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研究

2022-03-16 21:45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考核思政大学生

张 赫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850)

国家的精神与灵魂往往通过意识形态表现出来,在实现国家利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树立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同时和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1]。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其特点是有个性化彰显、自由表达意愿、交互性强等,而这些都会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导致诸多问题产生。对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来说,现阶段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充分利用自媒体优势。

1 自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相关理论

1.1 自媒体的概念及特点

自媒体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形态,是基于多项技术而建立的,包括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以及移动通讯技术,其终端设为数字设备,主要借助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网络展开传播。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从某个方面来说体现了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传播渠道铺平,同时也代表了主流媒介开始从电脑端向移动客户端发展。随着自媒体的出现,让时空限制被打破,将平民化、交互化以及开放性的特点体现了出来。但受信息爆炸式增长的影响,用户在接收信息时出现了偏向性。对于那些较为简单且呈碎片化的信息,人们的关注度往往更高,如此既把其专注力削弱了,也在逐渐割裂文化,加大了城乡文化之间的差距。

1.2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内涵及实质

意识形态属于社会意识的一种,通常在体现社会的经济关系与阶级关系中运用,涵盖的内容众多,除了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外,宗教与哲学也包含其中。对一个国家而言,意识形态工作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工作属于我党极其重要的工作之一,其具有为民族立魂、为国家立心的重要作用[2]。”从本质上来说,意识形态认同即价值认同,政治价值观认同为其核心。所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就是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到实处,树立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我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信仰上保持不动摇,向广大学生积极传播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

2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研究

2.1 创新教育体系,满足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时代需求

现阶段,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在发生学意义上的传统工具化倾向影响,进而使之与大学生的精神诉求以及思政教育的学术性质相形渐远,而单一化、模板化的教育更是不能让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得到满足。所以,对现代高校而言,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一条必经之路就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体系进行创新,在创新教育内容、形式的同时,对其予以巩固,并把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建立起来。所以,当务之急需要将教学内容丰富,并对教学形式进行优化,并建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教育体系。

2.1.1 完善教育考核机制

若要对教学秩序进行维护,让教学成效得到保障,就必须将科学合理的教育考核机制建立起来。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心态教育应基于多个层面(个人政治素养、道德修养、专业能力等),建立健全相应的教育考核机制。并从“双主体”角度,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分别是考核授课教师与考核大学生。就教师考核来说,应加强检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加强监督管理教学过程,批评并制止不合理、合规的行为,在教师个人综合评定中纳入考核结果。针对大学生考核来说,需在平时成绩中纳入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课程到课情况、课堂表现,并结合多项指标(考试成绩、社会实践成绩以及个人行为规范情况等)一起形成科学系统的综合评定标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课程的最终成绩视考核机制检验出的评定结果而定。

2.1.2  搭建区域化思政教育交流平台

第一,各地高校间相互交流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简而言之即教育方法的观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体现了高校培育大学生的教育思想。在思政教育理念方面,如果想加强区域化融合,就一定要对“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政教育理念中的核心位置有一深刻认识,并对教育理念创新成果—“课程思政”展开深入探索,在“以人为本”教育方针方面保持不动摇。教育理念的区域化融合,除了理念融合外,也要求过高校统一教育思想,将一致的教育目标形成。第二,各地高校要进一步借鉴教育过程。同属一地的高校应相互学习各自的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以及教育过程,把各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共性给找到,并针对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优点展开积极探索,集中诸多优势,把区域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体系给建立起来,对教学方式、内容与目标予以统一,有效提升高校整体教育水平。

2.2 坚持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实践

第一,加大自我教育力度,统一专业学习与意识形态学习。首先,提高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知和学习的重视度,切忌片面地认为意识形态即是虚无,无法触摸的,应对其重要性以后一充分认识。具体来说,既要认真学习思政教育理论,还应较多的关注主流媒体、主流文化以及社会热点问题,比如可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讲座活动。其次,在上专业课时,应充分结合专业学习与意识形态学习,让二者进一步融合。特别是对理工科类大学生来说,不仅要学习、提升专业技能,还应注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蕴含的知识、素质以及能力培养,诸如勇于开拓、大胆创新等精神均应包含其中,且还要树立正确三观,使之凭借自身专业更好地参与社会建设,把人生价值体现出来,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度。第二,促进社会实践参与度提升,确保行为和理论的统一性。首先,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大学生过于看重理想,而当遇到实际问题之时却十分注重实惠性。对此,大学生应提高自身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主动性,走进实际生活,密切关注社会问题,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检验自身所学理论是否科学,而不是一味地将理想信念挂在嘴边,过于看重个人利益,将集体原则、集体主义忽略。其次,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合理把握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而在借助社会主义意识心态为实践提供指导时,也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因社会转型以及市场经济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与不良现象,以免只看到社会发展中不好的一面,进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方面,自信心不足。须知社会发展具有两面性,对于这一点应有深刻认识,并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落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对其价值认同与行为认同做进一步强化。

2.3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落实媒体监管职责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说:“应将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充分掌握[3]。”如果要切实保证党充分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以及话语权,就一定要把一种从上到下、分层分权的网络意识形态国家治理体系建立起来,并对网络环境的动态监控与治理予以强化,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意识形态斗争过程中,居于前沿位置的就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其对定国安邦以及治国理政极为有利。因此,必须站在党的工作全局上考虑,由党集中统一领导各级各类媒体,通过高度重视以及精准有力的工作,使新闻舆论更具影响力、传播力、公信力和引导力。除此之外,还需对舆论监督多加关注,建立健全媒体监管机制,把新闻舆论导向正确把握,加大对正能量的弘扬,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借助网站和公众号等对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予以弘扬,第一时间对各种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驳斥,严防死守宗教的渗透,把一切不良思想拒之门外,营造一个干净的网络空间。

3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高校思政工作,提出了“三因”要求,即因事而变、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新媒体背景下,各民办高校如果想开展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工作,就必须积极把新媒体阵地抢占到,将新媒体平台优势最大化发挥出来,把宣教工作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增强,第一时间将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了解其思想问题,对学生的发展状态予以密切关注,加以引导,真正把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猜你喜欢
考核思政大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内部考核
思政课“需求侧”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