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认证背景下食品工程伦理课程案例教学系统化研究

2022-03-16 21:45李德阳张思敏吴汶飞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系统化伦理案例

李德阳,李 淋*,张思敏,吴汶飞

(大连工业大学 食品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4)

0 引言

工程是人类对科学和技术的应用,是人类发明和创造的成果,在一系列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如何处理人与人、工程与人、工程与社会、工程与自然、工程与生态环境等的相互关系是值得认真思考的。无论何种工程,其实施和存在的目的应该是为人类服务,同时也应该与环境和谐相伴。食品工程是作为第一大支柱产业的食品产业的实践,不仅涉及的产业链长、环节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大,而且与人类的健康、营养和安全直接相关,其过程自然受到极大的关注,尤其是食品生产经营中不断暴露出令消费者担忧的事件。

工程教育为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提供了人才支撑,然而随着工程教育的大众化与普及化,以及对人才质量要求的提高,食品工程教育中存在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制度的不足日益显现。探索满足发展人才需求、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食品工程教育教学改革之路,备受关注[1]。

近年来,食品工程类高校教师在教学改革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万婕等针对“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课程,就如何开展以工匠精神为内涵的课程思政的设计及实践过程进行了论述[2];姚芳等改革教学评价模式,充分发挥“食品添加剂应用与检测技术”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统一[3];张薄博等提出了融入实践体验及思政元素的食品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模式[4]。一系列的改革实践和理论创新推进了工程教育改革的进程。

教学方式的创新对于发挥教学能效、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食品工程伦理”的教学方法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将一般的工程伦理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场景或食品工程案例之中,称为“从上至下”的方法。随着食品工程领域的飞速发展,学者们意识到这种教学方法对于食品工程的学生是不适用的。案例分析法是一种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并获得广泛认可的教学与研究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自下至上”的方法。课题组以“食品工程伦理”课程教学为着力点,以工程认证改革为背景,聚焦食品安全相关案例教学过程中专业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融合实践机制,探索食品工程类课程案例教学系统化的教学改革之路。

1 建立“食品工程伦理”课程树形结构模型

1.1 “食品工程伦理”课程树形结构解析

民以食为天,食品产业是第一大产业。食品产业包括很多部门,从食品原料的生产甚至品种的选育,到产品加工、制造、物流运输和销售,涉及的范围很广。国家层面上对食品安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制定了相关法律和国家标准,然而,法律和标准只是一种底线要求,食品企业的目标并不能仅仅是符合或者达到其要求。日常生产、管理监督、技术应用、废弃物排放、物流运输等,如何把每一步做好,都存在伦理道德关系的问题。

任何一门工科类课程都需要满足工程认证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将“食品工程伦理”课程比作一棵大树,课程教学内容作为主体,工程认证则是其根部系统,课程思政元素为系统注入营养,通过案例教学方式循环养分吸收,将工程认证、课程思政有机融合于整体之中,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加强学生思想政治觉悟,这样才能让“食品工程伦理”课程这棵大树活跃起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人才培养能效。

1.2 工程认证理念融合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作为“食品工程伦理”课程建设根本基础,将有助于课程的教学标准化。工程教育认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产出为导向,秉承持续改进理念,在高校工程教育改革中成效卓绝,为实现创新型高素质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为规范我国工程教育制度体系、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动力。区别于传统以课程教学内容为导向的教学方案设计,工程认证强调以教学后学生学习所收获的成果为导向,对照人才培养要求,评估专业教学的有效性,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 “食品工程伦理”课程案例教学系统化建设

2.1 “食品工程伦理”课程教学目标

(1)准确深入理解食品工程伦理规范体系的价值原则。(2)学会审(思)辨性思维,综合利用工程伦理学知识对现实食品工程问题进行分析。(3)培养职业责任感和道德感,在遇到食品工程问题时能够进行伦理思考,做出评价和选择。

2.2 “食品工程伦理”案例系统化建设

专业知识教学、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为中心。通过学习课堂中食品工程伦理知识点,结合实际应用案例,系统化讲述实际食品安全案例所涉及的工程伦理问题,结合案例讲解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同时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人文主义精神。通过食品工程伦理课程知识+具体食品安全案例+系统化引导课程思政理念=食品工程伦理的课程思政案例化教学方法。

为达到案例教学的系统化、规范化效果,根据“食品工程伦理”教学内容安排,精选兼具专业教学价值和思想道德教育意义的案例,建立、完善案例教学资源库,使其与专业知识教学相配套。

3 “食品工程伦理”课程案例化教学示例

食品工程领域的伦理最典型的就是食品的安全问题,食品安全引起了社会的共同关注,尤其是影响大范围的食品安全事件在世界各地不时发生,这些事件有些是因为自然环境变化造成的,有些则是人为的因素造成的。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实则就是伦理道德滑坡的问题,而忽视食品在安全方面的伦理问题很容易就会演变成违法案件。

3.1 知识引入及讲解

课题组选用如下十个经典的食品安全案例:“大头娃娃奶粉” “孔雀石绿” “毒粉丝” “三聚氰胺毒奶粉” “皮革奶” “地沟油” “瘦肉精” “塑化剂”风波、“毒生姜”、福喜“僵尸肉”事件作为知识引入介绍,通过事件回放、事件的影响以及简要伦理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食品安全事件伦理的认知,为后续关于食品工程伦理知识的讲解做铺垫。进一步地,对工程管理与伦理、食品企业伦理、食品工业相关产业的伦理、文化宗教饮食伦理、工程师伦理五部分内容详细展开介绍。在讲解食品工程专业知识之余,适当结合引导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要具有责任和义务遵守食品科学技术相关的伦理规范,自觉维护公众的生命健康,敬畏生命,担当使命。从事食品工程事业时要做到环境利益与人类利益相协调,塑造未来工程师“关爱生命、关爱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

3.2 课堂互动与课后安排

拒绝传统单一的以讲授教学内容为主的模式,增加沟通与交流,丰富教学方式和手段,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创设利于学生学习知识、探究发现的良好的教学情境,融合巩固所学知识。开展案例分析汇报、模拟法庭论辩等形式,将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课程学习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自主发掘食品安全案例背后对跨学科解决复杂食品工程问题能力的要求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使命感。

4 结语

随着工程认证背景下工科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食品工程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课题组首先构建了“食品工程伦理”课程树形结构模型,阐明专业课程教学、课程思政元素以及案例教学间的内在有机关联。以食品工程专业知识讲解与食品安全事件为例,阐述如何以案例为专业知识和思想的载体,进行知识讲解和价值观引领。基于工程认证背景下的“食品工程伦理”课程案例教学系统化方法具有普适性,所精选的经典教学案例可供其他食品工程类课程参考,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系统化伦理案例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