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背景下我国智慧养老服务的供需匹配分析

2022-03-16 09:04单海峰王广成杨宝顺柳君妍陈浩田刘荣杭韩春蕾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供需问卷供给

单海峰 王广成 杨宝顺 柳君妍 陈浩田 刘荣杭 韩春蕾

滨州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3

2019年12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使日常养老服务需求面临压力,同时也刺激产生了智慧养老服务需求。疫情期间,老人应用互联网获取疫情防控防护信息、进行线上购物以及网络在线问诊,对智慧养老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加[1]。《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互联网在医疗健康服务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相关的政策保障,也为智慧养老服务的推广奠定了基础[2]。

“智慧养老服务”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合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医疗设备,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监测、疾病在线诊断、紧急预警、健康宣传教育等服务的新型智能化养老服务模式。其核心在于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计算机技术,将老人与政府、社会、医疗机构等紧密联系起来[3]。我国智慧养老服务供给和需求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王明霞指出我国智慧养老服务质量不高以及服务资源整合不足导致需求低下[4];张博发现智慧养老产业的主要经济来源于政府,并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智慧养老需求,这将导致服务的供给严重不足[5]。现有文献虽然对供给或需求方面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却缺少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对智慧养老服务供需匹配现状的分析。本文通过调查智慧养老服务的供需现状,了解智慧养老服务的发展状况及供需匹配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1 问卷调查

1.1.1 预调查 在查阅大量文献之后,遵循先易后难,先一般后敏感,先封闭后开放的设计原则,设计《新冠疫情背景下智慧养老服务需求调查》《新冠疫情背景下智慧养老服务调查》调查问卷并选择30个样本进行预调查。通过预调查了解本次调查的可行性,并根据预调查数据分析的结果对相应的问题进行修改。

1.1.2 信效度检验 对需求问卷和供给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得知标准化后的Cronbach′s Alpha值分别为为0.794和0.952,处于高信度;KMO值分别为等于0.745和0.798,Bartlett球形检验均显著,问卷效度良好。

1.1.3 调查内容 2020年6月1日—8月31日发放正式调查问卷。其中,需求问卷包含居民基本资料、居民的健康信息、居民对于智慧养老服务的需求程度等33个问题。供给问卷包含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所在养老机构的基本信息、所在养老机构提供的智慧养老服务供给现状等35个问题。

选取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中山东、浙江、山西、河南、云南、贵州六个省份的60岁及以上老人和养老机构为调查对象。本研究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发放问卷,通过线上的问卷星平台和线下现场调查口述问卷内容来收集问卷。居民调查共回收问卷1 349份,有效问卷1 328份,有效率98.44%;养老机构共回收问卷47份,有效问卷46份,有效率97.87%。

1.2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统计图、统计表和卡方检验等方法分析60岁及以上老年人对于智慧养老服务的需求情况和养老机构的智慧养老服务提供情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卡方检验分析探讨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与养老机构在智慧养老服务方面上的供需匹配问题。

2 结果

2.1 新冠疫情背景下智慧养老需求调查

2.1.1 老年人调查信息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1 328份问卷,结果见表1。其中男性670名,占50.5%。女性658名,占49.5%。调查的老年人中60~70岁的有608名,占45.8%;农村老年人523名,占总人数的39.4%;已婚的老年人有911名,占总人数的68.6%;有600名老年人的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占45.2%;其中有463名老年人职业为农民,占总人数的34.9%。

2.1.2 老年人智慧养老服务需求现状

2.1.2.1 老年人更倾向选择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 有932名老人表示最理想的养老方式是居家养老,占调查总人数的70.2%;最理想的养老方式为机构养老的老人占11.1%。如果养老机构是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58.9%的老年人选择愿意进入养老机构养老。

2.1.2.2 智慧养老服务的满意度高,发展前景好 在此次调查的老年人中,有305名老人使用过智慧养老服务,其中有129名老人对智慧养老服务非常满意,占使用过人数的42.3%。有103名老人对智慧养老服务比较满意,占使用过人数的33.8%。有14名老人对智慧养老服务不满意,占使用过人数的4.6%。

2.2 新冠疫情背景下智慧养老供给调查

2.2.1 养老机构调查信息基本情况 调查的机构中有56.5%在东部地区,28.3%在中部地区,15.2%在西部地区。机构经营性质为公办公营的养老机构占45.65%,民办民营性质的养老机构占39.13%,公办民营的占15.22%。

2020年以来,43.48%的养老机构盈亏基本平衡,有34.78%的养老机构略有盈余,有较大亏损的占2.17%(图1)。此次调查的养老机构中有56.52%所在地位于城市,28.26%位于城镇,15.22%位于农村(图2)。

表1 老年人基本信息表

2.2.2 智慧养老服务供给现状

2.2.2.1 医养结合类养老机构发展迅速 在所调查的46家养老机构中,养老服务侧重于医养结合的有15家,占总机构数的32.6%,在进一步调查是否以后有必要实行医养结合模式,31家养老机构中有26家表示有必要实行医养结合模式,占总数的83.87%。

图1 养老机构的运营效益

图2 养老机构的所在地

2.2.2.2 智慧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多样 在提供智慧养老服务的7家养老机构中,有4家养老机构使用物联网向老人提供智慧养老服务,占57.1%;有4家养老机构使用互联网平台向老人提供智慧养老服务,占57.1%;有2家养老机构使用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向老人提供智慧养老服务,占28.6%。

2.2.2.3 推进智慧养老建设时面临诸多困难 在此次调查中,有5家养老机构认为智慧养老服务发展中面临的困难是价格昂贵,占提供智慧养老服务养老机构的71.4%;有4家养老机构认为智慧养老服务发展中面临的困难是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占57.1%;有4家养老机构认为智慧养老服务发展中面临的困难是技术人才不足,占57.1%;有3家养老机构认为智慧养老服务发展中面临的困难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占42.9%。

2.3 智慧养老服务的供需匹配 智慧养老服务供需情况不容乐观,问题主要存在于养老费用和服务类型。见表2。老年人的智慧养老服务需求在养老费用月1 000元以下和3 000~<5 000元这两个分段与养老机构智慧养老服务供给存在着差异(P<0.05)。而在月1 000~<3000元和5 000元及以上这两个分段上没有差异。养老费用在月1 000元以下的情况下,老年人的智慧养老服务需求大于机构的供给(P<0.05)。在月3 000~<5 000元的情况下,老年人的智慧养老服务需求小于机构的供给(P<0.05)。

在智慧养老服务种类中,医疗护理服务、生活照料服务、精神慰藉服务、老年教育服务及其他服务在老年人需求和机构供给之间分别存在着差异(P<0.05)。对于医疗护理服务、生活照料服务、精神慰藉服务和老年教育服务,老年人服务需求大于养老机构服务供给(P<0.05)。在其他服务中,养老机构服务供给大于老年人服务需求(P<0.05)。

表2 智慧养老服务供需表

3 讨论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运用描述性分析以及卡方检验,系统地分析了我国三大区六省份60岁以上老年人和养老机构智慧养老服务供需情况及智慧养老服务供需匹配问题。

智慧养老服务满意度高,发展前景好。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老人应用互联网获取疫情防控防护信息、进行线上购物以及网络在线问诊,极大地增加了老年人对智慧养老服务的需求[6]。经过调查,老年人对智慧养老服务的满意度高,有76.1%的老人对智慧养老服务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新冠疫情推动了智慧养老服务的发展,刺激了老年人对智慧养老服务的需求。

智慧养老服务供给比例不高,供给方式多样。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人口数量急剧增加,智慧养老服务产业刚刚兴起,还远远跟不上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增长[7],智慧养老服务供给比例不高。目前智慧养老服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仅仅依靠政府的投入,养老机构对智慧养老服务的供给不足,远远满足不了服务的需求。老人受文化程度、工作经历等因素的影响,具有独特的个性。针对老人的需求,养老机构供给方式多样,向老人提供个性化、多元化服务。

智慧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主要存在于养老费用和服务类型方面。养老服务行业属于高投入行业,而智慧养老行业更是需要大规模的投资[8]。在考虑运营成本和预期收益的情况下,养老机构中智慧养老服务价格昂贵。而老年人的支付能力较低,子女对老人养老的经济支持也不足,从而导致养老费用在月3 000~<5 000元的情况下,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小于机构的服务供给。养老费用在月1 000元以下的情况下,老年人对于服务的需求大于机构的服务供给。

由于智慧养老产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并不成熟[9],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供给产品种类单一,服务产品种类不丰富,养老机构生活照料等服务供给小于老年人服务需求。目前智慧养老服务主要应用于医疗护理、生活照料以及老年教育等方面。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智慧养老服务既要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也要满足老年人的精神娱乐需求[10]。

针对智慧养老服务,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①以老年人需求为主体,提高服务质量。养老服务产业应以老年人的需求为主[11]。在新冠疫情背景下,智慧养老服务除了满足老人护理照料、在线问诊等基本生活需求外,还应满足老年人学习娱乐等精神层面的需求[12]。在发展智慧养老服务的过程中,以老人的意愿为主,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温暖型、亲情化的养老服务。

②降低服务成本,推广智慧养老新型养老服务。疫情爆发后,老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安全,同时老人们对智慧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大大地增加了。在此背景下,政府、养老机构以及相关企业协同发展智慧养老产业,降低智慧养老研发成本,从而扩大市场供给量。在降低成本、扩大供给量的同时,还应积极宣传推广智慧养老服务,主动教授老人操作方法,使老人了解并感受到智慧养老服务在生活中的便利。

③建立供需平衡政策体系,调整供需结构。第一,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供需平衡政策体系。制定相关政策,整合养老服务资源,提高老年人对智慧养老服务的需求。大力发展智慧养老服务,加大对智慧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改变政府养老服务供给政策,结合市场要求,响应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实现精准施策[13]。政府发挥好宏观管控作用,推动各个地区养老机构的均衡发展[14]。第二,调整供需结构,整合服务资源。智慧养老服务存在着供需不匹配的现象,不单单是供给方或需求方一方的问题,而是供需双方的问题。因此,应从供需双方的角度,从供需匹配出发,实现养老服务数据信息共享,充分整合好政府、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资源,为老年人养老服务提供有力的保障[15]。

猜你喜欢
供需问卷供给
2020年4月28日28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需情况
2020年3月 27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需情况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2018年1月29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需情况
2017年12月30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需情况
“供给侧”何以流行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问卷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