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支持联合运动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分析

2022-03-11 03:17蒋洁菡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4期
关键词:肺部病情营养

蒋洁菡

410000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湖南长沙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主要与空气污染、粉尘吸入、呼吸道感染、遗传因素、营养状态等有关[1-2]。

慢阻肺患者一般表现为晨起咳嗽、夜间阵咳、咳白色黏液性痰、劳力性呼吸困难、喘息、消瘦等症状,若未进行控制治疗,则有合并肺心病、呼吸衰竭等并发症风险,严重者影响寿命[3-5]。临床中治疗此疾病以缓解临床症状、恢复肺部功能、防止并发症为原则,方法有改善生活方式、进行氧疗支持、药物治疗等,以上方法各有不同的治疗效果[6]。基于此,本研究采用营养支持联合运动训练对慢阻肺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9年7月-2020年7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收治慢阻肺患者48 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44~80 岁,平均(62.07±2.23)岁;病程8~70 个月,平均(39.05±2.16)个月;体重47~75 kg,平均(61.02±1.48)kg。观察组男14 例,女10 例;年龄45~79 岁,平均(61.92±2.26)岁;病程9~69 个月,平均(38.97±2.19)个月;体重48~74 kg,平均(60.99±1.52)kg。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病时长、体重等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7](2021年修订版)中慢阻肺诊断标准患者;自愿参加并填写同意书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完善患者。

排除标准:无法进行对话交谈患者;精神状态不佳患者;治疗药物过敏患者;研究依从性较差患者。

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方式治疗,主要包括给予患者氧疗支持,使用扩张支气管药物,进行祛痰处理,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等。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方式干预基础上展开营养支持联合运动训练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1)营养支持治疗。对于胃肠功能较差患者,可以给予患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根据患者具体营养水平和病情状况,合理使用营养液,以静脉滴注方式输入体内,以此满足患者营养需求,维持患者营养水平。对于胃肠功能恢复稳定患者,可以给予留置胃管处理,以此将食物送入体内,维持患者营养状态。具体进食需要以清淡营养为主,注意膳食搭配,多摄入新鲜瓜果蔬菜,可将其打成果泥,便于患者吸收进食,还需要适当补充微量元素,维持机体营养均衡,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利于病情恢复。(2)被动训练治疗。①肢体运动训练。医护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科学训练,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每日进行20 min为宜,每周进行5 次,以此加快机体新陈代谢,强健患者体魄,改善患者身体素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利于病情恢复。注意具体训练强度需要根据患者耐受性合理调整,避免训练强度过大,加重患者病情。②呼吸运动训练。医护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式呼吸、腹式呼吸、扩胸运动等,每次训练时长15 min,每日进行1次,以此活动肺部肌肉,促进肌力恢复,改善患者肺部功能,恢复正常通气状态,满足机体氧利用需求,利于病情恢复。

观察指标:对两组慢阻肺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营养指标、治疗效果进行统计。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1 s用力呼气率等。营养指标包括总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等,于清晨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使用本院采购的离心机,以3 000 r/min 离心10 min,离心后取上清液置于低温环境中待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为检测原理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进行治疗后患者与疾病相关症状明显缓解,且肺功能指标明显恢复;②好转:进行治疗后患者与疾病相关症状有所改善,且肺功能指标有所好转;③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 进行检测,其中肺功能指标、营养指标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总有效率用百分比(%)表示,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 n 第1秒用力呼气量(L) 用力肺活量(L) 1 s用力呼气率(%)观察组 24 2.19±0.21 3.61±0.12 60.66±2.79对照组 24 2.06±0.14 3.52±0.17 58.52±3.15 t 2.523 3 2.118 8 2.491 4 P 0.015 1 0.039 5 0.016 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营养指标好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对比(±s,L)

表2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对比(±s,L)

组别 n 总蛋白水平 白蛋白水平观察组 24 57.14±1.46 34.21±2.68对照组 24 53.12±1.39 31.25±2.55 t 9.769 4 3.919 9 P 0.000 0 0.000 3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显效、好转、无效分别为12例、11例、1例,总有效率为95.83%(23/24)。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显效、好转、无效分别为8例、10例、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18/24)。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1 2,P=0.040 8,P<0.05)。

讨 论

慢阻肺属于呼吸内科诊治范畴,此疾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典型症状有慢性咳嗽、咳痰、气短、胸闷、疲乏等,能够降低患者生活质量[8-9]。常规方式治疗主要是通过给予患者氧疗支持,使用扩张支气管药物,祛痰处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病情恢复,但具有一定局限性,患者肺部功能恢复较慢[10-11]。

在常规方式治疗基础上使用营养支持联合运动训练治疗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主要通过营养支持治疗,依照患者胃肠功能决定选择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满足患者机体代谢需求,维持营养均衡状态,有利于提高抗病能力,加速病情恢复。通过被动训练治疗,根据患者体质展开肢体运动训练,以慢性有氧运动为主,改善机体代谢情况,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机体免疫力,利于患者恢复健康状态;根据患者肺部状态展开呼吸运动训练,活动患者肺部肌肉,促进肌肉肌力恢复,提高肺部功能,保障患者病情稳定恢复[12-13]。经过上述治疗,有效改善患者肺部通气状态,降低营养不良风险,促进病情快速恢复,治疗价值较高。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1 s 用力呼气率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应用营养支持联合运动训练能够改善患者通气情况,促进患者肺部功能恢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应用营养支持联合运动训练能够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促进患者病情康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应用营养支持联合运动训练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康复进程,治疗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对慢阻肺患者使用营养支持联合运动训练治疗的效果更好,能够改善患者正常通气,恢复肺部生物功能,维持营养均衡,促进病情恢复。

猜你喜欢
肺部病情营养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