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工匠型人才培育对策研究

2022-03-16 21:45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工匠院校人才

文 娟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8)

0 引言

工匠精神是最近几年非常常见的一个关键词,各行各业都在强调对工匠精神的培养,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同样将其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任务。由于职业院校主要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因此工匠精神也成为职业院校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养。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育中,积极培养工匠型人才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提升其教育专业性,也能够丰富学前教育的课程教学体系,强化专业教师的综合素养,对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面对新时代对高职院校教育以及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提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需继续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层面入手,切实为学前教育学生灌输工匠精神,促使其成长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强技能的工匠型人才。

1 在学前教育专业培育中培养工匠型人才的价值作用

1.1 有利于强化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学前教育专业培育中培养工匠型人才,有利于强化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生创设高质量的教学课堂。教师若想培养工匠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就需要全面认真地对工匠精神进行研究和分析,了解其与人才培养的内在关联,从而才能够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教导,确保工匠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专业教师也可以从中获得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与认知,明确教育教学中教师需具备的素养和能力,将其实现自我内化,转变为指引专业教师的价值理念,从而促使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也能够得到教学能力上的提升和强化。同时,在对工匠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专业教师必然会开展系列的研究和创新,不仅是理念上的创新,同时也会从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和探索,因此在此过程中可以优化专业教师的教学思维,拓展丰富其教学手段,是教学水平强化的表现。

1.2 有利于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学前教育专业培育中培养工匠型人才,有利于提升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工匠型人才的培养是以工匠精神为依托为学生灌输职业理念并促使其真正理解工匠型人才的品质,从理论意义上来说,是指导学前教育学生能够形成对自我职业的深化认识,专注于学前教育工作的理念。而在学前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其工匠精神更集中体现在实践上,即丰富且具化了工匠型人才的内在品质,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掌握学前教育理论,熟练学前教育实践技能,能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始终坚守教师职业道德、职业规范,为所有幼儿做好教育服务和教育辅导,更好的应对职业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并不断在学前教育岗位上精益求精、专注进取,力求构建高质量的教学环境。因此,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育中培养工匠型人才可以切实提升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1.3 有利于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自我实现需求

在学前教育专业培育中培养工匠型人才,有利于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自我实现需求,利于专业学生自我价值的强化。自我实现需求是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也是最高阶的个体需求,通过对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可以为学生自我价值的发挥提供助力。工匠型人才的培养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由于工匠型人才也注重对个人职业价值的提升,通过工匠精神的指引,工匠技能的引导,可以促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中更专注、敬业、认真和刻苦,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对待学前教育工作精益求精,为个人职业价值追求目标的达成做好铺垫。同时,工匠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也更符合新时代社会的人才需求,给予专业学生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条件,而获得自我价值的提升。

2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育培养工匠型人才的对策

2.1 严谨规划工匠型人才培养方案

工匠型人才不是普遍性的,其具有特殊性,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培养为工匠型人才,需要注意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化差异。对此,在制定学前教育专业工匠型人才的培养计划时,一方面需把握专业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明确人才培养重点。另一方面,对于工匠型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也需要明确具体的培养目标,工匠型人才的内涵是较为丰富和广泛的,如果仅设置单一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难以从中获得目标达成的成就感,而对其目标的达成效果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学生的进取学习积极性。因此,需对工匠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分层,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性质、职业能力标准,确定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流程,针对不同的流程环节分别设置阶段性的目标,从而保证工匠型人才培养的成果有效性和目标科学性。

2.2 创新专业教学组织开展形式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对工匠型人才的培养还需重视对教学组织开展形式的创新,以创新意识为引导,充分调动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加深其职业认识和职业归属感,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对于理论性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教授学生学前教育的职业要求和对幼儿的引导教育方式,由于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而理论知识又表现为枯燥性,容易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因此学前教育教师可以对理论知识课的组织形式进行创新,采用课堂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将理论知识内容以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如在对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进行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文字内容结合具体的图片和视频,引入相关的实践教育案例,加深学生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加深其内化效果。对于实践技能的教学,则更加重视学前教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标准性,因此在教学创新时也应坚持实践标准,之后在此基础上设计安排实践课程内容,如为学生构建模拟课堂,采用分组方式分别进行学前教育的课堂模拟实践,由教师和其他小组学生共同做出评价,既可以活跃实践技能的教学氛围,也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职业能力缺陷,利于更高效的提升学前教育学生的职业水平,对其成长为工匠型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2.3 积极搭建并利用多元化平台

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对高职院校的教育要求也更加具体化和严格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育中也应在原有教学基础上转变教学理念,正确认识工匠型人才的培养实践。对此,则需积极搭建并利用多元化平台,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更多、更广阔的展示平台,加强其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认识,增强教育信心,巩固教育职业道德素养,从而利于促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长为优秀教师。校企合作是培养工匠型学前教育人才的关键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实现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目标,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学习直接对接于职业实践,可以为专业学生提供更专业的体验平台和体验机会,强化学生对学前教育职业的全面性认识,并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体会专业技能的实践,可以帮助学生认知自身的职业能力不足,而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塑造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学前教育人才。专业技能大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长为工匠型人才的另一有效途径,通过对专业技能大赛的组织,可以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获得更好的竞赛成绩会为其职业能力提升付出更多精力和努力,并且学生之间的竞比能够促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检验,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优化提供相应的参考,加强专业教学体系的建设,更能够满足工匠型人才的培养标准,而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同步增进。

3 结语

综上所述,工匠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急切需求。学前教育专业作为现阶段教育中的热门专业,其也同样提出了工匠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关注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同时,也重视学生在职业发展中的精神塑造,即对学前教育教师未来职业生涯的重视。工匠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教学工作,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应摆正教学理念,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应用价值,引入实例、人物等为专业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严谨规划工匠型人才的培养方案,明确并创新专业教学组织开展形式,借助多元化的平台渠道,为工匠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提升培养效果、提升人才质量,满足新时代社会对学前教育教师的需求。

猜你喜欢
工匠院校人才
人才云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工匠赞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