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与丙泊酚麻醉在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03-11 03:17高向梅阿燕巴合提刘栋栋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4期
关键词:丙泊酚芬太尼麻醉

高向梅 阿燕·巴合提 刘栋栋

73000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麻醉手术科1,甘肃兰州

730000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甘肃兰州

临床终止妊娠的方案包括药物流产、人工流产,其中人工流产是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手术的方式实现终止妊娠的目的,适用于妊娠12 周以内的早孕者[1]。人工流产手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子宫牵拉、负压抽吸、粘连剥除等操作,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清醒患者由于疼痛刺激可引起体动反应,会造成意外子宫穿孔等不良事件发生,所以临床应广泛重视与关注[2]。而安全、无痛、舒适的麻醉体验,是当前临床追求的目标。因此,无痛人工流产术成为目前患者认可与接受度较高的一种流产方式。无痛人工流产术是应用麻醉药物,帮助患者减轻手术应激反应,保证手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减轻对患者机体的影响[3]。本研究对120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评价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麻醉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4月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120 例,按照不同麻醉方式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n年龄(岁) 体重(kg) 孕周(周)范围 平均 范围 平均 范围 平均对照组 60 21~30 25.67±2.16 59~70 68.11±3.05 5~7 7.31±0.52试验组 60 22~30 25.15±3.15 60~70 67.85±2.75 5~8 7.25±0.45 t 1.054 6 0.490 4 0.675 8 P 0.293 8 0.624 8 0.500 5

纳入标准:①术前经B超与妇科检查,确诊为宫内妊娠;②妊娠时间40~70 d;③临床资料完整;④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凝血机制异常者;②血液分析异常者;③具有药物禁忌证。

方法:两组患者均开展无痛人工流产术实施妊娠终止处理,进行术前准备,术前6 h禁食、禁饮。围手术期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等指标。手术时,患者呈截石位。①试验组首先静脉滴注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H20030197)0.5 μg/kg,给药3~5 min后再静脉滴注丙泊酚(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H20040079)2.0 mg/kg。②对照组单纯静脉滴注丙泊酚(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H20040079)2.5 mg/kg。两组均在患者意识消失后停止给药,开始进行手术操作。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如出现体动反应,或其他麻醉深度不足表现,则应及时追加适量丙泊酚,以达到足够麻醉深度,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水平、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1)手术相关指标水平:包括丙泊酚用量、术中出血量、术后苏醒时间。(2)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R)、SPO2,使用监护仪监测患者术前、术中各指标变化情况。(3)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宫缩痛、体动反应。(4)镇痛效果:①优秀:术中患者面容较为自然,未出现任何烦躁举动,手术过程顺利;②良好:术中患者面容稍有痛苦,并有轻微烦躁举动,对手术产生轻微干扰;③差:术中患者面容较为痛苦,术中出现明显烦躁,对手术产生明显干扰[4]。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比较:试验组丙泊酚用量、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 n 丙泊酚用量(mg)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苏醒时间(min)对照组 60 160.45±3.15 38.20±8.72 9.10±2.73试验组 60 109.82±9.78 19.75±4.24 5.34±1.40 t 38.169 1 14.739 1 9.493 0 P 0.000 0 0.000 0 0.000 0

两组患者镇痛效果比较:试验组镇痛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镇痛效果比较[n(%)]

两组患者术前、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两组术前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前、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术前、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SBP(mmHg) DBP(mmHg) HR(次/min) RR(次/min) SPO2(%)对照组 术前 120.45±10.35 69.54±10.34 81.69±10.59 18.30±3.79 97.28±1.66术中 118.64±11.02# 70.54±10.15# 82.45±11.15# 12.05±2.69# 93.01±2.88#试验组 术前 120.34±10.55 72.54±5.68 82.64±11.45 18.24±4.08 97.54±1.68术中 117.54±10.87# 73.15±6.24# 83.64±11.24# 12.15±2.87# 93.45±2.08#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试验组发生恶心、宫缩痛、体动反应各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发生恶心4 例,宫缩痛6 例,体动反应5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人工流产术是终止早期妊娠、避孕失败的一种常用方法,给患者的心理与身体可造成严重影响[5]。无痛人工流产术是指在人工流产术中应用麻醉药物,具有疼痛轻、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要求麻醉深度必须充分,以此达到较强的镇痛效果,缩短患者术后苏醒时间等[6]。故需要配合有效的麻醉药物,以满足手术需求。丙泊酚为目前最常用的麻醉药物,具有起效快、苏醒时间短等优点,故在手术中广泛应用。丙泊酚属于烷基酸类短效麻醉药物,在静脉注射后会快速分布全身,使患者在短时间(40 s)内进入睡眠状态,麻醉效果较为平稳,具有起效快、苏醒短、无成瘾性等特点,故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可以减少人工流产术引起的综合征风险,有效预防迷走神经损伤。但因丙泊酚作用时间较短,且无镇痛效果,若要达到显著的麻醉效果,需要增加用药剂量,此时易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从而引起严重并发症,如呼吸抑制等,同时增加丙泊酚用药剂量后还会使扩宫难度加大,增加疼痛感[7]。因此,采用多种药物进行联合麻醉非常必要。

本研究表明,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麻醉,可以在满足手术麻醉要求的同时,还能减少丙泊酚用药剂量,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瑞芬太尼是阿片类受体激动药,是一种强效的麻醉镇痛药物,此药物的药理作用与吗啡相似,镇痛效果是吗啡的80倍,起效较快,在静脉注射1 min后即可以起效,4 min 时即可达到药效高峰,且可以保持药效30 min,如果药物为肌内注射,药物起效时间可以达到1~2 h;同时瑞芬太尼通过组织、血浆的酯酶产生水解代谢作用,具有较快的分解速度,半衰期较短,能使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短时间内苏醒,此外瑞芬太尼是新型的阿片制剂,其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易被相关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酯酶水解成非活性代谢产物,故起效快,对肝、肾功能没有明显影响。二者联合用药,可以使麻醉效果更平稳,为术者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丙泊酚用药剂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镇痛效果,保证手术顺利完成[8]。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丙泊酚用量、术中出血量、术后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瑞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中,麻醉效果更加显著,可作为常规麻醉措施。

综上所述,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进行麻醉,具有显著优势,其不仅可以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还能减少丙泊酚用药剂量,减轻术后疼痛感,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丙泊酚芬太尼麻醉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小儿麻醉为什么要慎之慎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预防MECT术后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