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综合护理的实施效果研究

2022-03-11 03:17邓柯可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4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研究组急性

邓柯可

421000衡阳市中心医院,湖南衡阳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性心肌梗死为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病变后,致使血管发生狭窄甚至堵塞,难以维持心肌的正常供血[1]。其发病原因与患者高血压、高血脂、不良饮食习惯以及生活方式有着密切关联,且在中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发病率[2-3]。临床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多采用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是借助心导管技术将狭窄或闭塞的血管进行疏通,保证血流畅通及心肌正常供血[4]。但是患者行PCI介入术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开展护理工作至关重要。传统的护理方法在运用过程中存在一定不足,护理效果并不显著。综合护理作为一项全面的护理方法,从术前、术中、术后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通过环境护理、心理护理以及日常饮食指导,疏导患者由病情及手术带来的不良心理情绪,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预后效果。因此,为了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在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效果,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200例采取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实施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100 例。参照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75~46岁,平均(61.25±0.33)岁;病程1~3年,平均(2.27±0.21)年;其中前壁心肌梗死34例,下后壁心肌梗死33 例,右心室心肌梗死17 例,前间壁心肌梗死16例。研究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76~45岁,平均(61.45±0.35)岁;病程1~3年,平均(2.29±0.19)年;其中前壁心肌梗死35 例,下后壁心肌梗死34例,右心室心肌梗死16例,前间壁心肌梗死15 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分析对比。

纳入标准:①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5];②介入手术顺利实施完成;③患者及家属知情本次调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伴有心肌炎;②凝血功能异常;③伴有免疫系统疾病;④认知功能异常,不能有效沟通者。

方法:两组患者均行急诊介入治疗。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等。研究组开展综合护理,内容包括:①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开展抗生素及碘过敏试验,遵医嘱指导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用药后指导家属进行监督,禁止进食。②术中护理: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建立静脉通道,同时与患者建立沟通,舒缓其紧张不安等负面心理情绪,确保手术能够顺利进行。③术后护理:术后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参数进行密切监测,同时定期检查是否存在穿刺点血肿等并发症,若出现并发症则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④其他护理:护理人员根据计划每天对病房进行清扫、消毒,定期通风,将室内温度、湿度控制在舒适范围内,同时可摆放绿植或贴画,构建温馨的病房氛围。待患者意识清醒后,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介入手术原理以及术后效果,消除患者心中疑虑。同时针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分析其不良心理产生因素,针对性开展心理护理,疏导其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还可根据患者喜好播放患者喜欢的视频或音乐,转移其注意力。为避免患者术后长时间卧床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术后3 d应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在护理人员指导下缓慢下床在床边行走,合理控制运动时间。指导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以清淡饮食为主,控制脂肪、盐以及糖分摄入,同时戒烟、禁酒,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心理情绪。①生活质量评分:以本院自制生活质量测评量表进行评估,内容包括躯体功能、物质生活、情感职能以及心理功能,每项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②并发症情况:包括穿刺点水肿、腰背酸痛、腹胀、排尿困难,护理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临床表现情况。③护理满意度:以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研,包括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问卷为百分制,总分>90 分为非常满意,60~90分为比较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④不良心理情绪:包括焦虑、抑郁。焦虑以焦虑(SAS)自评量表[6]进行评估,量表分值区间20~80分,分值越高表示焦虑越严重;抑郁以抑郁(SDS)自评量表[7]进行评估,最高分80分,最低分20分,分值越低表示抑郁情绪缓解越好。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且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较参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躯体功能 物质生活 情感职能 心理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参照组 100 74.23±1.41 83.49±2.69 73.77±1.20 84.25±1.85 74.90±1.21 83.34±1.55 71.65±1.05 84.61±1.18研究组 100 74.33±1.45 92.56±2.71 73.82±1.28 93.77±1.79 74.87±1.35 93.06±1.64 71.73±1.13 90.79±1.31 t 0.494 4 23.753 3 0.284 9 36.982 1 0.165 4 43.074 2 0.518 6 35.052 0 P 0.621 5 0.000 0 0.776 0 0.000 0 0.868 7 0.000 0 0.604 6 0.000 0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参照组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两组护理前后不良心理情绪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前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且护理后SAS、SDS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较参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SAS评分 SD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参照组 100 67.26±3.25 55.47±2.16 66.74±2.28 56.25±3.47研究组 100 67.35±3.33 45.96±2.24 67.12±2.18 44.79±3.52 t 0.193 4 30.561 2 1.204 6 23.185 2 P>0.05 <0.05 >0.05 <0.05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疾病,患者入院后多以急诊介入的方式进行治疗,以确保堵塞的血管能够有效疏通。在治疗期间,为提升治疗效果,还需同时配合临床护理方法,由于常规护理方法内容比较固定,无法满足不同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因此效果并不显著。当前随着护理学研究的逐步推进,综合护理干预方法逐渐受到关注,并在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实施综合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心理状态、认知度等多方面展开综合评估,进而在术前、术中、术后不同阶段针对性给予护理干预。术前开展相关护理工作,能够确保患者紧张情绪得以稳定,更加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工作的进行。术中开展相关护理工作,可以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密切掌握,并在出现异常时快速予以处理[8]。术后开展相关护理工作,可以对患者病情恢复情况有效掌握,并通过环境护理等保证患者处于温馨、舒适的环境,更加有助于提升机体恢复[9]。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心理情绪缓解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在临床中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对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显著,可缓解由于疾病带来不良情绪的同时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研究组急性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30例
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