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文科的商务英语人才跨学科培养模式探究

2022-03-14 00:25易明勇张迎迎
池州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文科跨学科商务英语

易明勇,张迎迎

(滁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2017年10月,美国希拉姆学院(Hiram College)首次提出了“新文科”教育理念,并以该理念对其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对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文理交叉,即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诸如此类的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1]。2019年4月,由教育部牵头的“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会议召开,会议主题之一就是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振兴本科教育[2],国内新文科建设正式启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2019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新形势下,各级各类高校外语教育要加强外语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适应新文科建设的大外语人才[3]。商务英语作为高等外语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应以新文科需求为驱动,主动求变、尚新。新文科理念所倡导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性跨学科学习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和专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指引和目标向导。

1 新文科理念与商务英语人才跨学科培养的逻辑关联

新文科就是要摈弃构建传统文科的学科之间相对孤立,与其他学科缺少互通、相对隔阂的状态,强调多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走跨学科、跨专业发展之路。王铭玉、张涛在2019年发表的《高校“新文科”建设:概念与行动》一文中对新文科理念进行了具有代表性的阐释: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的,是以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背景,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从学科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4]。不难看出,这一定义高度概括了关于新文科的三个方面内容,即新文科产生的背景、建设新文科的主要路径、新文科建设的最终目标,其中的关键词是“创新”“交叉”“融合”,凸显了新文科区别于传统文科的典型特征,为新文科建设指明了方向。

商务英语专业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国经济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加强与世界各国国际经贸往来,以英语语言学科为本色,复合交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知识为特色的新兴专业,是在原有英语专业基础上的创新发展,具有显著的跨学科属性,是典型的新文科类专业。比对新文科的内涵特征和商务英语专业的概念内涵,不难看出两者之间的逻辑统一性。新文科是实施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背景和底色,商务英语是跨学科教育的具体实践。商务英语的人才培养要依据新文科的建设目标和原则为行动指南,同时在具体人才培养实践中可以不断丰富新文科的内涵。

2 面向新文科,商务英语人才培养面临的新挑战和新任务

基于信息化的数字经济的到来对以“文文”交叉为主要融合路径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王立非教授认为根据新文科建设的原则和要求,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要突出新特色,体现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特色;突出新标准,培养跨学科、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突出新学科,实现人文学科与信息科学的文理交叉[5]。

此外,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新发展格局中,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必须与国家使命紧密相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其他各门课程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同向进行,形成协同效应”[6]。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以新文科的建设目标为基本遵循,把家国情怀培养融入到微观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是商务英语专业面临的一个新任务。

再次,“全球疫情虽然重创线下消费,但加速了数字技术与产业的融合,直接促进国际贸易数字化转型,带来跨境电商、数字服务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逆势增长”[7]。跨境电子商务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推动贸易发展的新风口和新增长点。

这些新挑战、新任务、新风口要求我们必须以开放的姿态来积极应对,使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适应新形势,满足社会新需求。新文科理念的提出为商务英语人才跨学科模式培养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指引,是商务英语专业探索新的学科交叉领域,创新知识架构的理论基石。开展面向新文科的商务英语人才跨学科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是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重要课题和任务。

3 面向新文科的商务英语人才跨学科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3.1 遵循新文科理念,明确商务英语交叉学科定位

根据教育部2018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上)》,商务英语(050262)被划归于外国语言文学类,其专业定位是外语类专业,与其他外语类专业拥有共同的学科基础,具有跨学科特点[8]。商务英语之所以被称为商务英语,是因其在英语学科基础之上,融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商科交叉学科知识,是“英语+商务”的有机融合专业。英语学科知识是商务英语的核心内容,经、管、法相关学科知识服务于该核心。

同时,商务英语跨学科交叉定位也明显区别于传统的英语学科。传统的英语学科主要关注语言习得和人文素养。以新文科理念为遵循,商务英语不仅关注英语语言与商务知识的融会贯通,而且更与时俱进,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新文科建设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打破学科壁垒,走向开放与协作,要与理科、工科、医科开展更大跨度的交叉与合作”[9]。因此,商务英语不仅要“文文交叉”,还要在更广层面开展“文理交叉”、“文工交叉”等跨学科复合人才培养。

3.2 坚持以德为先,融入思政,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

以新文科建设理念为指导,商务英语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在教育教学的各环节充分融入思政元素。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工作任务中,秉持“传道”为先,构建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多维育人体系。

首先,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要将思政要素和内容贯彻始终。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人才培养的统领性指导文件和逻辑起点,是专业教学与管理的基本依据,是落实立德树人的“第一粒扣子”。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设定中应将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放在第一位,作为其他目标的基石和底色。其次,在各类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中,首要编制原则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制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强化教师的立德树人责任意识,紧密结合课程的特点,深挖思政元素,找准课程中思政融入的切入点,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坚持专业育人与思政育人相统一,提升思政的铸魂功效。

3.3 打破学院壁垒,跨学院实现知识体系的交叉融合

在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涵盖了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门类,主要倾向于语言与其他人文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以统计学、数学、计算机等学科交叉为支撑的大数据科学以及信息技术领域几乎没有涉及。基于此,在人才培养方案的选修课程制定中,应充分考虑到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热门就业领域如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等行业对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的要求,开设“商务数据分析及应用”“大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等选修课程,给学生提供广泛的选择余地。

跨学院选修课程,学院之间学分互认是赋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更大自主权的另一选择。这需要从学校层面统筹规划,由学校的教务部门出台跨学院选课实施办法,根据新文科建设的需要和实施方案,对不同学院开设的适宜全校学生选修的课程统一管理和发布,规范考核管理、学分给予与互认,从而实现学校内部优质教学资源全员共享,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提升人才培养的复合型和社会适应性。

3.4 聚力校、企、政三方合作,联合培养跨学科人才

面向新文科的商务英语跨学科人才培养不能仅把视线放在“象牙塔”里,更应放眼社会,从外部汲取发展资源和力量。加强与政府、企业合作,搭建校、企、政三方合作平台,实现多方互惠共赢,构建三方长效合作机制是可持续培养务实高效商务英语跨学科人才的重要战略。

政府在校企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供需协作关系,是拓展校企之间合作渠道的桥梁和“催化剂”,能够把学校的科研成果和智力资源引入社会,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企业是用人主体单位,也是创新创造的主体,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平台,是学生把理论学习应用于实践的重要载体。企业具有对市场“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锐嗅觉,活跃于创新创业的前沿阵地,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市场的变化与需求,为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提供指引和方向,也能够反推学校重新思考人才培养的模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避免知识传授的滞后性。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大本营,具有科学研究的“智力”和人力资源优势,是企业的人才储备库和获得新生力量的重要来源。只有校、企、政三方通力合作,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才能发挥各自优势,资源互用,利益共享。

3.5 借力人工智能,以信息化促进商务英语人才跨学科培养模式创新

人工智能凭借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的运算能力等进行技术应用,成为诸多先进科技的“集合器”和引领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10]。商务英语跨学科人才的培养需积极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做出响应,把信息化引入校园,加快信息化与教育教学各领域的融合,以信息化为支撑,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方面,商务英语跨学科人才培养应加强信息化外部环境建设。学校应充分利用物联网和人机交互等先进技术,加大对智慧教室、网络教学平台和各类实验实训中心的建设力度,以适应新型教学模式、跨学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需要,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硬件支撑。另一方面,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应深化信息化内部环境建设。首先,商务英语主干课程需要进一步融入信息化要素,加强线上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等“金课”建设,制作微课、慕课、私播课等教学视频,发挥信息化课程在商务英语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的主渠道作用,构建基于信息化课程支持的全时段学习社区,推动课堂革命。其次,商务英语专业应积极采购或联合企业开发跨境电子商务、商务英语口译、国际商务沟通等跨学科实训系统,模拟真实商务场景,为智能实践教学提供软件资源,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技能,做到知行合一,也为疫情特殊时期商务英语学生实习提供替代解决方案。

4 结语

总之,在新文科建设大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也应与时俱进,破除学科分割,走人文与自然学科交叉、知识融合、转型创新之路,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应对新时代商务英语人才培养面临的新问题。

猜你喜欢
文科跨学科商务英语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豆文科作品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