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络拔罐结合针灸治疗急性腰痛的临床价值探讨

2022-03-11 03:17王瑛楠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4期
关键词:刺络拔刺络腰痛

王瑛楠

024200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中心医院中医科,内蒙古赤峰

急性腰扭伤的发生多与肢体超限度负重、姿势不正确、动作不协调或无准备突然活动、猛提重物等有关[1]。扭伤发生后患者多表现为腰部僵直,无法扭转弯曲并伴有疼痛剧烈、肌肉痉挛等症状,给患者的正常工作及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既往临床常采用西药止痛消炎治疗,但大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显著且见效较慢,部分患者甚至反复发作,增加痛苦。中医学认为急性腰扭伤多与受伤后气血受损、气血凝滞于腰部、不通则痛有关,治疗应调畅气血、疏经通络、缓急止痛。目前中医对于急性腰痛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采用针灸、拔罐、推拿等方式治疗,并取得满意效果。本文为探讨刺络拔罐联合针灸治疗急性腰痛的临床效果,选取200例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腰痛患者20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 例。观察组男55 例,女45 例;年龄25~65岁,平均(45.1±20.0)岁。对照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24~66 岁,平均(46.0±20.1)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持续性或阵发性腰痛,日常活动受限,站立、行走或腹部压力增加时疼痛加剧。②所有患者均存在腰部损伤、慢性劳损或腰痛病史。③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中腰痛的相关诊断依据。④下肢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为阳性,腰部可见放射性疼痛。⑤可见腰部疼痛处疼痛如刺,舌质紫暗,脉沉涩。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②合并脊椎滑脱、椎管狭窄、骨折及椎间盘突出需接受手术治疗患者;③具有精神疾病及意识障碍者,无法积极配合治疗患者。

方法:①对照组应用拔罐联合针灸治疗,取大椎穴,选择3寸毫针垂直刺入,刺入深度不超过0.2寸;之后将针尖向至阳方向透刺并轻轻捻转针柄,控制针刺深度约在0.2寸。调整针刺方向后缓慢行针,保持拇指及食指力度向下并观察患者腰背部是否出现热感。然后根据患者疼痛位置对相应穴位进行针刺,以雀啄法垂直刺入后逐渐增加针刺力度,针刺过程中询问患者感觉。最后自远端取穴,对患处肾俞、委中、太溪等穴位进行针刺,1 次/d,15~20 min/次。治疗过程中注意操作手法,保持点揉沉稳,持久力量的收发应注意缓慢。同时注意保持两旁肌肉沿膀胱经走形由上而下进行放松[3]。针灸治疗结束后进行拔罐治疗,对针灸治疗过程中可见的条索反应位置及疼痛处进行局部消毒,使用大号火罐进行重拔,拔罐过程中注意对罐内皮肤颜色进行观察,变为黑紫色后及时撤罐并保持拔罐时间不超过15 min,拔罐时间为隔日治疗1 次。②观察组应用针灸联合刺络拔罐治疗,针灸及拔罐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但在拔罐前对穴位及压痛处最明显位置用酒精棉消毒,然后左手紧绷皮肤,右手使用粗三棱针或针灸针进行点刺、散刺、扣刺等方法针刺并见皮肤冒血珠后,于面积较大位置进行拔罐,撤罐后使用棉球对血迹进行擦除并做好消毒处理。两组患者均治疗1周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对于情绪紧张、未进食造成饥饿及疲劳状态患者不宜接受针刺及刺络拔罐治疗;对滞针、弯针、断针、晕针及晕血现象进行常规处理并记录[4]。

疗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疼痛及功能障碍情况。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进行评估[5],总分10 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微疼痛,4~6 分为中度疼痛,7~10 分为重度疼痛。功能障碍采用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6],共包括10 项,每项0~5 分,评分越高提示功能损伤越严重。

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疗效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进行评估。①治愈:疼痛完全缓解,中医证候积分减少超过90%,功能完全恢复正常;②显效:腰痛等症状明显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减少超过60%但未超过90%;③有效:腰痛等症状较治疗前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减少超过30%但未超过60%,仍需进一步治疗;④无效:治疗后患者各症状未见好转甚至加重,中医证候积分减少未超过3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OD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VAS、OD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ODI 评分均优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ODI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ODI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ODI评分 VA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100 73.2±1.6 27.2±1.1 5.5±1.7 4.9±1.1观察组 100 73.3±1.5 22.6±1.0 5.7±1.5 1.1±0.2 t 0.455 -30.942 0.882 1.792 P 0.324 0.000 0.189 0.037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n(%)]

讨 论

急性腰痛是目前临床常见疾病,中医将其归属为“腰部筋伤”“筋结伤”等范畴。中医学将急性腰痛成因分为内因与外因,内因多为寒湿水泛导致腰部经络不通,血脉受阻造成屈转不利,活动受限;外因则多与举抬重物、暴力扭转、跌扑损伤或体位不正、用力不当有关[8]。“腰者,一身之要,仰俯转侧无不由之”,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当腰部受到风、寒、湿等外邪或内伤、闪挫时,则进一步导致气滞血瘀、筋脉闭阻而诱发疼痛,所以治疗时应采用“以通为用”的原则,从而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现阶段,中医在治疗腰部损伤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可通过针灸推拿、刺络拔罐等方式进行治疗,针灸推拿具有疏通经络、祛瘀止痛之效。刺络拔罐则是刺络放血与拔罐的有机结合,前者可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从而达到改善气血不畅的目的;拔罐则利用负压引流的原理,对相关腧穴产生作用,驱除肌肉血脉中的风、寒等外邪,同时,拔罐过程中产生的温热作用有助于快速缓解肌肉痉挛,使血管扩张并增加血流量,增强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并促进炎症消散,两者联用有助于发挥协同作用最终达到祛瘀生新,调和气血,祛瘀散寒,疏通经络的治疗效果[9]。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应用刺络拔罐联合针灸进行治疗,刺络拔罐可发挥活血通络止痛之效,“菀陈则除之”,气血瘀滞于腰背经络,治疗应以祛瘀活血为主。拔罐既有助于将经脉中瘀滞之气血毒邪随血排出体外,还可发挥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之功效。同时,对腰痛点进行刺络放血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发挥活血祛瘀、疏通瘀滞经络之功效。针灸治疗有助于调动远部经络之气,通过针刺传气至病所并疏散内邪,疏通经络,驱风散湿,达到温经驱寒,舒缓拘急的筋肉组织,促进腰部气血运行,最终实现缓解疼痛的目的[10]。另外,观察组患者针灸所应用的毫针有助于调节气机运行,疏风散寒并缓解腰部肌肉痉挛,有助于改善受损肌肉组织的水肿与充血情况,刺络则直接对病灶范围进行放血,既有助于促进受损区域局部血液循环恢复,更有助于直接将积水及瘀血排出体外,促进新陈代谢并加速患者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联合针灸与刺络拔罐治疗后VAS、ODI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于急性腰痛患者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可获得更好效果,且患者预后较好。另外,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刺络疗法可通过增强局部放血量发挥去除瘀血的作用,更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获得恢复与改善,同时加速机体对致痛介质的释放与代谢,发挥改善疼痛及促进恢复的作用[11]。同时,针灸联合刺络拔罐治疗无不良反应,可在保证疗效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治疗安全性,适合应用于各年龄段患者,并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总之,对急性腰痛患者联合针灸刺络与拔罐治疗的优势在于:①取穴少且操作方便,患者耐受较好且接受度较高;②治疗效果显著,针刺治疗后患者疼痛等不适症状可获得显著好转;③治疗时间较短,大部分患者在治疗3~5 d后恢复,且价格低廉,患者及家属接受度较高;④无需特殊体位,患者可在俯卧位下接受治疗,同时联合腰椎活动更有助于促进恢复。

综上所述,对急性腰痛患者联合针灸与刺络拔罐共同治疗,弥补了单一疗法的缺陷,不仅有助于提升疾病治疗效果,更可在较短时间内缓解症状,同时患者耐受程度较高。腰腿痛多与风、寒、湿三种外邪侵入机体所致有关,再加自身正气损伤,通过针灸刺络拔罐治疗可达到疏通气血,疏风散湿的效果,最终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刺络拔刺络腰痛
刺络拔罐配合中药面膜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通督泄热刺络拔罐法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的临床观察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职业腰痛早防治
古代刺络理论的历史演变
Therapeutic efficacy observation on bloodletting and cupping for cervical radiculopathy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概况
刺络拔罐配合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观察
中医护理干预腰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