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时代高职学校师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

2022-03-16 21:45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信息处理信息化素养

李 云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0)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赢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为了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教育部于2018年4月颁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规定了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1]。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师生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成败,因而,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2]。作为高校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校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将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实施起到极大促进作用。因此,本文面向高职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首先对高职学校师生信息素养的现状进行全面的剖析,然后针对现状中凸显的问题给出一些应对的策略,从而为提升高职学校师生信息素养献策献计。

1 高职学校师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剖析

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素养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节分别从高职学校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对信息素养的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

1.1 高职学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剖析

1.1.1 信息化教学理念落后

虽然教育信息化让高职学校的教学形式产生巨大的变化,但是,很多职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仍然以传统的“填鸭式”方式实施。这种落后的教学理念既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建立严谨的逻辑思维,也无法以信息化的方式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1.2 信息素养参差不齐

虽然教育信息化建设让很多职业教师具备了一部分信息素养,包含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共享,但是不乏有一些职业教师的信息素养比较低。比如,虽然绝大多数职业教师能够搜集到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课件,但是他们无法很好地将搜集的材料与自己的课程相结合,此外,他们也无法很好地结合当前的背景对新获取的知识进行深入的剖析。

1.1.3 教育信息化培训体系不完善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完善的面向高职学校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培训体系,这使得高职学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和手段比较混乱。此外,教育信息化模式下的职业教师评价体系也没有得到建立和完善,这使得高职学校教师培训成果的评价标准得不到统一。在很多高职学校内,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培训还没有真正受到重视,而信息化培训机构也没有建立起来,这就使得很多高职学校教师所具备的信息素养并不高。

1.2 高职学校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剖析

1.2.1 信息意识淡薄

在进入高职学校前,学生接受的多为“填鸭式”教育,他们获取的知识多数来源于课堂内,这也使得他们主动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比较薄弱。在进入高职学校后,由于教学的需要,要求学生能够利用互联网主动地掌握对应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最新理论成果,而很多高职学校中的新生面对这个突然的转变显得无所适从。

1.2.2 信息处理能力不足

高职学校中很多学生把主要的精力花在打游戏和看电影上,在专业信息检索和有效信息筛选上的处理能力较差。此外,高职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主要为了完成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考查内容,但是缺乏与提升信息处理能力相关的教学课程,因此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显得比较微弱和不足。

1.2.3 网络信息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缺失

在高职学校中,学生在利用便捷的网络的同时却对互联网中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缺乏一定的了解,在对一些热点新闻进行评论时会无意识地侵犯一些知识产权或侵害他人的隐私[4]。此外,通过仔细调查可以发现,大多数高职学校学生面向网络上出现的不文雅信息和现象,更多的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缺乏对不文明现象或违法行为的批判精神。

2 高职学校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2.1 高职学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2.1.1  更新理念,形成信息化教学思想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逐步培养高职学校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的意识理念,要逐渐明确意识为先的思想,在教学中进一步建立科学先进的信息化教育思想,排除落后、过时的“填鸭式”教育思想,让高职学校教师真正地从思想上深刻地感受到信息化教育教学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信息化教学依然还是高职学校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只有娴熟地掌握各项先进的信息技术,才能使教学理念更加顺应时代的潮流。因此,高职学校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时,要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从思想上逐步培养信息化教学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逐步通过讲座、软件培养、具体指导等方式增加信息技术应用的力度,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科学研究等进行有效的融合。

2.1.2  多管齐下,提升信息综合应用能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多项措施、多种方法提升高职学校教师信息综合应用能力。(1)通过培训和实践等手段,培养高职学校教师熟练地掌握多种信息化教学工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一定程度上丰富涉及信息化方向的教学内容,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具体而言,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建立高职学校教师学习的共同体,此外,通过使用“慕课” “雨课堂” “翻转课堂”和“微课”等网络课堂形式丰富教师学习的途径,更大程度上提升信息综合应用能力。(2)培养高职学校教师的整体统筹意识,让教师熟练地运用整体统筹意识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平时教学课程实践中,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让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3)培养高职学校教师在信息技术融合方面的强烈意识,让教师在获取了最新的信息化技术后,能够有效地与原有的教学技术进行无缝衔接,通过自身的信息传递和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在信息化方向的应用水平。

2.1.3  营造氛围,建立信息素养激励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需要进一步地为高职学校教师营造一个具有开放性、创造性的教学和实践的氛围,进一步地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课堂效率,逐步建立一套信息化技术与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体系。

2.2 高职学校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2.2.1 加强学生信息素养意识引导

高职学校教师应当摒弃“填鸭式”教育模式,通过互联网教学等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网络信息,让他们认识到具备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此外,基于学生所掌握的信息处理能力的水平,制定合情合理的信息素养培养方案、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形成浓厚的信息素养。

2.2.2 培养学生信息处理意识

信息处理过程主要包括信息获取、筛选、分析和应用几个方面,而信息处理意识的强弱决定了学生是否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想到运用信息处理手段对接触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和运用,其中信息素养得到不断提升的前提是具备信息处理的强烈意识。为了培养高职学校学生的信息处理意识,学校需要开设与信息处理相关的教学课程,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信息处理方法。此外,通过组织一些与信息处理相关的技能大赛,让学生面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真实问题时,从信息处理过程的角度出发,利用所学的相关信息处理方法有效地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2.2.3 规范网络信息道德与法治观念

高职学校需要开设与网络信息道德与法治意识相关的课程,让学生明确地掌握包括:知识产权、个人信息隐私权、软件使用权、网络信息安全传播准则等与网络安全相关的道德与法规,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文明上网的重要性。此外,通过海报宣传、主题教育、知识竞赛等形式将网络中出现的一些包括违反法律和违背道德的真实案例对学生进行普及教育,让他们认识到网络并不是法外之地,进一步地培养学生在日常上网的过程中知法、懂法、学法、用法的习惯。

3 结论

高职学校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的不断提升,能够加速完成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中的各项指标。本文从高职学校教师和学生两种角色出发,首先分别剖析了教师和学生所具备的信息素养的现状,并指出了一些隐藏或存在的问题。然后,分别针对教师和学生在提升信息素养过程中存在的相关具体问题,提供了一些应对策略和方法,从而更快、更好地提升高职学校师生的信息素养和素质。

猜你喜欢
信息处理信息化素养
东营市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地震烈度信息处理平台研究
CTCS-3级列控系统RBC与ATP结合部异常信息处理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