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职业指导质量提升的实践

2022-03-16 21:45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师资队伍院校

马 丽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5)

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目的就是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满足社会和大众的需求。近年来,我国产业发展呈现新的趋势,推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也向可持续化慢慢推进,为了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市场的有效对接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经过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调查,数据显示一次就业率还比较平稳,虽然高职职业指导工作也在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但是仍然无法达到学生的标准,毕业生社会适应性差、就业质量低等问题也是不断显现。高职职业指导工作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提升职业指导的质量至关重要。高职院校的教育性质或者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以后就业打下基础,所以说职业指导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为此,开展职业指导教育还应与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相联系,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对职业指导工作进行创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满足社会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完善的职业指导观

高职院校办学宗旨就是培养具有一定高等教育知识且具有专业技能技术知识的社会人才。为了帮助学生未来更好的就业,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高职院校为此专门开设了职业指导课,但是该课程在实际的开设中还存在很多的弊端,课程安排和计划实施都以辅导课的形式来授课,职业指导课程不仅脱离了社会就业的现实情况,课程相关知识内容也都非常笼统缺乏特色,导致学生对该课程失去了兴趣[1]。为了让学生更加贴近和了解职业指导课程的价值,举办了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但是活动结束后就没了踪迹,职业指导课程更多的是趋于形式化,由于缺乏完善的职业指导观,所以没有系统化的职业指导体系,从而导致课程无法落实,导致指导服务和实际需求发生脱离。

1.2 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新发展背景下要想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应实现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的平衡,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量也会不断上升。虽然有着社会就业岗位需求量多的情况,但由于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能力的缺失导致出现就业难、高质就业少的情况,从而使部分就业生心态发生转变,不爱岗敬业,工作能力不强得不到认可,动摇了学生的职业目标。除此之外,高校对创业教育缺乏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忽视了职业指导教育的价值,不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欠缺,遏制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对以后就业造成了一定影响。

1.3 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

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课程并没有专业的课程教师来任教,通常是由辅导员来兼任,辅导员社会经验和求职经历相对而言比较匮乏,并没有过多的实践经验所以专业能力不足。由于部分职业指导教师都不是专业对口的,所以在进行授课中无法站在就业的角度来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讲解,教师的普遍思想是只要学生找到工作或者有岗位安排就可以,并没有从本质上出发考虑工作适不适合学生,学生是否喜欢这份工作,这份工作能否发挥出学生的自身能力等等[2]。当职业指导课程与学生的思想和需求不对等就无法帮助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意见。另外,在开展活动时职业指导教师因为自身能力问题无法达到专业要求,无法与企业实际对接,指导课程就失去了价值,无法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就业建议。

1.4 职业指导实践教学欠缺

高职院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为了尽可能缩小职业指导与社会需求、就业岗位之间的偏差还需要培养全能型社会人才。但是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指导课程中都是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虽然指导课程借助多媒体课件来上课,通过仿真模拟练习来让学生进行实践学习,但是情景教学还是无法代替学生手动实践,所以教学效果不理想[3]。大部分毕业生之所以步入社会后适应能力差是因为缺乏实践经验,对创新创业潜在的风险没有预判能力。

2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提升高职职业指导实践质量的措施

2.1 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高职教育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为了支持高职教育建立了有效的机制,并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新思路。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对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同时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但是要想找到合适的岗位,并且达到岗位用人标准接受职业指导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职业指导教育尽可能帮助各个层次的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4]。为了实现职业指导教育的目标,可以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融合学校、企业、社会,并建立以学生为考核主体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日常规范和实践能力进行考核,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实现职业指导服务和学生实际需求的有效对接。

2.2 创建实践平台

职业指导教育开展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高质量就业率,但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在开展课程中还需要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平衡教育。在丰富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不要忽视了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可以通过创建实践平台的方式开展教育工作[5]。实践平台活动和学习内容包括创新创业、实践操作、项目实施、团队合作等,发挥实践教育的作用。开展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实习的形式,让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增强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从实践中提升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岗位和社会环境。

2.3 组建优质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的指导教师基本都是由辅导员组成的师资队伍,由于专业并不对口,所以无法发挥职业指导的教育价值。基于此,高职院校还应聘请专业的教师或者企业人员组建一支专业的优质师资队伍。在专业师资队伍的加持下才能更真实地让学生了解就业现状,培养健康的就业观,实现与企业的有效对接。另外,优质的师资队伍还能为学生就业提供更精准的服务,有利于打破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脱节的现状,对提升职业指导质量和学生的高质就业率具有重要的意义[6]。

3 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高职职业指导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学生的未来就业率造成了影响,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打破高职职业指导服务和学生实际需求脱离的现状,在供给侧背景下创新职业指导方法,通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创建实践平台等为学生提供精准的指导服务,满足学生的就业指导需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而提升职业指导的质量,帮助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学生的高效就业率。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师资队伍院校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