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策略的研究

2022-03-16 21:45麦洁敏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玩法幼儿园游戏

麦洁敏

(广州市天河区天府幼儿园,广东 广州 510630)

玩是幼儿的天性,尊重幼儿的天性是我们幼教人要做到的一大准则。在幼儿园生活中,以游戏组织的形式让幼儿可以在玩中学,是近年来我们致力要做到到事情。用组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自发地、主动地投入到幼儿园的课程中,要求幼儿园和教师能根据幼儿的需要和幼儿园实际相结合,进行相应的特色化教育,用有效的资源为幼儿提供无限的创造空间。

1 通过借助游戏,提高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思维能力

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是每一个幼儿的天性,爱玩是幼儿的本能,根据这样的发展规律,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和思维能力。

角色扮演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人物,体验不用的生活,获得不一样的经验。比如:在超市场景下,会有顾客、收银员、推销员、理货员等等不同的角色。幼儿根据日常生活中逛超市的经验,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扮演不同角色知道不同工作流程,从而产生不同的社会交往的行为和对话。在游戏中不仅让幼儿学会与他人交往的方法,懂得礼让、协商、分享、交换、尊重等,更能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在不断的交流中,可以体会不同角色所带来的情感,从而让幼儿拥有共情能力。因此游戏能提高幼儿的社会性情感能力。

在游戏中,幼儿需要根据自己对扮演的角色进行观察,知道角色的语言和动作,找到角色特点。为此他们除了通过观察外,还需要通过发挥想象力,创造出更丰富的人物。建构出游戏场景时,需要想象各种材料、数量和摆放,这对幼儿的思维力、观察力、想象力、感知力和记忆力都是一个考验,从而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比如:幼儿在进行建构区游戏要建造一座城堡,首先他们需要在脑海中有城堡的大致轮廓,根据这个目标去寻找构建的材料。屋顶是怎样的,要用什么材料建造?墙体是用积木还是易拉罐?我们现在有什么材料,要补充什么材料?材料的补充是找老师解决还是自行寻找?几个人要怎么分工?领导者是谁?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发展了组织能力、语言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共同协作能力等。

2 合理利用材料,提高幼儿园游戏组织的趣味性

教师在组织有游戏时或多或少会有:材料单一、更新速度跟不上幼儿的需求、提供的材料不符合幼儿年龄段等问题。究其原因是教师未摆正自己在游戏指导中的位置。我们应该是幼儿游戏中的旁观者、观察者、支持者和参与者等多重角色。当我们站在这样的角度的时候,我们提供的材料就会有变化,更能贴合幼儿的需求。游戏材料的投放直接影响了幼儿的游戏质量。好的游戏材料可以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发展,使幼儿能更自由自主地进行游戏探究,对新事物有更深入的观察与探索。

教师作为一个观察者,在幼儿游戏时应该具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及时发现幼儿的需求。例如:在车区游戏中,孩子们在经过其中一个路口是总会有拥堵现象。老师给车区投放了一套交警服和一根指挥棒。有孩子看到后就主动穿上衣服,在路口指挥交通。这位老师就是在游戏中充当了观察者,及时发现了游戏需要的材料,及时做出了正确的调整,深化了幼儿游戏的深度。几天后当孩子们再次聊到车区需要做的调整和变化时,这位老师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参与者,带着孩子们用纸皮给车区做了一个加油站,给车区做防护的轮胎画了图案。在这个过程中,这名老师既是参与者在加油站遇到技术难题时老师又变成了支持者,帮他们解决困难。

3 教师适时引导,及时给予幼儿适宜的游戏指导

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幼儿充分的空间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进行游戏活动,让其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的发挥。但不是说教师就可以完全放羊式的不进行相应的观察和引导。在日常教学中,往往会看到两类教师:第一类是事事恨不得给孩子都安排妥当。花店角色游戏中,老师直接给参与的孩子安排了每个人扮演的角色。A是店主;B是店员;C是顾客等,这三个角色要做的事情也安排得一清二楚。让孩子完成失去了玩的性质。游戏5分钟就结束了,孩子们都纷纷要换区域。第二类老师就是在开放区域后就让孩子撒开了跑,孩子在搭积木时遇到困难找老师,老师只说你自己想办法啊。孩子们在区域中遇到了沟通问题,有了小摩擦找老师告状,老师也只是说你们自己解决哟。这位老师人在游戏现场,但是她的眼睛是放空的,眼里根本就没有小孩,无法发现孩子的需求,也就无法给到孩子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第一类老师属于过度干预,第二类老师属于放任不管。过度干预是因为不清晰正确的游戏指导应该如何做,只是盲目的加入游戏中,但又不清楚自己参与的目的,要帮助幼儿达到什么发展。放任不管的教师就是因为自己没有把握,完全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做。

教育讲究时机和方法,在对的时间介入到游戏中,可以有效帮助幼儿解决问题的同时又让幼儿得到提升。在介入之前你要审视自己是否有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介入时幼儿是否响应你?介入后是否能帮助幼儿获得新的经验,提升游戏水平?当这三点都是肯定的回答时,说明介入是正向的有效的。

在指导幼儿游戏的时候,教师一定是要有清晰的目标,清楚地知道“我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段介入游戏?”“我介入的目的是什么?” “这样的介入是为了帮助幼儿提升哪方面的能力?”比如:在建构区中,小暖正在玩纸杯搭建。他把不同颜色的纸杯一个个垒起来,以达到最大的高度。但是他手里的纸杯数是不变的,所以他只能重复的做同一个动作。小暖遇到的问题就是他不断重复着对他来说没有难度的动作。“垒杯子”因为数量的限制,他无法让杯子垒的高度有所变化。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帮助他进一步的提升游戏经验呢?如何开拓这个游戏的新玩法呢?这就取决于老师的目标是否明确。因为杯子可以有以下很多种玩法:杯子倒过来,一个个往上叠;按不同的颜色进行排序叠放;用金字塔的方式往上垒;每层颜色不同,叠有颜色变化的金字塔等等。每种玩法都能帮助幼儿积累一种经验,对于幼儿来说,无论哪种玩法,能是一个新鲜值得尝试的游戏,都能在游戏中积累经验和得到发展。教师可以尝试以一个参与者的角色进行相关玩法的引导,在幼儿的旁边玩,幼儿自然会学习你的玩法,从而转化为他的经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累经验,获得成长。

教师在游戏中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互动,可以及时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需求,激励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让幼儿在游戏探索中可以进一步发展自身的能力。教师对幼儿游戏的介入与指导应该是科学的,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思维得到启发,创造力得到提升,释放幼儿自我意识,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我们遵循幼儿天性进行的一系列游戏化研究,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发展。幼儿在不断的游戏中,向同伴学习,向老师学习,向环境学习。更好的发展了自己的社会性和思维能力。不再是集体教学中被强制要求坐定填鸭式的获得,而是在主观能动性的驱动下,不断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变成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储备。合理利用材料,提高幼儿园游戏组织的趣味性。能让游戏变得更丰富多彩,更吸引幼儿参与到游戏中来。科学指导幼儿游戏,在指导时需要尊重幼儿的个人意愿,能让幼儿在游戏中更自由自主地进行游戏方式的探索和游戏内容的创新,提高幼儿思维认知水平,促进社会性发展,让幼儿身心等到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玩法幼儿园游戏
零跑的新玩法
爱“上”幼儿园
创意玩法
爆笑游戏
TPP的新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