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华传统文化类社团推进实践美育研究的路径探索

2022-03-16 21:45刘仲强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社团美育中华

刘仲强,张 怡

(山西工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1 中华传统文化类社团的实践美育属性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到了“四个自信”,而重塑“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就是学习、研究、践行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今我国正处于奋力迈进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更需要坚定文化自信,重新审视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育资源。高校开展美育相关工作,应该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以达到“以美育美,以美启美,以美塑美”的效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更是美育教育的核心所在。它不仅仅塑造了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精神品质,更涵养了众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美育资源,诸如名胜古迹、传统工艺、文化节日等。这些独特的美育资源客观上为高校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优质土壤。这些具有鲜明属性的美育资源,对于塑造新时代大学生的美育意识、提升其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着丰富的价值内涵和人文精神。楚辞风雅、秦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清本,其中蕴含的文化符号,无一不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丰厚涵养和科学哲思。

中华传统文化类社团作为学生自发组织的学术团体,在学习、研究、践行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代高校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社团的实践美育属性,并探索其在推进实践美育研究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2 依托中华传统文化类社团开展实践美育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高校大学生受多元文化影响,已经萌发了审美自觉,高校客观存在的美育属性也日趋明显。但从当前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对于美育仍以理论研究为主,缺乏对实践美育的投入,实践美育研究成果甚少。

高校学生社团是具有共同特征、爱好的人相聚而形成的互益团体,由于其自发性和自主性,使其较易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开展活动、拓宽影响。而中华传统文化类社团因其特有的属性,更易激发学生的认同。中华传统文化类社团利用美育资源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不仅有利于为学生提供独特的美育环境,使其在环境中感知美,也能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其在行动中创造美。同时,随着“第二课堂”学分制的出现,学生社团特别是中华传统文化类社团以其独特的优势,补齐了“第一课堂”美育理论研究的缺口,将美育和实践相结合,这对于全方位的美育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传统文化类社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育相结合,在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的基础上,可以最大程度释放实践美育的张力和影响。因此,高校重视对传统文化类社团的指导和管理,就能使之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开展实践美育的重要阵地。

3 “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传统文化类社团开展实践美育研究

3.1 全员投入社团实践美育研究及建设

蔡元培先生在《教育大辞书》的美育条目中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高校的社团工作蕴含丰富的实践美育属性,但高校社团的实践美育工作却长期被视为是仅与社团工作相关老师的任务与工作,这是高校社团工作的局限所在。

在传统意义上,指导和管理社团活动的部门及人员方面主要包括学校各级团委、社团联合会、社团指导老师等。但开展实践美育的主体和实践美育的受众绝不仅限于此。实践美育是塑造学生学习、辨别和追求真善美能力的重要工作,需要全员投入。这项工作不仅是社团指导老师的工作,更是高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责任。想要做好实践美育工作,就必须将实践美育和立德树人相结合,在注重教育内容健康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区分美丑、明辨是非。

在当今美育资源开发不足的情况下,高校应该提倡全校各部门、全体工作者树立美育意识,紧抓实践美育这一环节,构建科学完整的美育工作体系。整合校内的美育资源,为美育工作提供最大限度地支持。要培养吸收通识课程教师,特别是哲学、历史、书画、戏曲、文学、诗歌等课程的专任教师投入到社团实践美育的研究当中,指导社团发展,使全员参与学生实践美育工作,释放高校实践美育的人力优势。

3.2 全过程推进社团活动的美育属性及含量

实践美育应该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在推进传统文化类社团实践美育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大学生的成长和教育规律,根据不同的阶段开展不同的社团实践美育活动。

在面向低年级学生时,中华传统文化类社团应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并在其中感知美。在此阶段,社团可开展美育讲座,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以美育理念浸润日常生活,将传统文化引入社团实践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让学生感受美,并参与到美育的实践活动中来。传统文化类社团可以将传统工艺融入活动内容,以山西工商学院汉韵国学社为例,社团连续数年举办端午手作香囊、DIY发簪等活动,借此挖掘传统工艺中的美育元素。传统工艺不仅品种繁多而且极具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中闪亮的瑰宝。同时,也可将传统节日与美育相结合,如举办拜孔仪式、中秋灯会等活动。让传统节日与实践美育相结合,使其不仅仅只是一个民俗节日,而是站在实践美育的视角下挖掘其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这对于引导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在面向高年级学生时,中华传统文化类社团则应注重引导学生将情感体验与逻辑思维相结合,在现实生活中创造美。在此阶段,学生要将个人对世界发展的思想和情绪感触,通过合理恰当的表现形式展示出来,呈现出新时代青年的美育思想。要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精神生活,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对于社会发展的认识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刻觉悟。

总之,在进行实践美育的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类社团利用具有中国元素、民族特色、地域标识的美育资源尤为重要。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传统工艺,弘扬传统节日,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光彩,这也是开展实践美育的初衷。同时,社团也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适用于新时代美育的精华实质,对传统文化进行再加工,提炼其精神实质,使其更具教育意义和传承意义。

3.3 全方位利用学校及社会各界的美育环境与资源

高校中华传统文化类社团推进实践美育研究要充分利用校园美育环境。高校是学生塑造高尚人格和锤炼品德修为的重要场所,而校园活动作为学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厚植文化土壤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通常分为精神文化类活动和物质文化类活动。精神文化类活动一般都具有较强的舞台表现性。中华传统文化类社团在开展精神文化活动时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诸如师资力量、馆藏图书、硬件设备等。而校园物质文化则主要包括学校的建筑资源及其设计理念等,在其中加入“美”的元素,赋予其深刻内涵,实现外在美与内涵美的充分结合,让学生感受高校文化内涵的同时,实现高雅审美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实现美育。以山西工商学院为例,校园内的乐思湖、中华传统文化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馆、中国共产党党史教育馆等场所就是重要的美育资源。中华传统文化类社团可以充分利用校内相关场所进行实践美育活动,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入了解学校“以美育德、以美启真、以美求技”的美育理念,开创全方面人才培养新局面,让传统文化与家国情怀实现同频共振。

同时,高校中华传统文化类社团推进实践美育研究也要充分利用社会美育资源。实践美育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高校学生对参与实践活动具有极大的热情。中华传统文化类社团可以充分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团可以加强校际同类社团的串联与交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美,分享美。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外的教育实践基地和各类馆藏资源,定期带领学生外出参观学习。也可以邀请校外的师资力量,对学生在成人成才的过程中进行教育指导。这样,学生就能够在研学活动中更近距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使美育深入人心。

4 结语

高校社团组织是高校实施实践美育的重要平台,学生全方位的发展离不开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的多元化更离不开社团组织的参与。中华传统文化类社团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觉学习、研究、践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美育自觉,并进一步使学生拥有发现美、认知美、欣赏美和创新美的能力,最终达到以美育美,美美与共的成效。

猜你喜欢
社团美育中华
缤纷社团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K-BOT拼插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