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居家在线学习影响因素及质量保障对策
——基于学习者视角的扎根理论研究

2022-03-14 04:26陈孝钟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范畴编码学习者

陈孝钟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天津,300270)

一、引言

近年来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全方位地影响了当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为充分应对新冠疫情,世界各国政府和教育机构纷纷采取相应措施,开展各种形式的线上教育。202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全国各高校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1]。同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布《关于统筹做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课程类型特点,制定一校一策、一校多策的在线教学方案,并根据实施情况认真评估效果,及时进行动态调整[2]。经历了2020年以来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实践,在线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逐步成为高校教学新常态。疫情防控背景下,如何保障在线教学质量一直以来备受各界关注,厘清防控背景下哪些因素会给学生的学习质量带来影响,是提升学生在线学习质量的前提。在中国知网中设置检索条件为:主题词=“在线学习效果”AND(篇关摘=新冠疫情OR篇关摘=СОVID-19),检索自2020年以来的相关文献,截至2022年4月15日共检索到141篇相关文献,对此141篇文献进行逐篇阅读筛查,仅保留涉及大学生在线学习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章,共得到35篇文献。对此35篇文献进行逐篇阅读分析发现:以上文献研究方法上多以前人总结的在线学习影响因素框架为基础,或专注于某一方面的影响(例如:学习者心理等)展开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改进策略,较少从学习者视角全面结合疫情期间的特殊性来进行相关研究。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从学习者视角出发,对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居家在线学习影响因素开展调查,归纳总结影响大学生在线学习的主要因素,并围绕调查结果,提出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居家在线学习质量保障对策,以求更好地提升学习者的学习质量,也为管理者和任课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工作时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Glaser等人提出,是一种强调从经验数据中建构理论的科学质性研究方法,其采用归纳法从原始数据中不断提炼核心概念与范畴[3],被广泛应用于管理研究中[4]。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对收集的研究数据进行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三级编码,归纳出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居家在线学习质量的影响因素。

(二)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遵循目的性抽样原则,采取“链锁式抽样”和“机遇式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在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期间,对来自天津某高校的30名同学进行深度访谈,以该访谈结果作为研究数据来源。该30名同学中既有理工类专业背景,也有社科类专业背景的学生,涉及大二、大三、大四3个不同年级,且每位同学均具有不少于一学期的居家在线学习经历。访谈对象的选取一方面由受访者推荐,另一方面咨询相关任课教师,以确保访谈对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访谈内容围绕疫情防控背景下居家在线学习的效果、影响因素展开,同时研究人员对受访者的回答进行适时追问,以期获取更为全面的数据。访谈结束后,经访谈者同意,将访谈录音转换为文本资料进行统计。

三、数据编码及结果分析

编码是指对访谈资料按照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归纳总结,是扎根理论应用的初始环节[5]。本研究采用三级编码方式对访谈资料进行依次提炼和总结,最终提出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居家在线学习质量影响因素模型。

(一)数据编码

1.开放性编码

为实现逐层概念化和范畴化,本研究对收集的原始数据进行逐行编码。概念是对原始资料进行编码得到的最小有意义单位,对原始资料经过抽象后所呈现的观点称为范畴[6]。根据研究需要,对去除掉过于简单及模糊的描述后的原始访谈数据进行逐句分析以确定初始概念。随机选择5份访谈记录作为理论饱和检验,其它访谈记录作为编码数据源,共计得到有效文本25,383个字。对此数据源采用贴标签的方式进行语义分析,用Tn表示,概念用Cn表示,范畴用Sn表示。为保证编码的信度,在编码初期,寻求专业内另一位老师帮忙,两位编码员分别进行独立编码,对5份资料进行编码结束后,对两位编码员编码结果进行对比,采用Holsti的可信度计算公式[7],计算编码信度,一致性结果达到93.7%,一致性较高。针对不同编码结果进行商议,对于易混编码内容协商制定出相应编码规则,参考此规则笔者独立完成相关内容的全部编码,最终形成179个标签,25个初始概念。通过进一步的比较分析,对数据以及抽象出的概念进行再次整合,实现范畴化[8]107,形成14个范畴,如表1所示。

表1 开放式编码表(部分结果)

2.主轴编码

在开放性编码形成的范畴基础之上通过主轴编码可发现并建立各范畴之间的联系[9]。研究根据开放性编码形成的14个范畴,结合研究对象及目标的特点,归纳提炼出5个主范畴,分别为:个体因素、教师因素、课程因素、学习环境因素、人际支持因素。

3.选择性编码

在主轴编码的基础之上,对各范畴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梳理,挖掘出核心范畴。将核心范畴与其它范畴建立联系,并验证他们之间的关系。围绕“大学生居家在线学习质量”这一核心范畴,各范畴间的典型关系结构如表2所示。

表2 主范畴的典型关系结构

4.理论饱和度检验

对编码开始前预留的5份访谈材料进行编码,经过对比分析后未发现有新的理论要素产生,满足新抽取的样本不再提供新的重要信息为止的理论饱和原则[8]110,由此可以推断该研究模型通过了理论饱和度检验,达到饱和状态。

(二)结果分析

通过对访谈材料进行三级编码,构建出基于扎根理论的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居家在线学习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居家在线学习质量影响因素模型

1.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会对居家在线学习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总结的个人因素主要包括自控力、学习情绪以及学习动机三个子范畴。对于自控力范畴,在对访谈资料进行的编码过程中发现,近96%的访谈对象均提到由于缺少必要的外力监督,学习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很难或无法长时间集中精力在学习上。其中提及较多的干扰因素有:难以抵御各类互联网推送消息的吸引;经常会一边听课一边处理其它与课程无关的事务;听课过程中经常会走神等。对于学习情绪范畴,除课程有关因素外,较多被提及的还有身体健康以及心理方面的因素。如:长时间盯着电子设备,造成视力下降、头脑昏沉;疫情无形中增加了自身心理压力,加之难以找到有效的压力排解途径,经常会出现各种负面情绪,甚至于出现厌学情绪。学习动机方面,主要涉及到的影响因素有: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对课程价值的认识、对自身学习的期望等。

2.课程因素

课程是影响学习者学习质量的直接因素。课程主范畴主要包括课程内容、课程评价两个子范畴。课程内容方面,较多被提及的有:是否提供了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是否有丰富且条理清晰的课程资源。课程评价方面,被提及较多的因素有:课程评价方式是否合理,评价标准是否客观、清晰。

3.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主范畴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学习设备、学习平台三个子范畴,学习环境会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以及学习情绪,进而影响最终的学习质量。家庭环境方面,主要被提及的因素有家庭网络情况、家中或周边的生活环境是否噪杂等。学习设备方面主要被提及的因素有:由于不同课程需要安装不同平台,占用过多内存资源,设备运行变得迟缓;课程工具软件环境错误,一直无法正常使用。学习平台方面,主要被提及的因素有:由于不同课程使用的上课平台不统一,造成平台之间切换混乱;有些平台功能效果较差或操作复杂,不能很好地满足课程学习的需要。

4.人际支持

在线学习中的人际支持会对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动机以及情绪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最终的学习质量。人际支持范畴主要包括教师和同学的支持以及家人的支持两个子范畴。教师和同学的支持方面,主要被提及的有: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是否能够得到教师或其他同学耐心且有效的解答。家人的支持方面,主要被提及的有家人对待自己学习的态度以及支持情况。

5.教师素养

在线教学中教师对课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进而会影响学习者学习的效果。教师主范畴主要包括在线教学经验、专业能力、教师态度三个子范畴。不同于传统线下面对面的课堂,在线课堂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线教学经验方面,较多被提及的有:教师对线上课堂节奏的把握,对线上交互的把握,对线上教学策略的运用,是否清晰地表达了课程的地位作用、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等。专业能力方面,主要被提及的有: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熟练程度、课程中的教学设计等。教师态度方面,主要被提及的有:教师是否容易沟通,是否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等。

四、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居家在线学习质量保障对策

根据前文整理的模型可知,想要全面保障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居家在线学习的质量,需要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高度配合,但受限于客观条件,现实中往往难以做到面面俱到。本研究就此围绕上述五个影响因素提出几点可行的保障对策,以期能够达到提升大学生居家在线学习质量的目的。

(一)个人方面

受疫情影响,学生被迫居家在线学习,学习氛围的缺失以及不得不面对的家庭繁琐事务等因素致使学习者心理压力增加,造成学生情绪低落、焦虑[10]。有调查指出,疫情期间受访的中国大学生中,出现明显焦虑和低落心理的学生比例高达24.9%,患有重度焦虑的占比0.9%[11]。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问题严重影响其学习意愿、需求和渴望[12]。本文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以期强化学生自控力,培养积极的学习情绪,提升学习动机。

1.任务驱动,互评互学

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采用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习质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互评互学,以评促学,强化学习动机。

2.强化管理,关注心理

课程开始之初可以和学生共同制定完善可行的在线课堂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定好的制度执行课堂管理,达到督促学习者学习的目的。除此之外,还要尽可能多地关注每位学习者的学习情绪变化,及时进行疏导,缓解学习者心理压力。

3.彼此监督,携手共进

以宿舍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同伴结对,参照事先商定的监督规则,在学习过程中彼此监督,携手共进,降低自控力差而带来的各种影响。

(二)课程方面

课程是教学的核心,其质量直接关乎学生学习效果。针对调查中所提及的课程影响因素中的内容,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优化课程内容及结构,强化教学设计

在线课程由于其形式的特殊性,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应不同于一般的线下课程。在选定教学内容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在线教学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并以此为依据选择课程内容,设计课程结构。应处理好模块化和系统化的关系,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依托知识模块间的关联性引导学生搭建完整的框架体系[13]。

教学设计是课程内容实施的有效保障。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方面教师需要更加关注课堂的“生成性”,根据实际教学效果和反馈情况,不断及时优化教学设计;另一方面,要注重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它是保障在线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应通过创新教学法,强化“做中学”的理念,进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参与度的目的。也可以充分利用课程平台所提供的弹幕、点赞等功能,结合课程内容,采用“游戏化教学策略”,设计学习闯关比赛,进行虚拟奖励等,增强线上教学活动的趣味性[14]。

2.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并重,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

调查结果显示,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制定课程评价方案时应强调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并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评价主体方面,较之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评价,同伴互评一方面可以帮助学习者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促使深度学习的发生[15]。学习者自评不仅能够引导学习者对自身学习进行反思,而且还可以提高个体贡献度,将学习者自评与同伴互评相结合有利于更客观地对个体投入进行评价[16]。实施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主体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够使得评价更客观,而且还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资源类别多样且易用,内容共建共享

作为在线学习中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学习资源是影响大学生在线学习评价的另一关键要素[17],教师是否能够提供满足学习者需求和期望的学习资源将会给学习者的学习带来直接的影响。教师应根据资源的特性选择不同的展现形式,如视频、音频、动画、图像等,可以使资源呈现方式更为直观、形象和生动。学习资源的建设首先要紧密围绕课程知识内容,提供具有针对性、层次分明且易用的资源。其次,资源的形式要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学习者以及不同学习设备的需求。此外,研究表明,资源的精致程度[18]、反馈方式、交互控制方式[19]都会对学习者的学习产生显著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应鼓励学生参与到课程学习资源的建设中,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共建。实践证明,学习者、教师共同参与的学习资源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也有利于意见领袖的培养,提升学习者学习动机。

(三)学习环境方面

学习设备及平台是实施在线教学的载体,直接关乎学习者的学习体验,是决定大学生在线学习能否顺利及长效发展的关键[20]。安全、稳定、净化的学习环境为在线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体验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率[21]。学习环境中,家庭环境及学习设备由于受客观条件影响较多,不便或很难改变。但至于课程平台的选择,则大都由任课教师自主选择或学校统一指定。调查显示几乎所有同学均提到了课程平台的选择会给自己课程学习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在平台选择时应在能满足课程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较为统一、稳定、安全、净化且易用的平台。

(四)人际支持方面

人际支持主要包括学习者、协作小组和教师之间的社会性交互、替代性交互、学习指导和学习反馈等4个方面[22]。交互作为在线教学中的核心问题,是影响在线教学质量的关键。当学习者的问题得不到反馈或无法得到及时反馈时,会严重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而及时反馈则能显著提升学习者的满意度[23]。有效的课堂交互可以加强学习者的课堂参与感,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协作学习,交互的缺失则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降低[24-25]。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几点人际支持方面的提高策略,以更好地支持学习者的在线学习。

1.建立多渠道、健全的反馈机制

调查显示,多数课程平台提供了反馈功能,但能够有效使用的较少。很多教师和学生为了减少无关信息的干扰,往往会屏蔽各类推送信息,导致平台信息无法及时获取,造成无反馈或反馈周期长等问题。当下微信、QQ等社交软件已成为学校师生生活必备的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群、QQ群等师生共用的社交媒体工具,配合在线平台论坛的异步交互工具,建立多渠道、健全的课程反馈机制,不仅可以解决反馈不及时的问题,同时也打通了学习者同伴交互的壁垒,达到提升学习质量的目的。

2.全面把握交互各要素,实现认知交互与情感交互有机结合

由于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在线学习具有统一性、强制性的特点,同伴之间以及师生之间难以建立强烈的情感纽带,学习者的学习情绪难以达到积极状态[26]。在线教学过程中经过精心设计的交互可以提升学生的在线参与度,强化学生的课堂归属感,促进其深层知识建构。在进行交互设计的过程中,只有全面把握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以及技术环境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将认知交互与情感交互有机结合,并恰当地融入到课堂之中,才能真正地发挥出课堂交互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27]。

3.充分挖掘学生潜能,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调查显示,受限于设备、学习者心态以及个人专业能力等因素,学生在进行交互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无法清晰表述,或对不明白的问题不好意思重复咨询等情况。较之教师,学生彼此之间拥有更短的心理交往距离,更容易针对某个问题进行彻底、深入的沟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打造学习共同体。实践证明课堂中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以及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整体学习效率。

(五)教师素养方面

教师作为在线课程的讲授者以及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等角色,其教学能力和水平会对课程的完成度以及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结合调查结果,在教师素养方面提出以下几点提升策略。

1.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为更好地应对工业4.0的发展,培养具备21 世纪学习所需的技术、认知、社交和情感技能的人才,使之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也已成为教育4.0的必然内容[28]。为此,面对“数字原住民”的学习者,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数字技能、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教学经验共享,注重教学反思,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

在线教学教师和学生时空分离等特性,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较多的挑战,教师需要重新认识教学环境、内容以及学生。为此,以更好地熟悉、了解、实施在线教学为目的的教学经验交流非常必要。此外,众多实践表明,反思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注重教师教学反思势必将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调查结果表明,教师授课的态度会直接影响课堂交互效果。饱满的热情、和蔼的态度、更具感染力的语言均可有效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提升学生学习参与度。

3.注重教师能力培训,转变考核机制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离不开有关管理部门的支持。面对当下琳琅满目的信息技术工具,如何选择最适合课堂需求的技术?如何处理好技术、内容、教学法之间的关系?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与教师在线教学服务能力的有效提升紧密相关,因此相关的能力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在线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及地位较之传统线下教学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教师考核机制也应进行必要的相应改革。

猜你喜欢
范畴编码学习者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Genome and healthcare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