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全域旅游建设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研究

2022-03-13 14:09朱卫芳刘伯康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邯郸市邯郸全域

朱卫芳 刘伯康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与商贸系,河北 邯郸 056005)

一、研究背景

(一)全域旅游发展理念

全域旅游是新时代全新的旅游发展理念。在国家层面上,全域旅游概念最早出现在2015年9月的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创建工作的通知》(旅发[2015]182号)上,完整的概念是在2017年3月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此时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带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方式,在空间上强调将城市、乡村、街道的建设与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在参与上重视全民参与,使游客得到更好的旅行体验,使区域居民共享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经济增速;在产业上加强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以旅游+的模式去提升当地的产业发展环境。

针对 “全域旅游” 这个热门概念的研究,学界和业界都高度关注,前景看好,但市场不够成熟,大多停留在概念的争议上,多强调全域旅游的 “全” ,突出其本身广泛的涵盖范围及重大影响力,以及它所引起的全域旅游时代的旅游导向。

(二)全域旅游整体发展情况

因为全域旅游理念符合当前的城乡统筹、乡村振兴、青山绿水生态、产业升级转型等发展的需求,顺应了大众旅游、自助游、自驾游趋势的时代要求,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明显成效,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

河北省自2016年始,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全域旅游战略,2017年,第三届全国全域旅游推进会确定河北省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单位,标志着河北全域旅游发展进入全新阶段。河北省首创实施省、市、县三级联办旅发大会,集中各方力量打造重点旅游片区,建设旅游带、经济带、文化带,以旅游引领生态环境、乡村振兴、产业升级、文化繁荣,开创省域内生态经济新格局。

二、邯郸市全域旅游发展建设

(一)邯郸市全域旅游发展现状

邯郸是全国旅游示范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成语典故之都,拥有8000年文明史和3100年建城史,文化遗存和名胜古迹等旅游资源丰厚。近年来,邯郸市以 “全域旅游” 为理念,以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富强邯郸美丽邯郸” 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文旅产业发展精神,坚持政府主导、改革驱动、创新发展、部门联动,把发展旅游产业放在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在全市上下形成发展全域旅游的强大合力,将旅游业打造成了战略性支柱产业。

到2021年底,邯郸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域旅游发展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涉县、武安已经被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市拥有娲皇宫、广府古城、京娘湖、朝阳沟、青崖寨等多家国家级旅游景区、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打造出多条精品旅游线路;拥有5A 景区2家,4A 景区15家, “国字号” 风景名胜区2处、水利风景区5处;旅游星级饭店24家,旅行社90家,旅游商品产销企业56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5万余人,年接待游客突破80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近1000亿元。邯郸旅游产业正成为助推邯郸市绿色高质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从顶层设计完善政策、项目支撑

邯郸市以全域旅游为理念,从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出发,完善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项目支撑。2016年编制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 “旅十条” )、2018年编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0年编制《邯郸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和《邯郸市文化旅游产业促进条例》等文件;2019年,文化旅游产业首次作为骨干产业被纳入邯郸市 “532” 总体产业布局;武安市、馆陶县、涉县、广平县、临漳县、大名县、肥乡区编制完成全域旅游规划,产业政策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同时,邯郸市以省、市旅发大会等战略项目为支撑,积极引进华强集团、华侨城集团等文旅龙头企业集群,夯实了旅游产业发展基础。

(三)积极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邯郸市以全域旅游为理念,把文旅产业定为邯郸市五大骨干产业之一、重点扶持发展对象,通过全资源整合、全产业融合、全方位服务、全流程保障,积极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2020年,以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市为目标,开始重点构建 “四游、十片、两示范” 全域旅游空间。 “四游” 即打造文化游、山水游、红色游、乡村游品牌; “十片” 即武安东太行山水休闲度假区、涉县红河谷旅游区、峰峰响堂山磁州窑文化旅游区、磁县溢泉湖旅游休闲度假区、临漳邺城文化旅游区、成安禅宗文化旅游区、魏县大名馆陶古运河文化旅游带、东部乡村旅游片区、紫山城郊游憩带、串城街历史文化旅游区; “两示范” 即武安市、涉县两个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同时,邯郸市启动建设 “3板块+5品牌” 全域旅游格局,力争实现由单个景点向旅游片区的转变。3板块即建设西部太行山岳旅游、中部古赵历史旅游和东部美丽乡村旅游三大特色板块;5品牌即培育赵文化历史人文遗产游、广府古城太极圣地游、禅宗文化宗教体验游、响堂山石窟文化观光游、磁州窑文化游五大文化旅游黄金品牌。

2021年,邯郸市借助河北省第六届旅发大会契机,重点打造 “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和 “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 ,形成 “1+7” 品牌体系,推出太行山旅游风景道和太行红河谷、水韵古磁州、康养东太行、响堂石窟寺、复兴园博园、广府太极城、古赵回车巷等七大片区,促进文化、生态、康养、旅游深度融合。这条太行山旅游风景道打造成了太行山区第一个线状旅游目的地,是河北省第一个标准化旅游风景道示范区,实现了全域旅游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文化、与景区、与村镇的融合发展,带动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步伐。

至此,邯郸已经部分实现旅游点、片、区、线、带级级递进的全新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三、邯郸市全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邯郸市全域旅游发展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但不可否认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邯郸市的旅游业发展规模和质量还远远不够,邯郸是全国旅游强市,但在全国知名精品景区、精品线路还比较少,观光旅游仍占主导地位;旅游基础设施还不健全、龙头旅游企业太少,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还有差距。

二是顶层设计中没有充分突出红色旅游资源的地位和作用,红色资源利用不够充分。2019年、2020年的全域旅游建设空间和新格局的顶层设计中都没有明确提到红色旅游内容;2020年编制《邯郸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中才正式提到六集群之一的 “红色文旅产业集群” 建设,但在 “一核三带六集群八支点” 的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总体设计中占比明显太少;2021年邯郸承办河北省旅发大会设计中明确有建设 “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的内容,但没有充分突出红色旅游的地位。

三是在邯郸全域旅游发展整体布局中,西强东弱分化明显。邯郸西、中部地区基础好、规划到位、发展迅速;邯郸东部县域旅游资源贫乏,规划不到位,全域旅游发展建设较慢。除开中部市区不说,西部地区可以说是遍地开花,2021年太行山旅游观光道的成功建设已串联起整个邯郸西部地区,全域旅游已具一定规模;东部地区还只局限于各县城的零星景点和美丽乡村建设,没有形成旅游片区,更谈不上点、片、带的联动和高质量发展。

四、邯郸市未来全域旅游建设发展方向和措施

(一)未来发展方向

邯郸市全域旅游发展需要以红色为根、绿色为底、产业为方向。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为指引,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系列决策部署,依据《邯郸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全面实施邯郸市 “532” 产业发展战略,推进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进一步融合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实现全民共享,争取在2025年,在全市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旅游及相关产业综合贡献率都达到新高。

另外,邯郸全域旅游发展必须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坚持以农为本、以乡为魂,依托乡村特有风情,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突出邯郸西部山水、中部文化、东部农业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培育特色化、多样化乡村旅游产品和品牌,开发全民参与的新业态,稳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二)未来发展措施

1.继续旅发大会的带动作用,突出示范区品牌建设

2016年以来,邯郸市各级旅发大会的成功举办为文旅产业的融合、全域旅游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旅发大会的开展不仅可以推动星级酒店、乡村民宿、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驿站、交通线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还可以有力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邯郸全域旅游新格局。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旅游业的 “金字招牌” ,创建国家级、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是促进邯郸市旅游品质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今后邯郸全域旅游发展要继续推进省、市、县各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品牌建设,将品牌创建贯穿全域旅游发展全过程,实现品牌建设与乡村振兴、生态治理、乡村体验等协调发展新格局。

2.以红色为根,以文化为魂,充分发挥旅游的教育功能

千年古韵文化,百年红色征程。邯郸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占据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红色旅游应该是邯郸旅游的突出亮点。邯郸是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晋冀鲁豫根据地的腹地,是革命圣地、红色热土,是一座用热血和奉献、忠诚和信仰谱写壮丽史诗的城市,革命的光辉,红色的印记遍布在邯郸1206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邯郸全域旅游发展应该利用好丰富的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充分发挥烈士陵园、革命遗址和村史馆等红色资源的旅游和教育功能,开发经典红色旅游线路,丰富文化体验形式,打造中小学研学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邯郸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在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下,鲜明的文化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文化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邯郸全域旅游发展建设必须坚持 “文化以旅游为载体、旅游以文化为灵魂” 的发展理念,全面加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让文化体现在旅游的各个环节,推进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文旅融合的关键在于将抽象的文化符号、模糊的文化记忆、残缺的文化遗址等资源转化为游客可以直接感知或观看的 “文化” 产品,要着力推进文物遗迹和文化遗产景观化,要把文化深深植入旅游的各个环节中,着力打造出具有邯郸特色的菜肴饮品、主题酒店、交通服务、文娱演艺等,营造文化环境氛围,让文化通过旅游更好地走向市场,为乡村振兴助力。

3.加快邯郸大运河文化经济带建设,弥补西强东弱的不足

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邯郸市全域旅游建设要以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契机,明确提升邯郸市大运河文化经济带建设为邯郸市文旅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内容,依托大运河邯郸段丰富的历史文化优势,整合临漳、魏县、大名、馆陶四个县域的旅游资源,打造一批以运河为主题的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民俗小镇、文化街区等文旅项目,辐射带动邯郸东部各县域全域旅游发展进程,助推东部县域乡村振兴,全域协同发展,弥补邯郸全域旅游发展西强东弱的不足。

4.坚持多产业融合发展方向,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产业兴,经济兴,乡村兴。邯郸市全域旅游建设要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推进乡村旅游,要坚持与各产业融合,充分发挥产业引领作用,扩大群众就业,让全域旅游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成为强农富民的有力支撑。

持续规划各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的开发和建设,打造绿色产业、特色产业示范区,大力培育度假康养、户外运动、农家乐、乡村民宿、休闲观光园区等旅游新业态,加快推动乡镇产业转型发展,带动乡村居民就业增收,助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邯郸市邯郸全域
中国人民银行邯郸市中心支行
邯郸市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邯郸在哪里?
中国人民银行邯郸市中心支行
邯郸市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谋全域 图四时 大连金普新区的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邯郸-电镀厂主非法排污获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