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域下红色文化融入来华留学生思政工作研究

2022-03-16 21:45曹梦雪张仲坤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留学生红色一带一路

曹梦雪,张仲坤

(山西大学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来华留学生教育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其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是推进来华留学生教育内涵式发展与打造“留学中国”品牌的关键。然而,当前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尤其是来华留学生思政教育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和空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教育实践,既在民族国家范围内开展,也在全球格局中展开。[1]思想政治教育是来华留学生进行文化学习、提高文化接受度的重要前提,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进一步探索新的来华留学生思政教育模式,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养分,使来华留学生在学习红色文化的过程中了解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

1 红色文化融入来华留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与当代价值

1.1 符合来华留学生培养目标

《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明确了来华留学教育的质量标准,其中“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是“知华友华”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具体要求,共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是中国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中国国情和文化基本知识,二是中国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三是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公共道德观念。[2]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来华留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党史的“活教材”。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留学生们的回信中提到,“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引导来华留学生通过学习红色文化,多维度全方位开拓对中国共产党党史的了解,有助于其更深入地了解当下中国国情和中国人的精神面貌,进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发挥来华留学生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为我国培育健康的国际生态环境。

1.2 趋同化管理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趋同管理”既是当今世界各国开展外国留学生培养的主要方式,也是在跨文化背景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3]针对当前来华留学生教育面临的文化背景多样化、人才培养结构性失衡、培养模式僵化等突出问题,教育部颁布的《留学中国计划》提出,按照“扩大规模,优化结构,保证质量,规范管理”的十六字方针,积极推动来华留学人员与我国学生的管理和服务趋同化。随着中外学生趋同化管理的推进,中外学生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交流机会增多,尤其是对我国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认同问题日益显著,由此可能引发的高校和国家安全稳定、法律制度认知与遵守甚至国际关系等方面的隐患大大增加,这就要求继续深化来华留学生的思政教育“趋同化管理”,积极对标中国学生的思政教育,逐步建立和完善来华留学生思政教育体系,不断丰富和深化来华留学生思政教育内容。红色文化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是提升来华留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知华友华亲华力量,提高国际传播效果的良好载体。利用来华留学生感兴趣的区域红色文化充实其思政教育内容,进而强化对来华留学生的日常管理,增强来华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推动来华留学生充分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2 红色文化融入来华留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

2.1 整合当地红色文化资源,适应来华留学生思政教育

针对来华留学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着力打造地域针对性与普适性较强的红色文化资源。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的过程就是其他国家与中国进行文化交流的过程。留学生的文化需求是丰富多样的,高校应针对来华留学生重点关注的中国共产党党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问题,全维度、多角度地挖掘地域红色文化资源与地域红色精神作为红色文化教育的主要素材与着力点。

结合现有《中国概况》等必修综合课程,有针对性地促使地域红色文化入教材,增加教材中红色文化的知识含量,提升红色文化的理论性与思想性,深刻解读红色密码,满足来华留学生对中国红色文化的深层次知识需求。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与中国文化传播之间的关联性,缩短距离感与割据感,丰富红色文化的教学内容,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的亲和力。将优秀红色文化巧妙融入《中国概况》课堂,开发蕴含地域红色文化的来华留学生专用教材,积极引导来华留学生了解与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革命英雄事迹和优秀革命传统,逐步提高来华留学生文化育人的成效,促进来华留学生教育推动与传播中华文化成为文化自觉。

2.2 拓展红色文化教育途径,增强参与感与认同感

第二课堂是来华留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应结合地域红色文化积极开辟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不断拓宽来华留学生红色文化教育途径,丰富来华留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形式。首先,通过开展来华留学生暑期红色文化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红色文化主题演讲比赛、红色歌曲大赛、红色电影欣赏、红色话剧表演大赛等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提高来华留学生的参与度与满意度,使来华留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现行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将中国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一面传播给未曾来过中国、想要来到中国的外国朋友。

其次,开设来华留学生红色文化课堂,邀请当地的老党员、离退休老干部、改革先锋人物为来华留学生作红色教育主题讲座,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来华留学生讲解中国共产党光辉的革命岁月。建立一支热爱红色文化,理解红色文化,认可红色文化的“外宣队伍”。组织来华留学生红色旅游外国志愿者讲解团队,发挥来华留学生的语言优势,发掘擅长外文讲解的相关专业来华留学生传播当地红色文化,讲好中国红色故事,深化海外游客对中国红色文化的了解。

2.3 丰富红色文化实践体验,提升互动性与趣味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是个大课堂。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近年来,在校地融合背景下高校掀起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新潮流。首先,针对来华留学生思政教育的独特性,在中国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基础上,运用国际视野着力打造适应来华留学生特点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这一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帮助来华留学生找寻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密码。同时要强化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翻译工作,规范翻译语言,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翻译语料库,帮助来华留学生克服语言障碍,了解真实全面立体的优秀红色文化。

其次,组织来华留学生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观摩学习,通过实地沉浸式体验,近距离感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的勇敢斗争和探索对人类的精神价值,将了解中国国情与红色文化学习实践有机结合。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红色文化旅游,开展来华留学生红色文化素质拓展训练,创新设计实践体验活动,例如组织来华留学生走进抗战圣地——武乡,参观八路军纪念馆了解中国抗战历史、观赏实景剧《太行山上》、在八路军文化园开展“当一天八路军”体验活动等。

2.4 开发网络红色文化资源平台,增强时代感与吸引力

首先,搭建针对来华留学生的红色文化融媒体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思维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来华留学生网络思政教育体系。组建一支以汉语教师、留学生辅导员、专业技术人员构成的红色文化新媒体教学团队,将红色书籍、红色歌舞剧、红色影视作品、红色文化等教学资源同步分享到网络平台,使来华留学生随时随地在线学习红色文化。

其次,开展网络直播互动学习红色文化,来华留学生以“90”后、“00”后为主,与中国学生一样,对于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接受度更高,辅导员与汉语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公众号或直播平台,利用“线上微班会”、微信群、QQ群等新媒体大力宣传红色文化,讲好革命先烈事迹,让来华留学生利用移动设备足不出户即可学习与传播红色文化。

3 结语

扎实推进来华留学生教育改革是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举措,高校应将来华留学生思政教育提到重要高度,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不断丰富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让来华留学生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培养来华留学生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留学生红色一带一路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