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研究:回顾与展望

2022-03-16 09:37
理论建设 2022年5期
关键词:学界党的领导领导

王 前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坚持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这是党的全面领导的坚强保障,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坚持与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一经提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研究就引发了国内学界的高度关注,很多相关研究成果也涌现出来。笔者从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生成逻辑、丰富内容、内在逻辑、重要意义、完善路径等方面对国内学界的既有研究成果作出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简要评析与展望,以期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一、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生成逻辑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具有一定的生成逻辑,学者们从理论、历史、现实、制度、价值等维度出发,对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生成逻辑展开探讨。

第二,历史逻辑。这种观点认为注重党的领导制度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中逐渐形成的,这一制度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制度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王民忠提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演进贯穿了百年党史,需要从这一制度体系的历史演进中回答其“从哪里来”的问题[3]。在周长鲜、韩强看来,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历史底蕴非常厚重,这一制度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历史探索和经验积累的结果[4]。

第三,现实逻辑。这种观点突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的现实导向性,即各种问题与挑战要求中国共产党构建并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国际形势、国内形势、党内形势都推动着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形成发展。一是从国际形势来看,构建并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需要。代江波指出,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发展虽然具备有利的外部条件,但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面临很多外部挑战,因此需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这一强大的制度支撑[5]。二是从国内形势来看,民族复兴的重任、国内发展的现状都要求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等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张士海、麻磊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艰巨的国内改革任务,都要求中国在包括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上持续发力[6]。三是从党内形势来看,党的领导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要求中国共产党构建与发展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李超群、余丹认为,弱化党的领导的因素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是解决党的领导弱化问题的需要[7]。

第四,制度逻辑。这种观点认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内部各要素须科学配置,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得益彰。在郭定平、梁君思看来,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制度逻辑主要指的是这一制度体系内部各制度单元设置科学规范,各制度单元之间相辅相成,形成强大的合力并逐渐产生制度效能。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制度逻辑使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得以形成并不断完善,为评估政党现代化水平提供了重要标准,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提供了重要保障[8]。

第五,价值逻辑。这种观点从价值维度思考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生成问题。方涛指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生成的内在依据即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自身的价值原则。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以及社会主义政党政治的价值要求,是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生成的根本原因所在[9]。

二、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丰富内容

思考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内容,是研究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包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六个具体制度。学界大体上达成共识,认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指的是一套服务于党的领导、各制度单元之间相辅相成的制度体系。但是,关于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内容,学者们的观点有所不同。有学者认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只包括上述六大制度,也有学者认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还可以包括更多的制度。

第一,六大制度说。多数学者认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一套各制度单元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制度体系,这一制度体系的内容包括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论及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等六项制度。张峰指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这一制度体系是能够有力保障党的领导、发挥综合性效应的制度体系,具体包括六个制度[10]。钟宪章认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一个各要素相互作用、紧密联系的系统工程,是对党的领导制度建设格局的科学谋划。这一制度体系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及的六个具体制度构成[11]。

第二,更多制度说。有学者对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内容持不同观点,提出六大制度不是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全部。周建伟认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等六大制度并不是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全部内容,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并不仅仅包括十九届四中全会所提及的六大制度,还可以包括更多的制度,将六大制度视为这一制度体系的核心内容或未来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体系的重点内容可能更恰当[12]。

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是听力理解有效性,准确性的保障。学生对语音语调现象,词汇辩义,语法知识,听力信号词关键句的反应速度,直接影响英语听力的理解程度。

三、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内在逻辑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一大系统工程。明确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内部各制度之间的关系,理清其内在逻辑,是把握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必然要求。学者们依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文件,普遍认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一套具有内在逻辑的有机系统,这一制度体系所包含的六大制度彼此之间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分析这一制度体系的内在逻辑离不开六大制度各自的功能定位。同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分析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所囊括的六大制度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一,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本身的角度。有学者根据六大制度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中的不同功能定位,思考六大制度之间的逻辑关系,探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内在逻辑。这说明学者们探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内在逻辑是着眼于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本身。唐皇凤、梁新芳认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所包括的六个具体制度相辅相成。其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是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价值内核,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是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最高原则,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是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有效支撑与核心目标,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制度是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根本目的与根本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领导水平制度是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基本着力点,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是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根本保障[13]。

第二,党的领导这一重大任务的角度。有学者根据六大制度对党的领导的不同功能,思考六大制度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意味着这些学者并没有局限于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本身,而是着眼于党的领导这一更加宏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来分析这一制度体系的内在逻辑。在他们看来,六大制度对党的领导的作用各有侧重,彼此相得益彰,共同发挥保障党的领导的作用。陈志刚提出,六大制度之间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分别作为巩固党的领导的前提、根本、重要保证、坚实基础、硬核、内在要求[14]。代江波指出,六个具体制度以坚持并巩固党的领导为主轴,六大制度分别作为巩固党的领导地位的根本前提、最高原则、准确定位、根本目的、内在要求、根本保证,形成了一整套逻辑体系[15]。在于昆看来,六个具体制度之间相得益彰,共同保障着党的领导,六个制度分别对党的领导发挥着奠定思想基础、筑牢制度保障、确定覆盖范围、明确价值取向、提供能力支撑、确保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的作用,六个具体制度织密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16]。黎田、张世飞认为,六大制度互相支撑、各有侧重,对党的领导具有不同作用,彰显了领导本体论、领导核心论、领导形态论、领导价值论、领导质效论、领导保障论的建构逻辑[17]。

四、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增强全社会坚持与完善这一制度体系的理论自觉与实践自觉。学界从理论与实践两大层面揭示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重大意义。

第一,理论意义。一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有学者认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构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重大创新。王铁柱指出,中国共产党构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18]。黎田、张世飞认为,构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理论,具体体现为这一制度体系明确了党的领导的内容与结构,为坚持“党领导一切”设计了发展方案和体制架构,在制度层面阐释了“党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17]。二是促进了中国政治文明的创新性延续。汪仕凯从历史政治学的视角思考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对于中国政治文明创新性延续的重要意义。在汪仕凯看来,政治大一统是中国政治文化、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实现中国政治文明的创新性延续必须创建中国新的政治大一统,而构建并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体系是创建中国新政治大一统的必然要求,因此实现中国政治文明的创新性延续必须构建并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体系[19]。

第二,实践意义。一是有利于坚持与巩固党的领导。这种观点是从党的领导的角度分析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重大意义。张士海认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能够将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化,充分保障党的领导[20]。石仲泉指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使“党的领导”的统帅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得到提升,使“党领导一切”得到充分落实,进而巩固了党的领导[21]。胡荣涛认为,作为新时代党的领导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使党的领导覆盖一切工作领域和组织主体,扩大了党的领导的广度,加强了党的领导的力度,有利于提升党的全面领导能力进而强化党的领导[2]。二是有利于保障国家治理活动的科学开展。这种观点是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探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重要价值。孔庚、王炳林指出,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就是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这一制度体系在国家治理中具有主导性和决定性作用[22]。陆卫明、孙泽海认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对国家治理活动的有效开展意义重大,这一制度体系在根本上保障了中国国家治理的正确方向与中国的长治久安,在根本上保障了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优势的充分发挥,在根本上保障了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顺利推进[23]。李晴、刘海军认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保证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科学推进。这一制度体系是优化国家治理结构的根本保证,是增强国家治理能力的核心要件,是理清国家治理关系的重要环节[24]。

五、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完善路径

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一项持久性的系统工程,需要遵循一定的路径。当前,国内学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完善路径展开论述。

第一,坚持并巩固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推进各方面制度建设、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加强和改进各方面工作,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自觉贯彻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根本要求。”[25]从这个意义上看,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首先无疑要坚持并巩固党的全面领导。唐皇凤、梁新芳从坚持并巩固党的全面领导的角度探讨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路径。在他们看来,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前进的实践中逐步构建的,坚持并强化党的全面领导能够为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供强大的政治定力,要坚定不移、理直气壮地坚持并强化党的全面领导,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融入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建设中[13]。陈朋也提出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必须坚持并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在他看来,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完善不能离开党的全面领导[26]。

第二,运用科学的方法体系。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并不是漫无目的、杂乱无章、胡乱开展的,而是需要在科学的方法体系的指导下进行。刘吕红指出,只有以正确的方法论为指导,积极运用方法体系,才能科学构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以科学的方法体系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意味着我们要思考并阐释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主体、对象、立场、目的、方法、内在关系等基本问题[27]。

第三,科学设计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这种观点主张要突出对有关制度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朱文伟认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需要继续优化、完善相关的制度设计,而优化相关制度设计必须保证程序正义,这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制度的目标性构建阶段、可行性构建阶段、民主集中构建阶段[28]。施新州强调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优化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设计,进而完善这一制度体系。在他看来,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需要以优化党内法规制度的设计为前提[29]。

第四,强化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执行力。执行是制度的生命力所在,缺乏强大的制度执行力,制度就是一纸空文,制度的效能就无法得到彰显。强化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执行力,是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齐卫平指出,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要注重提高制度执行力,如果忽视这一点,构建并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就会缺乏针对性[30]。李晴、刘海军主张以体制机制建设提高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执行力,进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在他们看来,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执行力至关重要,提升制度执行力需要相应的体制机制建设,具体包括党的领导的落实机制建设、效能反馈评价机制建设、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建设、党的能力机制建设[24]。

第五,科学处理各种关系。这种观点认为,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离不开对一系列关系的正确处理。丁俊萍主张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要科学处理四对关系,即党的领导的原则与党的领导根本制度之间的关系,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之间的关系,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制度与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之间的关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与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之间的关系[31]。马玉婕认为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需要正确把握党的自身系统、党与政权系统、党与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实现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相互融合、深度互动[32]。

六、研究评析与未来展望

通过梳理国内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为人们正确认识与深入理解这一制度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为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体系提供了有益启迪,彰显了国内学界研究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的理论自觉、学术自觉。但是,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由于“坚持与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这一命题提出时间不长,国内学界对这一命题的研究总体上处于破题阶段,国内关于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研究仍然存在着研究内容不够深入、研究视野不够开阔、研究方法不够丰富等不足之处。笔者认为,学界今后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化与拓展这一研究。

(一)在研究内容上,要强化对相关基本问题、重大问题的研究

坚持与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需要厚重的学理支撑。如果对相关基本问题、重大问题的研究不够充分,或者我们在相关基本问题、重大问题上不能达成一定的共识,那么,坚持与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就会因缺乏坚实的学理基础而无从谈起。既有研究成果对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相关基本问题、重大问题研究尚不充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学界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如下问题的研究。

第一,关于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内容的研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中的六个具体制度,学界据此展开了比较充分的阐释。但是,学界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构成要素这一问题上尚未达成共识,且学界对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内容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一方面,关于六个制度是否构成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全部,学界缺乏共识。另一方面,对六大制度进行深入挖掘的学术成果比较少见。就六大制度而言,其中每一个制度的内部都包含了很多更加具体的制度,但是,每一个制度的内部究竟包括哪些更加具体的制度,对此展开充分研究的成果并不多见。例如,作为六大制度之一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具体包括哪些制度,对此进行详细研究的学术成果比较少见。因此,学界对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内容构成应努力达成共识,并对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内容不断深入挖掘。

第二,关于民主集中制和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之间关系的研究。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一整套旨在坚持并巩固党的领导的制度体系,是中国的根本领导制度。而民主集中制又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党和国家的根本领导制度。那么,民主集中制与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关于这一问题,学界缺乏充分研究,今后需要高度关注。

第三,关于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有机衔接路径的研究。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无疑不能脱离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统筹二者的发展,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机衔接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具体如何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机衔接?既有研究成果缺乏对这一问题的系统思考。

(二)在研究视域上,要拓展研究的国际视野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共产党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发了世界的密切关注,世界的关注为中国共产党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一些新参考。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成果,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自然要面向国际社会。开拓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研究的国际视野,有利于回应世界对中国共产党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密切关注,有利于全面审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但是,国内既有学术成果的研究视野相对狭窄,有些成果比较缺乏国际视野。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置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世界社会主义、国际社会视域中展开研究的成果还不够丰富。

在未来的研究中,国内学界可以进一步树立世界眼光,拓宽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研究的国际视野。具体而言,今后可以强化这些问题的研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与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制度建设之间的比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领导制度建设之间的比较,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领导制度建设对中国共产党的借鉴之处,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体系建设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意义,如何构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国际话语权,等等。

(三)在研究方法上,要加强跨学科研究和实证研究

缺乏多样的研究方法不利于从学术的高度推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研究的创新。审视目前国内关于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研究,可以发现,国内现有学术成果的研究方法有待于进一步丰富。以党的建设的分析方法、研究视角、研究范式研究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学术成果较多,以其他学科的方法研究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学术成果较少;从党的文件和政策文本出发进行宏观研究和阐释的成果较多,基于地方个案、基层个案等开展的实证研究较少。

在未来的研究中,国内学界可以强化跨学科研究、实证研究,以加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研究创新。一方面,加强跨学科研究。以党的建设的方法与视角研究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自然是合理的,但是,仅仅局限于党的建设的方法与视角是不够的,还要积极引入其他学科的方法。积极引入其他学科的方法可以全面、系统地研究这一制度体系,有利于这一制度体系研究的创新。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仅是党的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也与政治学、历史学、法学、传播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因此,国内学界可强化跨学科研究,大胆借鉴有关学科的方法,推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研究创新。另一方面,强化实证研究。强化微观层面的个案分析和实证研究,避免泛泛而谈,有利于深度研究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发展规律,增强研究成果的说服力,提升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的科学性。今后学界可加大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实证研究力度。例如,学界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采集某个地区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认知度、认同度信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进行整合与分析,充分了解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不断增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的针对性、规范性、科学性。概言之,加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研究创新,需要综合运用上述研究方法。

猜你喜欢
学界党的领导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学界亮点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业界·学界“微天下”
业界·学界:“微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