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路径培养探索

2022-03-15 12:18宋峻
文理导航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数字化资源安全意识高中信息技术

宋峻

摘要:为了让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落地生根,文章针对各个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探索了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路径,以及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有效性的举措。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数字化资源;安全意识;公约意识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前提下,进一步提升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育人价值,重构了课程的结构及内容,并将课程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高中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这些变化不仅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推向了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更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贯彻落实新课标要求,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笔者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一)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当前社会每个公民都应具有一种基本素养,高中生亦应通过学习具备这一核心素养。根据新课程标准,信息意识主要是指高中生能够基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根据待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主动、自觉地通过恰当渠道获取和处理有关信息,能够对信息的变化保持较强的敏感性,能够基于一定的策略对信息的来源、指向以及内容真伪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判断,并能根据信息处理的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如学习小组或班级内部)将信息与团队成员相互分享,从而使信息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二)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学生能够以计算机科学的视角来审视问题、分析问题,运用计算机科学方法分析问题特征、构建问题模型、组织信息数据,通过设计一定的算法将问题解决,并在此过程中总结归纳出某一类或相似问题的解决过程与解决方法,从而将其迁移运用于其它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因此,借助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培养高中生计算思维,是增强其数字化竞争力的重要渠道。

(三)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要求学生熟悉数字化学习环境,有效管理数字化学习资源,形成基于数字化学习的习惯和技能,充分认识到数字化学习方式的优劣性,能将数字化学习方式运用于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知识分享和创新活动中,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创新创造作品的能力。

(四)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社会中的信息呈指数型、爆炸式增长,面对这些海量信息,每个学生都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起其应有的信息社会责任,即学生无论身处现实空间还是虚拟世界,都要具有较强的信息安全意识,能够遵守网络法律法规和信息社会伦理道德规范,能够维护自身在信息活动中的合法权益,不侵犯他人信息权益。对基于信息技术应用而创造出的新事物、新理念等,能够抱着积极学习的态度去认识和了解,而对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人文问题等,能够抱着理性判断的态度去看待和应对,从而使自己成为一名符合信息社会要求的公民。

二、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路径

(一)基于对信息的准确判断和分析,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

当前我国正处于信息时代,衡量一个公民是否有效融入信息社会的标尺之一便是看其是否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以及基于信息意识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水平。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形成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当前互联网上有着各个领域的海量信息,教师应基于一定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基于互联网搜索引擎工具,自觉、主动地关注和收集对问题解决有帮助的信息,从而为进一步处理信息提供条件。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从而有助于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当前部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狭窄,教师在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时,既要让学生从报刊、图书、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中获取信息,也让学生从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媒体中获取信息,从而使学生掌握从不同信息渠道中获取信息的方法,实现拓展信息渠道的目的。除此以外,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处理信息的方法,并基于此设计任务情境,让学生对信息进行模型建立、信息删减、归总等处理。最后,我们要培养学生形成对信息变化的敏感度,从而为学生在班级内部进行信息交流和分享奠定基础。

(二)基于合理运用计算机科学思想与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其对信息处理的要求已经不限于对信息的直观观察,而是更要求基于一定的结构模型对信息进行结构化、模块化地处理,并将其本质特征从信息表象中抽取出来,为正确、有效、科学地认识和使用信息提供有价值、有意义的参考。因此,教师在提升高中生计算思维时,可沿着以下两条路径进行实施:一是要重视计算机编程教学。计算机编程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在分析问题、建立模型、设计算法和编写代码等方面的能力。教师应以编程教学为切入点,在教学中先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情境,然后让学生基于问题情境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同时进行算法的选择、算法的优化和代码的编写等,从而培养学生选用合理的算法来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二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将计算思维迁移和运用于其他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基于问题情境培养的学生计算思维只是初级阶段,我们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将所学的计算思维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从而构建出同类问题的解决模型,实现计算思维迁移与运用。

(三)基于数字化资源环境,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当前我们正处于信息社会中,要想使学生具有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这一核心素养,就要讓学生沉浸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环境之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养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习惯,才能熟练地掌握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技能,并将其逐渐内化为信息素养。教师可通过以下三个举措来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一是基于数字化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养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习惯。二是基于数字化学习系统和数字化学习工具,引导学生掌握数字化学习的方法和技能。三是基于数字化合作学习理念,引导学生学会分享数字化学习成果。

(四)基于安全意识与信守公约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

当前网络上充斥着各种信息,然而网络世界并非法外之地。因此,信息技术教师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具备信息社会责任。首先,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甄别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从源头甄别信息的真伪性,理性判断各种信息,不随意评论和转发未经核实的信息,从而既保障自身合法使用信息的权益,又不会使公共信息安全受到任何损害,以提升学生承担信息社会责任的水平。其次,我们要提高学生信守公约的意识,使学生自觉遵守信息社会伦理道德准则。虽然网络世界中的各种信息具有较强的虚拟性特征,但是网络世界也属于国家监管的公共空间,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做好高中生学习和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社会伦理公德的引路人,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把握好方向,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成为一个信守信息社会公约的人。

三、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有效性的举措

(一)以信息技术学科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不够重视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是不争的事实,要想扭转当前的这种局面绝非易事,只能凭借信息技术的独有魅力,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在“润物无声”中得到培养和提高。例如在讲解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时,可以将生活情境引入到教学中,从而使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信息的含义、发展和影响。如笔者针对上述内容设计了这样的案例:国庆节就要到了,张阳一家准备外出旅游,但是他们在决定去哪儿时却出现了意见分歧。张阳想去上海,爸爸想去北京,妈妈想去海南,最后,他们提议各自制定一份旅游计划,谁的计划周密,就去谁的目的地。如果你是张阳,你会怎样制定自己的旅游计划?在该生活情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列出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清单,接着借助网络检索工具查找相关信息,再通过对信息的甄别、筛选和处理,得到自己最想要的信息。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到了信息的获取、甄别、选择和处理过程,学会了如何选择信息工具,并提升了其信息安全意识。

(二)将学习任务巧妙分解以提升学习效率

由于笔者所在的学校班级人数较多,教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了使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笔者便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推选出小组长来监督组员按时完成每个人的任务。如此一来,我们便可以将一些较大的学习任务巧妙地分解给组员,减轻较大任务带给学生的压力,而且由于小组长的监督作用,可以及时监督每个人的完成情况,在每位学生都受到关注的同时也提升了学习效率。例如笔者在讲解“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时,要求每个小组以“我的学校”为主题,完成一份电子报刊。这个报刊如果由每个学生单独完成,其在短短的一节课时间内肯定不能制作出较高质量的作品,因此,笔者先将任务分到每个小组,然后由他们共同规划和设计作品,再将作品分成不同板块由每人完成各自板块,最后再汇集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体验了电子报刊的制作流程,又将每人的智慧汇聚成整体,从而高质量地完成了报刊的制作。

(三)以趣味性提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热情

高中信息技术中的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长篇大论,学生肯定会对教学活动产生厌倦,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也肯定会下降很多,而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使用幽默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或者通过设置特定生活情境以及提供小奖品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将会视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为享受学习的过程,这样他们参与课堂的热情就会被激发出来,自然能够獲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讲“选择结构”语句的用法时,一些学生觉得该内容不仅枯燥而且无用。针对于此,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生活情境:春节到了,某超市为了增加人气做促销活动,规定购买的猪肉在5斤以内的,按照每斤15元的价格进行计算,而超过5斤的部分,则按照每斤12元的价格进行计算。请你设计一个程序,帮助超市老板快速地计算出每位顾客所购买猪肉的总价。凡是能正确编写出程序的,奖励一个桔子。通过设置有趣的生活情境,以及在奖品的激励下,学生参与的热情一下就被激发出来了,结果他们很快就学会了本节内容。

结束语

总之,我们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格外重视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问题,多立足于教学实践和学生发展需求,不断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环境、教学策略、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内容等,以使新课标要求得到认真贯彻和落实,促进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董帝行.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索[J].教育信息技术,2020(11):78-80.

[2]李晓英.浅析“互联网+”时代高中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J].中小学电教,2021(01):9-10.

猜你喜欢
数字化资源安全意识高中信息技术
《电子基本技能与实训》及数字化资源共享建设
要善于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为高中物理教学服务
在电类实践操作课程中对士官学员安全及规范操作意识的培养
为幼儿营造安全的港湾
“智慧教室”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应用策略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职业培训数字化资源共享模式研究
航母舰员安全意识养成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