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重症护理超声研究热点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2022-03-11 00:51于尚平侯冠宇王艳朱庆捷
现代临床护理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发文肺部重症

于尚平,侯冠宇,王艳,,朱庆捷

(1 扬州大学护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江苏扬州,225009;2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北京,100088,3 苏北人民医院,江苏扬州,225001)

超声技术始于20 世纪80年代,近20年开始在急诊开始应用[1],随着设备技术的进步,以及重症医学专业的发展,床旁超声已替代常规超声室检查成为主要检查方式[2],未来便携式超声将可能替代超声机成为主要检查设备。重症护理超声是指由护士主导的超声在重症患者呼吸及人工气道管理、血栓筛查等应用,通过目标导向性重症护理超声评估[3],发挥其无创、便捷、床旁可重复的优点[4],并通过图像、数据在重症科室协助护理工作。疫情下,远程超声技术协助重症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实时、无创评估,提高工作效率并促进患者恢复,并得到广泛关注。重症护理工作中,利用重症护理超声协助导管置管、膀胱评估、肺部评估、血栓评估等工作,通过更量化、更直观的数据或图像,提高置管成功率、评估膀胱容量以把控留置尿管拔管时间、及时诊断并发现血栓发生等。重症护理超声是重症护理领域的一个重大进步,但目前对重症护理超声研究方向、研究热点、 研究机构等缺乏整体总结与评价。本研究基于中国知网、Pubmed、CHINAL 数据库,采用Citespace 软件使用Log-likelihood rate(LLR 算法)、Burst items found(突现性)、Betweenness centrality(中心性)、Time line(时间线)、Cluster view(聚类)、PathFinder network scaling(寻径网络算法)等,对重症护理超声研究的研究特点与趋势进行总结,为相应研究方向提供理论参考。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与检索策略

本研究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Pubmed、CHINAL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 数据库具有文献量大、更新及时等特点且被世界公认为重要和权威的数据库之一[5];CHINAL 数据库为护理文献数据库,是护理研究权威数据库之一。检索时间为2012年1月至2022年8月。中文检索策略为:重症超声OR 床旁超声OR 超声检查OR 重症护理超声AND 护理。英文检索策略为:bedside ultrasound OR critical care ultrasound AND nurse。纳入标准:以“重症护理超声”为主题词公开发表的文献;英文发表的文献;文献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会议、征订启事、学位论文等文献;内容或数据缺失的文献;无作者文献;与研究无关的文献。

1.2 研究工具与方法

Cite Space 是由陈超美博士开发并用于科研文献识别并显示科研发展趋势与动态的一个引文网络可视化工具。其可绘制知识图谱对文献进行分时、动态、多元的可视化分析,进而形成对学科演化潜在动力机制的分析和学科发展前沿的探测。这一方法广泛应用于情报学、医学、经济管理等领域[6-7]。Cite Space 图谱中节点大小与引用次数成正比,节点间连接线的厚度代表其关联性强度。其中,深色块为突现时间段, 浅色块为以年为单位的时间切片。本研究使用Cite Space 6.1 R2 软件完成对重症护理超声领域文献记录的可视化分析,利用Excel 软件统计该研究领域的年度发文量。各参数设置:基于Java环境,运行CiteSpace 6.1 R2,筛选策略(selection cri teria)为默认值,年份切片为1年,设置修剪切片网络(pruning slice networks)和寻径网络算法(pathfinder)规则运算。文献数据来源时间为2012年至2022年。选取LLR(log-likelihood rate)以探究关键词的组合分类,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并通过调整阈值以求得更为清晰的关键词聚类图谱。当模块数值Q>0.3 表明结构聚类显著,当平均轮廓值S>0.7 时,显示聚类结果可信。

2 结果

2.1 重症护理超声年度发文量情况

检索结果:知网97 篇、Pubmed 211 篇、CHINAL 720 篇。其中重复141 篇,通过阅读全文剔除与重症护理超声无关的文献,最后共纳入363 篇。重症护理超声2012年至2022年国内外发表文献数量分布见图1。国内发文量总趋势呈现上升状态,但2012年至2018年发文量均<10 篇,早期研究尚未兴起;2019年大幅度上涨,与2019年重症超声组开展首次护理组培训相关;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暴发达到顶峰,随之疫情常态化发展在2021年小幅度回落。国外发文量自2012年总体呈上升趋势,尽管存在小幅度下降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21年发文量最多,达38篇。全球发文总量呈总体上升趋势,于2021年达到峰值(60 篇),其趋势与国内发文量有直接关系,该原因可能与国内研究发展晚、近几年发文量高,国外研究处于稳定阶段以及新冠疫情爆发有关。

图1 重症护理超声国内外发文趋势图(2012年至2021年)

2.2 重症护理超声作者合作网络

2012年至2022年重症护理超声文献作者共现分析知识图谱见图2 和图3,共有57 个节点,但网络密度D=0.0001,表明重症护理超声研究分布较为分散,集中度偏低。表明作者间缺乏合作与联系,未能构成集中网络。国家和机构网络分析结果由于该领域研究较少且分散未能呈现图谱,故本研究不对其进行描述分析。

图2 重症护理超声作者合作网络图(知网)

图3 重症护理超声作者合作网络图(Pubmed,CHINAL 库)

2.3 重症护理超声关键词分析

2.3.1 重症护理超声高频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共现图谱显示,关键词中心性越高影响力越大,关键词是文章核心的浓缩和重要提炼,其展现的研究主题也反映着该领域的研究热点[8],且对关键词的中心性也可体现其在共现网络中的重要性[9]。“超声”“重症超声”“护理”出现次数最多。通过合并同义词,剔除检索词以及含义较宽泛的关键词,整理出中英文文献中出现频次前11 的关键词,见表1。

表1 重症护理超声关键词词频、中心度统计表

2.3.2 重症护理超声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聚类分析反映该领域各个研究主题的组成情况。通过LLR(log-likelihood rate)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以探究研究热点,形成重症护理超声关键词聚类图谱(见图4)。图谱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得出研究关键词并对关键词内容进行聚类归纳(见表2),通过检索词排除标签0-2 后,最终剩4 个。聚类标签分别为:#3 肠内营养、#4 全程护理、#5 超声诊断、#6 肺部检查。聚类标签(#)的数字越小则该聚类的规模越大[6]。最后该图中Q 值为0.569,S 值为0.71,表明聚类高效且结果令人信服,该图谱有效。

图4 重症护理超声关键词聚类图谱

表2 重症护理超声研究热点聚类

2.3.3 重症护理超声关键词突现 关键词突现指关键词某段时间内突然增长,成为领域研究的热门话题。借助关键词突现检测可回顾不同时段的研究热点,起到预测未来研究热点与趋势的作用。关键词突现图谱显示,“scale(规模)”突现持续时间最长(2018年至2022年),其次是“机械通气”(2014年至2017年)。突现持续到2022年的关键词有:“床旁超声”“儿童”“肺部护理”“危重症”“curriculum(课程)”,见图5。

图5 重症护理超声关键词突现

3 讨论

3.1 重症护理超声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重症护理超声研究自2012年至2018年大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发文量较少,2018年达到峰值,说明超声技术未能受到广泛关注。2019年出现短时间回落,在2020年再次达到高峰。出现回落的原因主要是英文文献减少,中文文献发文量一直处于上升状态。机械通气的使用增多、隔离措施要求护理人员承担评估工作增多、远程超声的应用以及2019年重症超声研究组(critical crae ultrasound study group,CCUSG)首次举办护理超声培训课程等原因使重症护理超声2020年再次出现峰值且发文量有大幅度提升。2021年随着新冠疫情的常态化,文献再次回落,但总体趋势仍处于上升趋势,说明重症护理超声仍备受关注。根据往年发文量和目前已发文量进行估算,2023年国内外重症护理超声的发文量依旧维持在50 篇左右,发文量稳定。

关于重症护理超声研究机构的统计分析得出研究分布较分散,未形成核心群体,可能存在的原因为:重症护理超声研究起步晚,仍处于护理人员培训期和应用成长期,仍需时间发展。

3.2 重症护理超声研究热点

3.2.1 肠内营养 目前,肠内营养是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首选和最安全的途径[10],为提升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避免且减少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11-12]。护士利用重症护理超声替代常规胃管抽洗法日常监测胃残余量,其方法不仅可以避免污染、减轻患者胃肠道不适以及降低患者反流、误吸等风险,同时可通过超声图像直接观察胃内容物的情况,以助于及时调整营养方案[13]。ICU 持续肠内营养患者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准确度高于注射器抽吸,但其抽吸量存在相关性,因此在具备超声条件下应使用超声检查,若不具备其条件也可选择注射器抽吸法[14]。国外关于肠内营养的研究主要围绕胃残余量评估、喂养量以及鼻胃管放置展开。研究表明[15],超声在护士放置鼻胃管、胃残余量利用重症护理超声评估具有良好的实践价值,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评估方法。VIBHU SHARMA 等[16]对重症患者胃残余量进行评估,研究表明超声检查下胃窦的颅尾直径可作为胃残余容积的简单替代物。国内外研究关于重症护理超声的肠内营养的共同点:发文较集中且均集中于胃残余量与置管的评估。其原因与肠内营养对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相关。其差异为:国外发文量多于中文,国内文献多集中于证据经验总结,研究性文章数量较少;国外文章多集中于研究性文章,通过病例对照对超声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其原因与国外研究发展早,且国外大力发展培训课程以推动护理人员超声技术水平有关。因此,国内未来可参考外文文献中干预措施,结合多学科干预,完善干预方案,以促进肠内营养护理质量的提升;且关于胃内容量截断值目前存在争议,可利用重症护理超声结合临床研究探究胃内容量截断值以对反流风险的意义进行进一步研究。

3.2.2 全程护理 目前,国内对重症护理超声的应用多集中于综述研究。ICU 患者具有病情重、病情变化快的特点,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具备多学科、多领域技能与素质水平。结合新时代背景下,医院创新护理模式并提出全程护理模式以提升护士综合素质水平以及服务水平[17]。因此,为适应重症患者的护理特点,促进全程护理发展,提升重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跨学科能力迫在眉睫。重症护理超声结合多学科知识被应用在血管穿刺置管、肺部评估、膀胱评估、胃残余量评估、血栓检查等诸多方面[2]。结合重症护理超声技术引导血管置管以提升置管成功率、避免置管后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利用超声图像进行膀胱评估,为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并选择拔除导尿管最佳时间提供依据,进而减少导尿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18];常规进行血栓筛查以提高血栓辨别率,避免肺栓塞等发生,以做到有效管理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 embolism,VTE)的预防与治疗[19]等。国外关于重症护理超声的研究较国内丰富,多集中在超声培训方面。相关研究将重症护理超声课程纳入护理教师培训课程与高级护理实践课程中并取得较好效果,结果显示超声培训课程可增加护理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技能以及培训技能[20];同时超声通过图像弥补以往课程不够直观的缺陷,以提升学生对解剖学、健康评估课程的理解[21]。课程丰富护理实践课程内容,促进多学科融合,并提升护理专业知识能力水平,值得国内各高校以及医疗机构学习借鉴。国内外文献关于重症超声护理的共同点均通过发表系统评价与Meta 分析以提高证据的可信性。其差异:国外研究近年多集中于重症护理超声课程的培训,与突现词中“curriculum”词持续突现以及该词出现频率较高的结果相符,而国内目前更多关注于综述类研究,仍停留在对该领域的认知层面。原因与国外发展较早且阶段远超国内有关,国外研究意在结合医院内外、护理学教学等方面促进护理学科发展,推动重症护理超声的应用。因此,国内未来应结合国外研究与突现词结果将超声培训课程规划与效果研究作为研究热点,开展课程方案设置、课程效果评价、重症护理超声融入本科与研究生教学中的效果评价等研究。

3.2.3 超声诊断与检查 护士作为监测病情的主要成员承担起评估与评价的工作,及时判断患者病情的评估工具对评估结果起着重要作用。重症护理超声结合其图像、无创优势为重症患者评估工作提供新角度、新工具。重症护理超声范畴界定为:肺部评估、超声下动静脉置管、胃残余量监测、空肠管置入、膀胱评估、颅脑评估、血管筛查[2]。综上界定范围,重症护理超声围绕检查与置管展开。国内多集中于导管应用的研究,在超声引导下PICC 导管置管,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及时将错位导管及时复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2]。最佳证据证明,超声引导外周静脉血管穿刺可以提升穿刺成功率,降低穿刺并发症保证患者安全[23]。而国外关于护理超声诊断检查的研究方面涵盖多个方面:心脏超声、急诊超声、产科超声、肺部超声、静脉注射、骨折护理[24-28]等方面。国内外关于重症护理超声的共同点为:均提出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静脉穿刺可以减少插入次数、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插入时间以及避免患者的不适与并发症。其差异:国外研究方向较多、种类较丰富,并非局限于导管,心脏、产科超声均有涉猎,心血管、产科超声可成为研究热点与新研究领域。因此,未来研究多着眼于开展多领域、 跨学科研究。由关键词共现结果可见,护理评估是国内的研究热点,由此可知重症护理超声作为护理评估、检查手段会是未来重症护理超声研究关注重点,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重症护理超声的应用以促进技术水平发展,同时扩大研究领域、提升科研水平。

3.2.4 肺部检查 呼吸疾病常用的主要评估工具有:听诊器、X 线、CT、超声等,而临床中护士使用听诊器的人数仅为5.36%[29],且其诊断效果差。X 线与CT 对护士而言,解读难度高,且具有高成本特点,而超声是一项具有高诊断性能、利于护士理解的肺部检查技术。新冠疫情爆发后,重症护理超声在避免肺部感染的基础上确保检查诊断的及时性、 插管准确性以及改善患者肺部、氧合情况,并减少ICU 住院时间[30]。肺部超声联合氧合功能指标可有效辅助患儿撤机失败的风险[31],避免撤机并发症的同时重症护理超声可结合胸部评估提升护理质量。另外对ICU 护士进行超声系统培训可提高超声评估的准确性,加强数据与图像的可靠性,以提升重症护理质量[26]。国外关于重症护理超声肺部检查的研究集中于远程超声、护理人员培训展开。通过系统评价[32]肯定课程培训可确保护士拥有获取肺部超声以及图像解释能力,同时肺部超声训练课程可以影响护士临床决策,研究者建议将其补充进临床实践中[33]。远程超声结合网络技术可增强护理人员在严峻环境中的能力,国内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应用远程超声避免感染传播的同时及时做出诊断,得到广泛认可[34]。而NANCY BIEGLER 等[35]早 在2013年就已提出并应用。同时便携式超声与远程设备的结合,也可改善偏远地区与乡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造成的健康问题。国内外研究的共同点为:文献发文量多、研究丰富。二者差异为:国外研究将超声与设备革新相结合,超声与非医生培训相结合,探究其应用效果。而国内研究多集中于对气管插管、肺炎患者的护理效果。该差异可能与国内外医疗环境、医疗卫生人员配比不同[36]以及超声设备水平差异有关。国内研究热点与图5 突现词中“机械通气”“肺部超声”“儿童”结果相吻合,突现图可知重症护理超声在肺部检查、重症患儿检查相关研究自2020年至检索时间内持续突现,因此在未来研究中极大可能成为研究热点,并结合国外文献发现借鉴利用便携设备、护理人员培训角度可促进重症护理超声技术,可成为国内未来研究方向。

4 本研究优势和局限

本研究运用CiteSpace 软件绘制“重症护理超声”知识图谱,描述其领域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并分析未来研究热点,将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对比,为国内日后开展该领域研究提供了经验证据。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第一,由于软件处理限制,本研究仅纳CNKI、Pubmed 以及CHNIAL 作为数据来源,未来可增加其他数据库来源以丰富结果;第二,由于领域研究发展时间短、文献少因此未能构成机构、国家、作者知识图谱。尽管如此,本研究仍包含2012年至2022年近10年以来绝大多数文献,能充分且全面反应目前重症护理超声研究领域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5 小结

本研究将文献计量方法应用到重症护理超声研究领域,利用科学计算方法得到数据表明:国内外文献发文量均趋于稳定,该领域属于热点研究,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内外研究机构与作者之间缺乏合作,应加强跨机构、跨地域、跨国家的合作交流与学术研究;国内外研究内容差异较大:国外研究内容分散,分布于多个领域,但角度多集中于重症护理超声课程。原因与国外研究发展久、且国内外医疗环境不同,国外更热衷于研究社区人群有关。因此应结合重症护理超声培训,进一步细化研究内容,拓展培训人员与培训内容范围,利用超声设备更新,开展不同场所中的超声研究。重症护理超声目前研究热点为:肠内营养、全程护理以及肺部检查。未来应更多着眼于:重症护理超声培训、重症护理超声与本科、 研究生教学相结合、 远程超声应用、重症护理超声在肺部、儿童中应用等方面,扩大重症护理超声使用人员范围、地区范围,为提升重症护理质量、缓解地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差距提供帮助。同时也要将临床研究作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猜你喜欢
发文肺部重症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