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户外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

2022-03-15 18:24王小东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户外运动大众运动

王小东,张 弘

(白城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吉林 白城 137000)

0 引言

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显著提升了我国国民的体育健身意识.户外运动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其不仅是一种新颖的运动形式,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不仅具备较高的健身价值,而且体现出时尚、趣味等特征,在国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户外运动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并形成规模化经济,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已经建立了很多专业俱乐部,发展了大量的户外运动爱好者.不过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户外运动发展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不仅限制了该项运动的发展速度、降低了参与者的运动体验,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在此背景下,如何改进户外运动的发展模式,促进其发展水平的提升,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1 我国户外运动的发展现状

户外运动起源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以及欧美早期的探险和科学考察活动,在欧美国家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发展体系.20世纪80年代,户外运动在国内逐渐兴起.到了20世纪90年代,该项运动在国内呈现社会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20世纪90年代末,借助于电视、报纸、网络等的宣传手段,户外运动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快速发展,并以时尚运动的形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视野内,户外运动社团数量明显增加,参与人数也呈现显著增长.21世纪以来,户外运动正朝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截至2014年,我国约有1.3亿人进行徒步旅行、休闲户外等泛户外运动,占全国总人数的9.5%,从事登山、攀岩、徒步等户外运动项目的人口达到6 000万,占全国总人数的4.38%[1].活动类型日趋多元化,除了常见的登山、攀岩外,还逐渐出现水上运动、航空运动等,不仅为人们的运动健身提供了更多选择,同时也为经济发展作出了较为显著的贡献.2018年户外运动市场零售额突破200亿元,不仅保持增长趋势,而且具备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些年,国家越来越重视国民体质与健康,制定并实施了诸多政策,以期引导人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从实践成果来看,国民健身意识明显提升,运动需求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户外运动作为一种兼具娱乐与健身功能的项目,符合国民健身发展趋势,具有较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消费水平也随之提升,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人们渴望通过有效途径,到自然环境中放松身心,为户外运动的市场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随着世界体育运动一体化趋势的发展,大量国外户外运动爱好者纷纷前来,进一步提升了我国户外运动的发展潜力.

2 我国户外运动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大众认知存在偏差

自户外运动进入我国以来,虽然人们对于该项运动有大致的理解,即与自然环境有关的体育运动,但是由于国内对于户外运动的概念界定尚不统一,导致人们对该项运动的认知仍较为模糊而且片面.户外运动通常被视为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体育运动,表现出一定的探险性,根据环境差异又可具体分为空中、陆地、水上三种.可是大量学者并不认可这一概念,他们认为户外运动应属于休闲运动的范畴,即人们为增强自身体质而在大自然中进行的休闲运动.而在大众的认知中,通常会将户外运动等同于极限运动,认为该运动的探险性和危险性较高,而对其休闲价值有所忽略,人们虽然对此类运动表现出较强的好奇心,但又因担心该项运动具一定的危险性,由此限制了大批运动爱好者的参与.

2.2 参与群体相对单一

户外运动属于适合大众参与的运动项目,然而经过40余年的发展,该运动目前在国内仍表现出“小众化”的特点,不仅参与人数相对较少,而且参与群体相对单一.大部分参与者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年龄相对偏低,主要是因为这类群体对于户外运动的理解程度更高,并意识到其健身、娱乐等的价值,因此,更愿参与其中;另外,年轻人具有较强的好胜心和冒险精神,更愿通过户外运动来体现自身能力,实现对自我的挑战.相比之下,其他类型运动爱好者对此项运动的了解程度偏低,再加之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推广,尚未意识到该项运动的价值,因此参与程度相对偏低.

2.3 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

一项运动的发展,不仅需要自身的价值与魅力,还需要良好的运营与管理.目前,户外运动主要由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负责,不仅管理范围无法涵盖所有大众户外运动项目,而且由于制度体系不完善,审查力度不够严格,导致管理效果并不理想.如登山类户外运动,通常由各地的登山协会负责组织和监管,然而统计显示,目前国内的登山俱乐部数量在15 000家以上,但是由于没能得到规范的管理,其中具备专业资质且通过年审的俱乐部并不多,而且在对户外用品进行定价时,具有较强的随意性,行业差异明显,产品质量难以保障,使运动者的安全存在一定隐患.此外,许多户外运动组织者的专业性程度不高,部分是由其他行业转行而来,并未经过专业培训,但是由于行业管理体系不健全,他们也能够参与组织户外运动,降低了户外运动的开展效果.

2.4 专业人才明显不足

相较于大多数运动项目,户外运动确实存在较高的危险性,因此,在大众参与户外运动时,更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有效的组织、指导和管理,在防范户外运动风险的同时,保障户外运动效果.然而户外运动进入我国的数十年间,真正进入大众视野的时间较短,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尚未在此领域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再加之对于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具有通过国家认证的户外领队资格的人数较少,难以对该项运动的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撑.大部分户外运动管理者都是由相关行业转行或者调派而来,经过短期且相对简单的职业培训后就上岗,对于户外运动专业知识的掌握并不扎实,对该项运动的发展形成较大阻碍.

2.5 活动区域较为局限

一方面,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提升,但也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来源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也在加大,很少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或走进大自然;另一方面,由于相关资源开发不到位,可供户外运动者选择的活动区域相对较少.以北京市为例,由于受时间限制,超过八成的户外运动者会将地点选在周边郊区或邻近城市,运动范围较小.此外,运动频率相对偏低,大部分参与者每年用于户外运动的时间不足一周,而且大多集中在节假日或周末.由于运动时间相对较短、运动区域相对狭窄,大部分参与者可选择的户外运动项目也相对较少,常见的有登山、滑雪等,长期来看,可能难以满足人们日趋多元化的运动需求,不利于户外运动的持续发展.

3 促进我国户外运动发展的建议

3.1 做好宣传和引导

从当前的体育市场来看,大众户外运动应当归入朝阳产业范畴,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相关部门应当综合运用“线上+线下”的途径,加强对该项运动的推广,鼓励户外俱乐部的发展,引导更多大众体育爱好者参与.线下渠道,体育部门应主动履行职责,联合社会力量举办更多种类、更多形式的户外运动比赛,对表现优异的参与者予以鼓励,调动大众的参与热情.运动形式除了人们熟知的登山、攀岩外,还应当加入公路竞赛、溯溪等,以满足不同人群差异化的运动需求,提升户外运动对体育爱好者的吸引力.线上渠道,可以通过各大体育网站、APP等,普及该项运动相关知识,讲解户外运动方法,宣传户外运动相关活动,直播户外运动比赛,以此来提高其影响力,使更多健身爱好者可以深入了解该项运动,领略到户外运动的独特魅力及价值,熟悉大众户外运动的参与途径,并切实通过户外运动的参与,达到缓解压力、增强体质的效果,促进户外运动向着大众化的方向发展.

3.2 完善相关制度体系

要加快户外运动市场化,就需要做好相关制度建设.首先,国家体育总局及相关部门应当尽快制定相关法规,明确大众户外运动的范畴及监管主体,制定合理的市场准入条件.其次,要做好对相关法规的普及与执行力度,对各企业、俱乐部的从业资格加以调查和审核,对其经营情况加以指导,对于无证经营、缺乏资质的经营者要及时予以处理,严禁其擅自组织户外体育活动.对于通过审核的俱乐部,也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加以检查,建立有效的追责机制,提高俱乐部管理者的责任意识,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安全隐患或发生户外事故,以保障户外运动市场的规范性和健康发展.第三,应当对相关产品、服务、价格等要素制定合理的标准,建立户外运动纠纷处理体系,防范出现户外运动市场的哄抬价格、山寨产品等问题,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2],使户外运动爱好者可以得到良好的消费体验,树立良好的户外运动行业形象,保持健康的市场环境.

3.3 加强运动安全保障

近年来,国内因户外运动造成的意外事故数量持续增长,2018年已达到300起以上.因此,户外救援体系建设已刻不容缓.美国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就组建了“高山救援协会”,由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提供经济支持,专门为登山、攀爬等户外运动提供服务,在发生意外事故后开展迅速且专业的救援,尽可能降低户外运动事故造成的危害.为此,我国应适当借鉴国外经验,并充分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建立较为完善且有效的户外救援体系.不仅要明确政府职能部门的安全监管职责,还要取得社会力量的支持,发挥合力提升户外救援效果.此外,户外运动俱乐部及企业应当做好参与者的安全指导工作,使其提高安全意识,避免做出危险的户外行为.同时,也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做好应急救援团队的培养,定期开展演习训练,提升救援效率及效果,为大众户外运动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安全保障.

3.4 加快专业人才培养

各行各业发展中,人才都属于核心动力,大众户外运动也是如此.无论是推广普及,还是组织引导,户外运动从业人员都需要掌握比较丰富且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并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够切实胜任大众户外运动领队工作.为此,相关部门应重视并加快培养数量更多、素质更高的户外运动从业者.要培养专业的户外运动从业人员,其一要充分发挥各类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职能,增设户外运动课程或户外运动专业,加大在此方面的教育投入,为学生普及和讲解更多的与户外运动有关的专业知识,组织学生开展实践训练,切实提升其户外运动领队能力,并鼓励和引导其从事户外运动职业工作;其二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无论是教练还是领队,要从事大众户外运动职业,都必须得到职能部门的专业培训,并通过资格认证后方可上岗,对于无证从业的行为要加强监管,并及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只有具备了足够的专业人才,才能够切实提升大众户外运动的专业性,提升参与者的运动质量.

3.5 合理配置户外运动资源

我国国土面积广大,自然环境差异较大,人口众多,因此,户外运动的开展具有较大的潜力,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开发与整合,目前尚未形成规模化经济,市场发展程度也相对偏低.因此,政府部门要做好规划和指导,各地区户外运动俱乐部要积极配合与协作,进行户外运动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如我国东部地区的体育消费实力较强,对于户外运动的参与热情较高,但是当地的户外运动资源较少;相比之下,我国中西部地区虽然具备丰富的户外运动资源,但是市场空间相对狭窄,因此,两地俱乐部可以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打造信息共享平台,对户外运动资源、客户资源加以集中整合,进行更加合理的调配,实现各单位的优势互补.除了行业内部联合外,户外运动俱乐部还可以联合旅游企业,为户外运动爱好者提供更加优质且全面的服务,丰富户外运动项目、拓宽户外运动路线,提升参与者的运动体验.

4 结语

虽然我国户外运动较发达国家起步晚[3],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健身意识的增强,参与户外运动的人群将会不断增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现阶段,我国户外运动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大众户外运动形式丰富多样.虽然当前我国的户外运动开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在今后发展的道路上,必能克服重重困难,更好地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

猜你喜欢
户外运动大众运动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冬季户外运动
大众ID.4
上汽大众
不正经运动范
新西兰皇后镇的户外运动
数说户外运动行业前景
户外运动:做一个野孩子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