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消息写作的技术要领

2022-03-16 21:45陈金路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茌平县聊城导语

陈金路

(聊城日报,山东 聊城 252000)

消息不但是传统媒体的“主角”,也是新媒体业态常用的工具。因此,谈到新闻写作时,应首先掌握消息写作的技术要领。

1 什么是消息

至今新闻界对消息也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义,笔者从多年的新闻采写实践中,把消息概括为,“具有醒目的标题、讯头和明确的导语,采用倒叙写法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事实报道的一种新闻题材。”

新闻圈尤其是采编人员都知道,消息的要素是5W+1H,即who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为何,最后是how怎么样了。有的初涉新闻圈者,写消息时,往往采用公文的写法,不写时间,不写地点,也不提人物,前面加个讯头就万事大吉了,这不能算是消息。在导语中至少提时间、地点、何人或何事等3个要素,不然,导语让人不知所云。若实在不方便提准确的时间,要求不太严格的新闻媒体可以用稍模糊的时间,比如“近日” “某某月初”等等。

不提时间和地点,往往害人不浅,比如经常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些看似很引人关注的报料,但是没有时间。仔细一查,原来是几年前发生的事,顿时有一种被蒙骗而浪费精力的感觉。

消息是应用最广泛的新闻题材,它具有强烈的时间性,要迅速、及时。[1]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个部分组成。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短消息字数原则上在500字左右;常规消息在800字以内;重要题材在1000字以内。当然,重大事件的消息,字数可在1000字以上。

2 消息的写作

消息的写作结构,一般采取“倒金字塔”式。其特点是将最重要、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新闻事实放到最前面,按重要性来安排段落,重要的在前,次要的继之,最次要者置于末尾。这种“虎头蛇尾”或者说“头重脚轻”的结构,目的是让读者看了标题、读了导语立即被吸引住。

标题是消息的脸面。读者一看,就知道消息报道的主题。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消息必须有讯头,“本报讯”或“新华电”等等。它常以简短、生动的文字,介绍消息内容的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用以吸引读者。对于怎样写导语,新闻界一致的意见是“简短”,都主张“唯简短者才能一目了然,唯生动才能打动读者”。早期的新闻界,提倡导语不得超过21个字,后来这个规定有所突破,可以长达39个字。[2]现在的媒体记者写消息时似乎也不受39个字的约束,有的达到五六十个字,甚至六七十个字。总之,导语必须“立片言而居要”。通俗地说,这种消息式导语也是符合生活习惯的。

写时政新闻的消息时,提到领导人时,业内规范的用法是“职务+姓名”,并且稿子第一次提到后,第二次再提到同一位领导人时,直呼其名,不再加职务。不能用“姓名+职务” “姓+职务”等等表达方式,比如马局长,郑主任。

多年来的写作经验告诉我们,写导语要立足三点:

一要言简意赅。导语的写作要求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2015年春季,山东的聊城日报刊登的一则消息《王忠林收听收看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电视会强调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导语:

“本报讯 4月22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忠林(时任)在收听收看全省贯彻实施行政诉讼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电视会议后强调,要以新《行政诉讼法》实施为契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这种导语是报纸上常见的,它要求写得简而不空,能反映新闻事实的实质内容,突出最主要、最新鲜的东西。

二要擅用奇笔。这是导语写作的又一条基本要求,即别具匠心,不落俗套,生动活泼。比如,2015年元宵节时,笔者发表于聊城晚报上一则消息《领袖“毛泽东”元宵节游古城》的导语:

“本报讯 ‘毛主席万岁!’‘人民万岁!聊城人民万岁!’正月十五元宵节上午10许,聊城古县衙门口,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一边喊一边向这里聚集,欣赏“毛泽东”主席的风采。扮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徐汝林也不时向群众挥手予以回应。”

这种导语,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生动形象,颇有趣味。不过,运用这种导语时,要注意不要为描述而描述,而应量体裁衣,为新闻的主题服务。

三要统揽全局。这种导语的主要写作要求是:要有全局观念,注意前后照应。比如2015年4月20日山东聊城日报上的一则消息《聊城参加国际农博会 18家企业130余产品参展》的导语:

“本报讯 4月19日,第六届中国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忠林(时任)出席开幕式,并与农业部相关领导共同按下启动球。我市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组团参加,共有18家企业130余种产品参展。”

导语这样写,就像列了个总纲,下面对王忠林参加开幕会做了些什么,又有何要求,都是有哪些企业哪些产品参展。从而,有机地把全文贯通在一起,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

主体、导语之后,便进入了消息的主体部分。主体部分犹如消息的主干,它的写作质量直接影响着消息的成败。

主体部分的写法,灵活多样。可以采取时间顺序、倒叙、逻辑顺序以及将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结合起来的混合叙述等写法。无论哪种写法,但都要在材料安排上有条不紊,主次分明。一般来讲,在材料安排与叙事上,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叙事有序,衔接得方。要做到叙事有序,则要有一条清晰的叙事线索。比如2015年春季,山东聊城晚报上刊登的《国地税联合办税 省纳税人不少事》一文中的主体部分这样写道:

“国地税联合办税起于茌平县的做法。2011年11月,茌平县国地税双方互相在对方办税厅设立了2个综合服务窗口,使纳税人进一家门、办两家事。2014年以来,国、地税又在茌平县乐平镇试点。 2015年3月19-20日,山东省国地税联合办税工作座谈会在茌平县地税局召开,推广茌平经验。”

这一部分,以时间顺序为线索,不仅叙事有序,而且层次之间衔接紧密、自然,给人一种清晰、条理之感。

第二,有详有略,重点突出。消息的主体部分不仅要叙事有序,有条不紊,而且还有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写作时应根据主体的需要,有的地方可以细描,有的地方可以概括,甚至一句话带过,绝不能不分主次,平均用力。有人说,俺写着写着感觉那一件事不孬,只是与主题线索离得较远,不管怎么说也得加上,不舍得丢弃。说到这里,必须强调一点,消息遵循的是一事一报,该下狠手时必须下狠手删掉。

背景材料的作用是介绍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原因和环境情况,借以充实内容,突出主题,背景材料一般不独立成段,多穿插于主体部分之中。[3]主要分对比性材料、说明性材料、注释性材料等。运用背景材料要简明扼要、丝丝入扣,咬住主体,不可节外生枝。

2014年山东聊城晚报的一则消息《高新区长江路告别长江水》,有这样一段:“6月19日,市民骑车在降雨后的高新区长江路顺畅通行。一直以来,逢雨必涝的长江路被附近居民冠以‘长江’之称。”

你看,这里运用的“逢雨必涝的长江路被附近居民冠以‘长江’之称”的背景材料,与要报道的事实,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强了消息的感染力。

结尾,消息的结尾起着加深读者感受的作用。在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消息是对客观事实的叙述和描述,不能有主观描述和主管评论。

有的初学者或者不太规范的媒体,往往在消息结尾弄上几句话“某某事激发了群众的热情,促进了……”这些主观的评论要不得,是写消息的忌讳。结尾有主观评论,这是受写公文材料或写作文的影响所致,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有两条:一是在消息的后面专门写一个小评论,或者以记者手记的形式独立成篇。二是可以让新闻报道中的人物站出来说这样的话,这就避免了报道作者的主观评论。

3 结语

消息体量小,好写也不好写。消息的写作一定要掌握一定的技术要领,掌握消息写作的导语、要素和倒金字塔结构,客观的描述新发生的事实,不能有主观评论,只有这样才能写成像样的消息稿子。

猜你喜欢
茌平县聊城导语
导语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阳光
本期专栏导语
聊城,宛在水中央
聊城 因水而生 有水则灵
新动能,新聊城
导语
茌平县老年人休闲体育现状分析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