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固定方式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对胫骨骨隧道的影响

2022-03-11 03:17陈俣名王大麟通信作者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4期
关键词:交叉胫骨韧带

陈俣名 王大麟(通信作者)

132011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吉林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临床发病率较高,不仅会对患者运动能力造成影响,还可能造成骨关节炎、半月板撕裂等严重损伤[1]。手术为该病常用的治疗方式,关节镜微创重建手术是当前临床首选治疗方式,但是在手术治疗期间不同固定方式对手术效果也存在一定影响。界面螺钉固定和横穿钉固定为常用固定方式,选择有效且适合患者的固定方式非常重要。本研究选取我院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90 例,观察不同固定方式对胫骨骨隧道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接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男24 例,女21 例;年龄20~60 岁,平均(40.18±3.81)岁;受伤原因:运动伤18例,车祸伤22例,其他伤5 例;受伤部位:左膝25 例,右膝20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1~60岁,平均(40.30±3.72)岁;受伤原因:运动伤17例,车祸伤23例,其他伤5 例;受伤部位:左膝26 例,右膝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手术指征;②患者临床资料完整;③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自愿配合研究。

排除标准:①具有恶性肿瘤;②合并其他股骨疾病及脏器疾病;③治疗依从性较差。

方法:①观察组给予横穿钉固定,取腱,编织5~6股备用,直径8~10 mm,用orthcord线环形缝合移植体两端,缝合3 cm。在70°关节镜下,从前外侧、前内侧入路,对陈旧断裂被吸收的前交叉韧带无效残端进行清理,并且根据等长重新建立股骨隧道,准备横穿钉套筒,建立胫骨骨隧道,然后通过导向器,在胫骨平台前缘从前内至后外置入横穿钉套筒,并且保证其位于隧道中央。引线置入股骨及胫骨隧道,移植体引入后进行股骨端固定,胫骨隧道下方1 cm 位置,骨栓固定韧带缝合线。②对照组给予界面螺钉技术固定,肌腱加工备用,不需要对其尾端进行环形缝合,70°关节镜下建立股骨隧道,然后安装股骨端横穿导管,通过肌腱直径建立胫骨隧道,将肌腱装入后对股骨端进行固定,通过拉力器扩孔,将同直径的界面螺钉拧入。

观察指标:①胫骨隧道大小:采用膝关节正侧位X 线片进行评估;②膝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 膝关节评分表进行评价[2];③膝关节运动能力:采用Tegner 膝关节运动评分进行评定,总分为10 分,评分越高表示膝关节运动能力越好;④膝关节稳定性:采用KT-2000膝关节测量仪进行测量,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肢、健肢平移距离;⑤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SF-36)量表评价生活质量,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3]。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胫骨隧道大小比较:观察组术后3、6、12 个月胫骨隧道内口及中央扩大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胫骨隧道大小比较(±s,mm)

表1 两组患者胫骨隧道大小比较(±s,mm)

组别 n 内口 中央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术后12个月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术后12个月对照组 45 0.73±0.29 1.81±0.47 2.49±0.52 0.82±0.13 1.84±0.46 2.56±0.19观察组 45 0.62±0.17 1.02±0.33 1.50±0.38 0.66±0.15 1.01±0.19 1.13±0.24 t 2.195 1 9.228 0 11.564 2 5.407 2 11.187 2 31.338 1 P 0.030 8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Lysholm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段Lysholm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 n 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术后12个月对照组 45 42.93±2.71 80.71±1.24# 83.17±2.18# 92.59±3.18#观察组 45 42.30±2.84 80.49±1.48# 83.28±1.92# 93.82±3.27#t 1.076 5 0.764 3 0.202 4 1.808 9 P 0.284 6 0.446 7 0.840 0 0.073 9

两组患者膝关节运动能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12 个月Tegner 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段Tegn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膝关节运动能力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膝关节运动能力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 n 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术后12个月对照组 45 2.10±0.83 2.84±0.83# 5.29±1.18# 6.49±1.82#观察组 45 2.11±0.75 2.95±0.99# 5.18±1.26# 6.52±1.73#t 0.059 9 0.571 1 0.427 4 0.801 3 P 0.952 3 0.569 3 0.670 1 0.936 3

两组患者膝关节稳定性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KT-2000平移距离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段KT-2000平移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膝关节稳定性比较(±s,mm)

表4 两组患者膝关节稳定性比较(±s,mm)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 n 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术后12个月对照组 45 26.39±3.89 15.81±2.34# 8.71±1.26# 2.70±0.46#观察组 45 26.98±3.71 15.72±2.15# 8.54±1.29# 2.73±0.52#t 0.611 4 0.189 9 0.632 4 0.289 9 P 0.542 5 0.849 8 0.528 8 0.772 6

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5 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生理职能 心理职能 健康状况 社会功能对照组 45 85.20±4.94 82.93±3.38 86.25±3.94 86.94±2.26观察组 45 86.17±4.20 84.19±4.29 86.83±4.52 87.39±4.20 t 1.141 7 1.547 6 0.648 8 0.632 9 P 0.724 1 0.125 3 0.518 1 0.518 4

讨 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其对日常运动的重视程度及需求也不断增加,进而导致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前交叉韧带微创重建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腘绳肌腱移植较为常用,在对患者长期随访中发现,其不易出现膝前疼痛、肌肉缺损等情况,但是存在骨隧道增宽的现象。经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后,骨隧道扩大为当前主要问题,同时也是手术治疗中比较棘手的情况。骨隧道加宽的原因较多,如移植物隧道内移动、移植物选择、快速康复方式不正确等。因此,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固定方式的选择非常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胫骨隧道内口及中央扩大值均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前,在胫骨端固定中,界面螺钉固定应用较多,包括金属螺钉与非金属螺钉,其中前者会对术后核磁共振检查及二次手术取出造成影响,所以临床常采用非金属螺钉进行固定,而经界面螺钉固定治疗患者,其骨隧道增宽在2 mm 以上,并且出现这种情况的患者相对较多,同时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螺钉偏移现象,进而对移植物造成影响,形成挤压,无法保证其固定强度。以往有研究表明,界面螺钉固定效果较好,并且不会对胫骨隧道中央及内口的移植物摆动形成影响[4]。横穿钉固定技术固定股骨端临床已经有许多成功经验,将其应用于胫骨端固定中,发现胫骨隧道直径扩大值较小,具有一定优势[5]。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胫骨隧道扩大直径明显较小,扩大速度较慢,整体效果优于界面螺钉固定,而且经两种固定方式治疗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膝关节稳定性、膝关节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固定方式效果相当。可见,横穿钉固定技术应用优势更为明显,其接近于关节面,进而避免出现胫骨骨隧道内移植物摆动情况,并且不容易出现固定物偏移问题,且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好,疗效更为确切,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对骨隧道的影响。所以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胫骨端时采用横穿钉固定技术,其对胫骨骨髓道的影响较小,效果优于界面螺钉固定,但是在膝关节功能稳定及恢复方面,两种固定技术相近,均有利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升,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交叉胫骨韧带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连一连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基于Fast-ICA的Wigner-Ville分布交叉项消除方法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
中药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胫骨骨不连23例
双线性时频分布交叉项提取及损伤识别应用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双能量CT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