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积极探索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双赢之路

2022-03-17 09:57供稿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文化研究中心
浙江林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西溪公园生态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东起紫金港路绿带西侧,西至绕城公路绿带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西路,总面积约为11.5 平方公里。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分三期实施,分别于2005 年、2007 年和2009 年竣工后对外开放。公园内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幽雅、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国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也是中国第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作为中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按照习近平同志在2005年4月30日开园贺信中提出的要求,遵循习近平总书记2020 年3 月31 日西溪湿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打造“世界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典范”和“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两大目标,合理利用湿地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探索了一条湿地保护与利用双赢的西溪之路,成功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案例,先后获得“国际重要湿地”“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30余项国家级以上荣誉。

合理布局 切实做好湿地保护工作

做好顶层设计,使湿地保护工作有据可依。立足西溪湿地的特色,制定《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出台中国第一个湿地管理条例——《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条例》;科学划定湿地功能分区——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和合理利用区,作为湿地进行有效分区管理、保护的准绳。

液压系统由电机—齿轮泵总成、手动应急泵总成、高压蓄能器总成、阀组总成、管路总成等组成。采用双液压源双回路加蓄能器结构,一套电机—泵总成工作,另一套备用,两套同时出现问题时,可使用手动应急泵应急处理,具有多重保护功能,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

(4) 有同学建议,将本实验使用的白炽灯改为LED灯,因为白炽灯产热多,会使不同组之间的温度产生差异而影响实验结果。此建议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赞同,这是因为这一改进有利于遵循____________原则。

实行科学管理,使湿地生态保护有序运转。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旅游管理等3大类标准;完善水质、气象、空气质量等自动站点的监测能力,构建综合性的生态监测管理信息数据库,完善5G 基站布局、刷脸入园、客流和停车管理、水闸和监控等智能化设施,建成实时动态监控的生态保护和旅游管理系统。

经济效益突出。自2005年开园以来,已累计实现较为可观的经营收入,实现了湿地保护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带动了周边居民的共同富裕。

开展科普教育,使湿地宣教功能有效发挥。依托良好的湿地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每年举办探梅节、龙舟节、火柿节、听芦节等民俗节庆活动,以及举办观鸟、水质检测、植物认知、自然笔记大赛等科普教育活动,提升了湿地价值,增强了其服务功能,扩大了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力。

社会效益彰显。西溪湿地历史文脉和传统民俗文化得到很好的保护传承,西溪龙舟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形成探梅节、花朝节、龙舟节、火柿节、听芦节、干塘节品牌节庆活动。自2005年开园以来,带动了近5000人在西溪湿地就业,约70%员工为原住民。每年前来考察学习的国内外业内人士、政府机关人员超1万人,带动了中国湿地公园的发展,促进了国际湿地城市的创建和国际交流合作。

教材媒介类型单一,视频类教辅出版相对空白。听力教学作为涉外学习的重要性已得到语言学家和教育工作者认可,以视频类教辅材料为主的视觉辅助工具,已被证实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理解能力。视频类教辅具备幽默点、兴趣点、知识点、动情点等天然优势,对受众沉浸感和体验感的提升和理解具备更强的传播效果。

科学探索“三效益”均有所提升

生态效益明显。第一,水质明显提升。湿地主体水域水质由2005年前的劣Ⅴ类提升至目前的总体Ⅲ类,核心区域可达Ⅱ类。第二,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与2005 年建园前相比,截至2020年底,西溪湿地生物多样性有了显著增加:现有维管束植物711种,增加了490种;昆虫898种,增加了421种;鸟类193 种,增加了114 种。第三,调节区域小气候。立足于不断改善的生态环境,西溪湿地对其自身和周边约15平方公里的气温可起到0.5℃—1.5℃的降低作用,充分发挥了城中湿地的重要作用。第四,提升城市防洪能力。2007 年10 月“罗莎”台风和2013 年“菲特”台风期间,西溪湿地分别蓄积了1200万立方米和1300万立方米洪水,大大降低了杭州城西水位,保护周边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湿地公园是具有吸水、蓄水、净水和释水功能的“海绵体”,显著提高了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缓解了城市水资源压力。

罗恬的老公赵炎做矿石生意,罗恬陪着他从身无分文到亿万身家。两个人情没了,义还在。无论赵炎在外面有多少女人。只要罗恬不提出离婚,他就不动声色地养着她。他每个月会回家吃一顿饭,节庆生日,会陪罗恬出去度假,于是罗恬把空闲的寂寞排遣在杜朗身上。

实施生态修复,使湿地生态环境有效恢复。先后实施三期综合保护修复工程,通过清淤疏浚、截污纳管、科学配水、生态修复等综合治理措施,改善了西溪湿地水体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

探索生态旅游,使湿地自然资源充分利用。在确保维持西溪湿地生态特征的前提下,采取政府主导、企业特许经营的模式,合理利用湿地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率先探索生态旅游、低碳旅游模式,实现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并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发展。

22例进行肝胆手术的患者中未出现术中死亡病例,无术中肝缺血病例,22例患者的术中麻醉情况较好,术后复苏较快,22例患者均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其中复合硬膜外阻滞19例,全麻2例,腰麻1例。

精彩蝶变 提升湿地保护工作

2020 年6 月24 日,杭州市正式启动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实行统一管理,西溪、西湖正式迈入“双西合璧,精彩蝶变”时代。新形势,新机遇,西溪湿地的生态保护工作也迈向了新征程。

强化顶层设计。积极做好新一轮《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本轮规划编制还专门设立生物多样性、水环境保护、风貌管控等专篇,并积极推进《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条例》修订工作。

优化生态环境。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梳理水环境治理的目标任务,计划陆续推进西溪湿地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等综合治理项目。开展湿地植被类型和植物种类本底调查,开展引种工作,启动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展示项目(一期)。调查湿地外来入侵物种分布现状,及时开展入侵物种福寿螺防治和清理工作。

加强基础研究。组建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文化研究中心,由专业队伍专职开展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文化保护方面研究。

整合优势资源。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系,开展长期战略合作。同时吸引并鼓励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西溪生态保护工作。

深化生态旅游。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启动后,积极推进数字化“智慧”景区建设,开发“双西一键智慧游”“20秒入园”“30秒入住”及语音讲解等智慧旅游场景应用,实现“一个大屏管‘双西’、一只手机游‘双西’”。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已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打造世界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典范为目标,紧跟时代,着眼长远,结合实际,融会贯通,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湿地保护修复的新路子,尝试利用社会力量共建、共护、共享湿地生态文化保护成果,为西溪湿地的科学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竭智尽力。

猜你喜欢
西溪公园生态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这个冬季没去看芦花
在公园里玩
凯旋归来,致敬英雄!
Artist Focuses on Beautyof Jiangnan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一见如故
盱眙生态藕