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 千万不要尝试 要么全力以赴,要么早点去死

2022-03-15 13:48
中国商人 2022年3期
关键词:成长期特长管理者

把握住节奏是成功的核心能力

要想提高创业成功率,创始人对创业节奏的把控非常重要。此节奏不是带节奏,而是不同阶段的规律和把控。

创业可以分为三大阶段:从0-1的验证期;从1-10的成长期;从10-100的成熟期。这三个阶段对于能力和资源的要求完全不同。能力、资源与阶段错配往往是企业失败的根源,把控好节奏是创业者和一号位最核心的能力和要求。

从0-1的验证期

验证期标志性的特征是,从零开始到你能够吃到你所在细分领域3%以上的市场份额,你所具备的显著特长能够成为行业的天花板。

这个阶段,企业没有真正的竞争对手,主要和自身的成长速度竞争,因为领先者不会把你放在视野里。比如,蔚来、小鹏、理想汽车2021年都做到9万多辆,但在中国乘用车行业领先者眼里,这个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企业而言,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这个特长容易被原有的领先者忽视,但对于用户是有价值的。比如,特斯拉早期的三电系统能力,蔚来汽车的用户服务能力,小鹏汽车的智能驾驶能力,理想汽车面对家庭用户群体的产品能力,汽车之家早期的汽车产品库能力……虽然细微,但有巨大的用户价值,可以做成这个特长下的行业天花板。

这一阶段对于管理者而言,最重要的同样是发挥自己的特长,尤其是专家型的能力特长,要深入到业务中的每一个细节,抓大不放小。这个阶段,企业的综合管理者越少越好,每一个管理者最好都是自己领域的技术专家或业务专家。

无论是企业还是管理者,特长并不是打开任督二脉,而是扎扎实实的投入,集中一个火力点,十倍于他人的人才和资源投入,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如果你兜里有一分钱,你的招聘里能多一个人,就把这些钱和人投入到企业的特长和对应的专家上去。你的钱、你的人、你的特长必须是诚实一致的,脑子里想的,嘴巴里说的,实际在干的,金钱投入的,都是一致的。千万不要尝试,要么全力以赴做成,要么早点去死。

我个人认为蔚来、小鹏、理想汽车在2021年完成了从0-1的验证期,大家在各自的细分市场吃到了3%左右的市场份额。比如,理想汽车在25-50万元的乘用车里吃到了3%,也成为了家庭用户特点最鲜明的中大型SUV销量第一名,验证了面向这个用户群的产品力。

特斯拉通过Model S和Model X验证了从0-1阶段,并用Model 3和Model Y迈向从1-10的阶段。

特斯拉从0-1阶段创立了三电系统的行业天花板,并把电动车和特斯拉几乎画上了等号。从1-10阶段才开始做自动驾驶,Elon(埃隆·马斯克)作为连续创业者,节奏把控能力几乎无敌。

过去六七年,中国的智能电动车创业者很多,但几年之后三百多家造车企业剩下不到十家,三个互联网外行成为新势力里销量前三的企业。最核心的原因是李斌、何小鹏和我作为连续创业者,对于节奏的把控和心力。

这一轮失败最惨的创业者是跨国汽车企业的高管,他们大多一上来就想做10-100的阶段。我们经常说一句话:没有苹果的命(人和资源),得了苹果的病(胡乱招人和花钱)。行业领先者在行业转型和技术转型时之所以不成功,也是因为不愿意再干0-1的阶段,这是大企业转型失败的根源所在,也是后来者和新势力们的机会所在。任何企业面向一个全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不可能跳过从0-1的阶段。

总结:从0-1阶段企业的特长和管理者的专业特长是最重要的,要以3%细分市场的获取为目标快速成长和验证。对于创业一号位而言,如何抵挡各种诱惑,如何不被竞争、舆论、股东等外部因素带偏节奏,包括面对巨大压力和企业生死时刻,仍然能够坚持和不放弃,心力强大是很关键的。

从1-10的成长期

从1-10的成长期也很容易导致企业走向失败。

我很幸运,创办汽车之家时我带领团队完成了从0-1的阶段,2007年秦致加入后,用两年时间构建了从1-10的各种基础条件,带领汽车之家成功完成了从1-10的成长期,到2016年用户和收入规模都增长了上百倍。

这样的亲身经历也让我大致看懂了从1-10的各种关键要素。2007-2008年,我们在只有小几千万元收入时就坚定地相信汽车之家可以做到100倍以上的增长,实现几十亿元的收入规模,最终做到了。

成长期标志性的特质是,这一阶段你的规模会增长10-100倍(根据行业而定),你会面对各种竞争,因为你开始侵入领先者和既得利益者们的领土。

有两点基本上决定了你的生死:

第一,你必须继续保持从0-1验证期所建立的优势,对此疏忽是大多数企业从1-10快速死亡的根本原因。从1-10的最核心业务动作是把之前建立的优势持续放大,而不是从零开始构建新的优势,放弃原有的优势。

第二,在坚持放大优势的前提下,必须考虑竞争的要素,也就是必须面对竞争做更多必要性的工作,切记,是必要性而不是选择题。比如管理和系统,技术的研发,供应链的培养,商业化的能力等。从1-10的竞争是保持特色前提下的综合竞赛,持续保持特色和补足综合能力缺一不可。

1-10阶段失败的企业,大部分都是出現了这两个问题:没有延续自己的特长,没有补上竞争的短板。只要有一个没做到,创业就结束了。

这一阶段对于管理者而言也是同样的:首先,你要继续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其次,必须快速提升自己的职业性。职业性是一种更高级别的心智,可以理解别人并给出解决方案帮助对方的心智模式。

要想带领更大规模的团队,理解别人是第一重要的训练。观察和理解身边人的优势和问题以及背后的驱动力和原理,让对方有安全感和信任感,这样对方才能给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帮助团队成长,和不同的团队高效协作。

作为管理者,从0-1比拼的是对自己的理解,从1-10则是提升对于别人的理解。

理想汽车从2022年进入从1-10的阶段,但由于之前和秦致一起经营汽车之家的经历,理想汽车从2019年就开始为从1-10的阶段构建基础建设,学习那些万亿收入规模的企业是怎么走过来的,以及如何在战略、组织、系统层面构建基础能力。

理想汽车从0-1做了一款产品,从1-10如何管理10款产品,如何确保每款产品的产品价值持续领先?产品和研发管理体系要提前做巨大升级。

在技术研发上,能不能把应用、技术、系统垂直打透,能不能拿到进入决赛圈的门票?

在商业模式上,能不能支撑万亿收入规模,且经营效率和用户体验还能持续提升?在供应链和制造产能上,能不能跟上销量的爆发式增长,能不能让每亩地产生更多的JPH(单位时间工作量)?

在组织上,能不能规模做大但是公司不复杂,人才不油腻,不内卷,能不能持续让人才效益健康提升?

在财务上,能不能持续保持健康的现金流和造血能力,不再单纯依赖融资推动研发投入和规模增长?

这都是过去三年我们每天都在问自己的问题,并耐心寻找答案。

这是我对1-10成长期的个人认知,汽车之家1-10的成功经验对理想汽车具备参考性,但问题和解题方式不尽相同。

理想汽车2021年只有不到300亿元的收入,我认为超过1万亿元的收入规模,对于智能电动车企业而言是完成从1-10交作业的时间点。

总结:从1-10的成长期,企业最重要的是坚持和放大从0-1的特长,补足竞争和快速增长出现的致命短板。对于参与者个人而言,仍然是持续增强自己的专业特长和职业素养,即理解别人并给出解决方案的心智模式。

组织能力是长期致胜的关键

当企业到了“1-10的成长期”开始快速扩张,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和放大从0-1的特长,补足竞争和快速增长会出现的致命短板。而要达到这两点,背后的组织能力是关键。

创始人要把60%的精力放在组织上

科技会改变产品和技术,也会改变商业模式,当组织符合主流科技的时候,才会出现与之匹配的产品技术和商业模式,所以组织是长期致胜的关键。

王健林做电商并不顺利,不是因为他不够聪明、资源不足,而是他的组织和新技术、新商业模式不匹配。商业的最大驱动力是科技,科技背后的驱动力是人,若没有“人”,这个企业一分不值。所以,创始人需要把60%的精力放在组织上。

第一步是找到适合的、优秀的人。若人不够优秀,再多努力也是徒劳。我们更倾向于找到80分以上的人,大家一起往100分努力。

百分级“明星团队”成员组成的初创企业,以十年为周期来看,成功率为零,这被无数次证明过,但还是有很多人往火坑里跳。

面试的时候我一定会问两个问题:第一,在你的工作、职业生涯中,你想要的是什么?第二,基于你想要的,未来你想实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越是這种简单的问题,越骗不了人。当把这两件事说清楚以后,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步,建立HR系统、组织发展系统、IT系统,从而形成一个不断成长的体系。

第三步,让体系真正落地。

我的观点是,首先,大家因为痛苦而改变,因为改变之后受益而坚持。不是我们说了、讲了,员工就能够体会到,而是当他很痛苦,遇到困难需要解决的时候,我们用组织系统帮助他解决问题,而不是替代他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后,他会成为受益者,这样才能够坚持下去,让周围的人也受益。

其次,我坚信信任。我的成长经历受益于我父母对我的信任和授权。小时候,怎么花钱是我自己说了算,很多人生判断决策也是我自己做主,自己做决策就意味着要为自己负责。

一些管理者认为团队没有判断能力,执行力很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管理者通过垄断资源和信息做判断,而不是靠有效的管理。只要做到信息透明,把做好一件事所需要的权力、资源和责任完全下放,专业的管理人员和工程师能够做出更好的判断。

明确使命价值观

要成为顶尖的组织和企业,必须明确两点——使命和价值观。

第一,企业的使命是什么,为什么而存在?

我为什么要创办一家汽车企业?因为在科技的进步浪潮中,传统汽车企业的表现太差。2003年,我购买的第一辆车是大众POLO,到了2018年,再去买一辆大众POLO,几乎没有任何进步,甚至为了降低成本而变得更差了。

科技给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汽车行业在科技和体验上的进步却极为缓慢。中国汽车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城市交通越来越差,车内的体验毫无进步,需要有企业来改变这种现象,这就是我创立理想汽车的原因。用科技改变出行,让更多人受益,这是理想汽车的使命。

第二,企业要有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决定了我们遇到问题怎么判断。

一家公司的价值观绝大部分源于创始人和核心团队。理想汽车的价值观是我从自身的创业经历中提炼而来,相信这些价值观能帮助我们实现使命。

猜你喜欢
成长期特长管理者
老板的特长
窗口和镜子
取消特长招生与特长教育并不矛盾
特长
碳会计或将开启“成长期”
小微企业在成长期最容易忽略的8个财务管理问题
钱就是特长
取得员工信任,靠什么?
初创及成长期企业财务支持策略研究
管理授权的六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