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与乳腺癌疾病分期的相关性分析

2022-03-14 01:24陈小琴孙海琴陈利民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肿块良性血流

陈小琴,孙海琴,陈利民

乳腺癌(BC)是严重危害女性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1]。BC早期可出现乳腺肿块、皮肤颜色异常等症状,而乳腺肿块常于健康体检中偶尔发现,多数发现时已发展至1 cm,此时癌细胞可能已发生转移,对预后造成影响[2]。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BC临床治愈率高、早期发现治疗后生存时间长;因此对BC进行早期诊断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3]。临床常使用超声检查、X线检查等方法对肿块性质进行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可发现乳腺肿块,显示肿块大小、形态,可对内部异常血管进行观察,并对血流动力学信息进行分析,但在疾病分级方面的诊断价值存在一定争议[4]。本研究以145例乳腺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CDFI参数与BC疾病分期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肿块患者145例,均为女性。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70例BC患者作为肿瘤组,疾病分期:Ⅰ期14例,Ⅱ期14例,Ⅲ期25例,Ⅳ期17例;75例良性乳腺肿块患者作为良性组。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肿块大小、绝经情况及病灶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本研究获得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因不同程度乳房疼痛或肿块就诊,且初次确诊为乳腺肿块;(2)经CDFI检查为单侧肿瘤病灶,有可测量实性部分;(3)心肝肾肺功能良好;(4)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接受过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2)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3)存在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4)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

1.3 方法 超声检查:采用EPIQ5彩色超声仪(荷兰Philips),取5.0~12.0 MHz的探头频率对患者进行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双手自然上举,放于头两侧,充分显露乳房及两侧腋窝。超声检查前先对乳腺进行触诊,初步了解肿块大小、位置及粘连情况;然后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将探头放置在乳房上,以乳头为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对乳腺各象限进行连续扫查,记录肿块大小、数量、形状、回声及钙化程度;最后使用血流成像技术观察肿块血管形态及血流情况,选取颜色鲜艳的位置进行血流频谱描记,多点取样法对多处血流频谱进行观察,测量并记录血流速度较高处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抗指数(RI)、搏动指数(PI),测量时纠正多普勒角度使其<60°,取3次测量平均值。

1.4 评价指标(1)两组超声检测结果。(2)两组血流分级及超声参数。肿块内未见血流信号为0级;可见少量血流,存在1~2个点状或棒状血流信号为1级;可见中量血流,存在3~4个点状血流信号或1条长度较长的血管为2级;可见大量血流,存在≥5个点状血流信号或2条较长血管为3级[5]。超声参数包括PSV、RI及PI。(3)肿瘤组不同分期血流分级及超声参数。(4)血流分级及超声参数与肿瘤组BC疾病分期相关性。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超声检测结果 肿瘤组肿块形态不规则呈“蟹足状”,边界模糊不整齐,后方回声衰减,内部低回声,有沙粒钙化点,9例患者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良性组肿块形态规则多呈“椭圆形”,边界完整光滑,有包膜包被,后方回声多增强,内部回声均匀,部分呈低回声。肿瘤组66例在患者在肿块周围或内部检测到血流信号,检出率为94.28%;良性组45例检测到血流信号,检出率为60.00%,肿瘤组血流信号检出率高于良性组(2=21.840,P<0.05)。

2.2 两组血流分级及超声参数比较 良性组血流分级0~1级为主,占74.67%;肿瘤组以2~3级为主,占78.57%,两组在血流分级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PSV、RI、PI高于良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流分级及超声参数比较

2.3 肿瘤组不同分期血流分级及超声参数比较 肿瘤组分期较高组血流分级、PSV、RI、PI高于分期较低组(均P<0.05)。见表3。

表3 肿瘤组不同分期血流分级及超声参数比较

2.4 肿瘤组血流分级及超声参数与疾病分期的相关性分析 肿瘤组血流分级、PSV、RI、PI与疾病分期呈正相关(r=0.823、0.913、0.901、0.718,均P<0.05)。

3 讨论

BC是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在致癌因子作用下异常增生而导致的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复杂。内分泌、遗传等被认为是导致BC的高危因素[6]。超声因可重复性、无创性、准确率高等优点,作为检测乳腺肿块的首选方法。

癌细胞的生成需要大量营养支持,其分泌血管增生因子诱发微血管形成,供养癌细胞,加速增生,同时新生血管增多变粗,通透性增加,当免疫能力低下时,癌细胞可通过血管壁进入血液发生转移[7]。随癌细胞生长,新生血管乳房肿块内部,并发展为血流信号。本研究显示,肿瘤组的血流信号检出率较良性组高,这说明肿瘤组乳腺肿块内血供较丰富,肿块恶性程度较高。本研究还显示,良性组血流分级处于0~1级较多,肿瘤组处于2~3级较多。这可能因为肿瘤组患者肿块新生血管与良性组相比较多、血管较粗、供血丰富等有关。此外,本研究还显示,肿瘤组PSV、RI、PI高于良性组,这可能是因为癌细胞诱发形成的血管径窄,走行不规则,且癌细胞生长过快会压迫血管,导致血流呈高速、高阻状态,表现为PSV、RI、PI升高。

本研究显示肿瘤组不同分期血流分级、PSV、RI及PI与疾病分期呈正相关。这可能因为随BC分期增高,肿块内新生血管数量增多,相关超声参数表现为进一步升高,这提示血流分级、PSV、RI及PI在BC疾病分期中有较好的检测价值。CDFI可观察周边淋巴结情况,检测肿瘤内部和血供情况,还可判断肿瘤是否转移,且安全性较高,普遍应用于临床检查[8]。但是CDFI易受仪器和检测员操作的影响,出现误诊,不适合作为独立筛查BC的方法。

综上所述,CDFI在BC疾病的诊断中有较好应用,对了解BC患者的疾病分期及指导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肿块良性血流
体外反搏对于狭窄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影响的高精度计算机仿真研究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微血流成像能准确鉴别和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
超微血流成像与CDFI评估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流灌注的对比研究
研究腹部超声在临床诊断盆腔肿块中的价值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良性甲状腺结节需要治疗吗?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
乳腺肿块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特征与病理学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