与时代变革:宋砦模式的范式意义

美国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在其影响甚巨的学术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了“范式”的概念[4],这是日后被学术界所广为引用、被认为是通向常规科学研究应该遵循的学术话语。库恩认为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作为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范式是一种对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基本承诺,也是科学家群体共同接受的一组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这些元素在科学家心理上形成了共同信念。范式在一定程度与一定范围内具有公认性,范式的存在为科学家提供了一个研究纲领,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模仿的成功的范例。每个范式都描述并解决了我们身处的环境中不断出现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后人可以无数次借鉴并有效使用那些已有的解决方案。受库恩范式理论的启示,“宋砦模式”在当代中国的改革发展中,也可被视为研究当代中国“三农”问题可以借鉴的范式。因而,《丰年之路》的写作就不单纯是一部人物的传记,而是通过一个人连接了一个时代,人物的命运与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丰年之路”为中国“三农”问题指示出一条具有范式意义的康庄大道。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中国未来的发展与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就一直聚焦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因为“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及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近期,国家又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这些年如火如荼的扶贫工作,也主要是针对广大的乡村世界。虽然“三农”问题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乡村振兴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但是,“三农”问题还有许多迫在眉睫的问题需要解决,我们还有更遥远的路要走,还有更艰巨的任务要完成。

中国“三农”问题尽管复杂多样,但只要解决好两个问题就能纲举目张。其一是要让乡村农民普遍“富裕起来”,其二是要让乡村文化普遍“繁荣起来”,物质上富裕发达,教育文化上繁荣昌盛。物质与文化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其实,古代先贤很早就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论语》有明确论述: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即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5]

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孔子道:“好稠密的人口啊!”冉有道:“人口已经众多了,又该怎么办呢?”孔子道:“使他们富裕起来。”冉有道:“已经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呢?”孔子道:“教化他们。”

以此对照宋丰年治理下的“宋砦世界”,在艰苦的岁月里,他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先让宋砦的父老乡亲富裕起来,通过打造自主品牌凤凰油漆,逐步积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桶金,并初步获得从事现代企业管理与运营的基本经验。宋丰年出生入死地护卫农民的土地,为宋砦引来大面积种植葡萄的先进经验,使农民开始尝到甜头,使宋砦人完成了从传统农粮种植向经济作物种植的蜕变,逐渐摆脱了贫穷,走向共同富裕之路。此后,他在宋砦农工商贸易公司的基础上,更名为“郑州市宋砦农工商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带领宋砦人迈向了由农业向工商业全面转型的新纪元。视野开阔、胸怀天下的宋丰年从来都是求贤若渴、海纳百川,他的“以土地换资金”“以产权引项目”“以经营权招人才”“以亲情聚人心”的一系列政策走到了时代改革开放的前沿,尤其是“借脑工程”,现在仍具有前瞻性与普适性意义。在努力改造宋砦这片物质瘠薄的土地时,宋丰年始终没有忘怀发展宋砦的文化事业。他以弘润大酒店为依托,创建文化展览馆,主办“法治河南乡村论坛”系列,使宋砦人在摆脱物质匮乏的同时也摆脱精神文化的饥渴。他送给每家“六忍箴言”的文化普及之举,寄托了孔子般“富之”“教之”的文化心态:“富而能忍家安,贫而能忍免辱,父子能忍慈孝,兄弟能忍意笃,朋友能忍情长,夫妇能忍和睦。”[6]这是宋丰年人生经验的总结,也表达了他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强烈认同,富而不骄、贫而不谄是孔子一再劝导弟子的金玉良言,父子、兄弟、朋友、夫妇既是传统社会伦理的核心,也是现代社会应该和谐处理的人际关系。宋丰年是知行合一的典范,他既能身体力行地把“仁义礼智信”的传统道德伦理落到实处,又能与时俱进,将“法威德恩”相结合,重视中国乡村文化的亲情与人情,又不忘记现代社会必须遵守的契约精神与法制规范。宋丰年治理下的宋砦模式,也无形中印证了余英时的中国文化观念:传统儒家伦理不但能够自身开拓出具有现代意义的商业精神,而且在中国不断融入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儒家倡导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合”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也照样能够焕发出其持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7]。

宋砦是中国广大农村的缩影,相对于中国其他边远地区的广袤农村,宋砦只不过地处城市,占据了更多的天时与地利。事实上,再优渥的外在的天时与地利,都比不上“人和”这一内在要素的重要性。宋砦模式中“富之”“教之”的“丰年之路”,离不开改革开放以来各项政策的支持,也离不开宋砦的带头人宋丰年。20世纪是一个革命的世纪,改革开放是中国政府及社会内部一场带有革命性的自我改革运动。如今,中国又遇到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每当处在社会大变革的年代,领导人物的重要性更不言而喻。以研究革命心理而著稱的法国政治学与社会学家勒庞指出:“人民在所有革命中的角色都是一样的:他们既不会去发动革命,也不能指导革命;在革命中,人民的行为是受革命领袖支配的。”勒庞进一步指出领袖人物在改天换地革命中的巨大作用,“当革命领袖具有超凡的影响力时,革命就非常容易发生……新思想渗透到人民的头脑中确实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8]勒庞似乎过多地看到“人民”作为“乌合之众”的盲动性,但也真知灼见地意识到了领袖人物的重要性。

努力经营宋砦的宋丰年,何尝不是这样?他先行一步的改革举措常常遭到人们的误解,但作为改革的先驱和领导者,他的高瞻远瞩与运筹帷幄最终以农民获得切实利益而受到肯定与拥戴。每个时代都有这种得风气之先的优秀领导者,在风云诡谲的时代浪潮中,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审时度势,最先嗅到了时代发展演变的鲜活气息,以先觉觉后觉的智者风范和所向披靡的豪侠之气,引领人们创造出一个壮丽灿烂的新世界。当然,宋砦经验也告诉我们,优秀的领导者绝非是那些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刚愎自用的教条主义者,而是敢于冲破条条框框和人为壁垒、能够与时俱进的灵活变通者。在大集体时期,宋丰年就敢于率先包田到户,大大提高了群众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开启了此后全国实行联产责任制的先声。宋丰年为了让父老乡亲多留些粮食填饱肚子,采取灵活機动的战略战术储粮到户,戴着政策的镣铐跳舞,以特立独行的姿态实现了“站着为民撑伞,躺下为民做牛”的个人承诺,也践行着毛泽东主席多年以前就提出的“为人民服务”的神圣宗旨。

宋丰年的为人与为政,让人想起内乡县衙的一幅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勿用,地方全靠一官。”是啊,宋砦能够有今天的经济腾飞与辉煌,不正是得益于为官一方的宋丰年吗?

《丰年之路》通过一个人的传记连接了一个时代,宋丰年坎坷丰富的人生经历彰显出新中国以来社会变革的崎岖不平之路,他呕心沥血、苦心经营的宋砦世界,正是新中国千千万万城中村的缩影。宋丰年真的很不容易,宋砦今天的腾飞也很不容易。阅读《丰年之路》,萦绕在读者心头的不仅是宋丰年那伟岸高洁的人格和沉稳旷达的身影,还有对中国未来发展之路的忧思。宋砦的现代化之路再一次提醒我们:中国的发展只有告别僵化凝固的极左思维、积极推行并扩大改革开放,以海纳百川、文明互鉴、协和万邦的政治文化心态去拥抱世界,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发展与壮大,世界也会因我们而更精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才能够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第1卷)[M].阎克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322.

[2][3][6]曾臻.丰年之路[M].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20:23,220,365.

[4][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金吾伦等,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9.

[5]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134-135.

[7]参阅余英时.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法]古斯塔夫·勒庞. 革命心理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40.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文学院

3779500338236

猜你喜欢
丰年
重阳闹丰年
雾散与云开
窗外飞絮
农 忙
稻花香里说丰年
稻田
保健人生
乡夏晨曲
馒头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